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棣王遇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六十一章 棣王遇刺
东宫之争就仿佛一片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尽管杀机重重,但水面上却风平浪静,而李庆安的归来,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水中,泛起一阵阵涟漪,可是谁也不知道这阵涟漪是会引发出水波汹涌?还是无声无息地消失。
正如李俅的分析,目前对东宫的有力争夺者是棣王、荣王、永王和颖王,虽然也有人提出皇长孙说和前太子复出论,但那些都不是主流,主流只有四人,在这四人中棣王无疑是最夺目的一颗明珠,据说朝中已经七成的人看好他入主东宫。
棣王李琰是李隆基的第四子,长子琮获罪面壁在家;次子瑛,开元二十五年获罪死在东宫之位上;三子亨,也是两年前获罪,罢黜太子,贬为凉王。
现在前三子都获罪或死或贬,李琰居长,便成为东宫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在东宫之位的诱惑下,在九五之尊宝座的诱惑下,李琰本人也失去平常的风流文采,变得权欲熏心。
就在李琰野心勃勃向东宫进军时,他的内宅却突然变得不宁静起来,清早,一个二十余岁的宫装妇人率领大群丫鬟婆子气势汹汹的向后宅的西院冲去,年轻的宫装女人姓孙,是棣王的儒人,儒人是亲王府的内官,也就是亲王的妻妾。
李琰的正妃是韦滔之女,夫妻关系原本还算和睦,但扬州盐案爆发后,时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韦滔没有能很好地执行李琰的策略,导致扬州盐案使当时的太子李亨大获全胜,为此李琰开始对韦滔心生不满,认为他偏向于太子,他和正妃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亲密了,再后来韦家投靠了东宫,这使得李琰大为恼火,开始冷待棣王妃,虽然表面上夫妻的关系还算和睦,有些事也让王妃出面去做,比如去年让王妃去和独孤明月套交情,想把李庆安拉过来,但随着他开始宠爱两个儒人,他便对棣王妃彻底冷淡了,把她关在内宅,再不准她抛头露面。
而这个带领大群丫鬟婆子冲击西院的孙儒人便是他最宠爱的两个儒人之一,李琰同时宠爱两个女人,导致她们之间争风吃醋,整天吵闹不止,孙儒人昨晚陪寝李琰,得知李琰赏了张儒人一对价值极高的玛瑙镯子,而她却只得一对玛瑙耳坠。
这令她怀恨在心,趁李琰在前堂接待客人,她带领丫鬟婆子来闹事了,她们一群人还在半路时,便有人迅速向西院禀报了张儒人。
张儒人也是个厉害角色,她也正不满李琰昨晚宠爱孙儒人,让她独守空房,听说孙儒人来闹事,她立刻召集房内的几十丫鬟婆子,拿着木棍扫帚,冲出院门,准备迎战。
在西院旁边的巷子里,两大群女人相遇了,她们仇恨由来已久,几乎没有什么泼骂,两群女人一涌而上,大打出手,她们各为其主,个个争先,人人奋勇,使出了女人的十八般手段,扯发抓脸掐奶子,巷子尖叫声、哭喊声,乱成一团,早有下人向前院奔去禀报。
今天,棣王府来了一名颇为重要的客人,东平郡王安禄山,安禄山现在依然是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在天宝九年他大败契丹,又拍李隆基的马屁得力,李隆基便大开赏赐,一举封他为东平郡王,成为本朝异姓王的第一人。
安禄山是正月初三进京,和李庆安一样,也是进京述职,他已经在京中呆了一个多月,迟迟不肯回范阳,他也看出东宫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他必须把握好方向,这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
安禄山最早是支持寿王,当年寿王之母武惠妃对他关照有加,但世易时移,他知道寿王已经不会再有前程,他的目光便落在庆王李琮身上,开始和李琮勾搭在一起,不料李琮因东宫巫盅案事发而被贬,使他的支持落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目标又锁定在棣王李琰的身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安禄山便通过他朝中的代理人兵部尚书吉温和李琰联络上了,昨天李庆安进京,在朝野中引发了微妙的影响,安禄山便按耐不住内心的焦急,趁李隆基还没有回来,一早来拜访李琰。
