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 盛唐高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也是规格最高的五门道城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是李唐名付其实的国门。
作为大唐的“国门”,明德门平日都是中门紧闭,文武百官、百姓都是从两侧的四个门道进出,然而开元八年十月初八这天,不仅紧闭的中门大开,城门的两侧更是旗帜林立,一列列鲜衣怒马的士兵整齐地站立着,城门的两边,全是翘首以待的长安百姓。
旗帜中,还有象征着皇权的金色华盖和天子坐驾,坐驾的两边,文武百官整齐地站列着。
能让皇帝和文武百官等侍的,只有英雄,大唐的英雄。
金秋十月,秋风轻拂着旗帜,马儿打着呼儿,明德门了聚集了超过十万人,人虽然多,可所有人都自觉地保持着安静,就是有人说话,也会下意识地压低声音:
“没想到皇上和百官都来了,好大阵仗啊。”
“肯定要重视啊,吐蕃、大食勾结叛乱分子在西域作乱,朝廷一发兵,不仅把敌人都赶出西域,还反攻进大食国,威名远播。”
“好可惜,听说监察御史张孝嵩被打下天牢,本来他是最大功臣。”
“他要不是功臣,就不止打下大牢那么简单,知道在他西域做也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吗,抄家灭族不说了,看中人家的女儿,也不顾是大唐的附属国,直接把王族屠戮一空,还大肆收贿刮钱,唉。”
“皇上下旨,他以将在外君令有所有授拒绝,还把钦差关押起来,那是作死。”
西征大军班师回朝,到长安接受封赏,可监察御史兼主将张孝嵩却不在功臣的行列之中,引起不少百姓的非议,非议归非议,并不影响他们对战场奋勇杀敌英雄的敬重,自发前来迎接大唐的英雄归来。
“踏踏”
“哒哒哒”
“踏踏”
“哒哒哒”,,,,,,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先是感到地面有些颤,然后隐隐到整齐的脚步声和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响,慢慢地,一支队伍慢慢地出现众人面前。
走在前面的,是一队队旗帜,远远看到,走在最前面是大唐的军旗,紧跟着的两面旗帜上面分别绣着“马”和“张”,再后面还有十多面写着不同字的旗帜,有代个人的旗帜,也有代表着西域少数民族图腾的旗帜。
“郑将军,怎么没见你的旗帜呢?”迎接的人群中,一名叫黄立本的武将小声问他身旁的郑鹏。
郑鹏是定远将军,闲职,本来没不够资历跟在李隆基后面欢迎山凯旋而归的将士,不过郑鹏曾是监察副使,还在西域立下汗马功劳,李隆基特地派人把郑鹏召到迎接的人群中。
一会还要喝庆功酒。
这时已经看得清归来将士的脸,没出意外,走在最前面是安西镇镇守使马坚和宣威将军张锐,除了张孝嵩,唐军精锐是这两人品阶最高,后面是西域各大小势力,突骑施、葛罗禄、西夜国、伊循国等等,郑鹏一边看一边解释道:“皇恩浩荡,赐了一个定远将军,在西域也就是一个监察副使的职务,身边是一支护卫队,再说人不在队伍里,哪有旗帜可举。”
封建社会,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仪仗准则,旗帜的大小、样式都有要求,不是想打就打。
“可惜了”黄立本有些可惜地说:“要不是郑将本中途负伤,这领军之士,必有郑将军一席之地。”
郑鹏摇摇头说:“战场瞬息万变,说不定没机会站在这里呢。”
“也对,就以张孝嵩为例,要不是被弹劾,凭战功升官晋爵,必能创下一番事业,可惜世事造化弄人,正所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郑鹏只是笑了笑,不再答话。
有关朝廷决策的事,说少错少,跟这个黄立本只是泛泛之交,没必要跟他掏心窝子。
这时回朝之师已抵达明德门外,距离明德门还十多丈时,队伍停下,除了手持旗帜的旗兵,所有人都下马,马坚、张锐一行十数人,走向走出几步,然后向被御前侍卫簇拥的李隆基单膝跪下,齐声叫道“拜见皇上。”
一声令下,后面跟着的士兵也一起单膝跪下,大声喊道:“拜见皇上。”
西征之战,主要是以西域将士为主,包括西域依附大唐的各部落,班师回朝不是所有人都回长安接受封赏,而是将领和立了大功的将士人,大约大约一千二百人,这是兵部商量过的。
人少显示不出大唐雄师的威武,人多耗费巨大,一下子那么多训练有素的将士进京,安全也是一个问题,讨论过后确定一千二百人的规模。
虽说只有一千二百人,可喊的时候一千二百人一齐用最大的气力喊,营造一个巨大的声浪,站在很远的百姓也感受到铁血雄师的气势。
行军礼的人中,有高大威猛的将军,有白头发的老人、有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郎、有只剩一只手的士兵、有扶着拐杖的勇士.....、
不同的,是一张张形色各异的脸,相同的,是他们脸上的坚毅和自豪、眼中燃烧的忠诚和激情。
一声振见,把军队的精气神都喊了出来。
看到如此威武的雄师,李隆基脸上出现激动的神色,走上前,朗声地说:“好,你们是朕的好儿郎,是大唐忠实的卫士,朕以尔等为傲,众将士,平身。”
“谢皇上。”
这时站在前面的马坚、张锐还有突骑施的代表乌代很有默契地再次单膝跪下,双手把战利品奉在李隆基面前。
张锐一脸正色地说:“奉旨讨伐,幸不负皇命,请皇上收下。”
李隆基饶有兴趣地说:“哦,说说这是什么?”
