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果敢裴六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时世上人与人间情谊之冷热亲疏,却也不是那样泾渭分明。
比如曾经裴五娘与裴六娘这对姐妹。
两人虽同父异母,可年岁相隔极近,当时裴八娘还未出生,裴太傅膝下就只这双女儿,郑夫人也不是苛刻性情,原本五娘与六娘一处成长,不说亲密无间,也应当不至疏远。
然而,十一娘如今还记得这位六妹妹倔强性情与她不差多少,是以幼年时候,姐妹俩常有口舌争吵,后来年岁渐长,六娘也明白了嫡庶有别道理,更何况她生母只是侍婢,虽然嫡母容她序齿入谱,家中也无人敢鄙薄她为婢生女,可六娘也能感觉她与嫡姐之间那道不可忽视鸿沟,身份地位上,无异云泥之别。
多少好胜争强都收敛起来,从此再未与嫡姐较劲,不过也就此当避则避,姐妹两人之间,实际十分疏远。
郑夫人后来相继生下十一郎与八娘兄妹,裴五娘有了一母同胞弟妹,见六娘有心疏远她,也从不勉强虚伪交近,多年以来,井水不犯河水。
十一娘记得自己嫁入东宫未久,便听母亲提起六娘姻缘已定,因为庶女,自然不能嫁与显望嫡子,大约裴太傅也觉得六娘性情颇为孤僻要强,不怎适合显望之族庶媳,她是万万不甘委屈奉承宗媳嫡妇,今后只怕不能与婆母妯娌和睦,是以只在虽家世不显但才华不俗后生中为六娘择婿。
最为合适便有一个,其父原为裴太傅外放时属官,后因患疾早逝,只留母子孤寡,日子过得很有几分艰辛,寡母见儿子好学上进,也不甘因家境贫苦阻碍儿子学业仕途,狠一狠心,变卖薄田陋居,攒下盘缠,携子来京投靠先夫从前上官,好为庇护。
裴相当年本就重情好义,一点关系没有的贫民百姓也不惜扶助,更何况还是长子旧属遗孤,于是便允那母子在相府安居长住,后来又见那小郎何绍祖果然刻苦勤奋,倒真生几分爱惜,让他与孙辈一同进学。
何绍组后来明经及第,也算没负寡母重望,又因为裴氏门生,仕途相比普通士子更添顺遂,不久便经“释谒试”合格,得以授职,虽只为一县主薄,然则却就在万年县,为京都治下。
当时十一娘记得自己还颇为六娘担忧:“六妹一贯争强好胜,阿耶却为她定了一户寒门姻缘,只怕心里会觉不满。”
当时母亲却不以为意:“何郎虽出身寒门,然一表人才,虽是得咱们家资助,考取功名出身却全凭他自身努力,如此上进,将来前途无量,不是大族显望,好处在家中人口简单,母子两人便因恩情,将来也不会怠慢六娘。”
然而,就是这个何绍祖,当裴郑案发,天子才刚下令将两族收监待察时,他竟迫不及待要毒杀六娘!也不知怎么被六娘洞悉,非但未食那掺了毒药一碟糕点,竟然偷偷跑了出来,趁望日朝会,文武百官在晨光未亮时列队丹凤门前,她竟然就在丹凤门街当众跪捧血书,厉斥何绍祖不仁不义,父祖罪名未定,就欲毒害于她,以图自保。
当时还有不少官员与谢党据理力争,坚持裴郑无辜,闻言难免义愤填膺,于是六娘那封血书以及掺毒糕点,就这么呈上御座。
六娘所请也不过份,只望受允和离,她宁愿与家人待罪,也不甘糊里糊涂做那何家鬼。
当时贺衍虽然迫于压力将裴郑两族下狱,却仍没有定罪,裴后也未被软禁,是以当然听说这一变故。
贺衍不知应当如何应对——只因朝中虽有不少大臣上谏严惩何绍祖这忘恩负义之徒,也有以谢饶平为首一众党羽质疑只凭裴六娘一面之辞如何就能断定何绍祖意欲杀妻?争吵得那叫一个沸反盈天,贺衍这个天子几乎是落荒而逃。
十一娘这时想起贺衍当时反应,似乎无可奈何恳求她隐忍一时:“何绍祖生杀事小,岳家清白事重,这当头纠缠于细微末节无益,莫如……便准六娘所求和离返家,待将来水落石出再作理论……朕决不容这忘恩负义之徒苟活。”——应当是,已经问过太后之见。