对于安禄山的来访,李琰也是欢迎异常,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外援,在各大掌握着军权的节度使中,哥舒翰支持荣王李琬,河东节度使张济丘尚无表态,而剑南节度高仙芝则和颖王关系很好,至于李庆安,就不用说,前太子李亨的死硬支持者,至今不改。
现在李琰在朝中支持率很高,连杨国忠也公开表态支持他,但他唯独缺一个节度使的外援,虽吉温几次来拜访过,但始终态度不明朗,今天安禄山来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了。
尽管李琰也知道,父皇很忌讳和外藩交好,但一月时高仙芝拜访颖王,父王并没有表示过不满,哥舒翰给荣王送河陇土产,父皇也没有反对,而且父皇若是不准亲王结交外臣,那也应该公开下禁令才对,这些都没有,这就让李琰猜测,或许父王只是严禁东宫和藩王深交,并不限制到亲王这一级。
所以李琰还以最高规格来接待安禄山,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贵客室内,李琰和安禄山寒暄正欢,安禄山带来了一些范阳土产,几方极品幽州青玉。
“听说殿下喜欢篆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多年的珍藏,请殿下笑纳。”
李琰见那几方青玉玉质温润细腻,没有丝毫瑕疵,便知道是少有之物,安禄山既然说是多年珍藏之物,那就是表明了他对自己的重视,李琰不由心领神会,但姿态还是要摆的,他笑着将青玉推了回去道:“君子不夺他人所好,既是安帅多年珍藏之物,我怎么好意思收下。”
安禄山呵呵大笑,脸上的肥肉直抖,他又将青玉推了回来,“我是粗人,只会带兵打仗,这种雅致的玩意儿我是玩不来,我早就想送给真正识货者,让它物有所归,却一直难逢其人,久闻殿下是篆刻高手,送给殿下,也算了结我多年的心愿,殿下就请收下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琰欣然收下了青玉,又笑道:“长安人皆说我大唐两安,为国之屏障,这两安一个是西域李庆安,一个便是安帅了,我以为此言言过其实,那李庆安资历才几年,怎么能和安帅相提并论,我倒以为,大唐两安应是安帅和朔方安思顺将军才对。”
安禄山微微一笑道:“殿下不要小看这个李庆安了,他也算战功累累,能击败大食军,这可不是一般的将领能做到,我听西突厥人说过,大食军的战力不亚于吐蕃人,骑兵尤其犀利,所以我对李庆安的评价是大唐的后起之秀,虽然年轻,但他能驾驭安西北庭,从这一点,他可以与我安禄山并驾齐驱。”
李琰没有想到安禄山会这样评价李庆安,他不由有些尴尬,干笑一声道:“或许是武将看武将才会更透彻,我不太了解这个李庆安。”
安禄山笑了笑,若无其事道:“是吗?我倒觉得殿下很了解他。”
安禄山话中有话,李琰脸色不由微微一变,这时,他忽然看见管家在门外向他招手,神态颇为焦急,心中一愣,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看了一眼安禄山,艾艾道:“老爷,内宅有急事,晚了就麻烦了。”
“到底什么事?” 李琰愠怒道。
管家上前低声对他说了几句,李琰大怒:“她们竟然如此胡闹!”
这时,安禄山便站起身笑道:“我今天只是来拜访一下殿下,也不好多呆,改天我再来正式拜访,先告辞了。”
李琰连忙道:“抱歉了,内宅不宁,使我不能好好招待安帅。”
安禄山哈哈一笑,“没事!没事!那家没有一点内宅麻烦,我先告辞了。”
他拱拱手,便拖着肥硕的身子向外走去,李琰一直将安禄山送出大门,这才急匆匆向内宅奔去。
内宅里依然打成一团,无数的下人跑来劝架都没有用,那孙儒人十分强悍,将张儒人摁在地上,她骑在对方腰上,一手在她身上乱掐,一手揪住她头发大骂:“贱人,安敢欺我乎?”
张儒人一声不吭,只拼命挣扎,孙儒人忽然看见她手腕上的玛瑙手镯,眼睛顿时红了,劈手便抢。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李琰的怒吼:“给我统统住手!”
老爷来了,丫鬟婆子们都吓得停下了手,只有孙张两儒人还绞成一团,争抢手镯,李琰冲上来,硬生生将两人拉开,两人站起身,竟同时扑进他怀着大哭起来。
李琰见两人皆灰头土脸,披头散发,衣裙破碎,脸上手上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也难说到底谁占便宜了,他又是气又是心疼,恨恨道:“你们告诉我,还敢再打吗?”
两个儒人哭得梨花带雨,双肩耸动,孙儒人呜咽道:“老爷不公,给她手镯不给我。”
那张儒人也哭道:“老爷昨晚说好来找我,为何冷落妾身?”
