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虽然欣赏,照杀不误

第三百二十五章 虽然欣赏,照杀不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五章 虽然欣赏,照杀不误

    未战,已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卒,如今阵形已乱,士气丧尽,何以再战。

    袁谭反应何其之快,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败局已定,若是不想丧身于此,或是做颜良的刀下之鬼,立即撒腿逃命,是他唯一的选择。

    当下袁谭连丁点的抵挡意思都没有,大叫一声就拨马先逃。

    袁谭这么一撤,其余两万惊恐的袁军士卒,皆是轰然而散,一窝蜂的向着河边冲去。

    过腰的河水冰冷刺骨,涉水过河的难度,远胜于方才,但在性命面前,什么都已经不重要。

    两万袁军,你推我掇,嚎叫着,不顾一切的跳入了河水之中。

    只是,就在才有万余不到袁军下水时,颜良的六千步骑也汹汹杀到。

    张郃所率的千余骑兵当先杀到,手中那枪钢枪如流虹般四面标射,枪影过处,血雨横飞。

    滚滚的铁蹄,更是毫不留情的辗向那些惊恐的蝼蚁,惨叫之声掩去了滚滚水声,沿河一线很快就尸伏遍地,喷涌的鲜血将河岸一线染成了一片血沼,腥红的鲜血淌入水中,竟将河水赤染。

    张郃枪芒四射,眼中血丝密布,尽情的发泄着他的怒火。

    曾几何时,身为河北将领的他,屡屡为袁谭所属的汝颍派排抗,早就心怀愤恨。

    南阳之役,袁谭那纨绔二世祖不但不听他的进言,还在逃跑之时将自己抛弃在孤城之中。

    大丈夫有仇当报,这仇恨,张郃无时无刻不牢记心中。

    今日,终于有机会让他血洗积聚多年的愤怒,张郃焉能得不杀个昏天黑地,不杀个痛快。

    骑兵大杀之际,颜良随后所统的步军也杀到。

    六千颜家军健儿,将两万多袁军如驱猪狗一般,赶入了淆水中。

    那过腰的河水虽然不算河,但因冰凉刺骨,水势颇急,一时片刻想要逃到对岸也非是易事。

    颜军步骑追至岸边后,便以弓弩向着水中的袁军任意杀射,行动不利的袁军士卒,便如那稳动缓慢的活靶子一般,任由颜军射杀。

    鲜血把水面染红,数不清的袁军死在冰冷的水中,一具具漂浮的尸体,被水流卷走。

    这肆意的射杀,整整持续了约半个时辰,直到最后一名残存的袁军士卒,狼狈惊恐的爬上了对岸。

    放眼望去,整个河面已为漂浮的尸体血覆盖,沿河两岸更是爬满了尸体,整条淆水都变成了袁军的葬场。

    先一步逃上岸的袁谭,看着这惨烈的景像,一张高贵俊朗的脸,已是痛苦的扭曲到不成人形。

    三万大军,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损失了一半,此一役,他的力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损失了这么多的士卒,别说夺还许都,只怕再逗留一刻,颜良的大军渡河追来,连自保也成问题。

    痛苦的袁谭远望着对岸,那面迎风傲然飞舞的“颜”字大旗,狰狞扭曲的脸上,涌动着惊怖与愤恨之色。

    “颜良狗贼,这仇我袁谭迟早要与你报还——”

    尽管袁谭恨得是咬牙切齿,但他却不敢再稍留片刻,只能率领着他残存的万余败军,急急忙忙的继续向北撤去。

    对岸的颜良,却只冷笑着目送袁谭败军逃离。

    “主公,何不追过河去,一鼓作气将那袁谭斩杀,毕其功于一役。”张郃杀意未尽,激动的叫道。

    颜良却反问一句:“今若本将杀了袁谭,最大的受益是谁,你可曾想过?”

    张郃愣怔了一下,凝眉思索了片刻,旋即面露恍惚之色。

    今日就和当初南阳之战一样,颜良并非没有杀袁谭的机会与实力,非不杀,而是不屑也。

    倘若袁谭一死,其所控制的中原诸州,必然望风瓦解,这些袁谭的旧部,势必会蜂拥的归顺于刘备。

    如此一来,颜良血战半天,最终却让刘备成了最大的赢家,这买卖岂不亏大。

    而且刘备是一个远比袁谭厉害的对手,让他在短时间内迅速坐大,并非颜良愿意看到。

    对于颜良来说,慢慢的蚕食袁谭的地盘,显然更为划算。

    明白了颜良的深谋远虑,张郃不禁更添几分对他的敬佩,今日杀得痛快,却也再不急于杀袁谭,只傲然的冷视着对岸的袁军狼狈逃窜。

    “将军,我抓到了一人,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马云禄策马而来,手中根拎小鸡似的拎着一人,勒马于前,哐的将那俘虏扔在了颜良马前。

    那儒生装束的俘虏挣扎着从地上爬将起来,虽然是灰头土脸,但颜良还是一眼认出。

    眼前这人,竟然正是辛评。

    “原来是辛仲治啊,真难得咱们会在这种场合再见。”颜良高踞马上,冷冷笑道。

    辛评属汝颍一派,当初颜良尚在袁绍麾下时,也没少受此人的排挤。

    而前两次颜良攻打许都,就是这辛评守城,两次交手,葬送了袁谭数万兵马,几员大将,说起来,这辛评也算对他有功。

    辛评见得颜良,眼眸中顿时迸射出恨色,恨恨道:“你这袁家叛将,岂配称我名字,如今你奸计得逞,要杀要剐随你

    便是。”

