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社稷之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抬首看了赵佶的脸色,李邦彦淡淡的道:“老臣也不知道,这是吏部功考郎中刘著点的笔,呈到了中书省那边,中书省也没有深究也就画了圈,后来门下才颁发出去的委任。”
赵佶敲着桌子,脸色变得更差,一字一句的问:“那刘著呢?人是他保荐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该他负责,罢官吧,赶走。”
李邦彦道:“刘著上年年中的时候就请辞致仕了,这还是陛下批拟的。”
赵佶愣了一下,奇怪的看了李邦彦一眼:“是吗?”
李邦彦道:“是,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吏部那边查了档案,否则这件事要永远蒙在鼓里了。”
赵佶淡淡道:“朕想起来了,刘著确实请辞了,可是朕却听说,他一向刚正的,为何会做出这等事?”
李邦彦不徐不疾的道:“是人就会有疏忽,莫说是他,便是老臣,也有老眼昏花的时候。”
赵佶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该怎么办,李爱卿有主意吗?”
李邦彦立即从锦墩上站起来,作偮道:“老臣不敢擅专,不过老臣窃以为,这蓝温死有余辜,只是人既然已经死了,也不必再追究。至于咨议局的士人,若是真要追究起来,涉及的就是数百上千人,到底谁动了手,是谁最后打死的,还有谁煽风点火,眼下还是不要查的好,否则天下清议汹涌,又不知要横生多少枝节。”
赵佶想了想,随即道:“这么大的事,若是不查,朝廷的威仪何在?”他抿着嘴,慢慢的喝了一口茶,道:“那就下一道旨意,去申饬一下,这件事罢了吧,再不许闹。咨议郎中干系太大,要挑个顶事的人去,李爱卿可有人选吗?”
李邦彦想了想,浮出一丝笑意出来,道:“鸿胪寺有个叫吴笔的,可以升任。”
“吴笔?”赵佶挑了挑眉:“此人莫不是沈傲的同年?其父叫吴文彩是不是,现在在署理海政衙门?”
李邦彦道:“就是他。”
赵佶道:“他的年纪是不是年轻了一些?”
李邦彦笑道:“正是年轻才好,才能和士人们说的上话,否则又寻个老而昏庸的过去,不知又会闹出什么事来。”
赵佶颌首点头:“下旨意吧!”
李邦彦点头,吴笔和沈傲关系莫逆,这一点是人都知道,更何况其父吴文彩在海政衙门,那海政是平西王最是关心的地方,只要把吴笔请出来,不怕平西王不上钩。李邦彦心中有了计较,随即呵呵一笑,起身告辞。
待李邦彦退了出去,赵佶突然又僵坐在椅上,晦暗不明的深思着什么,顺手抄起茶盏喝了一口,才发现茶已经凉了,不禁皱起眉来。边上的杨戬一看,便知道赵佶的心意,连忙道:“陛下……老奴去换盏新茶来。”
赵佶将茶盏放下,摆摆手:“不必了。”他沉默了一下,道:“朕记得刘著此人一向刚直不阿,早年做御史的时候就曾屡屡弹劾了不少官员是不是?”
杨戬顺着赵佶的话道:“这倒是真的,刘著在朝里是出了名的刺头。”
赵佶颌首点头,道:“这就对了,朕还听说,吏部尚书与东宫走的很近?”
杨戬在这件事上却不敢胡言乱语,绷着脸道:“老奴不知。”
赵佶狠狠的用指戳着御案上的功考书,冷冷的道:“这封功考书是赝品,朝廷功考是何等重要的事,居然有人敢在这里头做手脚?蓝温有这么坏?朕看未必,是有人想让朕息事宁人!”
杨戬吓了一跳,道:“陛下息怒。”
赵佶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的动火气了,也不知是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他,让他变得出奇的警惕起来。赵佶显得有些累了,半躺在椅上:“这件事不要声张,派个人,去把刘著请回来,朕要亲自见他。至于其他的事,你不要透露出一丁半点口风出去,朕自有主张知道吗?”