李琰见她们竟是为这点小事打架,顿时哭笑不得,他对这两个儒人都宠爱之极,也不好真骂她们,便哄道:“我知道了,以后公平对待,但你们也不能打架,让我为难,听到没有!”
两儒人一起点点头,算是听到了,李琰见她俩狼狈,便道:“你们赶紧回去梳洗收拾,我还有要事出去,晚上回来再慢慢你们聊。”
李琰见时辰不早,连忙哄好她们,急急慌慌出门去了。
昨晚李琰得到杨国忠的消息,今天是父皇回京的日子,他要赶去骊山迎驾,要在这些细节上做好文章,他率领数十随从,奔出城门,向骊山方向驰去。
因为李庆安的到来,李隆基不得不提前返回长安,就在李庆安华清宫觐见的第二天,李隆基便返回了长安,应该说这是一个临时决定。
为安抚李庆安和安西军,李隆基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略微仓促地返回长安,好在骊山离长安城并不远,半天便可以抵达,一早,李隆基的龙辇和数千随从浩浩荡荡地向长安城,其他人则留在华清宫搬运物品。
李庆安也带着他的三百亲卫全副武装地守护在龙辇附近,这也算是一种李隆基赏赐给安西军的荣信,能带武器在他周围,除了羽林军外,没有几支军队能办得到。
李庆安昨晚睡得不是很好,几名伺候的宫女在他身边站了一夜,他难以适应这种关照得过头的伺候,被褥也很不习惯,又厚又软,燥热得令他难以入睡,他胡思乱想了一夜,快三更时才迷迷糊糊睡去。
尽管睡眠不好,但他还是精神抖擞地骑马跟在龙辇旁边,他也一样换回了军服,斜挎弓箭,腰配横刀,他和手下将士的盔甲都经过风吹日晒,光泽不再,甚至还有一点陈旧,和盔甲鲜亮的羽林军们完全不同,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杀气,令周围的羽林军都怯弱地不敢靠近,就仿佛一只来自原始森林上的猛兽进入了人工饲养的兽群中,尽管肌肉削瘦,毛皮不亮,但那种噬血的气息是饲养家兽所不能比拟。
李隆基坐在龙辇上,半眯着眼,有些心情复杂地打量李庆安和他的亲卫,安西军身上的杀气令他有些不安,他心中暗暗做了一番比较,如果让李庆安这三百亲卫和他的三千羽林军甲士在疆场上较量一番,结果会如何?比较的结果令李隆基有些沮丧,很可能他的羽林军甲士会被击溃,理由很简单,这些羽林军都来自长安的高门大户或者宗室,外形虽然上佳,但他们的兵器却从来没有见过血,面对死亡和血腥的那一刹那,他们会奋勇无惧地迎上去拼杀吗?
李隆基没有答案,他不由又想起几个月前杨国忠的直谏,李庆安拥有的兵力太多了,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节度使,看见李庆安这些彪悍的亲兵,李隆基也不由生出一丝警惕,如果十万大军都和眼前这些骑兵一样,那大唐谁能抵挡得住?
李隆基的目光又落在了李庆安身上,应该说这个年轻的将帅还是比较令他放心的,从天宝六年的小勃律之战崛起,短短四年便成为了一方诸侯,升迁之快让所有的边疆大吏都望尘莫及,满朝文武中只有杨国忠可以和他一比,当初他不就是想扶持此人制衡杨国忠吗?还有成为大唐后继者的栋梁之才。
虽然安西军的强悍让李隆基有些不安,但安西军主帅李庆安却又冲淡了他心中的这种不安,如果说李庆安有什么让他不满的话,那就是他对前太子李亨太忠心了,就算入狱也不肯认错,这种忠心一直以来令李隆基心中不舒服,但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李隆基对李亨恨意的减弱,这种忠心又成了一种优点,至少让他相信李庆安没有谋反之心,在纷乱的朝局下,能够一直保持忠心耿耿的人,似乎并不多了,据说连陈希烈都背叛了李林甫。
想到朝局的混乱,李隆基便一阵头痛,他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处置这些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了,难道是自己真的快临大限了吗?
尽管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但生理的变化使他不得不英雄气短,他不由瞥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的贵妃,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这时,远方奔来一名宦官,上前禀报道:“陛下,棣王殿下在前方迎接陛下,特地为陛下送水问安。”
李隆基一怔,他怎么知道自己今天回京?
“宣他近前来!”
