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母子殊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后有时不得不承认,别管先帝德宗这个国君多么沉湎声乐荒疏国政,然而至少还能知人善用,比如曾经的裴相,在他带领下,政事堂诸多官员的确把大周治理得繁荣安稳,那时的逃户数量远不如眼下庞大,甚至一度还较肃宗帝时锐减,各地上缴赋税也比如今更加丰足,虽然难免发生天灾,灾民们都能得到朝廷及时救助,地方没有发生过暴乱,更没有乱臣贼子胆敢自立称王。
在德宗朝,其实是有实力征服英宗以来逐渐叛离的部族,也有国力将刚刚复国的新厥剿灭,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可德宗帝虽然在绝大多数政事上都赞同裴相的意见,却唯有用兵一事固执己见。
等到新厥逐渐强大,又兼北辽虎视眈眈,事实上在德宗朝后期,开战已经没有十足胜算了。
更不说为了铲除裴郑两族,太后还亲手将高昌送予新厥吞并,又逼得潘博叛国自立,导致大周领土丧失,国力衰减。
她一直想要正式临朝,因而必须容忍部份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因为这些人是她的党羽和支持者。
可即便将裴郑灭族,太后的临朝大业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阻碍与意外,以至于她左支右绌,根本没有机会专心致志整顿官制增强国力。
就算是对潘逆这个安东王,太后何尝不知仅用姚潜根本不足将其剿灭,大周除了京兆郑氏子弟,也不是没有出色的将领,然而这些人都没法让太后信任,总是担心一旦授予军权,说不定就会反过头来逼她将大权交返天子。
只有当她名正言顺立于朝堂之上听政,当真真正正收服军心民心之后,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用兵。
这显然需要一段不算短暂的时间,然而太后又急需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功绩树立权威,这就好比一道自相矛盾的难题,一直让太后难以两全俱美解决。
在这样的时势下,新厥的主动臣服无疑让太后眼前一亮,她当然明白新厥这个隐患不会因为一次大有目的的臣服消除,更有可能的是越更增重,可她这时已经别无选择,没有什么比临朝大业更加重要,这就是韦太后的最大底限。
接受新厥的臣服,不仅能够免除数载之内边城不宁,而且能够震慑北辽与潘逆,说不定还能利用新厥的野心挑唆这两大蛮国开战,到时北辽自保艰难,潘逆失其倚靠,便是她平定内乱的大好时机。
等北辽与新厥互耗两伤,而平定内乱后的大周经过她的强盛壮大,无论军队还是财政都得到增强,便是渔翁得利之时,到那时,才有望将两大蛮国尽灭,甚至有可能收复英宗以来逐渐丧失的疆域,恢复武宗帝时名符其实万国来朝泱泱中华之威!
那时的自己,功德岂不超越文皇后?一想到即将名垂千古的无上尊荣,韦太后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因此暂时的放纵是必不可少,王淮准的谏言大有道理,果然是一心为君国考虑的忠耿良臣,但太后却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甚至连一丝一毫都不能泄露,因为她明白这些世家大族,骨子里不会赞成自己临朝,无论龙椅之上的天子是否及得上她的能力远见,即便懦弱有如阿斗,可这些满腹儒学道义的君子们,依然会全力支持国君执政。
总有一日,她要能人之所不能,让天下归心,无论贵族抑或平民,无论权勋抑或世家,都承认她虽无先君托政,临朝仿佛不合礼法,然而却有尧舜之能,甚至功绩更胜文皇后,这才是巾帼不输须眉的典范。