杨戬道:“老奴不敢。”
赵佶颌首点头,眼眸中闪过一丝精芒,悠悠然道:“去吧。”说罢又抓起那份功考书,仔细端详起来。
……………………………………………………………………………………………………………………………………………………宫里的动静出奇的平静,可是外头却已经闹翻天了,蓝温打死了,许多人开始收敛了一些,后来只是下旨意申饬,这鼓噪就越发的厉害了,清议就是这样,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你若是横一下,他们就消停一下,这时候只当是宫中让步,士人们已经觉得该是遵守原则的时候,什么是原则,东宫就是原则,许多小道消息都说东宫地位不保,这个时候,若是没有秉持忠义的人站出来,社稷由谁来保全?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保社稷的串联已经展开,率先发难的是各周刊,汴京的周刊,已经从一家发展到五十余家,各家的主笔,都是一些士林中有较高名望的读书人,这些人一起刊文,大发评议,很是抨击了一番。
若说一开始,并不敢指名道姓,只是隐晦的道出,可是到了后来,眼看朝廷不管,也就越来越大胆起来,那一张张印刷出来的白纸黑字,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字眼。
尤其是一份不知名的周刊将一份《辨歼论》的文章发表之后,整个清议已经到了躁动不安的地步。辨歼论最早是苏洵所作,用以抨击王安石变法,而这大宋第二封辨歼论,已经直指平西王,来势汹汹。
事情到了整个地步,平西王府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是遂雅周刊,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为平西王分辨,也没有参与其中,仍旧是发一些时文,将一些故事。
正在所有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传出来,新任咨议郎中乃是吴笔,吴笔是谁?是平西王最紧密的好友之一,其父更是平西王坐下走狗,是沈党的重要骨干。咨议局这边刚刚传出消息,立即哗然,有人道:“这必是平西王授意,要令走卒来显威风了。”
这般一叫,气氛更是紧张到了极点,当天的清早,来着咨议局喝茶的士人居然出奇的多,而且,皂隶居然查出好几个读书人怀揣着板砖、匕首。
要出大事……这边已经绷紧了神经,另一边立即飞报平西王府了。
虽是气氛紧张,可是这时节天气倒是不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平西王府家门前已有一溜儿马车排开,几十个校尉在外头带刀等着了。
过了一会儿,沈傲携带家眷们出去,家眷们上了车,沈傲骑上马,沈傲看了看天色,不禁道:“紫衡怎么还没来?再不来就不等她了。”
刘文道:“要不小人再去叫一下?”
沈傲犹豫了一下:“不必,要来她自己来。”
正说着,却是一人骑马过来,气喘吁吁的到了这边,大叫:“哪个是平西王?”
前头的校尉打马将他拦住,这人下了马,喘了几口粗气道:“小人是吴大人家的,特来通报一声。”
便将事情说了。
坐在马上的沈傲拧起了眉:“该去还要去,不必怕,真要有人敢动手,就立即去武备学堂,调人平乱。让他说话小心一些,不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只做个甩手掌柜就是。”
这人听了,应命而去,安宁在车厢里厅,等人走了在车里咳嗽一声,沈傲打马到安宁的车窗前,安宁撩开帘子道:“那吴笔和王爷不是平素很交好的吗?他现在有了麻烦,相国寺就不必去了。”
沈傲摇头,道:“更应该去。”
安宁吁了口气,也不再说什么,安静的放下窗帘。
再等一会儿,紫衡的马车终于到了,她跳下车,直接钻入安宁的车里,沈傲吁了口气,便吩咐启程,几十个校尉,四辆马车,徐徐出城。沿途上倒是有不少人认得这是平西王的车驾,许多人对这漩涡中心的人物居然还有闲心出去闲游倒是生出几分好奇,不过众人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咨议局里。
咨议局可有热闹瞧了,只是不知新上任的吴大人最后会如何,据说几个江南来的士人早已扬言,要让这吴笔尝尝厉害,那蓝温就是榜样。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是一些不太关注此事的人也忍不住四处流传消息了。倒是朝中的衮衮诸公,却都没有任何反应,谁都知道,这吴笔若是去了咨议局,肯定要闹出风波来的,会不会打死都是两说,不过先前打死了蓝温,若是这时候再打死一个吴笔,这就有的瞧了。
吴笔的轿子来的有些迟,前头是两个差役开道,等到了咨议局门前,吴笔从轿中钻出来,显得漫不经心的左右看了两眼,随即摆了摆头上的乌纱,径直从中门进去。
进了咨议局,他什么也没说,不去咨议局,反而直接到衙堂里去坐。
咨议堂这边的士子们早就等着他了,闹哄哄的,到处都是讽刺平西王和吴笔的笑话,还有人故意拍起茶几,怒斥差役,质问为何茶水不好,是不是新来的吴大人把茶钱贪渎了。皂隶们满头是冷汗,提着十二分小心,这些人可比诸位大人都要难伺候多了,只好笑呵呵的作偮说话。
谁知人家本来就是来砸场子的,茶几一拍,把茶盏抛落在地,大叫:“换茶水来,这样的茶水是人喝的吗?”