队伍停了下来,李庆安离龙辇约三十步远,他也勒住了战马,向四周眺望,这里是官道,目前正位于一座低缓的小山岗上,官道宽阔,羽林军和京兆府的衙役已经事先清过道路,没有行人,在官道旁是浓密的树林,一直延绵到远方,李庆安出身斥候,这条路让他心中有一种不安,车驾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停下来。
而且周围戒备的羽林军似乎都精神不太集中,人人都驻马等候,而没有去四周巡视,树林最近处离官道不过六十步左右,处在弩箭的射程内,刺客若在此处埋伏,是非常有利的,但羽林军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李庆安回头寻找长孙全绪,他想提醒长孙全绪注意,不料一回头,却看见了裴晓盯着自己的目光,他已经换了安西军的盔甲,跟在自己的队伍旁边,李隆基的旨意让他无可奈何,而杨国忠又不在这里,使他无处诉冤。
裴晓不满的目光打断了李庆安的思路,李庆安向他淡淡一笑,这个人他要定了,就算杨国忠再怎么求情,他也不会让步。
片刻,棣王李琰被引到龙辇近前,他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道:“恭迎父皇回京!”
“你怎么知道朕今天回京?”
“回禀父皇,儿臣是准备去温泉宫向父皇问安,半路上才听说父皇回京了。”
李隆基点点头,“难得吾儿有如此孝心,起来吧!跟朕一同回京。”
李琰站了起来,可就在他站起身的瞬间,一支箭如闪电般地射到了,一箭正射在李琰的肩膀上。
李琰一声惨叫,翻身倒地,羽林军顿时一阵大乱,皆蜂拥在龙辇周围,宫女们尖声大叫,乱作一团。
李庆安也大吃一惊,他扭头向来箭处望去,只见两个灰衣人从一株浓密的大树后闪出,向树林深处奔去。
李庆安反应极快,他摘下弓便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目光紧紧地盯着其中一名灰衣人的背影,就在他消失在树林中的一刹那,他的箭射出了,箭矢迅疾无比,直向树林中灰衣人消失的地方追去,只听一声惨叫从树林中传来。
羽林军们这才如梦方醒,呼喝着向树林追去。
李隆基又惊又怒,他浑身发抖,颤声大喊道:“有刺客!”
杨贵妃也惊得脸色惨白,倒在龙辇中,尖声喊道:“快来救驾!”
这时李庆安纵马冲到,他厉声喝道:“任何人不得慌乱,羽林军列盾墙,保护圣上。”
他又对李隆基周围的宦官宫女道:“速将陛下扶进龙辇,不得露面。”
得到李庆安的指挥,羽林军立刻排列成人墙,用巨盾将龙辇团团包围住,龙辇上惊慌失措的宦官宫女也缓过神来,慌忙将李隆基和杨贵妃扶进龙辇。
李庆安翻身下马,快步来到李琰身边,他一眼便看见是一支弩箭,箭上隐隐呈碧绿色,是一支药箭,李庆安上前扶起李琰,见他脸色惨白,神情痛苦不堪,知道是箭药发作了,他刷地撕开他的衣服,箭钉在右肩上,受伤处已经乌黑一片。
李庆安用劲将箭拔出,又抽出匕首替他剜去伤口处最乌黑的一片肉,顿时血如泉涌,李琰痛得大叫一声,竟晕死过去,李庆安从取出随身带的伤药给他裹住伤口,从他的经验来看,这支箭的药性并不烈,可以挽救,这时,两名随队的御医匆匆跑上来,接过了李庆安的抢救工作。
他们迅速检查了李琰伤势,取出了解毒药,撬开李琰的嘴,用水给他灌了下去。
“他的伤势重吗?”李庆安问道。
一名御医点点头道:“箭伤本身无碍,就怕这毒药狠烈,不过从眼前的情形来看,应该不是什么烈药,就是寻常的慢性毒药,可以解毒。”
李庆安站起身,这时最早奔去的十几名羽林军已经回来了,他立刻问道:“刺客抓住了吗?”
