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6章 逼迫西夏人主动挑起战事的办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说曹玮多数时候,占据着上风。
可辽国的兵力,越消耗越多。
大宋的兵力是越消耗越少。
随着辽皇耶律隆绪的命令不断的传达到各小部族,各小部族也相继领着兵马赶到了铜台关外。
辽国的兵力是一边消耗,一边补充,所以越来越多。
反观大宋,兵力一直在消耗,又没有补充,所以兵马越消耗越少。
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一斗,便是一个多月。
数万人葬送在了铜台关下,两方也没有罢手的意思。
更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定胜负的意思。
消息传回了大宋,大宋上上下下,一脸愕然,没几个人知道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二人在做什么。
消息传到了西北,传到了寇季耳中,寇季也是一脸懵。
寇季手握着燕云之地的战事邸报,狐疑的道:“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不就完了吗?这么推推拉拉的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打仗,一方面是在比拼智慧、谋略、兵马强弱,另一方面比拼的就是财力。
数十万兵马囤积在一处,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时间越长,消耗的越多。
更重要的是,辎重补给线越长,消耗就变得更大。
往往一个地方的粮仓吃空了,就得调遣另一个地方的粮仓内的粮食。
民夫们在押送粮食的过程中,消耗的粮食甚至比军中将士们消耗的粮食要多。
打个比方,十万石的粮食运送出汴京城,运到了铜台关,一路上民夫们可能就要吃去一半。
若是遇道了雨季,民夫们吃掉的粮食会更多。
大宋朝廷即便是国库充盈,也经不起如此消耗的。
“你以为他们不想痛痛快快的一战?不想一战定胜负?他们之所以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那是因为他们不敢。”
高处恭坐在寇季下首,翻看着西北各地送过来的兵马文书,撇撇嘴说了一句。
寇季听高处恭这话,明显是知道其中的内情,自然不会放过他。
当即,寇季追着高处恭问道:“什么意思?”
高处恭坦言道:“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敢输这一场,所以都不敢擅自动手。所以只能通过消耗,只能通过比拼国力,定胜负。
以往我大宋征讨燕云,那是步步紧逼,贪功冒进者不计其数。
辽人自然能借机谋划一二,取得战事的胜利。
可此次曹玮征讨燕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挪。
辽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所以只能选择跟曹玮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关节,冷哼一声,道:“我大宋的国力,比辽国要高出数倍。辽国跟我们比拼国力,那是在找死。”
高处恭丢下了手里的文书,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国力是比辽国高,可能不能取胜,却不好说。”
寇季眉头一凝,看向了高处恭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处恭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宋,并非谁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满朝文武商量。这人多了,心思就杂了。
有人会支持曹玮跟辽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会支持。
随着曹玮消耗的国库的钱财越多,反对的声音就越大。
等反对的声音彻底盖过了支持的声音的时候。
曹玮恐怕就没办法继续跟辽人耗下去了。
反观辽国,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宋。
可辽皇耶律隆绪可以决断辽国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谁也不能反驳。
只要他一心跟曹玮耗下去,那么辽国上下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
寇季听到了高处恭这话,眉头凝的更紧。
他清楚高处恭不是在危言耸听。
他在朝堂上混迹了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员们的德行。
朝堂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跟其他人作对。
一些人为了博名望,博功劳,就是喜欢干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欢干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
比如,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觉得,跟辽国决战到底,才能让大宋富强的时候。
就会有人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可能会觉得,止戈、求和、马放南山,才会让大宋变得更富强。
只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就会紧紧的追随在他身后。
政见不合四个字,便是由此而来。
大多数的党争,也是因此。
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有人觉得旧制不能变,有人觉得必须推行新制,有人觉得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名逐利。
高处恭见寇季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默中,就开口问道:“你到银州以后,不断的调兵遣将,明显对西夏有所图谋。
你到银州一个多月,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燕云的战事有一个结果。
如今燕云战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准备怎么做?
