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37
御书房烛光摇曳,景顺帝的脸庞忽明忽暗,声音很平静,没有丝毫起伏,“你说的这些人,名望、地位都不缺,为官做宰者更不在少数,你说‘倚重’,朕还要如何‘倚重’?”
温钧竹听皇上的语气平和,并不像生气的模样,遂毫不犹豫说道:“去他们的心病,得他们的真心。陛下,杀了李诫!”
瞬间,御书房死一样的寂静,夏太监几个伺候的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呆了,木雕泥塑似地僵立原地,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这位大人犯的哪门子毛病。
景顺帝也吃惊不小,一面琢磨温钧竹的意图,一面伸手去拿茶杯,不妨手指头撞在案角,痛得一缩,脸上却是不显,慢悠悠问道:“哦,为什么?”
皇上没有恼怒,没有叱责,温钧竹立时信心大振,朗声道:“其一,李诫已成为所有世家、权贵、宗亲的公敌,无人不恨,无人不怨,只因他是先帝第一信臣,大家是敢怒不敢言。就说这场民乱,如果地方上的士绅大族竭力配合官府,焉能大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二,李诫是佞臣,谄媚在前,奸邪在后,只顾奉迎上意,却罔顾朝堂局势,致使君臣离心。治天下,用的是官吏。旨意需要他们去传达,政令需要他们去执行,子民需要他们去教化,朝臣的作用至关重要!陛下,君臣从来都是相依相伴,没有臣子拥护的君主,能安稳吗?”
“所以,要除去李诫,平义愤,换人心!彰显天子公正仁德,借百家之财,解万民之难,得臣下拥戴。既可破眼前困境,又能平稳朝政,陛下,用一个臣子换一个大好时局,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一通长篇大论,温钧竹说完,已是口干舌燥,啜一口茶,让略有些凉的茶水缓缓流过干涩的喉咙,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着皇上发话。
景顺帝端坐椅中,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好半晌才淡然道:“按照你的说法,如果朕不杀李诫,这天下就要反了不成?”
温钧竹大惊,立即趋步跪倒在地,“微臣惶恐,绝无此意!”
顿了顿他又道:“如今局面紧迫,与其抽丝剥茧徐徐图之,不如快刀斩乱麻,先稳定住人心。朝政的沉疴顽疾,待天下百废俱兴后,皇上再着手处置不迟。”
一直侍立的夏太监终于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先把帝位坐稳了,再腾出手来干别的。
这话倒也不错,温钧竹所说虽不免有夸大其词之嫌,然细想,也不无道理。
只是这李诫,可是先帝手里使出来的人,备受宠信,先帝刚去,就杀人家,似乎不太合适吧……
夏太监偷偷瞄了一眼温钧竹,忽然醒过味儿来,温钧竹他爹,可不就是先帝登基后被踢下去的!
真是风水轮流转,这次李大人要倒霉喽……
他不禁也竖起耳朵,听皇上怎么说。
景顺帝似乎被温钧竹说动了,面带忧色,长长叹了一口气,“李诫办差从未出过差错,你说的这些都是‘阴谋’,拿不到台面上。而且先帝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李诫是施行的首要官员,若拿他,岂不让人认为朕有意和先帝政令相悖?”
温钧竹眼中闪过一抹喜色,笑道:“拿他涉及不到土地问题,微臣的折子,弹劾李诫滥杀良民,冒领军功,这一条就足让他翻不了身。”
景顺帝打开折子看了看,随手扔在书案上,似笑非笑说:“朕听说,李诫与你有夺妻之恨,是真的吗?”
温钧竹万想不到皇上竟会提起赵瑀,愣了片刻才答道:“阴差阳错罢了,说夺妻也谈不上。微臣是和李诫有过节,但此举是出于公义,并非私怨。”
“嗯,朕知温卿家的心,但只你一份弹劾,立不住脚,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你公报私仇。”
“陛下放心,和微臣持相同见解者不在少数,只需有人不惧李诫权势,振臂一呼,必会从者如云,将这个佞臣赶出朝堂!届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顺利筹措到钱粮,百姓安然过冬,开春的耕作也能落到了实处,国运昌盛,指日可待。”
景顺帝不由笑了,点头道:“甚好,说得朕也非常激动,但朕还是不放心,李诫是有功之臣,这样做不会寒了臣下的心吗?”
