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最擅长薅羊毛的朱元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高炽这边,在得到大兄的命令后,立即就回到了燕王府,把事情告诉了母妃。
徐仪华听完之后,笑着说道:“看来太孙殿下,这是真的极为信任你了,连如此大事,都要交予你来做。”
朱高炽回道:“可是娘亲,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才能做好啊。”
“大兄交代的事情,太过于重要了,况且这其中,牵扯极大,我根本没有半点把握,只怕是最后辜负了大兄的期望。”
徐仪华说道:“炽儿湖涂,从大事者,何时为一人之力,自当请诸多支持。”
朱高炽闻言,连忙作揖道:“还请娘亲教我。”
徐仪华点点头,便开始讲述起来。
明朝是由朱元章建立的,最厉害的家族自然是老朱家,不过在大明立国,还有十二个家族也为顶尖家族,他们世代享有高官厚禄,可胡作非为,甚至在犯法后,连最高司法机构刑部都无权抓人,能够决定他们命运的只有皇帝一人。
朱元章建立大明朝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搞出了一部《皇明祖训》,让后世子孙遵照奉行。在这本书中,朱元章明确规定: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只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也就是说这些皇亲国戚犯了罪,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只能上奏,不能抓人审问。
关于人员,朱元章在《皇明祖训》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则是老朱家的姻亲。
主要包括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
朱元章的子孙后代都是有身份的人,有的人成为皇帝,有的成为太子,有的成为亲王,还有的被封为郡王,皇帝的女儿被封为公主,亲王的女儿被封为郡主。
凡是与上述这些人结亲的家族,都属于皇亲国戚,因此可以享受特权。
另外,这些人还享有丰厚的俸禄。按照明朝的规定;
“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王及仪宾八百石”.
包括明朝中期以后,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都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爵位。
比如明孝宗的两个小舅子都得到了爵位,张鹤龄被封为昌国公,张延龄被封为建昌侯。
除了丰厚的俸禄外,这些皇亲国戚还会被赏赐大量的田庄、土地,“多者数百千顷,占据膏腴,跨连郡邑”。
比如景泰帝的汪皇后家族占田两万三千顷,明孝宗张皇后的家族也占有两万多顷土地,明武宗夏皇后家族也有两万多顷田地。
二则是朱元章的姻亲、故旧。
朱元章虽然残杀功臣,不过对有些人还是很照顾,比如说魏国公家、曹国公家、信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
魏国公指的是徐达、曹国公指的是李文忠,信国公指的是汤和,西平侯指的沐英,武定侯指的是郭英,他们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与朱元章有着特殊的关系。
徐达、汤和是朱元章的故交好友,后来又结成姻亲。
李文忠是朱元章的亲外甥,沐英是朱元章的义子,郭英的姐姐是朱元章的宠妃。
这些人本来就是开国功臣,享有世袭罔替的爵位,他们的家族也一直坐享富贵。
朱高炽对于这些人,自然也是认识,但通过徐仪华的讲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因为在这些人的背后,可不仅仅只是个人。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他们背后,还有着庞大的宗族势力,这些背后的宗族,依靠着裙带关系,不管是从官,还是干别的营生,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些亲近的,哪怕是地方的知县,知府,也得要礼让三分。