继续在这里谋划西夏,还是班师回朝,去帮曹玮镇压那些不同的声音。”
寇季闻言,瞥了高处恭一眼,没有说话。
高处恭说的没错。
他到了银州以后,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燕云战场上有一个结果。
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对燕云战场,肯定会有所影响。
曹玮若是带人在燕云战场上取得了大的战果,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算有所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
可若曹玮在燕云战场上打了败仗,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就不得不重新谋划一番。
燕云战事,至关重要。
寇季不想因为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影响燕云战场。
燕云战场上若是战事不利,寇季在银州掀起了跟西夏的大战,那朝堂上的百官都会陷入到一种恐慌当中。
朝堂上的百官一定会上书,请求朝廷停下一方战事。
燕云战场上的战事,很有可能会在百官的要求下停下。
寇季在西北打胜仗,曹玮在燕云之地打败仗,百官们肯定会请求朝廷暂时停下燕云的战事,跟辽国议和。
朝廷答应了的机率会很高。
因为曹玮在燕云之地不断的在花钱,在消耗国库,而寇季在西北却没有。
不仅没有消耗国库,反而帮朝廷取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曹帅在燕云之地的战事不能受影响,我在西北,也不能轻易的放过西夏。”
寇季沉声说道。
高处恭盯着寇季,十分认真的道:“你应该明白,一旦你在西北掀起了大战,曹玮那边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
寇季低头思量了许久,咬牙道:“我既然不能主动掀起战事,那就逼着西夏主动掀起战事。西夏主动掀起对我大宋的战事,我作为西北经略,没理由不捍卫大宋的疆土吧?
我们是被动的防守,而不是主动的进攻。
即便是大战掀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也没话说吧。
他们总不能让我手握重兵,还束手束脚的让西夏人吊起来打吧?”
高处恭一愣,愕然的盯着寇季道:“自从你率军击溃了辽国十五万精锐以后,西夏立马收缩了边陲的兵马,并且派人到汴京城内去找官家哭诉,一副不跟我们打的样子,你不主动挑起战事,他们怎么可能主动挑起战事。”
西夏如今在大宋面前,一副怂到底的模样。
西夏派去汴京城的使节,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搞得鸿胪寺的那些官员都不好欺负他。
西夏和大宋接壤的边陲也是如此。
西夏兵马在边陲巡视的时候,碰见了宋兵,那就是绕道走的。
西北边陲的不少宋兵,没少在闲暇的时候跑去看奇景,也没少在宋夏边陲上耀武扬威。
以往在宋夏边陲上,那都是宋兵见了西夏兵马绕道走,人家敢主动招惹宋兵,宋兵却不敢主动招惹人家。
如今好不容易反过来了,宋兵自然要去找西夏人,好好的找一找场子,好好的耀武扬威一番。
往日里嚣张跋扈的西夏,已经低调到了这个份上了,恐怕寇季主动挑衅,西夏都会避开,就别提让他们主动掀起战事了。
高处恭沉吟了以后,对寇季道:“你现在就是派人过去主动求他们开战,他们都不会开战的。想让他们主动掀起战事,根本不可能。”
寇季冷笑了一声,“我已经有了办法,由不得他们不跟我们开战。”
高处恭看向寇季,狐疑道:“什么办法?”
寇季眯了眯眼,“那些新编的橫山军,不是十分羡慕那些最早跟随我们建功立业的橫山军将士吗?”
高处恭愣了一下,皱眉道:“你要给他们分地?可我们已经没有地可分了啊。城墙内外的地,如今都被你分光了。”
寇季盯着高处恭嘿嘿笑道:“谁说我们没有地?”
高处恭疑惑的盯着寇季。
寇季笑道:“偌大的西夏都是我们的地。”
高处恭愕然的道:“你这还不是主动挑起战事吗?”
寇季摇摇头,笑道:“不一样,很不一样……西夏人放辽人入境的时候,可没有明确的说法说那一块地方是辽人的。
如今辽人被赶走了,我们去收回我们的战利品,那不是应该的吗?
至于西夏的疆土中,那一块地方被辽人占领过,那一块没有,是他西夏说了算的吗?”
高处恭愣愣的盯着寇季,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话一样。
寇季继续说道:“西夏人跟辽人蛇鼠一窝,他们的话,我们自然不能信。所以辽人占据过西夏那些地方,我们说了算。那些地方是我们的战利品,也是我们说了算。”
高处恭嘴角抽搐着道:“你说兴庆府是你的,李德明还能把兴庆府给你让出来不成?”