最后一次见六娘便是她以死相逼得因为已经下令将裴郑灭族竟避而不见的贺衍“现身”,答允她最后见祖母母亲等亲眷一面。
不仅仅是祖母母亲,便连年岁尚小懵懂无知却已经被迫面临死境的几个小侄女当时也没有仓惶失色,而六娘似乎更加平静一些,一身白单虽不免污垢,却端端正正跽坐牢狱一隅,直到她痛哭不止与亲人叩拜永别时,六娘才抬眸看来,那样娇好年华,眉清目秀,纵然身处昏惨依然动人。
悔愧,那是十一娘当时唯一心情。
不能救家人于平安,只能独自苟且偷生。
当时她这样转身离去,多希望时光重头,必然珍惜每息每刻与家人共处时光,什么争强好胜,什么亲疏喜恶,只有在面临永远失去时,才真正体会过往种种有多弥足珍贵。
她踉跄着离开那恍若地狱的惨恶牢狱,讽刺则是迎面娇阳明烈,贺衍这天子竟然也没有离开,还在烈日下徘徊,不过十一娘当时没有心情去揣摩那人的失魂落魄,苍白无力。
她知道自己救不出更多人,也许只有六娘。
六娘只是庶女,所嫁也并非显望,更已和离,不至于成为天家威胁。
所以她面对贺衍的一番欲言又止,只淡然说出一句:“六妹为出嫁女,虽于定罪前和离返家,然则依据大周律,可减轻一等,罪不及死。”
……
后来,她再也不得自由,于那金壁辉煌宫殿里等待最终“判决”,她时常想,自己到底还是不如六娘,六娘宁死不做别家鬼,而她,仿佛只能这样软弱无能受人宰割了,连死后也不能摆脱贺家鬼,六娘至少还在临死前撕破何绍祖伪善面具,轰轰烈烈一闹,她却连这,都做不到。
后来,叶昭媛告诉她,圣人让她代为转告,六娘没被赐死,而发配高凉郡。
不是十一娘得以新生后忘记六娘,而是她起初怀疑贺衍便是元凶,倘若如此,六娘免于一死只怕也是谎言,不过既然她现在基本确定太后才是主谋,当然期望六娘果然逃出生天。
太后不放心的,只是京兆裴郑嫡系女儿中嫁入名门者,应不至于将心思分散在六娘这么一个“微不足道”,十一娘也不期望太多,只是想尽一切努力,让六娘这位仅存于世的至亲姐妹,生活得不至于那样凄惨。
高凉郡隶岭南下治,距离京都山长水远,自然没有这么快返回消息,十一娘更快听闻的是柳三郎口诉四娘这桩进展。
“十一妹,贺十四郎让我转告,一切都在计划中,袁世母已经忍不住急切向王世父坦承刘氏与婶母在后撺掇,太后根本不曾犯厄。”
——三郎之所以称十一娘为“妹妹”,实在是他虽接受十一娘与裴五姐原本“同人”,却始终尴尬于唤小丫头为“五姐”,回回说话避不开称呼时都分外扭捏,而十一娘也担心三郎疏忽大意当人前泄露机密,干脆便让三郎唤她现下身份。
三郎口中刘氏,当然便是刘玄清,“居士”只是敬称,三郎这时正恨这贼道姑欺凌长姐,哪还愿意敬称,便连“女冠”都省却,直接以刘氏概括,不过到底还礙着柳拾遗,对乔氏之位婶母始终“嘴上留情”,才没也干脆直称姓氏。
又听三郎低声说道:“王世翁已经上书谏圣,不出两日,应当就有分晓。”
紧跟着,三郎又再将贺湛提起贺淋提警那桩一字不漏说来:“十四兄说了,这事虽不在预料,却大有文章所作,以他察探为本作出推测,谢相与韦相虽尽忠太后,两人却各自为党有利益之争,十四兄现下与元三郎交好,说不定能借此时机,促成顺遂是一方面,更甚于争取太后看重。”
三郎这时彻底对贺湛抛却成见,反而愧悔不休——他怎么就从未想到结交元康那蛮人呢,多好一个“入间”机会,竟被他忽略不计。
十一娘当然品度出三郎这番懊恼,一巴掌呼在三郎手背上:“便是你赶着奉承讨好,元家又怎不对贵妃一族心生戒防,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三郎,切记不能急躁,这世上,有些事并非人人可为,也不要因为元康粗鄙,就太过小瞧,说不得,人家还将你当傻子看待呢。”