在经商这方面,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未有阻碍,可以说更多的还会依据自身权势,获取暴利。
朱高炽听完之后,有些皱眉问道:“娘亲所说的这些家族,孩儿都算是认识熟悉,可是江南那边,又当如何。”
“大兄的意思,是要整合江南诸多家族,形成一股力,为我大明做事。”
“可是孩儿长居北平,对于江南一无所知。”
朱高炽也非常的清楚,就目前的大明而言,有道是江南赋税甲天下,可以说但凡说到经商,就绝对离不开江南。
江南地区的富裕程度,是唯有京师可以比拟的。
甚至说最初的时候,便是京师都差距极大。
也就是现在的京师,在大兄的操办下,商业日益繁华起来,已然有赶超江南地区的趋势。
徐仪华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回忆的神色。
朱高炽见此,也是安静的没有打扰。
半晌之后,徐仪华才开口说道:“若说江南,那么有一个家族,便绝对避不开。”
“如果炽儿能够摆平此家,整合江南,便变得极为轻松。”
朱高炽连忙道:“还请娘亲教我。”
徐仪华微微叹息,语气中带着几分回忆,还有几分唏嘘:“那便是有着江南第一家之称的郑家。”
江南有一个庞大的大家族,号称九世同居,历经宋、元、明三朝,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多次受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章亲赐“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
其实在蒙元末期,郑家还曾经被封为天下第一家。
元朝的末代皇帝叫元顺帝,年号至正。元顺帝既凶残又昏聩。
对忠臣,革职充军;对奸臣,言听计从。他整天吃喝玩乐,一点不管百姓死活。
老百姓恨透了他,纷纷起来造反。一时义旗四举,局势动荡,眼看皇帝的宝座已经摇摇欲坠了。
到这个时候,元顺帝才惊慌起来,他一面派兵镇压各路义军,一面施展他的欺骗手段,派一员大官,前去浙江金华府浦江县郑义门郑家查看“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奏闻,想宣扬郑义门郑家的太平景象,来挽回民心,巩固其统治地位。
钦差大臣领旨,日夜赶路,前往浙江。
不几日,已来到浦江郑义门村头。钦差一举目就望见村口有一棵千年巨樟,树上筑着一个很大的鸟巢,群群鸦鹊,盘旋其间。
他点头称赞道:“一点不假,果然鸦鹊同巢,真太平景象也!”说罢,便向地方官打听郑家“猫狗同窝”和“兄弟同心”之事。地方官不敢怠慢,忙领那钦差进郑家就座歇息。
茶毕,郑家长老领着钦差察看“猫狗同窝、同食”的情况,又查了郑家兄弟同劳共享、钱财公开的账册。一点一滴,不敢疏忽。
那钦差看了,十分满意。当再次回到中堂时,他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包用黄色绸缎裹着的东西,高声嚷道:“圣旨到!”郑家父母兄弟闻声,不禁吓了一跳,忙跪下接旨。
钦差打开所包之物,取出一幅绸轴宣道:“朕以仁德而治天下,扬忠孝以兴国邦,颂信义以慰海内。今闻尔曹忠孝信义俱全,特赐雪梨两枚,以褒其德。
钦此!”
宣罢,将圣旨搁在香桉上。
郑氏一家大小叩首谢恩。
钦差又道:“皇恩浩荡,这两个梨应该平均分食,以显示你们的忠义。”
这郑氏一家,人口众多,如何分吃这两个雪梨。
原来,这钦差大臣正想用这个办法来考考他们。郑氏一家苦思冥想,总想不出办法。
后来只好求教于当地的名师宋廉。宋廉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他们才有了主意。
当下郑氏忙将雪梨放进石臼捣烂,并烧沸了一锅水,将开水冲人捣烂的梨汁中,再用小碗一一盛起,一人一小碗,恰好不多也不少。然后,一家大小举碗齐饮。
到这时,那钦差才算满意了。他回京都后,向元顺帝奏明了浦江郑义门“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确实情况。
元顺帝一时兴来,提笔写了“天下第一家”五个大字,并赐国宝“紫鸦杯”一只。连同敕书,派员前往郑义门表彰恩赐。
元顺帝派人去浙江郑义门赐字之后,便到内宫饮酒作乐。国相得知元顺帝赐字之事,忙人宫问元顺帝道:“闻得万岁为江南郑氏赐字,可有此事?”元顺帝道:“有。”
“哪几个字?”
“天下第一家。”
“那么圣上属于第几家?”