顿了顿,高处恭哭笑不得的道:“你这不是耍无赖嘛。”
寇季淡然笑道:“他不让,那更好了,来打我啊。”
高处恭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寇季心里有了主意,立马付诸于行动。
寇季出了银州城府衙,吩咐刘亨去召集橫山军。
两个时辰以后,满编五万的橫山军,出现在了寇季眼前。
寇季站在点将台上,面对所有的橫山军将士道:“听说你们中间不少人最近在埋怨我。”
橫山军将士们静悄悄的站着,没有一个敢开口的。
寇季见此,继续道:“你们也不用不承认,风声都传到了我耳朵里了,那肯定是确有其事。你们埋怨我给老的橫山军将士们分地,却不给你们分地,说我寇季处事不公,不配为西北经略。”
橫山军将士们听到这话,那是目瞪口呆。
他们是私底下议论过分地的事情。
可他们并没有埋怨。
最早跟随寇季的橫山军将士们,之所以能分地,那是凭借着敌人的脑袋得来的,那是用实打实的战功换的,不是寇季平白无故的赏赐的。
每一刻敌人的脑袋,那都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搏杀来了。
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人家拿命换的功劳,换成了地,他们有什么资格埋怨?
至于埋怨寇季处事不公,不配为西北经略,那更是无稽之谈。
如今橫山军中的大部分将士,坐镇在麟州城外的镇北军全体将士,坐镇在宁边州的宁边军全体将士,都把寇季当成了万家生佛。
一个个都把寇季当成恩人、佛爷一般的敬着,谁敢埋怨寇季,那就是在跟这些人为敌。
真要是有人说出了埋怨寇季的话,半夜肯定会被人拖出去暴打一顿,并且被所有人孤立。
回到了家中,说不定还要遭父母一顿毒打。
一些分到了地,安置家人的将士们,在离家之前,父母长辈们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听寇季的话,必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的为寇季舍命。
寇季给了他们富贵,给了他们几代人可以享受的富贵,他们无物可以报答寇季,唯有以性命相报。
所以军中上下,没有人敢埋怨寇季的。
就算有埋怨,那也是埋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没赶上寇季跟辽人的打战,错过了富贵的机会。
虽说曹玮多数时候,占据着上风。
可辽国的兵力,越消耗越多。
大宋的兵力是越消耗越少。
随着辽皇耶律隆绪的命令不断的传达到各小部族,各小部族也相继领着兵马赶到了铜台关外。
辽国的兵力是一边消耗,一边补充,所以越来越多。
反观大宋,兵力一直在消耗,又没有补充,所以兵马越消耗越少。
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一斗,便是一个多月。
数万人葬送在了铜台关下,两方也没有罢手的意思。
更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定胜负的意思。
消息传回了大宋,大宋上上下下,一脸愕然,没几个人知道曹玮和辽皇耶律隆绪二人在做什么。
消息传到了西北,传到了寇季耳中,寇季也是一脸懵。
寇季手握着燕云之地的战事邸报,狐疑的道:“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不就完了吗?这么推推拉拉的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打仗,一方面是在比拼智慧、谋略、兵马强弱,另一方面比拼的就是财力。
数十万兵马囤积在一处,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时间越长,消耗的越多。
更重要的是,辎重补给线越长,消耗就变得更大。
往往一个地方的粮仓吃空了,就得调遣另一个地方的粮仓内的粮食。
民夫们在押送粮食的过程中,消耗的粮食甚至比军中将士们消耗的粮食要多。
打个比方,十万石的粮食运送出汴京城,运到了铜台关,一路上民夫们可能就要吃去一半。
若是遇道了雨季,民夫们吃掉的粮食会更多。
大宋朝廷即便是国库充盈,也经不起如此消耗的。
“你以为他们不想痛痛快快的一战?不想一战定胜负?他们之所以没有痛痛快快的一战,那是因为他们不敢。”
高处恭坐在寇季下首,翻看着西北各地送过来的兵马文书,撇撇嘴说了一句。
寇季听高处恭这话,明显是知道其中的内情,自然不会放过他。
当即,寇季追着高处恭问道:“什么意思?”
