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点燃的火种与守护(2/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今年第2号超强“桑达”离开东海后变性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许多业内人士在谈论南方旱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除之余,说得最多的就是嘉谷对稻谷行情的超强洞察力了。
但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同一块受灾的地区,嘉谷系的粮食种植基地,也比普通的耕地要恢复得更快更好。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譬如在齐政探访的江汉平原,嘉谷农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因为实施了农田综合改造,三万亩农田在大旱之年依然得到了有效灌溉。而在普降大雨滋润之后,更是阵阵稻香扑鼻而来;在灌区的一条条水泥水渠里,清澈的水正静静地流淌着。
而在邻县的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渠道渗漏、淤积,导致之前干旱的时候严重缺水;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后,有些稻田又出现了“旱转涝”,水稻都泛黄了。
“有排灌系统,农田就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被齐政拉过来的嘉谷农业的谢开济,早已见怪不怪道。
一望无垠的农田中,金黄色的麦浪或稻浪在微风中荡漾,是谁都喜欢看到的丰收景象。但这种美好的景象,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水的充足,或者说,要依靠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们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但我们却能够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问题……由这组数字也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了。
“今年要加入我们合作社的耕地可不少。”说着,齐政指了指邻县灌区,问道:“我们的农田水利改造投入预算充足吗?”
不要怪齐政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今的齐政,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集团的具体业务,而是专注于战略决策。一来是有王昱业的掌舵;二来,一家营收数千亿元的巨无霸,老板若是事必亲躬,下场比诸葛亮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对于重点项目,齐政也在重点关注。但要说具体细节,齐政就要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了。
只见谢开济咧嘴一笑:“足够了!我就说一点,今年伊始,在第九个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二字成为了关键词……”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出让金数据,这个“10%”,应该是2700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去年全年,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39.15亿, 2700亿元意味着今年的投入要翻番。
“虽然说,即使翻番,短期内也满足不了我国的水利建设缺口。”谢开济摊摊手道:“国家目前的农田水利欠账太严重,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
齐政听得很认真。
“不过,这次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小农田水利,这倒是让我们公司的小农田水利改造省了不少事……”
“哦?”
……
江汉平原,邻县灌区的雨田村。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吃老本’。”在村头的排灌站房,六十多岁的村民老刘指着新旧不一、颜色各异的排灌设备,对前来摸底的齐政和谢开济说:“水泵是去年换的,电机也早就过了使用年限,但因为没有钱更换,一直带病运行。”
“虽然更换电机只需要3万元左右,但村里开了多次村民大会,讨论了数十次,由于意见难以统一,始终没有成功。因此,每到抗旱需要,就开会凑钱,将实在不能使用的部件进行更换。”老刘无奈道。
齐政撇了谢开济一眼,他表现得习以为常,甚至还有点“这算不错了”的态度。
很显然,这些问题非一地之景,亦非一日之寒。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财政逐步加大了在农业水利上的建设,但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发展,而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加微乎其微。
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相比,与之配套的“小农水”——山塘、渠、坝等小水利设施,多是像眼前这样,带病运行,命运堪忧,阻塞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使得丰收水难以流到田头。
在村外,村民老刘指着年久失修的水渠,说道:“现在的渠道就像筛子,水库的水放出来,流经不到一公里,就已全部渗漏光。所谓‘上游放大水,下游不见湿’,导致我们村每季的播种时间都比其他村晚半个月,产量也要打八折。”
谢开济仔细瞅了几眼,颇有经验地说道:“这水渠,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要全部经过混凝土防渗硬化处理,才能恢复作用……”
问题是,进行防渗硬化处理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
以前国家对“小农水”不够重视,像老刘这样的老农也是有心无力。
“呐,一亩水田单季产粮约450公斤,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播等费用,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也许能有200元左右的纯收入,但如果遇干旱之年,可能要赔进去数百元化肥、种子和农药钱……”老刘当场给两人算了一笔账,“现在种田都不合算了,谁还愿意掏钱去修农田水利?”