然而天下归心的事不急在一时,正式临朝却必须加紧脚步,这回华山封禅便是太后朝向目的之大大一步,她已经被这些年来层出不穷的意外搞得越来越没有耐性,因此在太后的关注备至下,封禅这等国之重典在两月内竟已经预备周全——此番打击豪阔,搜刮了不少物资,所谓手头有钱办事不难,对于平民百姓适用,对于君国朝廷也同样适用。
而在华山封禅之前,太后也总算通过了对陆离的初步考核,决心答允贺衍所求,将其授职为起居郎——主要工作便是陪同天子游手好闲,而重要工作是做为太后耳目监视天子言行。
在授职之前,太后特意诏见了陆离,她有心通过贺湛的嘴巴让陆离知道好容易争取的因功提拔结果却可能被闲置,因而询问陆离是否愿意。这也不算出格,大周就算吏部授职,有一道程序也是要询问候职者是满意新工作,当然就算不满意,也不会真安排让你满意的工作,只不过大周一贯不会强求官员,既然不是心甘情愿,那么你就继续等候分配好了。
与贺湛的想法不同,陆离其实更加赞成十一娘的见解,并不认为天子是存心刁难有意压制他,故而自然不会不愿意,只不过这乐意的心思却不能让太后看出来,否则别说起居郎,怕是连拾遗之职都捞不上了,可陆离又不能告诉太后他不愿意,因为太后历来就不信别人嘴巴里说出的话,而更相信自己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
再说陆离也不可能直说——太后明见,圣上这分明是有意压制下官,还望太后为下官作主。
贺衍毕竟是太后的亲儿子,当着为母者面说人儿子坏话,这不仅不符合君子作风,也不符合陆离的智慧,君臣之礼还讲不讲了?天子亲点你为起居郎,你居然还敢嫌弃?!必须乱臣贼子,活该以死谢罪。
是以陆离只能千恩万谢天子的别外亲睐,却并没有表现得过于谄媚,这就有了几分勉强的模样,又在交接期表现出些微颓丧,具体行为是醉酒数回,又谱了一首听来颇有些哀怨与郁郁不得志的琴曲,虽然没有当众演奏过,但既然太后有心,自然便能察知这件事情。
于是太后在接下来在“授职训言”时,态度就比上回诏见显得坦荡了许多,直接嘱令陆离工作重点,这当然也不代表太后已经信任了陆离,只是根本不在意陆离得知她有意监视天子言行的计划,其实太后有意临朝已是司马昭之心了,陆离又不是灵沼公,不存在让太后在意的份量,直接交待工作任务更有利于“试用期”考核,总之陆离这个起居郎是否能够转正,甚至于是否还能留在官场,一切取决于他在“试用期”时的工作表现。
不过太后既然决定要进一步考察陆离,那么还是要为“员工”创造机会,起居郎又不是陆离一个,其余的眼下都被天子放了长假,根本近不得身,隶属堂堂中书省的职官,竟然成了一个只拿薪俸不需工作名符其实的闲职,为防陆离也遭受同样待遇,太后提前告诫了一番。
“这回察隐令得以推行,薛绚之功不可没,正如韦相举荐时言,此子才干非比寻常,加以磨练,将来必为国之栋梁,我本有意授其拾遗补厥之职,圣人既然开了口要人,我总不好违拂,只我先将话说在前头,倘若圣人以为薛绚之难以胜任起居郎之职,我可就另有安排,免得大周错失良才。”
言下之意——天子若当真打算压制薛绚之,那么就不要让他在家赋闲,至少得在你身边“赋闲”,否则我可不会让你趁愿,堂堂天子竟为私情报复臣子,传扬出去又是一个笑话,我这当妈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贺衍也懒洋洋地答应下来,甚至还以讥讽:“儿子最近不过与莒先生谈道论教,除其与自家亲戚外,并不曾再见外人,儿子因为牵连了薛公与冯公尚且不安得很,哪还好意思再累及无辜,薛绚之是在私家抑或跟在儿子身边,又有什么差别?阿母也太过小心了,儿子窝囊无能,早没了雄心壮志,只不过不耐烦与言辞乏味者废话而已,不想却让阿母误解。”
天子最近都是这般阴气怪气,太后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觉,面前人不是亲生儿子,而是冤家贺烨!