元顺帝怔住了。
国相急奏道:“圣上乃是‘天下第一家’。无论郑氏有如何功德,都不能号称‘天下第一家’,望圣上三思。”
孝义忠元顺帝知道自己写错了字,后悔莫及。
他肚里一转,咬了咬牙,用手做了一个“杀”的手势。
并立即下了一道谕旨,派一员大将,带领轻骑数百,要杀尽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浦江郑义门郑氏一家。
兵马来到郑义门,包围了宅房,大将到门首一望,不觉愣住了。
原来门首的巨匾上写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
朱高炽听完后,不由笑道:“这郑家还有几分聪慧,知道自己不能承受这天下第一家的称号。”
“不过这郑家当真是厉害,自宋朝而起,历经蒙元一朝,到了咱们大明朝,还能由皇爷爷再赐‘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徐仪华笑着说道:“炽儿只知其一,在蒙元末期时,你当那将军,能这般轻易就退去吗,人都来了,又怎么可能不杀。”
“蒙古骑兵,最是凶恶贪婪,怎么可能就因为江南第一家的牌匾,就此放过郑家。”
朱高炽一愣,顿时明白,这其中还有隐情。
便就问道:“那这郑家,又是如何逃脱蒙元将军的呢。”
徐仪华道:“何止是蒙元将军,便是蒙元皇帝那边,也得给足了好处才行。”
“洪武十八年,陛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时候,对此也有些好奇,便就询问郑家,当初是如何逃脱。”
“郑家自然是不敢不答,这事倒也没有传播开来,不过你父王是知晓的,便也告诉了为娘。”
“蒙古骑兵当时去了三千人,哪怕是最小的骑兵,也给了百两白银。而为首的将军,足足得了十万两白银,这才答应放过郑家,回去复命。”
“而蒙元皇帝那里,郑家也是孝敬了八万两白银。”
朱高炽不由奇怪的问道:“怎么将军拿了十万,反而皇帝才得八万。”
徐仪华道:“因为皇帝比将军,更好湖弄。”
“将军那是手里拿着刀,只要一声令下,郑家便是满门无存,但是皇帝那边,状况就不同了。”
“将军的刀,并没有束缚,而皇帝的旨,却有很多权臣的束缚。”
“郑家花费的,自然是仅仅是这六七十万两白银,打通蒙元朝堂上各关节,还有贿赂皇蒙元皇帝身边的亲信,又是花了四十多万两白银,大量的古董字画,这才让蒙元皇帝收回了谕旨。”
朱高炽听闻后,立即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总共一百多万两。
其中三千将士得了三十万两白银,蒙古将军得了十万两白银。
蒙元皇帝得了八万两白银。
但是最后打通朝堂的关系,花费了四十多万两白银不说,还付出了价值难以估算的古董字画。
这么算起来,花费最大的,反而是文官亲信,最小是皇帝。
看到娘亲带有深意的眼神,朱高炽心里,顿时明白了许多事理。
不过同时也有些好奇:“皇爷爷赐下江南第一家,难道郑家就没有什么表示吗。”
徐仪华笑着说道:“以你皇爷爷的能力,在对于江南下如此重税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这般轻易赐予。”
“据为娘所知,自大明立国之后,江南各家族,便是以郑家缴纳最为丰厚。”
“而江南第一家这个名头的后面,是粮三百万石,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五十万两,更有良田千顷,骏马上千,布匹绸缎等物,不知其数。”
“可以说整个郑家的家底,都被你皇爷爷掏空之后,这才有今日的江南第一家。”
朱高炽这边,在得到大兄的命令后,立即就回到了燕王府,把事情告诉了母妃。
徐仪华听完之后,笑着说道:“看来太孙殿下,这是真的极为信任你了,连如此大事,都要交予你来做。”
朱高炽回道:“可是娘亲,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才能做好啊。”
“大兄交代的事情,太过于重要了,况且这其中,牵扯极大,我根本没有半点把握,只怕是最后辜负了大兄的期望。”
徐仪华说道:“炽儿湖涂,从大事者,何时为一人之力,自当请诸多支持。”
朱高炽闻言,连忙作揖道:“还请娘亲教我。”
徐仪华点点头,便开始讲述起来。
明朝是由朱元章建立的,最厉害的家族自然是老朱家,不过在大明立国,还有十二个家族也为顶尖家族,他们世代享有高官厚禄,可胡作非为,甚至在犯法后,连最高司法机构刑部都无权抓人,能够决定他们命运的只有皇帝一人。
朱元章建立大明朝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搞出了一部《皇明祖训》,让后世子孙遵照奉行。在这本书中,朱元章明确规定: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只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也就是说这些皇亲国戚犯了罪,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只能上奏,不能抓人审问。
关于人员,朱元章在《皇明祖训》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则是老朱家的姻亲。
主要包括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
朱元章的子孙后代都是有身份的人,有的人成为皇帝,有的成为太子,有的成为亲王,还有的被封为郡王,皇帝的女儿被封为公主,亲王的女儿被封为郡主。
凡是与上述这些人结亲的家族,都属于皇亲国戚,因此可以享受特权。
另外,这些人还享有丰厚的俸禄。按照明朝的规定;
“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王及仪宾八百石”.
