第四十六章 求才若渴(5/3):新年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觉得哥水的,大过年的不兴骂人啊。因为哥想埋个坑,后面第三章就会出现,找到的大大,你今年发啦。没找到的大大,注意阅读,一样红火。
这年代的人信神,对神话故事特别相信。
姬周代商,被人整理成神话故事,姜子牙传说中就是天上的神仙,受师傅之命,下山来辅佐姬家人,联结各方势力,推翻殷商。
太公八十遇文王,八十岁的老头,后来又追随武王南征北战,最后取得了改朝换代的胜利,那得有多少岁,不是神仙是什么?
于是,赵风相信,那些白发飘飘的道士们,都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派下来辅佐人间的帝王和俊杰,成就一番事业的。
本来,他也没这么急切的心情来寻找人才。
赵家崛起以后,赵风就定亲了,对方是无极甄家上蔡令甄逸的大女儿甄姜。
在那个时候看起来,这门亲事算得上门当户对,按说还是甄家吃亏了。
毕竟他们是官宦人家,赵家只不过是商贾。
然而,量变引起质变,到了天下巨富的高度,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太守在庞大的赵家面前都要低头,何况身后有赵忠的影子?
因为自家本身就和安平赵家有着利益的牵扯,来京里读书,也只有选鸿都门学,太学里的人个个高傲无比,认为是天之骄子。
在他们眼里,赵家就是商贾之家,而且与大宦官赵忠在一起,肯定不屑于为伍。
既然如此,赵家人也没必要自讨没趣,跑到太学去念书。
据说皇上在得知自己进了鸿都门学以后,还在赵忠面前感慨,说赵家人真团结。
真正的世家,是不会把孩子送到那里上学的,因为他们知道,在鸿都门学,里面的成员很复杂,大都是与皇室宦官沾亲带故。
更何况,到京城上学镀金,今后就要出去为官一任,要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可在鸿都门学教授的是什么?字、词赋、礼乐、绘画。
这些东西在世家眼里,都是微末之道。不仅他们,就连太学的老师,都不愿意到鸿都任教。有学问的人都在世家,皇帝能怎么办?
所以,汉灵帝为了与世家抗衡,找那些怀才不遇,被世家喻为奇巧淫技的人,就是他们支撑起整个学校的骨架。
说起来好笑,小时候赵风以学习弟弟为荣,长大后却以身上挂着赵云的哥哥为耻。
但是到了学校,才发现这里的人听说了自己的身份,又因为是弟弟的哥哥备受亲睐。
整个学习期间,自己都在用云体。
这感觉这酸爽,让赵风想起来很不舒服。
一天晚上,他把赵忠的四弟赵延请到燕赵风味顶楼上风云阁喝酒。
是的,他是靠着哥哥才能当个城门校尉,不过一直以来对自己很不错,在洛阳城里非常照顾。
当初真定赵家在这里开饭店,很多不识相的人跑来打秋风。
赵延一声令下,手下的小兵们抓起了好些人丢进监牢,才让别人知道饭店有大后台。
不说什么知恩图报,反正大家抱团取暖,赵风对这个叫着四叔的人,还是很感激的。
自打来到洛阳,他就帮着自己忙上忙下,买房子,找佣人,一切都是他来包办。
“子玉,咱叔至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啦!”赵岩那晚也喝得半醉,他忍不住感慨。
要没这个侄子在,自己跑到燕赵风味白吃白喝就没脸了。京里其他酒肆,挖角跟风,始终和燕赵风味差了一大截。
“四叔,恭喜您高升!”赵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您准备外放到哪儿?”
“傻小子,大哥把我弄到京城,就是为了保护他的。”赵延文化不多,说话直接。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除了我以外,还有谁能让大哥放心?”
“那四叔您的意思是?”赵风一时有些糊涂。
“你要外放啦!”赵延呵呵笑着:“大哥和我说了几天了,皇上对你很满意。”
“是吗?”那一刻,赵风心里五味杂陈。
为什么要到洛阳来求学?不就是要个更高的起点吗?