太后有时不得不承认,别管先帝德宗这个国君多么沉湎声乐荒疏国政,然而至少还能知人善用,比如曾经的裴相,在他带领下,政事堂诸多官员的确把大周治理得繁荣安稳,那时的逃户数量远不如眼下庞大,甚至一度还较肃宗帝时锐减,各地上缴赋税也比如今更加丰足,虽然难免发生天灾,灾民们都能得到朝廷及时救助,地方没有发生过暴乱,更没有乱臣贼子胆敢自立称王。
在德宗朝,其实是有实力征服英宗以来逐渐叛离的部族,也有国力将刚刚复国的新厥剿灭,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可德宗帝虽然在绝大多数政事上都赞同裴相的意见,却唯有用兵一事固执己见。
等到新厥逐渐强大,又兼北辽虎视眈眈,事实上在德宗朝后期,开战已经没有十足胜算了。
更不说为了铲除裴郑两族,太后还亲手将高昌送予新厥吞并,又逼得潘博叛国自立,导致大周领土丧失,国力衰减。
她一直想要正式临朝,因而必须容忍部份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因为这些人是她的党羽和支持者。
可即便将裴郑灭族,太后的临朝大业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阻碍与意外,以至于她左支右绌,根本没有机会专心致志整顿官制增强国力。
就算是对潘逆这个安东王,太后何尝不知仅用姚潜根本不足将其剿灭,大周除了京兆郑氏子弟,也不是没有出色的将领,然而这些人都没法让太后信任,总是担心一旦授予军权,说不定就会反过头来逼她将大权交返天子。
只有当她名正言顺立于朝堂之上听政,当真真正正收服军心民心之后,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用兵。
这显然需要一段不算短暂的时间,然而太后又急需一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功绩树立权威,这就好比一道自相矛盾的难题,一直让太后难以两全俱美解决。
在这样的时势下,新厥的主动臣服无疑让太后眼前一亮,她当然明白新厥这个隐患不会因为一次大有目的的臣服消除,更有可能的是越更增重,可她这时已经别无选择,没有什么比临朝大业更加重要,这就是韦太后的最大底限。
接受新厥的臣服,不仅能够免除数载之内边城不宁,而且能够震慑北辽与潘逆,说不定还能利用新厥的野心挑唆这两大蛮国开战,到时北辽自保艰难,潘逆失其倚靠,便是她平定内乱的大好时机。
等北辽与新厥互耗两伤,而平定内乱后的大周经过她的强盛壮大,无论军队还是财政都得到增强,便是渔翁得利之时,到那时,才有望将两大蛮国尽灭,甚至有可能收复英宗以来逐渐丧失的疆域,恢复武宗帝时名符其实万国来朝泱泱中华之威!
那时的自己,功德岂不超越文皇后?一想到即将名垂千古的无上尊荣,韦太后便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因此暂时的放纵是必不可少,王淮准的谏言大有道理,果然是一心为君国考虑的忠耿良臣,但太后却不能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甚至连一丝一毫都不能泄露,因为她明白这些世家大族,骨子里不会赞成自己临朝,无论龙椅之上的天子是否及得上她的能力远见,即便懦弱有如阿斗,可这些满腹儒学道义的君子们,依然会全力支持国君执政。
总有一日,她要能人之所不能,让天下归心,无论贵族抑或平民,无论权勋抑或世家,都承认她虽无先君托政,临朝仿佛不合礼法,然而却有尧舜之能,甚至功绩更胜文皇后,这才是巾帼不输须眉的典范。