温钧竹冷笑道:“自古哪个祸国奸雄不是有功之臣?安禄山是个将才,行必克获,可一朝造反,几乎毁了整个盛唐!这样的人,杀了,只会大快人心。”
至此,景顺帝所有的担忧,似乎温钧竹的奏折都能完美地解决掉。
景顺帝冷峻的脸看起来温和许多,颔首道:“这事就交给你办吧。”
温钧竹极力压制着内心的狂喜,领旨谢恩,不疾不徐地踱着步子退下了。
在一片寂静当中,夏太监觑着皇帝的脸色,小心赔笑道:“主子,用膳的时辰到了,传到这里?”
景顺帝没说话,兀自盯着温钧竹的折子思索着什么,忽问道:“李诫是不是特别招人恨?”
夏太监不敢答话,只立在一旁讪笑。
景顺帝也不指望他能说出什么来,起身朗声道:“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传膳!把齐王叫进宫,陪朕一起用膳。”
温钧竹的动作相当快,翌日早朝,口吐灿花,将李诫弹劾了个措手不及,另有附议者三五御史。
还不等李诫的自辩折子写好,弹劾他的折子便如雪花片一样飞来,除了魏士俊、曹无离等人外,朝臣们或缄口不言,或隔岸观火,或落井下石,替他辩驳的竟寥寥无几。
至于地方官员,也就山东的杨知府、潘知府几个旧部据理力争,很是给昔日上峰说了不少好话。
但他们的呼声,很快淹没在讨伐李诫的声音中了。
李诫头一次尝到了孤立无援的感觉。
他对赵瑀苦笑道:“扯着几个乱民说我滥杀无辜,真是荒唐,那时的情形,拿着锄头的未必是百姓,握着刀片子的也不见得是匪盗……唉,一团乱麻,简直叫我辩无可辩。”
赵瑀奇道:“这弹劾来的莫名其妙,先帝都肯定了你的功绩,这时候翻旧账,温钧竹要干什么?”
“见我没靠山了,变着法儿地扳倒我,好保全他们的利益!”李诫看得很透,“我办了这么多差事,最得罪人的,还是出在查兼并土地上头。”
“从虎狼嘴里夺食吃,惹得他们个个火大,早恨不得找我的茬儿。别看温钧竹率先自查产业,其实心里头窝着火呢,当然是逮住机会就反咬我一口。”
“那可怎么办?皇上能和先帝一样护着你吗?”赵瑀越想越觉得不踏实,忧心忡忡道,“我看皇上的态度是模棱两可,如果是先帝,早当朝驳斥回去,可他……”
李诫拍拍她的手,满不在乎地笑道,“不用怕,其实这是君臣之间的较量,也可以说是皇上和世家权贵的较量。就是我比较倒霉,成了两方势力较劲儿的棋子。”
他心里清楚得很,只要他一倒,就是宣告清丈土地的失败,一切将复归原点,自己和先帝所做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只盼着皇上能顶住压力,扛过这一关才好。
李诫牙疼般地吸了口冷气,感慨道:“年关难过啊……”
还真让他说准了,年根儿底下,皇上免了他的官职,不过格外开恩,没把他一家从那座富丽堂皇的宅子里赶出去。
无官一身轻,李诫索性在家抱孩子,还乐呵呵说:“总算能过一个悠闲的年节啦。”
他表现得若无其事,但赵瑀始终放不下心,想去张妲或蔓儿那里打听打听消息,反被他给劝住了。
李诫坦然道:“这不是他们能插手的事,皇上就算另有打算,也不会告诉他们。你想,他们如果知道,肯定不会瞒我,那皇上还不如直接告诉我呢!没事,过完年肯定有个说法。”
因先帝崩逝不久,年节过得极为冷清,京城有的人家连红灯笼都不敢挂,更不要提烟火鞭炮,宴席庙会了。
年三十那晚,又是一场大雪,京城便在素白的天地中,迎来了景顺元年。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难处,初一起来就跑过来磕头要红包。
李诫给儿子和阿远一人两串金裸子。
那枚龙纹玉佩,他交给了赵瑀,“先帝赏的,你拿着玩吧。”
赵瑀接过来,惊讶地发现他的手冰凉冰凉的,微微颤抖着。
他的眼中,竟划过一丝苍凉。
赵瑀揪得紧紧的心猛然一缩,不由自主抱住他,“别管什么朝政,什么嘱托,反正你现在都不当官了,咱们回直隶老家去,种田也好,经商也好,不比在京城快活?”
李诫双臂环着她,默默地摇摇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户部好歹筹措到赈济粮,勉勉强强过了冬。
钱粮是打借条借来的,债主是谁,不言而喻。
毕竟有钱有粮的,不是大地主,就是大世家。
而赵瑀最担心的事也发生了。
二月初三,李实两岁生辰的第二天,锦衣卫上门捉拿李诫。
137
御书房烛光摇曳,景顺帝的脸庞忽明忽暗,声音很平静,没有丝毫起伏,“你说的这些人,名望、地位都不缺,为官做宰者更不在少数,你说‘倚重’,朕还要如何‘倚重’?”