张锐恭恭地说:“皇上,这是拨汗那国王阿了参的感谢信及礼单,感谢皇上助他复国,以及表达对皇上的敬仰之情。”
“拨汗那对大唐称臣纳贡,一向对大唐恭敬有加,朕出兵也是合乎实情民意,好,这份礼好,朕收下了。”李隆基高兴地说。
高力士连忙接过张锐手中的信件和礼单。
这可是大唐传播仁义、威名远播的铁证,也是李隆基文治武功的见证,自然要好好保管。
“皇上”突骑施年青将领乌代双手把一把镶着宝石的弯刀奉上:“这是吐蕃贼子毕而斤的佩刀,毕尔斤是吐蕃入侵拨汗那的最高将领,在潜逃回吐蕃的路上被我军所擒,特将他的佩刀献给陛下。”
李隆基一脸正色地说:“吐蕃贼子,行有耻言无信,屡犯大唐,若然不知悔改,他朝朕一定把它荑为平地。”
吐蕃仗着地势,成为不服大唐管教的异数,大唐试过安抚它,例如太宗在贞观年间把文成公主许配给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全一段佳话,文成公主不仅嫁到吐蕃,还带去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大大的促进吐蕃的发展,然而,强大后的吐蕃却多次出尔反尔,现在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
可惜唐军虽说强盛,可在对吐蕃的军事上讨不到什么便宜,守有余而攻不足,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李隆基做梦都想教训吐蕃,最好是把它从地图上抹掉。
最后奉上礼物的是马坚,只见他双手捧上一封信,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这是大食王阿卜杜勒了.麦立克的降书和纳贡清单。”
“好,好,好!“李隆基连叫三声好,然后开怀大笑。
阿卜杜勒了.麦立克为了让大唐撤军,早就和大唐达成了相关协议,这封降书是为了这次仪式,是为了在天下百姓前面宣扬大唐的强盛威武。
结果早已知道,可李隆基还是很高兴。
做皇帝君临天下,要什么有什么,李隆基追求的,是像先帝李世民一样,史上留名,千古流芳。
此时作为宰相的宋璟大声喊道:“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宋璟的声音好像一个信号,在场的人,无论文武百官、侍从卫兵还是平民百姓,齐声喊道: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十多万人的声音汇成一股巨大的声音洪流,以明德门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此时,日当空,风清云淡,碧空万里。
不少百姓喊得声嘶力竭、青筋暴露,那种发自骨子里的骄傲自豪,就是郑鹏也这种国在民骄的气势感染,握着拳头大声吼出来。
郑鹏注意到,队伍中西域那些少数民族的将士,一个个也跟着忘形地叫起来,在他们心中,肯定也为自己是大唐的一份子感到骄傲。
等口号声停歇,在李隆基的示意下,高力士大声叫道:“起乐,为凯旋的将士唱赞歌!”
好像变戏般,门楼上、城墙上、城门边很快站满了身穿教坊服饰、手持各式乐器的女伎、乐官,先是城门楼上一个赤着上身用力击打那面一人多高的大鼓开始,接着各式乐器开始齐齐演奏起来,在音乐声中,女伎还有城门的卫兵,开始齐声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唐要让四方....
来贺!”