有时世上人与人间情谊之冷热亲疏,却也不是那样泾渭分明。
比如曾经裴五娘与裴六娘这对姐妹。
两人虽同父异母,可年岁相隔极近,当时裴八娘还未出生,裴太傅膝下就只这双女儿,郑夫人也不是苛刻性情,原本五娘与六娘一处成长,不说亲密无间,也应当不至疏远。
然而,十一娘如今还记得这位六妹妹倔强性情与她不差多少,是以幼年时候,姐妹俩常有口舌争吵,后来年岁渐长,六娘也明白了嫡庶有别道理,更何况她生母只是侍婢,虽然嫡母容她序齿入谱,家中也无人敢鄙薄她为婢生女,可六娘也能感觉她与嫡姐之间那道不可忽视鸿沟,身份地位上,无异云泥之别。
多少好胜争强都收敛起来,从此再未与嫡姐较劲,不过也就此当避则避,姐妹两人之间,实际十分疏远。
郑夫人后来相继生下十一郎与八娘兄妹,裴五娘有了一母同胞弟妹,见六娘有心疏远她,也从不勉强虚伪交近,多年以来,井水不犯河水。
十一娘记得自己嫁入东宫未久,便听母亲提起六娘姻缘已定,因为庶女,自然不能嫁与显望嫡子,大约裴太傅也觉得六娘性情颇为孤僻要强,不怎适合显望之族庶媳,她是万万不甘委屈奉承宗媳嫡妇,今后只怕不能与婆母妯娌和睦,是以只在虽家世不显但才华不俗后生中为六娘择婿。
最为合适便有一个,其父原为裴太傅外放时属官,后因患疾早逝,只留母子孤寡,日子过得很有几分艰辛,寡母见儿子好学上进,也不甘因家境贫苦阻碍儿子学业仕途,狠一狠心,变卖薄田陋居,攒下盘缠,携子来京投靠先夫从前上官,好为庇护。
裴相当年本就重情好义,一点关系没有的贫民百姓也不惜扶助,更何况还是长子旧属遗孤,于是便允那母子在相府安居长住,后来又见那小郎何绍祖果然刻苦勤奋,倒真生几分爱惜,让他与孙辈一同进学。
何绍组后来明经及第,也算没负寡母重望,又因为裴氏门生,仕途相比普通士子更添顺遂,不久便经“释谒试”合格,得以授职,虽只为一县主薄,然则却就在万年县,为京都治下。
当时十一娘记得自己还颇为六娘担忧:“六妹一贯争强好胜,阿耶却为她定了一户寒门姻缘,只怕心里会觉不满。”
当时母亲却不以为意:“何郎虽出身寒门,然一表人才,虽是得咱们家资助,考取功名出身却全凭他自身努力,如此上进,将来前途无量,不是大族显望,好处在家中人口简单,母子两人便因恩情,将来也不会怠慢六娘。”
然而,就是这个何绍祖,当裴郑案发,天子才刚下令将两族收监待察时,他竟迫不及待要毒杀六娘!也不知怎么被六娘洞悉,非但未食那掺了毒药一碟糕点,竟然偷偷跑了出来,趁望日朝会,文武百官在晨光未亮时列队丹凤门前,她竟然就在丹凤门街当众跪捧血书,厉斥何绍祖不仁不义,父祖罪名未定,就欲毒害于她,以图自保。
当时还有不少官员与谢党据理力争,坚持裴郑无辜,闻言难免义愤填膺,于是六娘那封血书以及掺毒糕点,就这么呈上御座。
六娘所请也不过份,只望受允和离,她宁愿与家人待罪,也不甘糊里糊涂做那何家鬼。
当时贺衍虽然迫于压力将裴郑两族下狱,却仍没有定罪,裴后也未被软禁,是以当然听说这一变故。
贺衍不知应当如何应对——只因朝中虽有不少大臣上谏严惩何绍祖这忘恩负义之徒,也有以谢饶平为首一众党羽质疑只凭裴六娘一面之辞如何就能断定何绍祖意欲杀妻?争吵得那叫一个沸反盈天,贺衍这个天子几乎是落荒而逃。
十一娘这时想起贺衍当时反应,似乎无可奈何恳求她隐忍一时:“何绍祖生杀事小,岳家清白事重,这当头纠缠于细微末节无益,莫如……便准六娘所求和离返家,待将来水落石出再作理论……朕决不容这忘恩负义之徒苟活。”——应当是,已经问过太后之见。
最后一次见六娘便是她以死相逼得因为已经下令将裴郑灭族竟避而不见的贺衍“现身”,答允她最后见祖母母亲等亲眷一面。