汉朝刚开始的举孝廉制度,到如今成了世家互相举荐后辈当官的阶梯。
有汉以来,刚开始孝廉必须要到四十岁以后才能举荐。
随着西汉覆灭东汉崛起,这制度越来越完善。到了桓帝灵帝这里,互相攀比成风。
今天你们家孩子八岁喂爷爷吃饭,明天我们家孩子七岁能给爷爷洗脚。
这是大孝子啊,那必须举荐。于是乎,年龄也就越来越轻。
要不然,怎么可能赵家的后辈们,身上都有孝廉在身呢?
譬如赵风赵巴赵云,他们哥仨是一起申报的,就是在父亲病重时,端茶递水,以孩提韶年之幼,行此孝举,不是孝廉是什么?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孝顺亲长,这件事三个人都在做,而且他们确实做了。
赵孟他们当时身上外伤内伤,简直就快成了废人。一方面,医生们的手艺不错,另一方面,就是三个孩子照料有方。
至于廉能正直,那就更好了,有谁能比写出《锄禾》诗词的孩子更能知道农民的辛苦?
既然懂得农村的艰难,自然在为官以后造福一方。
什么,你说是赵云,不是赵风与赵巴?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不能不说,现代人对亲族之间的渊源看得极重。
老子英雄儿好汉,弟弟优秀,哥哥自然也就没得说。
赵风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也不知道心中是啥感觉,反正那晚醉倒了。
打那以后,心里就郁郁不乐。
还在幼小不知事的年代,自己就成了孝廉。
一转眼,马上就要外放。
而到地方做官,手下必须要有人。
曾经,他以甄家的女婿为荣,现在却恨不得没这门亲事。
为什么我没到颍川书院上学?说不定荀家的女婿就不是弟弟而是自己。
可如今我该怎么办?颍川书院天下知名,从里面闭着眼睛捞就是人才。
甄家有什么人?找人来算账吗?
鸿都门学是什么地方?鱼龙混杂,这几年自己看了一些书,其他同窗都特么来混日子,今后再靠家里买个官。
外放肯定要花钱,这些钱赵家自然出得起。
人才,真正的人才是有钱也找不到的。
为了人才,他甚至低三下四,要和袁家打交道。
见到左慈两人,特别是左慈本人,赵风的心里满是火热。
(觉得哥水的,大过年的不兴骂人啊。因为哥想埋个坑,后面第三章就会出现,找到的大大,你今年发啦。没找到的大大,注意阅读,一样红火。
这年代的人信神,对神话故事特别相信。
姬周代商,被人整理成神话故事,姜子牙传说中就是天上的神仙,受师傅之命,下山来辅佐姬家人,联结各方势力,推翻殷商。
太公八十遇文王,八十岁的老头,后来又追随武王南征北战,最后取得了改朝换代的胜利,那得有多少岁,不是神仙是什么?
于是,赵风相信,那些白发飘飘的道士们,都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派下来辅佐人间的帝王和俊杰,成就一番事业的。
本来,他也没这么急切的心情来寻找人才。
赵家崛起以后,赵风就定亲了,对方是无极甄家上蔡令甄逸的大女儿甄姜。
在那个时候看起来,这门亲事算得上门当户对,按说还是甄家吃亏了。
毕竟他们是官宦人家,赵家只不过是商贾。
然而,量变引起质变,到了天下巨富的高度,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太守在庞大的赵家面前都要低头,何况身后有赵忠的影子?
因为自家本身就和安平赵家有着利益的牵扯,来京里读书,也只有选鸿都门学,太学里的人个个高傲无比,认为是天之骄子。
在他们眼里,赵家就是商贾之家,而且与大宦官赵忠在一起,肯定不屑于为伍。
既然如此,赵家人也没必要自讨没趣,跑到太学去念书。
据说皇上在得知自己进了鸿都门学以后,还在赵忠面前感慨,说赵家人真团结。
真正的世家,是不会把孩子送到那里上学的,因为他们知道,在鸿都门学,里面的成员很复杂,大都是与皇室宦官沾亲带故。
更何况,到京城上学镀金,今后就要出去为官一任,要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可在鸿都门学教授的是什么?字、词赋、礼乐、绘画。
这些东西在世家眼里,都是微末之道。不仅他们,就连太学的老师,都不愿意到鸿都任教。有学问的人都在世家,皇帝能怎么办?