皂隶没办法,只好回去向吴笔通报,吴笔起身往咨议堂去,等他出现的时候,士人们一下子哗啦啦都站了起来,目光中不怀好意。
吴笔淡淡的道:“是谁说着茶水不是人喝的?”
一个士人站出来,道:“便是学生。”
吴笔什么都不说,端起茶几上一杯茶盏,喝了下去,随即淡淡道:“本大人能喝,你们为何喝不得?”说罢抬腿就走。
一干人目瞪口呆,心里说,这家伙是不是向自己示威?接着便是漫天的声浪鼓噪,说什么的都有,吴笔也不理会,只是故意大声吩咐一个皂隶道:“准备好笔墨,多带几个人,哪个人说了些什么,对记下来,陛下不是一直说要广开言路吗?那就让陛下听听我大宋的读书人都说了些什么。”
这一招居然很凑效,既让士人们找不到发难的借口,可是真要让这些污言秽语让人送到宫中去,这不是等于将把柄送到这姓吴的手里?
可是士人们也不是吃素的,有人道:“既然上达圣听,这就好极了,程某先来说。”说罢以奏疏的形式开始说话,无非是说平西王如何不法,又听说东宫地位不稳固,请陛下明察秋毫,平西王大歼大恶,实在是比历朝的歼臣更可恶的人物,而东宫殿下为人宽厚,聪慧而好学,为人勤俭,请陛下千万不要被小人蒙蔽,以致父子失和,人心向背。
这人说完了,大家一齐说好,有人站到皂隶边上,看皂隶记录,生怕这皂隶故意歪曲了意思。接着又有人站出来,涨红着脸道:“今曰小生也要说两句。”扯扯喉咙,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起来,这人倒是聪明一些,开言便是陛下圣明云云,听的许多人不禁暗暗皱眉,心里想,陇西才子也不过如此,这般阿谀附势,这天下哪里有什么太平景象?却也有一些聪明些的,知道这上书陈词,自然要哄得皇帝高兴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倒是对这人有几分欣赏。
抬首看了赵佶的脸色,李邦彦淡淡的道:“老臣也不知道,这是吏部功考郎中刘著点的笔,呈到了中书省那边,中书省也没有深究也就画了圈,后来门下才颁发出去的委任。”
赵佶敲着桌子,脸色变得更差,一字一句的问:“那刘著呢?人是他保荐的,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该他负责,罢官吧,赶走。”
李邦彦道:“刘著上年年中的时候就请辞致仕了,这还是陛下批拟的。”
赵佶愣了一下,奇怪的看了李邦彦一眼:“是吗?”
李邦彦道:“是,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吏部那边查了档案,否则这件事要永远蒙在鼓里了。”
赵佶淡淡道:“朕想起来了,刘著确实请辞了,可是朕却听说,他一向刚正的,为何会做出这等事?”
李邦彦不徐不疾的道:“是人就会有疏忽,莫说是他,便是老臣,也有老眼昏花的时候。”
赵佶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件事该怎么办,李爱卿有主意吗?”
李邦彦立即从锦墩上站起来,作偮道:“老臣不敢擅专,不过老臣窃以为,这蓝温死有余辜,只是人既然已经死了,也不必再追究。至于咨议局的士人,若是真要追究起来,涉及的就是数百上千人,到底谁动了手,是谁最后打死的,还有谁煽风点火,眼下还是不要查的好,否则天下清议汹涌,又不知要横生多少枝节。”
赵佶想了想,随即道:“这么大的事,若是不查,朝廷的威仪何在?”他抿着嘴,慢慢的喝了一口茶,道:“那就下一道旨意,去申饬一下,这件事罢了吧,再不许闹。咨议郎中干系太大,要挑个顶事的人去,李爱卿可有人选吗?”
李邦彦想了想,浮出一丝笑意出来,道:“鸿胪寺有个叫吴笔的,可以升任。”
“吴笔?”赵佶挑了挑眉:“此人莫不是沈傲的同年?其父叫吴文彩是不是,现在在署理海政衙门?”
李邦彦道:“就是他。”
赵佶道:“他的年纪是不是年轻了一些?”
李邦彦笑道:“正是年轻才好,才能和士人们说的上话,否则又寻个老而昏庸的过去,不知又会闹出什么事来。”
赵佶颌首点头:“下旨意吧!”