不仅仅是祖母母亲,便连年岁尚小懵懂无知却已经被迫面临死境的几个小侄女当时也没有仓惶失色,而六娘似乎更加平静一些,一身白单虽不免污垢,却端端正正跽坐牢狱一隅,直到她痛哭不止与亲人叩拜永别时,六娘才抬眸看来,那样娇好年华,眉清目秀,纵然身处昏惨依然动人。
悔愧,那是十一娘当时唯一心情。
不能救家人于平安,只能独自苟且偷生。
当时她这样转身离去,多希望时光重头,必然珍惜每息每刻与家人共处时光,什么争强好胜,什么亲疏喜恶,只有在面临永远失去时,才真正体会过往种种有多弥足珍贵。
她踉跄着离开那恍若地狱的惨恶牢狱,讽刺则是迎面娇阳明烈,贺衍这天子竟然也没有离开,还在烈日下徘徊,不过十一娘当时没有心情去揣摩那人的失魂落魄,苍白无力。
她知道自己救不出更多人,也许只有六娘。
六娘只是庶女,所嫁也并非显望,更已和离,不至于成为天家威胁。
所以她面对贺衍的一番欲言又止,只淡然说出一句:“六妹为出嫁女,虽于定罪前和离返家,然则依据大周律,可减轻一等,罪不及死。”
……
后来,她再也不得自由,于那金壁辉煌宫殿里等待最终“判决”,她时常想,自己到底还是不如六娘,六娘宁死不做别家鬼,而她,仿佛只能这样软弱无能受人宰割了,连死后也不能摆脱贺家鬼,六娘至少还在临死前撕破何绍祖伪善面具,轰轰烈烈一闹,她却连这,都做不到。
后来,叶昭媛告诉她,圣人让她代为转告,六娘没被赐死,而发配高凉郡。
不是十一娘得以新生后忘记六娘,而是她起初怀疑贺衍便是元凶,倘若如此,六娘免于一死只怕也是谎言,不过既然她现在基本确定太后才是主谋,当然期望六娘果然逃出生天。
太后不放心的,只是京兆裴郑嫡系女儿中嫁入名门者,应不至于将心思分散在六娘这么一个“微不足道”,十一娘也不期望太多,只是想尽一切努力,让六娘这位仅存于世的至亲姐妹,生活得不至于那样凄惨。
高凉郡隶岭南下治,距离京都山长水远,自然没有这么快返回消息,十一娘更快听闻的是柳三郎口诉四娘这桩进展。
“十一妹,贺十四郎让我转告,一切都在计划中,袁世母已经忍不住急切向王世父坦承刘氏与婶母在后撺掇,太后根本不曾犯厄。”
——三郎之所以称十一娘为“妹妹”,实在是他虽接受十一娘与裴五姐原本“同人”,却始终尴尬于唤小丫头为“五姐”,回回说话避不开称呼时都分外扭捏,而十一娘也担心三郎疏忽大意当人前泄露机密,干脆便让三郎唤她现下身份。
三郎口中刘氏,当然便是刘玄清,“居士”只是敬称,三郎这时正恨这贼道姑欺凌长姐,哪还愿意敬称,便连“女冠”都省却,直接以刘氏概括,不过到底还礙着柳拾遗,对乔氏之位婶母始终“嘴上留情”,才没也干脆直称姓氏。
又听三郎低声说道:“王世翁已经上书谏圣,不出两日,应当就有分晓。”
紧跟着,三郎又再将贺湛提起贺淋提警那桩一字不漏说来:“十四兄说了,这事虽不在预料,却大有文章所作,以他察探为本作出推测,谢相与韦相虽尽忠太后,两人却各自为党有利益之争,十四兄现下与元三郎交好,说不定能借此时机,促成顺遂是一方面,更甚于争取太后看重。”
三郎这时彻底对贺湛抛却成见,反而愧悔不休——他怎么就从未想到结交元康那蛮人呢,多好一个“入间”机会,竟被他忽略不计。
十一娘当然品度出三郎这番懊恼,一巴掌呼在三郎手背上:“便是你赶着奉承讨好,元家又怎不对贵妃一族心生戒防,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三郎,切记不能急躁,这世上,有些事并非人人可为,也不要因为元康粗鄙,就太过小瞧,说不得,人家还将你当傻子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