足足有三千多名乐师,女伎和唱歌的卫兵也有五六千人之多,铿锵有力的乐声、无懈可击的词调、女伎的柔和精锐卫兵的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了一曲让人终身难忘的乐章。
激昂的乐声、振奋人心的歌词和歌声中横溢的豪气,好像一团热血,一团融到心窝中的热血,听到这么激昂有力的歌乐声。
在场人先是震惊,然后沉醉在一片歌声中。
不少将士听着热泪满腔,就是最有风度的文臣,也听得紧握着手中的拳头,四周的百姓一个个屏气凝神,偌大的明德门,君臣百姓超过十万,可四周一片寂静,好像天地之间只有一个声音,就是《精忠报国》的歌声。
一曲唱罢,四周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人们才回过神来。
不知谁先鼓掌,越来越多人的鼓掌喝彩起来,就是一向稳妥地的宋璟也用力地拍掌,一时间喝采声不断,掌声雷动。
“没想到,听曲也听得人热血沸腾。”
“就是,以前听曲,多是听到骨子发软了,想不到还有这么高亢的歌。”
“不行,听到我都想去参军了。”
“陛下真是大厉害了,光是那句让四方来贺,就值得喝彩。”
众人议论纷纷,马坚再一次单膝跪下,把手放在心口,大声喊道:“皇上,末将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
“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跟随马坚回京的一千多号人,齐齐单膝跪下,大声吼道。
城卫军、禁军、御前侍卫也齐齐行礼:“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
“好,好,好,都是朕的好儿郎,都平身吧。”李隆基面色有些涨红,高兴地说。
准备一首曲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没想到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李隆基心情大好。
一众将士谢过后站起来,李隆基示意众人静下,大声说:“众将士受苦了,兵部和礼部准备了巡游,先让长安的百姓看看大唐的铁血雄军,朕在皇城广场举办庆功宴,到时再好论功行赏。”
班师回朝,就是宣扬大唐军威,增强大唐百姓信心和自豪感,也让那些外蕃见识一下唐军的风采,最重要的一点,让将士得到应有的荣誉,从而达到军民收心。
李隆基一声令下,一辆辆敞蓬的马车使开,从西域回长安庆功的将士在禁军的安排下,一一跳上马车,准备在长安各街道巡游,接受百姓的欢呼。
长安城那么大,全是骑马容易出乱子,走路会累死人,让将领骑马,其余将士乘马车最合适不过。
眼看巡游的队伍快要开始,忽然间,有人突然对着李隆基单膝跪下,大声地说:“皇上,末将有事启奏。”
明德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也是规格最高的五门道城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是李唐名付其实的国门。
作为大唐的“国门”,明德门平日都是中门紧闭,文武百官、百姓都是从两侧的四个门道进出,然而开元八年十月初八这天,不仅紧闭的中门大开,城门的两侧更是旗帜林立,一列列鲜衣怒马的士兵整齐地站立着,城门的两边,全是翘首以待的长安百姓。
旗帜中,还有象征着皇权的金色华盖和天子坐驾,坐驾的两边,文武百官整齐地站列着。
能让皇帝和文武百官等侍的,只有英雄,大唐的英雄。
金秋十月,秋风轻拂着旗帜,马儿打着呼儿,明德门了聚集了超过十万人,人虽然多,可所有人都自觉地保持着安静,就是有人说话,也会下意识地压低声音:
“没想到皇上和百官都来了,好大阵仗啊。”
“肯定要重视啊,吐蕃、大食勾结叛乱分子在西域作乱,朝廷一发兵,不仅把敌人都赶出西域,还反攻进大食国,威名远播。”
“好可惜,听说监察御史张孝嵩被打下天牢,本来他是最大功臣。”