所以他们愿意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在嘉谷的指导下,种植更优质的水稻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每亩的收入。
齐政和谢开济闻言,相视一笑。
谢开济转过头对老刘说道:“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这些都不是问题。”
“就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说,我们嘉谷与多地政府合作,配合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建一片就得成一片……”
“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缺乏规划,虽然大笔资金投下去,但分到每个县也就一两百万,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
而政府投入往往有自己的偏向。像嘉谷这样的重点农企,既适合担当农业集约化的实践者,又适合担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天然容易得到相关资金的倾斜。
——这些年来,嘉谷农业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了2000多宗小型灌区;重建或扩建了300多宗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和改造维修了多宗1800小水陂……
所以,有一天,国人突然发现,呀,我们的农业竟然连续十几年增产增收了,我们的猪肉产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们竟然生产出全世界最多的果蔬了,我们竟然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了……这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静的某个夜晚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巨额投入,还有像嘉谷这样实践突破的先行者的不断加入,才点燃的火种。
……
大致了解了当前农业水利的状况后,齐政将要加入嘉谷体系的邻县灌区交由谢开济负责,自己则在江汉平原选址,布置了一个四阶的“五斗云雨阵”。
至此,齐政轻舒了一口气。
十年布局,像国内“三横五纵”的铁路格局一样,他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一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
“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关中盆地-河套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谷地。
“两纵”,一是沿海密布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天罡无极阵”与“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一是贯通贝加尔湖、河西走廊的“碧波清华阵”所缔造的“地下河道”。
“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调配水汽,使国内不至于出现“西边干旱东边涝”的困窘局面;沿海的“一纵”,防台风大破坏的同时向内陆补充水汽;西北的“一纵”,从独占世界20%淡水资源的贝加尔湖调水入西北……
远的不说,09年华北大旱,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今年的南方干旱……没一年没灾的中国,水利建设30年的缺口,终于使中央下了决心,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完善起来,也让齐政加速完成国内农业的“最强”守护。
这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基本覆盖了国内的农业生产区。最关键是,日后齐政可以快速启动灵阵,对气候灾害的响应更加高效,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往往灾害过半才能进行改善。
甚至可以说,齐政有生之年,国内都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与洪涝灾害了;自此刻起,“风调雨顺”也将成为一个常态。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都风调雨顺了,还不能“为所欲为”吗?
……
随着今年第2号超强“桑达”离开东海后变性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许多业内人士在谈论南方旱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除之余,说得最多的就是嘉谷对稻谷行情的超强洞察力了。
但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同一块受灾的地区,嘉谷系的粮食种植基地,也比普通的耕地要恢复得更快更好。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譬如在齐政探访的江汉平原,嘉谷农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因为实施了农田综合改造,三万亩农田在大旱之年依然得到了有效灌溉。而在普降大雨滋润之后,更是阵阵稻香扑鼻而来;在灌区的一条条水泥水渠里,清澈的水正静静地流淌着。
而在邻县的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渠道渗漏、淤积,导致之前干旱的时候严重缺水;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后,有些稻田又出现了“旱转涝”,水稻都泛黄了。
“有排灌系统,农田就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被齐政拉过来的嘉谷农业的谢开济,早已见怪不怪道。
一望无垠的农田中,金黄色的麦浪或稻浪在微风中荡漾,是谁都喜欢看到的丰收景象。但这种美好的景象,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水的充足,或者说,要依靠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们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但我们却能够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问题……由这组数字也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了。
“今年要加入我们合作社的耕地可不少。”说着,齐政指了指邻县灌区,问道:“我们的农田水利改造投入预算充足吗?”
不要怪齐政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今的齐政,基本上已经脱离了集团的具体业务,而是专注于战略决策。一来是有王昱业的掌舵;二来,一家营收数千亿元的巨无霸,老板若是事必亲躬,下场比诸葛亮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对于重点项目,齐政也在重点关注。但要说具体细节,齐政就要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了。
只见谢开济咧嘴一笑:“足够了!我就说一点,今年伊始,在第九个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二字成为了关键词……”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出让金数据,这个“10%”,应该是2700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去年全年,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139.15亿, 2700亿元意味着今年的投入要翻番。
“虽然说,即使翻番,短期内也满足不了我国的水利建设缺口。”谢开济摊摊手道:“国家目前的农田水利欠账太严重,即使每年投入能达到3000亿,也需要用10年以上,才能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建设起来,才能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问题。”
齐政听得很认真。
“不过,这次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小农田水利,这倒是让我们公司的小农田水利改造省了不少事……”
“哦?”