一名羽林军校尉抱拳道:“回禀大将军,刺客被将军射伤,但已经服毒自尽了,另一名刺客没有抓住,在刺客临死前我们追问他,他只说了个一个‘邢’字,便死去了。”
这时,龙辇中传来李隆基暴跳如雷的吼声,“这一箭若是射向朕,朕还有命吗?这就是刺杀朕,命长孙全绪立刻来见朕,还有京兆尹,也一并给朕叫来。”
第二百六十一章 棣王遇刺
东宫之争就仿佛一片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尽管杀机重重,但水面上却风平浪静,而李庆安的归来,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水中,泛起一阵阵涟漪,可是谁也不知道这阵涟漪是会引发出水波汹涌?还是无声无息地消失。
正如李俅的分析,目前对东宫的有力争夺者是棣王、荣王、永王和颖王,虽然也有人提出皇长孙说和前太子复出论,但那些都不是主流,主流只有四人,在这四人中棣王无疑是最夺目的一颗明珠,据说朝中已经七成的人看好他入主东宫。
棣王李琰是李隆基的第四子,长子琮获罪面壁在家;次子瑛,开元二十五年获罪死在东宫之位上;三子亨,也是两年前获罪,罢黜太子,贬为凉王。
现在前三子都获罪或死或贬,李琰居长,便成为东宫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在东宫之位的诱惑下,在九五之尊宝座的诱惑下,李琰本人也失去平常的风流文采,变得权欲熏心。
就在李琰野心勃勃向东宫进军时,他的内宅却突然变得不宁静起来,清早,一个二十余岁的宫装妇人率领大群丫鬟婆子气势汹汹的向后宅的西院冲去,年轻的宫装女人姓孙,是棣王的儒人,儒人是亲王府的内官,也就是亲王的妻妾。
李琰的正妃是韦滔之女,夫妻关系原本还算和睦,但扬州盐案爆发后,时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的韦滔没有能很好地执行李琰的策略,导致扬州盐案使当时的太子李亨大获全胜,为此李琰开始对韦滔心生不满,认为他偏向于太子,他和正妃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亲密了,再后来韦家投靠了东宫,这使得李琰大为恼火,开始冷待棣王妃,虽然表面上夫妻的关系还算和睦,有些事也让王妃出面去做,比如去年让王妃去和独孤明月套交情,想把李庆安拉过来,但随着他开始宠爱两个儒人,他便对棣王妃彻底冷淡了,把她关在内宅,再不准她抛头露面。
而这个带领大群丫鬟婆子冲击西院的孙儒人便是他最宠爱的两个儒人之一,李琰同时宠爱两个女人,导致她们之间争风吃醋,整天吵闹不止,孙儒人昨晚陪寝李琰,得知李琰赏了张儒人一对价值极高的玛瑙镯子,而她却只得一对玛瑙耳坠。
这令她怀恨在心,趁李琰在前堂接待客人,她带领丫鬟婆子来闹事了,她们一群人还在半路时,便有人迅速向西院禀报了张儒人。
张儒人也是个厉害角色,她也正不满李琰昨晚宠爱孙儒人,让她独守空房,听说孙儒人来闹事,她立刻召集房内的几十丫鬟婆子,拿着木棍扫帚,冲出院门,准备迎战。
在西院旁边的巷子里,两大群女人相遇了,她们仇恨由来已久,几乎没有什么泼骂,两群女人一涌而上,大打出手,她们各为其主,个个争先,人人奋勇,使出了女人的十八般手段,扯发抓脸掐奶子,巷子尖叫声、哭喊声,乱成一团,早有下人向前院奔去禀报。
今天,棣王府来了一名颇为重要的客人,东平郡王安禄山,安禄山现在依然是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在天宝九年他大败契丹,又拍李隆基的马屁得力,李隆基便大开赏赐,一举封他为东平郡王,成为本朝异姓王的第一人。
安禄山是正月初三进京,和李庆安一样,也是进京述职,他已经在京中呆了一个多月,迟迟不肯回范阳,他也看出东宫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他必须把握好方向,这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
安禄山最早是支持寿王,当年寿王之母武惠妃对他关照有加,但世易时移,他知道寿王已经不会再有前程,他的目光便落在庆王李琮身上,开始和李琮勾搭在一起,不料李琮因东宫巫盅案事发而被贬,使他的支持落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的目标又锁定在棣王李琰的身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安禄山便通过他朝中的代理人兵部尚书吉温和李琰联络上了,昨天李庆安进京,在朝野中引发了微妙的影响,安禄山便按耐不住内心的焦急,趁李隆基还没有回来,一早来拜访李琰。