包括明朝中期以后,皇后家、皇妃家、东宫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都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爵位。
比如明孝宗的两个小舅子都得到了爵位,张鹤龄被封为昌国公,张延龄被封为建昌侯。
除了丰厚的俸禄外,这些皇亲国戚还会被赏赐大量的田庄、土地,“多者数百千顷,占据膏腴,跨连郡邑”。
比如景泰帝的汪皇后家族占田两万三千顷,明孝宗张皇后的家族也占有两万多顷土地,明武宗夏皇后家族也有两万多顷田地。
二则是朱元章的姻亲、故旧。
朱元章虽然残杀功臣,不过对有些人还是很照顾,比如说魏国公家、曹国公家、信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
魏国公指的是徐达、曹国公指的是李文忠,信国公指的是汤和,西平侯指的沐英,武定侯指的是郭英,他们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与朱元章有着特殊的关系。
徐达、汤和是朱元章的故交好友,后来又结成姻亲。
李文忠是朱元章的亲外甥,沐英是朱元章的义子,郭英的姐姐是朱元章的宠妃。
这些人本来就是开国功臣,享有世袭罔替的爵位,他们的家族也一直坐享富贵。
朱高炽对于这些人,自然也是认识,但通过徐仪华的讲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因为在这些人的背后,可不仅仅只是个人。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他们背后,还有着庞大的宗族势力,这些背后的宗族,依靠着裙带关系,不管是从官,还是干别的营生,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些亲近的,哪怕是地方的知县,知府,也得要礼让三分。
在经商这方面,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未有阻碍,可以说更多的还会依据自身权势,获取暴利。
朱高炽听完之后,有些皱眉问道:“娘亲所说的这些家族,孩儿都算是认识熟悉,可是江南那边,又当如何。”
“大兄的意思,是要整合江南诸多家族,形成一股力,为我大明做事。”
“可是孩儿长居北平,对于江南一无所知。”
朱高炽也非常的清楚,就目前的大明而言,有道是江南赋税甲天下,可以说但凡说到经商,就绝对离不开江南。
江南地区的富裕程度,是唯有京师可以比拟的。
甚至说最初的时候,便是京师都差距极大。
也就是现在的京师,在大兄的操办下,商业日益繁华起来,已然有赶超江南地区的趋势。
徐仪华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回忆的神色。
朱高炽见此,也是安静的没有打扰。
半晌之后,徐仪华才开口说道:“若说江南,那么有一个家族,便绝对避不开。”
“如果炽儿能够摆平此家,整合江南,便变得极为轻松。”
朱高炽连忙道:“还请娘亲教我。”
徐仪华微微叹息,语气中带着几分回忆,还有几分唏嘘:“那便是有着江南第一家之称的郑家。”
江南有一个庞大的大家族,号称九世同居,历经宋、元、明三朝,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多次受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章亲赐“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
其实在蒙元末期,郑家还曾经被封为天下第一家。
元朝的末代皇帝叫元顺帝,年号至正。元顺帝既凶残又昏聩。
对忠臣,革职充军;对奸臣,言听计从。他整天吃喝玩乐,一点不管百姓死活。
老百姓恨透了他,纷纷起来造反。一时义旗四举,局势动荡,眼看皇帝的宝座已经摇摇欲坠了。
到这个时候,元顺帝才惊慌起来,他一面派兵镇压各路义军,一面施展他的欺骗手段,派一员大官,前去浙江金华府浦江县郑义门郑家查看“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奏闻,想宣扬郑义门郑家的太平景象,来挽回民心,巩固其统治地位。
钦差大臣领旨,日夜赶路,前往浙江。
不几日,已来到浦江郑义门村头。钦差一举目就望见村口有一棵千年巨樟,树上筑着一个很大的鸟巢,群群鸦鹊,盘旋其间。
他点头称赞道:“一点不假,果然鸦鹊同巢,真太平景象也!”说罢,便向地方官打听郑家“猫狗同窝”和“兄弟同心”之事。地方官不敢怠慢,忙领那钦差进郑家就座歇息。
茶毕,郑家长老领着钦差察看“猫狗同窝、同食”的情况,又查了郑家兄弟同劳共享、钱财公开的账册。一点一滴,不敢疏忽。
那钦差看了,十分满意。当再次回到中堂时,他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包用黄色绸缎裹着的东西,高声嚷道:“圣旨到!”郑家父母兄弟闻声,不禁吓了一跳,忙跪下接旨。
钦差打开所包之物,取出一幅绸轴宣道:“朕以仁德而治天下,扬忠孝以兴国邦,颂信义以慰海内。今闻尔曹忠孝信义俱全,特赐雪梨两枚,以褒其德。
钦此!”