“他要不是功臣,就不止打下大牢那么简单,知道在他西域做也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吗,抄家灭族不说了,看中人家的女儿,也不顾是大唐的附属国,直接把王族屠戮一空,还大肆收贿刮钱,唉。”
“皇上下旨,他以将在外君令有所有授拒绝,还把钦差关押起来,那是作死。”
西征大军班师回朝,到长安接受封赏,可监察御史兼主将张孝嵩却不在功臣的行列之中,引起不少百姓的非议,非议归非议,并不影响他们对战场奋勇杀敌英雄的敬重,自发前来迎接大唐的英雄归来。
“踏踏”
“哒哒哒”
“踏踏”
“哒哒哒”,,,,,,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先是感到地面有些颤,然后隐隐到整齐的脚步声和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响,慢慢地,一支队伍慢慢地出现众人面前。
走在前面的,是一队队旗帜,远远看到,走在最前面是大唐的军旗,紧跟着的两面旗帜上面分别绣着“马”和“张”,再后面还有十多面写着不同字的旗帜,有代个人的旗帜,也有代表着西域少数民族图腾的旗帜。
“郑将军,怎么没见你的旗帜呢?”迎接的人群中,一名叫黄立本的武将小声问他身旁的郑鹏。
郑鹏是定远将军,闲职,本来没不够资历跟在李隆基后面欢迎山凯旋而归的将士,不过郑鹏曾是监察副使,还在西域立下汗马功劳,李隆基特地派人把郑鹏召到迎接的人群中。
一会还要喝庆功酒。
这时已经看得清归来将士的脸,没出意外,走在最前面是安西镇镇守使马坚和宣威将军张锐,除了张孝嵩,唐军精锐是这两人品阶最高,后面是西域各大小势力,突骑施、葛罗禄、西夜国、伊循国等等,郑鹏一边看一边解释道:“皇恩浩荡,赐了一个定远将军,在西域也就是一个监察副使的职务,身边是一支护卫队,再说人不在队伍里,哪有旗帜可举。”
封建社会,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仪仗准则,旗帜的大小、样式都有要求,不是想打就打。
“可惜了”黄立本有些可惜地说:“要不是郑将本中途负伤,这领军之士,必有郑将军一席之地。”
郑鹏摇摇头说:“战场瞬息万变,说不定没机会站在这里呢。”
“也对,就以张孝嵩为例,要不是被弹劾,凭战功升官晋爵,必能创下一番事业,可惜世事造化弄人,正所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郑鹏只是笑了笑,不再答话。
有关朝廷决策的事,说少错少,跟这个黄立本只是泛泛之交,没必要跟他掏心窝子。
这时回朝之师已抵达明德门外,距离明德门还十多丈时,队伍停下,除了手持旗帜的旗兵,所有人都下马,马坚、张锐一行十数人,走向走出几步,然后向被御前侍卫簇拥的李隆基单膝跪下,齐声叫道“拜见皇上。”
一声令下,后面跟着的士兵也一起单膝跪下,大声喊道:“拜见皇上。”
西征之战,主要是以西域将士为主,包括西域依附大唐的各部落,班师回朝不是所有人都回长安接受封赏,而是将领和立了大功的将士人,大约大约一千二百人,这是兵部商量过的。
人少显示不出大唐雄师的威武,人多耗费巨大,一下子那么多训练有素的将士进京,安全也是一个问题,讨论过后确定一千二百人的规模。
虽说只有一千二百人,可喊的时候一千二百人一齐用最大的气力喊,营造一个巨大的声浪,站在很远的百姓也感受到铁血雄师的气势。
行军礼的人中,有高大威猛的将军,有白头发的老人、有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少年郎、有只剩一只手的士兵、有扶着拐杖的勇士.....、
不同的,是一张张形色各异的脸,相同的,是他们脸上的坚毅和自豪、眼中燃烧的忠诚和激情。
一声振见,把军队的精气神都喊了出来。
看到如此威武的雄师,李隆基脸上出现激动的神色,走上前,朗声地说:“好,你们是朕的好儿郎,是大唐忠实的卫士,朕以尔等为傲,众将士,平身。”
“谢皇上。”
这时站在前面的马坚、张锐还有突骑施的代表乌代很有默契地再次单膝跪下,双手把战利品奉在李隆基面前。
张锐一脸正色地说:“奉旨讨伐,幸不负皇命,请皇上收下。”
李隆基饶有兴趣地说:“哦,说说这是什么?”