    出身世族名士的辛评,虽成俘虏,但对颜良却依旧毫不掩饰鄙视与愤恨。

    “大胆的狗东西,还敢骂我家将军,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马云禄当先大怒,作势就要挥枪取其性命。

    颜良却一抬手,止住了自家夫人。

    俯视着这位大义凛然的名士,颜良冷笑道:“辛评,若换作别人,胆敢这么骂本将,这会早就被五马分尸,不过念在你也算是个忠贞义士,本将就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只要你肯归顺本将,去往许都城下劝降荀谌,本将就饶你不死,还有的是荣华富贵给你。”

    对于辛评,颜良还是存有几分欣赏的。

    历史上,辛评在袁谭节节失利,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仍对袁谭不离不弃,甚至投降曹操的其弟辛毗劝说之下,也不肯背叛袁谭,最终却遭袁谭猜忌,郁郁而终。

    对于真正有骨气的人,颜良一向都很欣赏,况且这辛评也确有几分智谋,颜良自然便生收降之心。

    听得颜良这一番劝降之词,原本激昂的辛评,却陷入了沉默。

    他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已是有所动摇。

    半晌后,辛评拱手道:“承蒙颜将军如此看重,评唯有听从天命,归顺明主。”

    颜良原以为辛评会断然拒绝,或者至少也要矜持一番,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只片刻之间,辛评竟然就已想通。

    纵然是旁边张郃这等袁氏旧将,也对这个曾经的同僚,投降的这般痛快感到惊讶。

    “仲治真乃识时务之人,很好,能仲治主员智谋之士,本将何愁许都不破,哈哈——”

    颜良尽管心怀着几分狐疑,但还是大度的接受了辛评的投降。

    大败袁谭的援军,又得辛评归降,此一役颜良实可谓是大获全胜。

    当下颜良便携得胜之军,一路南归许都。

    ……

    一天之后,颜良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抵了许都城下。

    围城近已久,这是颜良的大军第一次有进攻的迹象,此举立时令荀谌和他的守军紧张起来,万余守军尽皆上城,准备迎战颜军的进攻。

    大军止步于许都东门百步之外,在袁军众目睽睽之下,颜良率领着百余骑出得军阵,直抵许都的护城壕前。。

    跟随在颜良身边的,除了周仓等虎卫亲军外,还有新降的辛评。

    颜良并不打算强攻许都,如果要用攻城下策,他早就用了,今日之所以前来,依旧是要打一场心理战。

    颜良要让辛评亲口向守军宣告,他们的大王袁谭已被杀得大败而逃,要让辛评来招降荀谌和许都守军。

    颜良相信,这将是对许都守军精神最致命的打击,这打击之后,或许不需要攻城,荀谌和那一城守军就会斗志瓦解,开城投降。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

    颜良目光看向辛评,笑道:“仲治,有劳你喊一嗓子了。”

    “主公放心,辛某必说服荀谌归降。”辛评打了保票,勒马上前一步。

    面对着城头无数袁军的眼光,辛评深吸了一口气,用尽全部的力气,大声叫道:“大王绝不会放弃你们的,他的援军马上就到,你们一定要死守下去,万万不可动摇——”

    此言一出,城上城下,所有人都一片惊哗。

    就连颜良也是吃了一惊,万没有想到辛评竟然会有此出人意料之举。

    那辛评大叫完之后,昂首回头看了颜良一眼,表情重新又恢复了高傲与不屑,眼神之中更是充满了挑衅。

    这一刻,颜良明白了。

    怪不得他觉的辛评降得这么痛快,其中有些不对劲,原来这厮竟是假借投降为名,借机来到许都城前鼓舞守军的士气。

    辛评那挑衅性的表情,似乎正巴望着看颜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的样子。

    而颜良却非但没有怒,嘴角反而扬起一抹不以为然的冷笑。

    他拨马上前,冷冷道:“辛评,枉你也是一代名士,这种小儿的把戏,亏你也玩得出来,你以为,就凭你这一嗓子,就能挽救袁谭覆灭的命运吗。”

    颜良的平静与自信,反而让抱着必死之士的辛评神色一变,一时不知如何以应。

    “你不怕死,这一点本将的确很欣赏,不过,你胆敢欺骗本将,却是罪不容诛,安心去吧——”

    话音方落,颜良眼眸中凶光陡然一聚,手中长刀刷的扫出。

    所有人都未看清他动作之时,辛评那一颗人头已飞上半空,然后跌落于地。

    那断头的躯体,喷涌着鲜血,晃了一晃,旋即栽倒于马前。

    颜良在众人惊惧的注视下,从容收刀,冷冷道:“此人也算是条硬汉子,将他抬下去,厚葬了吧。”

    左右这才惊醒过来,忙不跌的上前将辛评的尸体抬走。

    然后,颜良刀锋似的目光扫向城头,高声道:“荀谌听着,本将给你三天时间,三日后你若不降,破城之时,辛评就是你的下场!”

    ————

    今明两天都尉要出去透透气,酝酿一下接下来的剧情,所有只有两更,周一恢复三更,兄弟们见谅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