对于安禄山的来访,李琰也是欢迎异常,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外援,在各大掌握着军权的节度使中,哥舒翰支持荣王李琬,河东节度使张济丘尚无表态,而剑南节度高仙芝则和颖王关系很好,至于李庆安,就不用说,前太子李亨的死硬支持者,至今不改。
现在李琰在朝中支持率很高,连杨国忠也公开表态支持他,但他唯独缺一个节度使的外援,虽吉温几次来拜访过,但始终态度不明朗,今天安禄山来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了。
尽管李琰也知道,父皇很忌讳和外藩交好,但一月时高仙芝拜访颖王,父王并没有表示过不满,哥舒翰给荣王送河陇土产,父皇也没有反对,而且父皇若是不准亲王结交外臣,那也应该公开下禁令才对,这些都没有,这就让李琰猜测,或许父王只是严禁东宫和藩王深交,并不限制到亲王这一级。
所以李琰还以最高规格来接待安禄山,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贵客室内,李琰和安禄山寒暄正欢,安禄山带来了一些范阳土产,几方极品幽州青玉。
“听说殿下喜欢篆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也是我多年的珍藏,请殿下笑纳。”
李琰见那几方青玉玉质温润细腻,没有丝毫瑕疵,便知道是少有之物,安禄山既然说是多年珍藏之物,那就是表明了他对自己的重视,李琰不由心领神会,但姿态还是要摆的,他笑着将青玉推了回去道:“君子不夺他人所好,既是安帅多年珍藏之物,我怎么好意思收下。”
安禄山呵呵大笑,脸上的肥肉直抖,他又将青玉推了回来,“我是粗人,只会带兵打仗,这种雅致的玩意儿我是玩不来,我早就想送给真正识货者,让它物有所归,却一直难逢其人,久闻殿下是篆刻高手,送给殿下,也算了结我多年的心愿,殿下就请收下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琰欣然收下了青玉,又笑道:“长安人皆说我大唐两安,为国之屏障,这两安一个是西域李庆安,一个便是安帅了,我以为此言言过其实,那李庆安资历才几年,怎么能和安帅相提并论,我倒以为,大唐两安应是安帅和朔方安思顺将军才对。”
安禄山微微一笑道:“殿下不要小看这个李庆安了,他也算战功累累,能击败大食军,这可不是一般的将领能做到,我听西突厥人说过,大食军的战力不亚于吐蕃人,骑兵尤其犀利,所以我对李庆安的评价是大唐的后起之秀,虽然年轻,但他能驾驭安西北庭,从这一点,他可以与我安禄山并驾齐驱。”
李琰没有想到安禄山会这样评价李庆安,他不由有些尴尬,干笑一声道:“或许是武将看武将才会更透彻,我不太了解这个李庆安。”
安禄山笑了笑,若无其事道:“是吗?我倒觉得殿下很了解他。”
安禄山话中有话,李琰脸色不由微微一变,这时,他忽然看见管家在门外向他招手,神态颇为焦急,心中一愣,道:“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看了一眼安禄山,艾艾道:“老爷,内宅有急事,晚了就麻烦了。”
“到底什么事?” 李琰愠怒道。
管家上前低声对他说了几句,李琰大怒:“她们竟然如此胡闹!”
这时,安禄山便站起身笑道:“我今天只是来拜访一下殿下,也不好多呆,改天我再来正式拜访,先告辞了。”
李琰连忙道:“抱歉了,内宅不宁,使我不能好好招待安帅。”
安禄山哈哈一笑,“没事!没事!那家没有一点内宅麻烦,我先告辞了。”
他拱拱手,便拖着肥硕的身子向外走去,李琰一直将安禄山送出大门,这才急匆匆向内宅奔去。
内宅里依然打成一团,无数的下人跑来劝架都没有用,那孙儒人十分强悍,将张儒人摁在地上,她骑在对方腰上,一手在她身上乱掐,一手揪住她头发大骂:“贱人,安敢欺我乎?”
张儒人一声不吭,只拼命挣扎,孙儒人忽然看见她手腕上的玛瑙手镯,眼睛顿时红了,劈手便抢。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李琰的怒吼:“给我统统住手!”
老爷来了,丫鬟婆子们都吓得停下了手,只有孙张两儒人还绞成一团,争抢手镯,李琰冲上来,硬生生将两人拉开,两人站起身,竟同时扑进他怀着大哭起来。
李琰见两人皆灰头土脸,披头散发,衣裙破碎,脸上手上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也难说到底谁占便宜了,他又是气又是心疼,恨恨道:“你们告诉我,还敢再打吗?”
两个儒人哭得梨花带雨,双肩耸动,孙儒人呜咽道:“老爷不公,给她手镯不给我。”
那张儒人也哭道:“老爷昨晚说好来找我,为何冷落妾身?”