高处恭坦言道:“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敢输这一场,所以都不敢擅自动手。所以只能通过消耗,只能通过比拼国力,定胜负。
以往我大宋征讨燕云,那是步步紧逼,贪功冒进者不计其数。
辽人自然能借机谋划一二,取得战事的胜利。
可此次曹玮征讨燕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挪。
辽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所以只能选择跟曹玮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关节,冷哼一声,道:“我大宋的国力,比辽国要高出数倍。辽国跟我们比拼国力,那是在找死。”
高处恭丢下了手里的文书,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国力是比辽国高,可能不能取胜,却不好说。”
寇季眉头一凝,看向了高处恭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处恭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宋,并非谁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满朝文武商量。这人多了,心思就杂了。
有人会支持曹玮跟辽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会支持。
随着曹玮消耗的国库的钱财越多,反对的声音就越大。
等反对的声音彻底盖过了支持的声音的时候。
曹玮恐怕就没办法继续跟辽人耗下去了。
反观辽国,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宋。
可辽皇耶律隆绪可以决断辽国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谁也不能反驳。
只要他一心跟曹玮耗下去,那么辽国上下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支持他。”
寇季听到了高处恭这话,眉头凝的更紧。
他清楚高处恭不是在危言耸听。
他在朝堂上混迹了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员们的德行。
朝堂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特立独行,喜欢跟其他人作对。
一些人为了博名望,博功劳,就是喜欢干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欢干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
比如,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觉得,跟辽国决战到底,才能让大宋富强的时候。
就会有人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他们可能会觉得,止戈、求和、马放南山,才会让大宋变得更富强。
只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就会紧紧的追随在他身后。
政见不合四个字,便是由此而来。
大多数的党争,也是因此。
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有人觉得旧制不能变,有人觉得必须推行新制,有人觉得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加强大宋的统治。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争名逐利。
高处恭见寇季皱着眉头陷入到了沉默中,就开口问道:“你到银州以后,不断的调兵遣将,明显对西夏有所图谋。
你到银州一个多月,一直按兵不动,应该是在等燕云的战事有一个结果。
如今燕云战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准备怎么做?
继续在这里谋划西夏,还是班师回朝,去帮曹玮镇压那些不同的声音。”
寇季闻言,瞥了高处恭一眼,没有说话。
高处恭说的没错。
他到了银州以后,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燕云战场上有一个结果。
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对燕云战场,肯定会有所影响。
曹玮若是带人在燕云战场上取得了大的战果,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算有所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
可若曹玮在燕云战场上打了败仗,那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就不得不重新谋划一番。
燕云战事,至关重要。
寇季不想因为他在银州掀起大战,影响燕云战场。
燕云战场上若是战事不利,寇季在银州掀起了跟西夏的大战,那朝堂上的百官都会陷入到一种恐慌当中。
朝堂上的百官一定会上书,请求朝廷停下一方战事。
燕云战场上的战事,很有可能会在百官的要求下停下。
寇季在西北打胜仗,曹玮在燕云之地打败仗,百官们肯定会请求朝廷暂时停下燕云的战事,跟辽国议和。
朝廷答应了的机率会很高。
因为曹玮在燕云之地不断的在花钱,在消耗国库,而寇季在西北却没有。
不仅没有消耗国库,反而帮朝廷取得了巨大的战争红利。
“曹帅在燕云之地的战事不能受影响,我在西北,也不能轻易的放过西夏。”
寇季沉声说道。
高处恭盯着寇季,十分认真的道:“你应该明白,一旦你在西北掀起了大战,曹玮那边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
寇季低头思量了许久,咬牙道:“我既然不能主动掀起战事,那就逼着西夏主动掀起战事。西夏主动掀起对我大宋的战事,我作为西北经略,没理由不捍卫大宋的疆土吧?
我们是被动的防守,而不是主动的进攻。
即便是大战掀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也没话说吧。
他们总不能让我手握重兵,还束手束脚的让西夏人吊起来打吧?”