李邦彦点头,吴笔和沈傲关系莫逆,这一点是人都知道,更何况其父吴文彩在海政衙门,那海政是平西王最是关心的地方,只要把吴笔请出来,不怕平西王不上钩。李邦彦心中有了计较,随即呵呵一笑,起身告辞。
待李邦彦退了出去,赵佶突然又僵坐在椅上,晦暗不明的深思着什么,顺手抄起茶盏喝了一口,才发现茶已经凉了,不禁皱起眉来。边上的杨戬一看,便知道赵佶的心意,连忙道:“陛下……老奴去换盏新茶来。”
赵佶将茶盏放下,摆摆手:“不必了。”他沉默了一下,道:“朕记得刘著此人一向刚直不阿,早年做御史的时候就曾屡屡弹劾了不少官员是不是?”
杨戬顺着赵佶的话道:“这倒是真的,刘著在朝里是出了名的刺头。”
赵佶颌首点头,道:“这就对了,朕还听说,吏部尚书与东宫走的很近?”
杨戬在这件事上却不敢胡言乱语,绷着脸道:“老奴不知。”
赵佶狠狠的用指戳着御案上的功考书,冷冷的道:“这封功考书是赝品,朝廷功考是何等重要的事,居然有人敢在这里头做手脚?蓝温有这么坏?朕看未必,是有人想让朕息事宁人!”
杨戬吓了一跳,道:“陛下息怒。”
赵佶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的动火气了,也不知是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他,让他变得出奇的警惕起来。赵佶显得有些累了,半躺在椅上:“这件事不要声张,派个人,去把刘著请回来,朕要亲自见他。至于其他的事,你不要透露出一丁半点口风出去,朕自有主张知道吗?”
杨戬道:“老奴不敢。”
赵佶颌首点头,眼眸中闪过一丝精芒,悠悠然道:“去吧。”说罢又抓起那份功考书,仔细端详起来。
……………………………………………………………………………………………………………………………………………………宫里的动静出奇的平静,可是外头却已经闹翻天了,蓝温打死了,许多人开始收敛了一些,后来只是下旨意申饬,这鼓噪就越发的厉害了,清议就是这样,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你若是横一下,他们就消停一下,这时候只当是宫中让步,士人们已经觉得该是遵守原则的时候,什么是原则,东宫就是原则,许多小道消息都说东宫地位不保,这个时候,若是没有秉持忠义的人站出来,社稷由谁来保全?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保社稷的串联已经展开,率先发难的是各周刊,汴京的周刊,已经从一家发展到五十余家,各家的主笔,都是一些士林中有较高名望的读书人,这些人一起刊文,大发评议,很是抨击了一番。
若说一开始,并不敢指名道姓,只是隐晦的道出,可是到了后来,眼看朝廷不管,也就越来越大胆起来,那一张张印刷出来的白纸黑字,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字眼。
尤其是一份不知名的周刊将一份《辨歼论》的文章发表之后,整个清议已经到了躁动不安的地步。辨歼论最早是苏洵所作,用以抨击王安石变法,而这大宋第二封辨歼论,已经直指平西王,来势汹汹。
事情到了整个地步,平西王府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就是遂雅周刊,居然也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为平西王分辨,也没有参与其中,仍旧是发一些时文,将一些故事。
正在所有人疑惑不解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传出来,新任咨议郎中乃是吴笔,吴笔是谁?是平西王最紧密的好友之一,其父更是平西王坐下走狗,是沈党的重要骨干。咨议局这边刚刚传出消息,立即哗然,有人道:“这必是平西王授意,要令走卒来显威风了。”
这般一叫,气氛更是紧张到了极点,当天的清早,来着咨议局喝茶的士人居然出奇的多,而且,皂隶居然查出好几个读书人怀揣着板砖、匕首。
要出大事……这边已经绷紧了神经,另一边立即飞报平西王府了。
虽是气氛紧张,可是这时节天气倒是不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平西王府家门前已有一溜儿马车排开,几十个校尉在外头带刀等着了。
过了一会儿,沈傲携带家眷们出去,家眷们上了车,沈傲骑上马,沈傲看了看天色,不禁道:“紫衡怎么还没来?再不来就不等她了。”
刘文道:“要不小人再去叫一下?”
沈傲犹豫了一下:“不必,要来她自己来。”
正说着,却是一人骑马过来,气喘吁吁的到了这边,大叫:“哪个是平西王?”