宣罢,将圣旨搁在香桉上。
郑氏一家大小叩首谢恩。
钦差又道:“皇恩浩荡,这两个梨应该平均分食,以显示你们的忠义。”
这郑氏一家,人口众多,如何分吃这两个雪梨。
原来,这钦差大臣正想用这个办法来考考他们。郑氏一家苦思冥想,总想不出办法。
后来只好求教于当地的名师宋廉。宋廉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他们才有了主意。
当下郑氏忙将雪梨放进石臼捣烂,并烧沸了一锅水,将开水冲人捣烂的梨汁中,再用小碗一一盛起,一人一小碗,恰好不多也不少。然后,一家大小举碗齐饮。
到这时,那钦差才算满意了。他回京都后,向元顺帝奏明了浦江郑义门“鸦鹊同巢、猫狗同窝、兄弟同心”的确实情况。
元顺帝一时兴来,提笔写了“天下第一家”五个大字,并赐国宝“紫鸦杯”一只。连同敕书,派员前往郑义门表彰恩赐。
元顺帝派人去浙江郑义门赐字之后,便到内宫饮酒作乐。国相得知元顺帝赐字之事,忙人宫问元顺帝道:“闻得万岁为江南郑氏赐字,可有此事?”元顺帝道:“有。”
“哪几个字?”
“天下第一家。”
“那么圣上属于第几家?”
元顺帝怔住了。
国相急奏道:“圣上乃是‘天下第一家’。无论郑氏有如何功德,都不能号称‘天下第一家’,望圣上三思。”
孝义忠元顺帝知道自己写错了字,后悔莫及。
他肚里一转,咬了咬牙,用手做了一个“杀”的手势。
并立即下了一道谕旨,派一员大将,带领轻骑数百,要杀尽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浦江郑义门郑氏一家。
兵马来到郑义门,包围了宅房,大将到门首一望,不觉愣住了。
原来门首的巨匾上写的不是“天下第一家”,而是“江南第一家”。
朱高炽听完后,不由笑道:“这郑家还有几分聪慧,知道自己不能承受这天下第一家的称号。”
“不过这郑家当真是厉害,自宋朝而起,历经蒙元一朝,到了咱们大明朝,还能由皇爷爷再赐‘江南第一家’的称号。”
徐仪华笑着说道:“炽儿只知其一,在蒙元末期时,你当那将军,能这般轻易就退去吗,人都来了,又怎么可能不杀。”
“蒙古骑兵,最是凶恶贪婪,怎么可能就因为江南第一家的牌匾,就此放过郑家。”
朱高炽一愣,顿时明白,这其中还有隐情。
便就问道:“那这郑家,又是如何逃脱蒙元将军的呢。”
徐仪华道:“何止是蒙元将军,便是蒙元皇帝那边,也得给足了好处才行。”
“洪武十八年,陛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时候,对此也有些好奇,便就询问郑家,当初是如何逃脱。”
“郑家自然是不敢不答,这事倒也没有传播开来,不过你父王是知晓的,便也告诉了为娘。”
“蒙古骑兵当时去了三千人,哪怕是最小的骑兵,也给了百两白银。而为首的将军,足足得了十万两白银,这才答应放过郑家,回去复命。”
“而蒙元皇帝那里,郑家也是孝敬了八万两白银。”
朱高炽不由奇怪的问道:“怎么将军拿了十万,反而皇帝才得八万。”
徐仪华道:“因为皇帝比将军,更好湖弄。”
“将军那是手里拿着刀,只要一声令下,郑家便是满门无存,但是皇帝那边,状况就不同了。”
“将军的刀,并没有束缚,而皇帝的旨,却有很多权臣的束缚。”
“郑家花费的,自然是仅仅是这六七十万两白银,打通蒙元朝堂上各关节,还有贿赂皇蒙元皇帝身边的亲信,又是花了四十多万两白银,大量的古董字画,这才让蒙元皇帝收回了谕旨。”
朱高炽听闻后,立即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总共一百多万两。
其中三千将士得了三十万两白银,蒙古将军得了十万两白银。
蒙元皇帝得了八万两白银。
但是最后打通朝堂的关系,花费了四十多万两白银不说,还付出了价值难以估算的古董字画。
这么算起来,花费最大的,反而是文官亲信,最小是皇帝。
看到娘亲带有深意的眼神,朱高炽心里,顿时明白了许多事理。
不过同时也有些好奇:“皇爷爷赐下江南第一家,难道郑家就没有什么表示吗。”
徐仪华笑着说道:“以你皇爷爷的能力,在对于江南下如此重税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这般轻易赐予。”
“据为娘所知,自大明立国之后,江南各家族,便是以郑家缴纳最为丰厚。”
“而江南第一家这个名头的后面,是粮三百万石,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五十万两,更有良田千顷,骏马上千,布匹绸缎等物,不知其数。”
“可以说整个郑家的家底,都被你皇爷爷掏空之后,这才有今日的江南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