高处恭一愣,愕然的盯着寇季道:“自从你率军击溃了辽国十五万精锐以后,西夏立马收缩了边陲的兵马,并且派人到汴京城内去找官家哭诉,一副不跟我们打的样子,你不主动挑起战事,他们怎么可能主动挑起战事。”
西夏如今在大宋面前,一副怂到底的模样。
西夏派去汴京城的使节,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搞得鸿胪寺的那些官员都不好欺负他。
西夏和大宋接壤的边陲也是如此。
西夏兵马在边陲巡视的时候,碰见了宋兵,那就是绕道走的。
西北边陲的不少宋兵,没少在闲暇的时候跑去看奇景,也没少在宋夏边陲上耀武扬威。
以往在宋夏边陲上,那都是宋兵见了西夏兵马绕道走,人家敢主动招惹宋兵,宋兵却不敢主动招惹人家。
如今好不容易反过来了,宋兵自然要去找西夏人,好好的找一找场子,好好的耀武扬威一番。
往日里嚣张跋扈的西夏,已经低调到了这个份上了,恐怕寇季主动挑衅,西夏都会避开,就别提让他们主动掀起战事了。
高处恭沉吟了以后,对寇季道:“你现在就是派人过去主动求他们开战,他们都不会开战的。想让他们主动掀起战事,根本不可能。”
寇季冷笑了一声,“我已经有了办法,由不得他们不跟我们开战。”
高处恭看向寇季,狐疑道:“什么办法?”
寇季眯了眯眼,“那些新编的橫山军,不是十分羡慕那些最早跟随我们建功立业的橫山军将士吗?”
高处恭愣了一下,皱眉道:“你要给他们分地?可我们已经没有地可分了啊。城墙内外的地,如今都被你分光了。”
寇季盯着高处恭嘿嘿笑道:“谁说我们没有地?”
高处恭疑惑的盯着寇季。
寇季笑道:“偌大的西夏都是我们的地。”
高处恭愕然的道:“你这还不是主动挑起战事吗?”
寇季摇摇头,笑道:“不一样,很不一样……西夏人放辽人入境的时候,可没有明确的说法说那一块地方是辽人的。
如今辽人被赶走了,我们去收回我们的战利品,那不是应该的吗?
至于西夏的疆土中,那一块地方被辽人占领过,那一块没有,是他西夏说了算的吗?”
高处恭愣愣的盯着寇季,像是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话一样。
寇季继续说道:“西夏人跟辽人蛇鼠一窝,他们的话,我们自然不能信。所以辽人占据过西夏那些地方,我们说了算。那些地方是我们的战利品,也是我们说了算。”
高处恭嘴角抽搐着道:“你说兴庆府是你的,李德明还能把兴庆府给你让出来不成?”
顿了顿,高处恭哭笑不得的道:“你这不是耍无赖嘛。”
寇季淡然笑道:“他不让,那更好了,来打我啊。”
高处恭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寇季心里有了主意,立马付诸于行动。
寇季出了银州城府衙,吩咐刘亨去召集橫山军。
两个时辰以后,满编五万的橫山军,出现在了寇季眼前。
寇季站在点将台上,面对所有的橫山军将士道:“听说你们中间不少人最近在埋怨我。”
橫山军将士们静悄悄的站着,没有一个敢开口的。
寇季见此,继续道:“你们也不用不承认,风声都传到了我耳朵里了,那肯定是确有其事。你们埋怨我给老的橫山军将士们分地,却不给你们分地,说我寇季处事不公,不配为西北经略。”
橫山军将士们听到这话,那是目瞪口呆。
他们是私底下议论过分地的事情。
可他们并没有埋怨。
最早跟随寇季的橫山军将士们,之所以能分地,那是凭借着敌人的脑袋得来的,那是用实打实的战功换的,不是寇季平白无故的赏赐的。
每一刻敌人的脑袋,那都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搏杀来了。
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人家拿命换的功劳,换成了地,他们有什么资格埋怨?
至于埋怨寇季处事不公,不配为西北经略,那更是无稽之谈。
如今橫山军中的大部分将士,坐镇在麟州城外的镇北军全体将士,坐镇在宁边州的宁边军全体将士,都把寇季当成了万家生佛。
一个个都把寇季当成恩人、佛爷一般的敬着,谁敢埋怨寇季,那就是在跟这些人为敌。
真要是有人说出了埋怨寇季的话,半夜肯定会被人拖出去暴打一顿,并且被所有人孤立。
回到了家中,说不定还要遭父母一顿毒打。
一些分到了地,安置家人的将士们,在离家之前,父母长辈们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听寇季的话,必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的为寇季舍命。
寇季给了他们富贵,给了他们几代人可以享受的富贵,他们无物可以报答寇季,唯有以性命相报。
所以军中上下,没有人敢埋怨寇季的。
就算有埋怨,那也是埋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没赶上寇季跟辽人的打战,错过了富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