张锐恭恭地说:“皇上,这是拨汗那国王阿了参的感谢信及礼单,感谢皇上助他复国,以及表达对皇上的敬仰之情。”
“拨汗那对大唐称臣纳贡,一向对大唐恭敬有加,朕出兵也是合乎实情民意,好,这份礼好,朕收下了。”李隆基高兴地说。
高力士连忙接过张锐手中的信件和礼单。
这可是大唐传播仁义、威名远播的铁证,也是李隆基文治武功的见证,自然要好好保管。
“皇上”突骑施年青将领乌代双手把一把镶着宝石的弯刀奉上:“这是吐蕃贼子毕而斤的佩刀,毕尔斤是吐蕃入侵拨汗那的最高将领,在潜逃回吐蕃的路上被我军所擒,特将他的佩刀献给陛下。”
李隆基一脸正色地说:“吐蕃贼子,行有耻言无信,屡犯大唐,若然不知悔改,他朝朕一定把它荑为平地。”
吐蕃仗着地势,成为不服大唐管教的异数,大唐试过安抚它,例如太宗在贞观年间把文成公主许配给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全一段佳话,文成公主不仅嫁到吐蕃,还带去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大大的促进吐蕃的发展,然而,强大后的吐蕃却多次出尔反尔,现在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
可惜唐军虽说强盛,可在对吐蕃的军事上讨不到什么便宜,守有余而攻不足,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李隆基做梦都想教训吐蕃,最好是把它从地图上抹掉。
最后奉上礼物的是马坚,只见他双手捧上一封信,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这是大食王阿卜杜勒了.麦立克的降书和纳贡清单。”
“好,好,好!“李隆基连叫三声好,然后开怀大笑。
阿卜杜勒了.麦立克为了让大唐撤军,早就和大唐达成了相关协议,这封降书是为了这次仪式,是为了在天下百姓前面宣扬大唐的强盛威武。
结果早已知道,可李隆基还是很高兴。
做皇帝君临天下,要什么有什么,李隆基追求的,是像先帝李世民一样,史上留名,千古流芳。
此时作为宰相的宋璟大声喊道:“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宋璟的声音好像一个信号,在场的人,无论文武百官、侍从卫兵还是平民百姓,齐声喊道: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天佑大唐,国泰民安;天佑大唐,威震八方。”
十多万人的声音汇成一股巨大的声音洪流,以明德门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此时,日当空,风清云淡,碧空万里。
不少百姓喊得声嘶力竭、青筋暴露,那种发自骨子里的骄傲自豪,就是郑鹏也这种国在民骄的气势感染,握着拳头大声吼出来。
郑鹏注意到,队伍中西域那些少数民族的将士,一个个也跟着忘形地叫起来,在他们心中,肯定也为自己是大唐的一份子感到骄傲。
等口号声停歇,在李隆基的示意下,高力士大声叫道:“起乐,为凯旋的将士唱赞歌!”
好像变戏般,门楼上、城墙上、城门边很快站满了身穿教坊服饰、手持各式乐器的女伎、乐官,先是城门楼上一个赤着上身用力击打那面一人多高的大鼓开始,接着各式乐器开始齐齐演奏起来,在音乐声中,女伎还有城门的卫兵,开始齐声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唐要让四方....
来贺!”
足足有三千多名乐师,女伎和唱歌的卫兵也有五六千人之多,铿锵有力的乐声、无懈可击的词调、女伎的柔和精锐卫兵的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了一曲让人终身难忘的乐章。
激昂的乐声、振奋人心的歌词和歌声中横溢的豪气,好像一团热血,一团融到心窝中的热血,听到这么激昂有力的歌乐声。
在场人先是震惊,然后沉醉在一片歌声中。
不少将士听着热泪满腔,就是最有风度的文臣,也听得紧握着手中的拳头,四周的百姓一个个屏气凝神,偌大的明德门,君臣百姓超过十万,可四周一片寂静,好像天地之间只有一个声音,就是《精忠报国》的歌声。
一曲唱罢,四周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人们才回过神来。
不知谁先鼓掌,越来越多人的鼓掌喝彩起来,就是一向稳妥地的宋璟也用力地拍掌,一时间喝采声不断,掌声雷动。
“没想到,听曲也听得人热血沸腾。”
“就是,以前听曲,多是听到骨子发软了,想不到还有这么高亢的歌。”
“不行,听到我都想去参军了。”
“陛下真是大厉害了,光是那句让四方来贺,就值得喝彩。”
众人议论纷纷,马坚再一次单膝跪下,把手放在心口,大声喊道:“皇上,末将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
“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跟随马坚回京的一千多号人,齐齐单膝跪下,大声吼道。
城卫军、禁军、御前侍卫也齐齐行礼:“愿为皇上守土复开疆,万死不辞!”
“好,好,好,都是朕的好儿郎,都平身吧。”李隆基面色有些涨红,高兴地说。
准备一首曲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没想到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李隆基心情大好。
一众将士谢过后站起来,李隆基示意众人静下,大声说:“众将士受苦了,兵部和礼部准备了巡游,先让长安的百姓看看大唐的铁血雄军,朕在皇城广场举办庆功宴,到时再好论功行赏。”
班师回朝,就是宣扬大唐军威,增强大唐百姓信心和自豪感,也让那些外蕃见识一下唐军的风采,最重要的一点,让将士得到应有的荣誉,从而达到军民收心。
李隆基一声令下,一辆辆敞蓬的马车使开,从西域回长安庆功的将士在禁军的安排下,一一跳上马车,准备在长安各街道巡游,接受百姓的欢呼。
长安城那么大,全是骑马容易出乱子,走路会累死人,让将领骑马,其余将士乘马车最合适不过。
眼看巡游的队伍快要开始,忽然间,有人突然对着李隆基单膝跪下,大声地说:“皇上,末将有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