李琰见她们竟是为这点小事打架,顿时哭笑不得,他对这两个儒人都宠爱之极,也不好真骂她们,便哄道:“我知道了,以后公平对待,但你们也不能打架,让我为难,听到没有!”
两儒人一起点点头,算是听到了,李琰见她俩狼狈,便道:“你们赶紧回去梳洗收拾,我还有要事出去,晚上回来再慢慢你们聊。”
李琰见时辰不早,连忙哄好她们,急急慌慌出门去了。
昨晚李琰得到杨国忠的消息,今天是父皇回京的日子,他要赶去骊山迎驾,要在这些细节上做好文章,他率领数十随从,奔出城门,向骊山方向驰去。
因为李庆安的到来,李隆基不得不提前返回长安,就在李庆安华清宫觐见的第二天,李隆基便返回了长安,应该说这是一个临时决定。
为安抚李庆安和安西军,李隆基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略微仓促地返回长安,好在骊山离长安城并不远,半天便可以抵达,一早,李隆基的龙辇和数千随从浩浩荡荡地向长安城,其他人则留在华清宫搬运物品。
李庆安也带着他的三百亲卫全副武装地守护在龙辇附近,这也算是一种李隆基赏赐给安西军的荣信,能带武器在他周围,除了羽林军外,没有几支军队能办得到。
李庆安昨晚睡得不是很好,几名伺候的宫女在他身边站了一夜,他难以适应这种关照得过头的伺候,被褥也很不习惯,又厚又软,燥热得令他难以入睡,他胡思乱想了一夜,快三更时才迷迷糊糊睡去。
尽管睡眠不好,但他还是精神抖擞地骑马跟在龙辇旁边,他也一样换回了军服,斜挎弓箭,腰配横刀,他和手下将士的盔甲都经过风吹日晒,光泽不再,甚至还有一点陈旧,和盔甲鲜亮的羽林军们完全不同,但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杀气,令周围的羽林军都怯弱地不敢靠近,就仿佛一只来自原始森林上的猛兽进入了人工饲养的兽群中,尽管肌肉削瘦,毛皮不亮,但那种噬血的气息是饲养家兽所不能比拟。
李隆基坐在龙辇上,半眯着眼,有些心情复杂地打量李庆安和他的亲卫,安西军身上的杀气令他有些不安,他心中暗暗做了一番比较,如果让李庆安这三百亲卫和他的三千羽林军甲士在疆场上较量一番,结果会如何?比较的结果令李隆基有些沮丧,很可能他的羽林军甲士会被击溃,理由很简单,这些羽林军都来自长安的高门大户或者宗室,外形虽然上佳,但他们的兵器却从来没有见过血,面对死亡和血腥的那一刹那,他们会奋勇无惧地迎上去拼杀吗?
李隆基没有答案,他不由又想起几个月前杨国忠的直谏,李庆安拥有的兵力太多了,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节度使,看见李庆安这些彪悍的亲兵,李隆基也不由生出一丝警惕,如果十万大军都和眼前这些骑兵一样,那大唐谁能抵挡得住?
李隆基的目光又落在了李庆安身上,应该说这个年轻的将帅还是比较令他放心的,从天宝六年的小勃律之战崛起,短短四年便成为了一方诸侯,升迁之快让所有的边疆大吏都望尘莫及,满朝文武中只有杨国忠可以和他一比,当初他不就是想扶持此人制衡杨国忠吗?还有成为大唐后继者的栋梁之才。
虽然安西军的强悍让李隆基有些不安,但安西军主帅李庆安却又冲淡了他心中的这种不安,如果说李庆安有什么让他不满的话,那就是他对前太子李亨太忠心了,就算入狱也不肯认错,这种忠心一直以来令李隆基心中不舒服,但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李隆基对李亨恨意的减弱,这种忠心又成了一种优点,至少让他相信李庆安没有谋反之心,在纷乱的朝局下,能够一直保持忠心耿耿的人,似乎并不多了,据说连陈希烈都背叛了李林甫。
想到朝局的混乱,李隆基便一阵头痛,他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没有精力去处置这些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了,难道是自己真的快临大限了吗?
尽管他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但生理的变化使他不得不英雄气短,他不由瞥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的贵妃,李隆基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这时,远方奔来一名宦官,上前禀报道:“陛下,棣王殿下在前方迎接陛下,特地为陛下送水问安。”
李隆基一怔,他怎么知道自己今天回京?
“宣他近前来!”