前头的校尉打马将他拦住,这人下了马,喘了几口粗气道:“小人是吴大人家的,特来通报一声。”
便将事情说了。
坐在马上的沈傲拧起了眉:“该去还要去,不必怕,真要有人敢动手,就立即去武备学堂,调人平乱。让他说话小心一些,不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只做个甩手掌柜就是。”
这人听了,应命而去,安宁在车厢里厅,等人走了在车里咳嗽一声,沈傲打马到安宁的车窗前,安宁撩开帘子道:“那吴笔和王爷不是平素很交好的吗?他现在有了麻烦,相国寺就不必去了。”
沈傲摇头,道:“更应该去。”
安宁吁了口气,也不再说什么,安静的放下窗帘。
再等一会儿,紫衡的马车终于到了,她跳下车,直接钻入安宁的车里,沈傲吁了口气,便吩咐启程,几十个校尉,四辆马车,徐徐出城。沿途上倒是有不少人认得这是平西王的车驾,许多人对这漩涡中心的人物居然还有闲心出去闲游倒是生出几分好奇,不过众人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咨议局里。
咨议局可有热闹瞧了,只是不知新上任的吴大人最后会如何,据说几个江南来的士人早已扬言,要让这吴笔尝尝厉害,那蓝温就是榜样。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是一些不太关注此事的人也忍不住四处流传消息了。倒是朝中的衮衮诸公,却都没有任何反应,谁都知道,这吴笔若是去了咨议局,肯定要闹出风波来的,会不会打死都是两说,不过先前打死了蓝温,若是这时候再打死一个吴笔,这就有的瞧了。
吴笔的轿子来的有些迟,前头是两个差役开道,等到了咨议局门前,吴笔从轿中钻出来,显得漫不经心的左右看了两眼,随即摆了摆头上的乌纱,径直从中门进去。
进了咨议局,他什么也没说,不去咨议局,反而直接到衙堂里去坐。
咨议堂这边的士子们早就等着他了,闹哄哄的,到处都是讽刺平西王和吴笔的笑话,还有人故意拍起茶几,怒斥差役,质问为何茶水不好,是不是新来的吴大人把茶钱贪渎了。皂隶们满头是冷汗,提着十二分小心,这些人可比诸位大人都要难伺候多了,只好笑呵呵的作偮说话。
谁知人家本来就是来砸场子的,茶几一拍,把茶盏抛落在地,大叫:“换茶水来,这样的茶水是人喝的吗?”
皂隶没办法,只好回去向吴笔通报,吴笔起身往咨议堂去,等他出现的时候,士人们一下子哗啦啦都站了起来,目光中不怀好意。
吴笔淡淡的道:“是谁说着茶水不是人喝的?”
一个士人站出来,道:“便是学生。”
吴笔什么都不说,端起茶几上一杯茶盏,喝了下去,随即淡淡道:“本大人能喝,你们为何喝不得?”说罢抬腿就走。
一干人目瞪口呆,心里说,这家伙是不是向自己示威?接着便是漫天的声浪鼓噪,说什么的都有,吴笔也不理会,只是故意大声吩咐一个皂隶道:“准备好笔墨,多带几个人,哪个人说了些什么,对记下来,陛下不是一直说要广开言路吗?那就让陛下听听我大宋的读书人都说了些什么。”
这一招居然很凑效,既让士人们找不到发难的借口,可是真要让这些污言秽语让人送到宫中去,这不是等于将把柄送到这姓吴的手里?
可是士人们也不是吃素的,有人道:“既然上达圣听,这就好极了,程某先来说。”说罢以奏疏的形式开始说话,无非是说平西王如何不法,又听说东宫地位不稳固,请陛下明察秋毫,平西王大歼大恶,实在是比历朝的歼臣更可恶的人物,而东宫殿下为人宽厚,聪慧而好学,为人勤俭,请陛下千万不要被小人蒙蔽,以致父子失和,人心向背。
这人说完了,大家一齐说好,有人站到皂隶边上,看皂隶记录,生怕这皂隶故意歪曲了意思。接着又有人站出来,涨红着脸道:“今曰小生也要说两句。”扯扯喉咙,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起来,这人倒是聪明一些,开言便是陛下圣明云云,听的许多人不禁暗暗皱眉,心里想,陇西才子也不过如此,这般阿谀附势,这天下哪里有什么太平景象?却也有一些聪明些的,知道这上书陈词,自然要哄得皇帝高兴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倒是对这人有几分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