所以,汉灵帝为了与世家抗衡,找那些怀才不遇,被世家喻为奇巧淫技的人,就是他们支撑起整个学校的骨架。
说起来好笑,小时候赵风以学习弟弟为荣,长大后却以身上挂着赵云的哥哥为耻。
但是到了学校,才发现这里的人听说了自己的身份,又因为是弟弟的哥哥备受亲睐。
整个学习期间,自己都在用云体。
这感觉这酸爽,让赵风想起来很不舒服。
一天晚上,他把赵忠的四弟赵延请到燕赵风味顶楼上风云阁喝酒。
是的,他是靠着哥哥才能当个城门校尉,不过一直以来对自己很不错,在洛阳城里非常照顾。
当初真定赵家在这里开饭店,很多不识相的人跑来打秋风。
赵延一声令下,手下的小兵们抓起了好些人丢进监牢,才让别人知道饭店有大后台。
不说什么知恩图报,反正大家抱团取暖,赵风对这个叫着四叔的人,还是很感激的。
自打来到洛阳,他就帮着自己忙上忙下,买房子,找佣人,一切都是他来包办。
“子玉,咱叔至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啦!”赵岩那晚也喝得半醉,他忍不住感慨。
要没这个侄子在,自己跑到燕赵风味白吃白喝就没脸了。京里其他酒肆,挖角跟风,始终和燕赵风味差了一大截。
“四叔,恭喜您高升!”赵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您准备外放到哪儿?”
“傻小子,大哥把我弄到京城,就是为了保护他的。”赵延文化不多,说话直接。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除了我以外,还有谁能让大哥放心?”
“那四叔您的意思是?”赵风一时有些糊涂。
“你要外放啦!”赵延呵呵笑着:“大哥和我说了几天了,皇上对你很满意。”
“是吗?”那一刻,赵风心里五味杂陈。
为什么要到洛阳来求学?不就是要个更高的起点吗?
汉朝刚开始的举孝廉制度,到如今成了世家互相举荐后辈当官的阶梯。
有汉以来,刚开始孝廉必须要到四十岁以后才能举荐。
随着西汉覆灭东汉崛起,这制度越来越完善。到了桓帝灵帝这里,互相攀比成风。
今天你们家孩子八岁喂爷爷吃饭,明天我们家孩子七岁能给爷爷洗脚。
这是大孝子啊,那必须举荐。于是乎,年龄也就越来越轻。
要不然,怎么可能赵家的后辈们,身上都有孝廉在身呢?
譬如赵风赵巴赵云,他们哥仨是一起申报的,就是在父亲病重时,端茶递水,以孩提韶年之幼,行此孝举,不是孝廉是什么?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孝顺亲长,这件事三个人都在做,而且他们确实做了。
赵孟他们当时身上外伤内伤,简直就快成了废人。一方面,医生们的手艺不错,另一方面,就是三个孩子照料有方。
至于廉能正直,那就更好了,有谁能比写出《锄禾》诗词的孩子更能知道农民的辛苦?
既然懂得农村的艰难,自然在为官以后造福一方。
什么,你说是赵云,不是赵风与赵巴?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不能不说,现代人对亲族之间的渊源看得极重。
老子英雄儿好汉,弟弟优秀,哥哥自然也就没得说。
赵风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也不知道心中是啥感觉,反正那晚醉倒了。
打那以后,心里就郁郁不乐。
还在幼小不知事的年代,自己就成了孝廉。
一转眼,马上就要外放。
而到地方做官,手下必须要有人。
曾经,他以甄家的女婿为荣,现在却恨不得没这门亲事。
为什么我没到颍川书院上学?说不定荀家的女婿就不是弟弟而是自己。
可如今我该怎么办?颍川书院天下知名,从里面闭着眼睛捞就是人才。
甄家有什么人?找人来算账吗?
鸿都门学是什么地方?鱼龙混杂,这几年自己看了一些书,其他同窗都特么来混日子,今后再靠家里买个官。
外放肯定要花钱,这些钱赵家自然出得起。
人才,真正的人才是有钱也找不到的。
为了人才,他甚至低三下四,要和袁家打交道。
见到左慈两人,特别是左慈本人,赵风的心里满是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