……
江汉平原,邻县灌区的雨田村。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吃老本’。”在村头的排灌站房,六十多岁的村民老刘指着新旧不一、颜色各异的排灌设备,对前来摸底的齐政和谢开济说:“水泵是去年换的,电机也早就过了使用年限,但因为没有钱更换,一直带病运行。”
“虽然更换电机只需要3万元左右,但村里开了多次村民大会,讨论了数十次,由于意见难以统一,始终没有成功。因此,每到抗旱需要,就开会凑钱,将实在不能使用的部件进行更换。”老刘无奈道。
齐政撇了谢开济一眼,他表现得习以为常,甚至还有点“这算不错了”的态度。
很显然,这些问题非一地之景,亦非一日之寒。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财政逐步加大了在农业水利上的建设,但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发展,而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40%左右。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加微乎其微。
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相比,与之配套的“小农水”——山塘、渠、坝等小水利设施,多是像眼前这样,带病运行,命运堪忧,阻塞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使得丰收水难以流到田头。
在村外,村民老刘指着年久失修的水渠,说道:“现在的渠道就像筛子,水库的水放出来,流经不到一公里,就已全部渗漏光。所谓‘上游放大水,下游不见湿’,导致我们村每季的播种时间都比其他村晚半个月,产量也要打八折。”
谢开济仔细瞅了几眼,颇有经验地说道:“这水渠,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要全部经过混凝土防渗硬化处理,才能恢复作用……”
问题是,进行防渗硬化处理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
以前国家对“小农水”不够重视,像老刘这样的老农也是有心无力。
“呐,一亩水田单季产粮约450公斤,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机播等费用,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年也许能有200元左右的纯收入,但如果遇干旱之年,可能要赔进去数百元化肥、种子和农药钱……”老刘当场给两人算了一笔账,“现在种田都不合算了,谁还愿意掏钱去修农田水利?”
所以他们愿意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也是希望能在嘉谷的指导下,种植更优质的水稻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每亩的收入。
齐政和谢开济闻言,相视一笑。
谢开济转过头对老刘说道:“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这些都不是问题。”
“就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来说,我们嘉谷与多地政府合作,配合使用中央专项资金,走集中连片建设的路子,整体推进,建一片就得成一片……”
“小农水”工程点多面广,缺乏规划,虽然大笔资金投下去,但分到每个县也就一两百万,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什么都看不到”。
而政府投入往往有自己的偏向。像嘉谷这样的重点农企,既适合担当农业集约化的实践者,又适合担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天然容易得到相关资金的倾斜。
——这些年来,嘉谷农业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了2000多宗小型灌区;重建或扩建了300多宗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和改造维修了多宗1800小水陂……
所以,有一天,国人突然发现,呀,我们的农业竟然连续十几年增产增收了,我们的猪肉产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们竟然生产出全世界最多的果蔬了,我们竟然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了……这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静的某个夜晚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国家持续了几十年的巨额投入,还有像嘉谷这样实践突破的先行者的不断加入,才点燃的火种。
……
大致了解了当前农业水利的状况后,齐政将要加入嘉谷体系的邻县灌区交由谢开济负责,自己则在江汉平原选址,布置了一个四阶的“五斗云雨阵”。
至此,齐政轻舒了一口气。
十年布局,像国内“三横五纵”的铁路格局一样,他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一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
“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关中盆地-河套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谷地。
“两纵”,一是沿海密布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天罡无极阵”与“五斗云雨阵”连成串;一是贯通贝加尔湖、河西走廊的“碧波清华阵”所缔造的“地下河道”。
“四横”通过“五斗云雨阵”调配水汽,使国内不至于出现“西边干旱东边涝”的困窘局面;沿海的“一纵”,防台风大破坏的同时向内陆补充水汽;西北的“一纵”,从独占世界20%淡水资源的贝加尔湖调水入西北……
远的不说,09年华北大旱,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今年的南方干旱……没一年没灾的中国,水利建设30年的缺口,终于使中央下了决心,把整个农田水利体系完善起来,也让齐政加速完成国内农业的“最强”守护。
这个另类的“四横两纵”水利体系,基本覆盖了国内的农业生产区。最关键是,日后齐政可以快速启动灵阵,对气候灾害的响应更加高效,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往往灾害过半才能进行改善。
甚至可以说,齐政有生之年,国内都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干旱与洪涝灾害了;自此刻起,“风调雨顺”也将成为一个常态。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都风调雨顺了,还不能“为所欲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