温钧竹听皇上的语气平和,并不像生气的模样,遂毫不犹豫说道:“去他们的心病,得他们的真心。陛下,杀了李诫!”
瞬间,御书房死一样的寂静,夏太监几个伺候的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呆了,木雕泥塑似地僵立原地,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这位大人犯的哪门子毛病。
景顺帝也吃惊不小,一面琢磨温钧竹的意图,一面伸手去拿茶杯,不妨手指头撞在案角,痛得一缩,脸上却是不显,慢悠悠问道:“哦,为什么?”
皇上没有恼怒,没有叱责,温钧竹立时信心大振,朗声道:“其一,李诫已成为所有世家、权贵、宗亲的公敌,无人不恨,无人不怨,只因他是先帝第一信臣,大家是敢怒不敢言。就说这场民乱,如果地方上的士绅大族竭力配合官府,焉能大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二,李诫是佞臣,谄媚在前,奸邪在后,只顾奉迎上意,却罔顾朝堂局势,致使君臣离心。治天下,用的是官吏。旨意需要他们去传达,政令需要他们去执行,子民需要他们去教化,朝臣的作用至关重要!陛下,君臣从来都是相依相伴,没有臣子拥护的君主,能安稳吗?”
“所以,要除去李诫,平义愤,换人心!彰显天子公正仁德,借百家之财,解万民之难,得臣下拥戴。既可破眼前困境,又能平稳朝政,陛下,用一个臣子换一个大好时局,以极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一通长篇大论,温钧竹说完,已是口干舌燥,啜一口茶,让略有些凉的茶水缓缓流过干涩的喉咙,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着皇上发话。
景顺帝端坐椅中,好像老僧入定一样,好半晌才淡然道:“按照你的说法,如果朕不杀李诫,这天下就要反了不成?”
温钧竹大惊,立即趋步跪倒在地,“微臣惶恐,绝无此意!”
顿了顿他又道:“如今局面紧迫,与其抽丝剥茧徐徐图之,不如快刀斩乱麻,先稳定住人心。朝政的沉疴顽疾,待天下百废俱兴后,皇上再着手处置不迟。”
一直侍立的夏太监终于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先把帝位坐稳了,再腾出手来干别的。
这话倒也不错,温钧竹所说虽不免有夸大其词之嫌,然细想,也不无道理。
只是这李诫,可是先帝手里使出来的人,备受宠信,先帝刚去,就杀人家,似乎不太合适吧……
夏太监偷偷瞄了一眼温钧竹,忽然醒过味儿来,温钧竹他爹,可不就是先帝登基后被踢下去的!
真是风水轮流转,这次李大人要倒霉喽……
他不禁也竖起耳朵,听皇上怎么说。
景顺帝似乎被温钧竹说动了,面带忧色,长长叹了一口气,“李诫办差从未出过差错,你说的这些都是‘阴谋’,拿不到台面上。而且先帝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李诫是施行的首要官员,若拿他,岂不让人认为朕有意和先帝政令相悖?”
温钧竹眼中闪过一抹喜色,笑道:“拿他涉及不到土地问题,微臣的折子,弹劾李诫滥杀良民,冒领军功,这一条就足让他翻不了身。”
景顺帝打开折子看了看,随手扔在书案上,似笑非笑说:“朕听说,李诫与你有夺妻之恨,是真的吗?”
温钧竹万想不到皇上竟会提起赵瑀,愣了片刻才答道:“阴差阳错罢了,说夺妻也谈不上。微臣是和李诫有过节,但此举是出于公义,并非私怨。”
“嗯,朕知温卿家的心,但只你一份弹劾,立不住脚,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你公报私仇。”
“陛下放心,和微臣持相同见解者不在少数,只需有人不惧李诫权势,振臂一呼,必会从者如云,将这个佞臣赶出朝堂!届时,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顺利筹措到钱粮,百姓安然过冬,开春的耕作也能落到了实处,国运昌盛,指日可待。”
景顺帝不由笑了,点头道:“甚好,说得朕也非常激动,但朕还是不放心,李诫是有功之臣,这样做不会寒了臣下的心吗?”