然而天下归心的事不急在一时,正式临朝却必须加紧脚步,这回华山封禅便是太后朝向目的之大大一步,她已经被这些年来层出不穷的意外搞得越来越没有耐性,因此在太后的关注备至下,封禅这等国之重典在两月内竟已经预备周全——此番打击豪阔,搜刮了不少物资,所谓手头有钱办事不难,对于平民百姓适用,对于君国朝廷也同样适用。
而在华山封禅之前,太后也总算通过了对陆离的初步考核,决心答允贺衍所求,将其授职为起居郎——主要工作便是陪同天子游手好闲,而重要工作是做为太后耳目监视天子言行。
在授职之前,太后特意诏见了陆离,她有心通过贺湛的嘴巴让陆离知道好容易争取的因功提拔结果却可能被闲置,因而询问陆离是否愿意。这也不算出格,大周就算吏部授职,有一道程序也是要询问候职者是满意新工作,当然就算不满意,也不会真安排让你满意的工作,只不过大周一贯不会强求官员,既然不是心甘情愿,那么你就继续等候分配好了。
与贺湛的想法不同,陆离其实更加赞成十一娘的见解,并不认为天子是存心刁难有意压制他,故而自然不会不愿意,只不过这乐意的心思却不能让太后看出来,否则别说起居郎,怕是连拾遗之职都捞不上了,可陆离又不能告诉太后他不愿意,因为太后历来就不信别人嘴巴里说出的话,而更相信自己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
再说陆离也不可能直说——太后明见,圣上这分明是有意压制下官,还望太后为下官作主。
贺衍毕竟是太后的亲儿子,当着为母者面说人儿子坏话,这不仅不符合君子作风,也不符合陆离的智慧,君臣之礼还讲不讲了?天子亲点你为起居郎,你居然还敢嫌弃?!必须乱臣贼子,活该以死谢罪。
是以陆离只能千恩万谢天子的别外亲睐,却并没有表现得过于谄媚,这就有了几分勉强的模样,又在交接期表现出些微颓丧,具体行为是醉酒数回,又谱了一首听来颇有些哀怨与郁郁不得志的琴曲,虽然没有当众演奏过,但既然太后有心,自然便能察知这件事情。
于是太后在接下来在“授职训言”时,态度就比上回诏见显得坦荡了许多,直接嘱令陆离工作重点,这当然也不代表太后已经信任了陆离,只是根本不在意陆离得知她有意监视天子言行的计划,其实太后有意临朝已是司马昭之心了,陆离又不是灵沼公,不存在让太后在意的份量,直接交待工作任务更有利于“试用期”考核,总之陆离这个起居郎是否能够转正,甚至于是否还能留在官场,一切取决于他在“试用期”时的工作表现。
不过太后既然决定要进一步考察陆离,那么还是要为“员工”创造机会,起居郎又不是陆离一个,其余的眼下都被天子放了长假,根本近不得身,隶属堂堂中书省的职官,竟然成了一个只拿薪俸不需工作名符其实的闲职,为防陆离也遭受同样待遇,太后提前告诫了一番。
“这回察隐令得以推行,薛绚之功不可没,正如韦相举荐时言,此子才干非比寻常,加以磨练,将来必为国之栋梁,我本有意授其拾遗补厥之职,圣人既然开了口要人,我总不好违拂,只我先将话说在前头,倘若圣人以为薛绚之难以胜任起居郎之职,我可就另有安排,免得大周错失良才。”
言下之意——天子若当真打算压制薛绚之,那么就不要让他在家赋闲,至少得在你身边“赋闲”,否则我可不会让你趁愿,堂堂天子竟为私情报复臣子,传扬出去又是一个笑话,我这当妈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贺衍也懒洋洋地答应下来,甚至还以讥讽:“儿子最近不过与莒先生谈道论教,除其与自家亲戚外,并不曾再见外人,儿子因为牵连了薛公与冯公尚且不安得很,哪还好意思再累及无辜,薛绚之是在私家抑或跟在儿子身边,又有什么差别?阿母也太过小心了,儿子窝囊无能,早没了雄心壮志,只不过不耐烦与言辞乏味者废话而已,不想却让阿母误解。”
天子最近都是这般阴气怪气,太后有时甚至会产生错觉,面前人不是亲生儿子,而是冤家贺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