队伍停了下来,李庆安离龙辇约三十步远,他也勒住了战马,向四周眺望,这里是官道,目前正位于一座低缓的小山岗上,官道宽阔,羽林军和京兆府的衙役已经事先清过道路,没有行人,在官道旁是浓密的树林,一直延绵到远方,李庆安出身斥候,这条路让他心中有一种不安,车驾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停下来。
而且周围戒备的羽林军似乎都精神不太集中,人人都驻马等候,而没有去四周巡视,树林最近处离官道不过六十步左右,处在弩箭的射程内,刺客若在此处埋伏,是非常有利的,但羽林军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李庆安回头寻找长孙全绪,他想提醒长孙全绪注意,不料一回头,却看见了裴晓盯着自己的目光,他已经换了安西军的盔甲,跟在自己的队伍旁边,李隆基的旨意让他无可奈何,而杨国忠又不在这里,使他无处诉冤。
裴晓不满的目光打断了李庆安的思路,李庆安向他淡淡一笑,这个人他要定了,就算杨国忠再怎么求情,他也不会让步。
片刻,棣王李琰被引到龙辇近前,他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道:“恭迎父皇回京!”
“你怎么知道朕今天回京?”
“回禀父皇,儿臣是准备去温泉宫向父皇问安,半路上才听说父皇回京了。”
李隆基点点头,“难得吾儿有如此孝心,起来吧!跟朕一同回京。”
李琰站了起来,可就在他站起身的瞬间,一支箭如闪电般地射到了,一箭正射在李琰的肩膀上。
李琰一声惨叫,翻身倒地,羽林军顿时一阵大乱,皆蜂拥在龙辇周围,宫女们尖声大叫,乱作一团。
李庆安也大吃一惊,他扭头向来箭处望去,只见两个灰衣人从一株浓密的大树后闪出,向树林深处奔去。
李庆安反应极快,他摘下弓便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目光紧紧地盯着其中一名灰衣人的背影,就在他消失在树林中的一刹那,他的箭射出了,箭矢迅疾无比,直向树林中灰衣人消失的地方追去,只听一声惨叫从树林中传来。
羽林军们这才如梦方醒,呼喝着向树林追去。
李隆基又惊又怒,他浑身发抖,颤声大喊道:“有刺客!”
杨贵妃也惊得脸色惨白,倒在龙辇中,尖声喊道:“快来救驾!”
这时李庆安纵马冲到,他厉声喝道:“任何人不得慌乱,羽林军列盾墙,保护圣上。”
他又对李隆基周围的宦官宫女道:“速将陛下扶进龙辇,不得露面。”
得到李庆安的指挥,羽林军立刻排列成人墙,用巨盾将龙辇团团包围住,龙辇上惊慌失措的宦官宫女也缓过神来,慌忙将李隆基和杨贵妃扶进龙辇。
李庆安翻身下马,快步来到李琰身边,他一眼便看见是一支弩箭,箭上隐隐呈碧绿色,是一支药箭,李庆安上前扶起李琰,见他脸色惨白,神情痛苦不堪,知道是箭药发作了,他刷地撕开他的衣服,箭钉在右肩上,受伤处已经乌黑一片。
李庆安用劲将箭拔出,又抽出匕首替他剜去伤口处最乌黑的一片肉,顿时血如泉涌,李琰痛得大叫一声,竟晕死过去,李庆安从取出随身带的伤药给他裹住伤口,从他的经验来看,这支箭的药性并不烈,可以挽救,这时,两名随队的御医匆匆跑上来,接过了李庆安的抢救工作。
他们迅速检查了李琰伤势,取出了解毒药,撬开李琰的嘴,用水给他灌了下去。
“他的伤势重吗?”李庆安问道。
一名御医点点头道:“箭伤本身无碍,就怕这毒药狠烈,不过从眼前的情形来看,应该不是什么烈药,就是寻常的慢性毒药,可以解毒。”
李庆安站起身,这时最早奔去的十几名羽林军已经回来了,他立刻问道:“刺客抓住了吗?”
一名羽林军校尉抱拳道:“回禀大将军,刺客被将军射伤,但已经服毒自尽了,另一名刺客没有抓住,在刺客临死前我们追问他,他只说了个一个‘邢’字,便死去了。”
这时,龙辇中传来李隆基暴跳如雷的吼声,“这一箭若是射向朕,朕还有命吗?这就是刺杀朕,命长孙全绪立刻来见朕,还有京兆尹,也一并给朕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