温钧竹冷笑道:“自古哪个祸国奸雄不是有功之臣?安禄山是个将才,行必克获,可一朝造反,几乎毁了整个盛唐!这样的人,杀了,只会大快人心。”
至此,景顺帝所有的担忧,似乎温钧竹的奏折都能完美地解决掉。
景顺帝冷峻的脸看起来温和许多,颔首道:“这事就交给你办吧。”
温钧竹极力压制着内心的狂喜,领旨谢恩,不疾不徐地踱着步子退下了。
在一片寂静当中,夏太监觑着皇帝的脸色,小心赔笑道:“主子,用膳的时辰到了,传到这里?”
景顺帝没说话,兀自盯着温钧竹的折子思索着什么,忽问道:“李诫是不是特别招人恨?”
夏太监不敢答话,只立在一旁讪笑。
景顺帝也不指望他能说出什么来,起身朗声道:“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传膳!把齐王叫进宫,陪朕一起用膳。”
温钧竹的动作相当快,翌日早朝,口吐灿花,将李诫弹劾了个措手不及,另有附议者三五御史。
还不等李诫的自辩折子写好,弹劾他的折子便如雪花片一样飞来,除了魏士俊、曹无离等人外,朝臣们或缄口不言,或隔岸观火,或落井下石,替他辩驳的竟寥寥无几。
至于地方官员,也就山东的杨知府、潘知府几个旧部据理力争,很是给昔日上峰说了不少好话。
但他们的呼声,很快淹没在讨伐李诫的声音中了。
李诫头一次尝到了孤立无援的感觉。
他对赵瑀苦笑道:“扯着几个乱民说我滥杀无辜,真是荒唐,那时的情形,拿着锄头的未必是百姓,握着刀片子的也不见得是匪盗……唉,一团乱麻,简直叫我辩无可辩。”
赵瑀奇道:“这弹劾来的莫名其妙,先帝都肯定了你的功绩,这时候翻旧账,温钧竹要干什么?”
“见我没靠山了,变着法儿地扳倒我,好保全他们的利益!”李诫看得很透,“我办了这么多差事,最得罪人的,还是出在查兼并土地上头。”
“从虎狼嘴里夺食吃,惹得他们个个火大,早恨不得找我的茬儿。别看温钧竹率先自查产业,其实心里头窝着火呢,当然是逮住机会就反咬我一口。”
“那可怎么办?皇上能和先帝一样护着你吗?”赵瑀越想越觉得不踏实,忧心忡忡道,“我看皇上的态度是模棱两可,如果是先帝,早当朝驳斥回去,可他……”
李诫拍拍她的手,满不在乎地笑道,“不用怕,其实这是君臣之间的较量,也可以说是皇上和世家权贵的较量。就是我比较倒霉,成了两方势力较劲儿的棋子。”
他心里清楚得很,只要他一倒,就是宣告清丈土地的失败,一切将复归原点,自己和先帝所做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只盼着皇上能顶住压力,扛过这一关才好。
李诫牙疼般地吸了口冷气,感慨道:“年关难过啊……”
还真让他说准了,年根儿底下,皇上免了他的官职,不过格外开恩,没把他一家从那座富丽堂皇的宅子里赶出去。
无官一身轻,李诫索性在家抱孩子,还乐呵呵说:“总算能过一个悠闲的年节啦。”
他表现得若无其事,但赵瑀始终放不下心,想去张妲或蔓儿那里打听打听消息,反被他给劝住了。
李诫坦然道:“这不是他们能插手的事,皇上就算另有打算,也不会告诉他们。你想,他们如果知道,肯定不会瞒我,那皇上还不如直接告诉我呢!没事,过完年肯定有个说法。”
因先帝崩逝不久,年节过得极为冷清,京城有的人家连红灯笼都不敢挂,更不要提烟火鞭炮,宴席庙会了。
年三十那晚,又是一场大雪,京城便在素白的天地中,迎来了景顺元年。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难处,初一起来就跑过来磕头要红包。
李诫给儿子和阿远一人两串金裸子。
那枚龙纹玉佩,他交给了赵瑀,“先帝赏的,你拿着玩吧。”
赵瑀接过来,惊讶地发现他的手冰凉冰凉的,微微颤抖着。
他的眼中,竟划过一丝苍凉。
赵瑀揪得紧紧的心猛然一缩,不由自主抱住他,“别管什么朝政,什么嘱托,反正你现在都不当官了,咱们回直隶老家去,种田也好,经商也好,不比在京城快活?”
李诫双臂环着她,默默地摇摇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户部好歹筹措到赈济粮,勉勉强强过了冬。
钱粮是打借条借来的,债主是谁,不言而喻。
毕竟有钱有粮的,不是大地主,就是大世家。
而赵瑀最担心的事也发生了。
二月初三,李实两岁生辰的第二天,锦衣卫上门捉拿李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