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上学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了几天,宋大刚就把种子和本子笔之类的东西都拿了回来,又花了一笔小钱,尚老板看在是熟人的份上并没有漫天要价,只是人家也是要成本的,这个时候又是物资紧缺的时候,所以有些人情不能承。
宋大刚回来便跟大家说外面的听说的事儿。
“咱们跟苏联人民的友好友谊破裂了呢,以前苏联人民帮助了咱们的,现在要咱们还回去,唉……国家现在正在勒紧裤腰带还账呢!”
难怪粮食都要上缴啊。
本来大家伙儿对苏联人的印象是很好的,在战争中人家帮着自己打仗,战争胜利之后又帮着咱们搞建设,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好兄弟,恨不得跟人家穿一条裤子才好。国家也常常宣传说咱们和苏联人民的友谊是多么的可贵,苏联人民是多么的善良无私,给了咱们多少帮助之类的,现在猛的听说闹掰了,大家简直都不敢接受啊!
宋老头儿道:“唉……真是没想到啊,当初咱们抗美援朝的时候,还一起上过战场呢,那事儿还像是昨天一样,今天怎么就这样了呢?”
众人也表示不能理解,不过国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党说什么就是什么,和苏联人民的友谊破裂了就破裂了吧,以前欠了人家的确实是要还回去才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国家勒紧裤腰带,那咱们也勒紧裤腰带吧。
现在对于当初将大部分粮食全部上缴的那一丝丝不忿全都消失不见了,战争中中国人民培养出来的团结的精神又出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搞生产,把债还上过好日子嘞!无债才能一身轻啊!
村长听了这个事儿,马上就依着宣传起来,这春耕也要开始了,大家要使把子力气把田种好,多产粮食多还债,争取早日把债还了。
日子就这么闹哄哄地过着,很快就到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时候余二猛来了一趟,本想带着宋慕雯再去玩一趟的,可是时机不碰巧,最后没去成。
元宵节之后,大家又要吃大食堂了,而且宋慕武也要准备去学堂了。
想到要回去吃大食堂,宋慕雯老不乐意了,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很粗糙,不如家里小锅做出来的好,过了一个年,胃口都养刁了一些,看着油腻腻的菜吃不下去。
现在刚开春没多久,新菜还没种上,吃的都是年前放在地窖里存着的菜,吃起来没什么滋味。
大人们还好,小孩子们就表现的明显很多,因为孩子们平时没啥事儿干,又不消耗体力,所以肚子不那么饿,遇上饭菜不好吃,自然吃不了那么多。
宋老太是个不愿意吃亏的,孙子孙女吃的少了,她就要多包一些带回去给鸡吃,不管怎么样,粮食要落到自家的肚子里才行。
几个媳妇觉得婆婆有道理,也偷偷夹带,每次搞得宋慕雯都很紧张,要是被发现了可不得了啊!
好在婆媳几个从未失过手。
这一天吃完早饭,村长将村里年纪到了的孩子都聚集起来,道:“今天是学堂开学的日子,我带着你们去学堂跟老师报到,知道了吗?”
孩子们喊-:“知道了!”
大人们都在一旁围观,看着自家的小孩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像看到了以后的状元郎一样。
村长又教育道:“在学堂里,就要听老师的话,要是哪个不听,被我知道了,我也要教训的!不仅要教训你们,连着你们的爸妈也要教训!”
啧,村长这一招可真狠啊,连着爸妈也要教训,让人家父母丢了人,回去了关起门来岂不是要对着孩子进行男女混合双打?
村长又道:“在学校里,老师就是权威,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老师说的肯定都是对的,你们这群娃儿要记住了,老师不能顶撞,不能骂老师,更不能打老师,明白吗?”
娃儿们都说明白了。对于读书人的尊崇,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心理,要是哪个人认识字,便觉得要比别人高一等了。
村长给孩子们进行了学前教育,打了预防针,便带着孩子浩浩荡荡地朝着附近的学堂去了,每个人家选出来的家长代表也要跟着去。
因为规矩就是还要给学校的老师准备东西,所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东西。
至于每个人的书包,那就不一样了,有的提着篮子,有的用古代的那种布做的行李包,打两个结就行了,而有的人根本就什么都没拿。
宋慕武身上背着的那个包最惹眼,是李桂芬拆了一件宋大刚穿不了了的衣服,仔细浆洗了,缝成的。
刚开始李桂芬还想着缝一个古代的书袋子那样的,被宋慕雯阻止了,宋慕雯跟李桂芬比划了半天,终于让李桂芬明白了,做出了那个斜跨书包,还做了两层。宋慕武喜欢得不得了,做出来之后就一直背在身上不肯拿下来,见几个弟弟妹妹眼馋,好不容易才舍得借给他们背一会儿。
听说今天要去学校,宋慕武是一大早就爬起来,把衣裳穿好了,又背好包,期待着去上学了。
村长带队,家长随行,这读书的队伍还挺庞大的,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十多岁的小孩都有,参差不齐的身高和年龄,现在的学校肯定也是挺混乱的吧。
送走了去上学的一行人,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揣测了一番,才各自散去干活去了。
家里没了大哥,宋慕雯等人也就把门关紧了,在家里安安心心看着鸡和翻的菜地里的菜种子,莫要被鸡吃掉了。
现在上半年只能种玉米,红苕要等到收完第一季稻子之后才种,还有得等。为了防止孩子们调皮偷吃,宋老太把一小袋红苕给锁了起来。
宋慕雯也开始她的种菜大业了。
先是将生姜都种了下去,生姜这东西不需要多打理,生命力旺盛,屋前屋后就能够栽,所以宋慕雯种的时候也不辛苦,只是浇水的时候有些麻烦,要在屋子里把空间水弄出来,然后一点一点提出来浇了。
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生姜都种了下去。
当然这个生姜不是种在路边上的,而是种在屋后的,这年头什么都有人偷,不小心一点怎么行?
宋慕雯记得她上一世的小时候,外婆最爱做腌菜,而且外婆的腌菜做得很好吃,除了有腌的甜生姜、霉豆腐之类的,还有藠头、酸萝卜、酸辣椒、剁辣椒、豆瓣酱、酸菜、刀豆……那一排陶罐摆在墙角,别说多壮观了。每次吃饭,都可以挑出一小碗,不拘是什么,放在餐桌上,总是能够让人胃口大开。
宋慕雯也想做,可是现在没有原材料,而且自己一个小娃娃做腌菜,别说别人信不信,都要怀疑她这做法是哪里学来的了。
忙活了大上午,宋慕雯累得不行,进屋子洗干净了便爬到床上睡觉去了。
宋慕雯是被吵醒的,是宋慕武上学回来了,在跟大家说学堂里的事儿,大人们还没回来,几个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简直是要翻江倒海的趋势了。
见宋慕雯揉着眼睛出来了,宋慕武高兴道:“囡囡你终于起来了?”
宋慕雯在椅子上坐下道:“嗯,哥哥你上学怎么样啊?”
“挺好玩的。”宋慕武高兴道:“老师很和气,很有文化的样子,说话也是很文气的,反正我学不来。今天上午老师就是认识我们,还说我长得壮实,看着就是个好学生。”
宋慕雯没想到老师还会这么夸宋慕武,不过也很为宋慕武高兴,道:“老师这么相信你,哥哥千万不能让老师失望才是。”
宋慕武点点头。
看时间差不多了,宋慕武又带着弟弟妹妹去吃饭,等到宋老太他们也来了,当然又要问一下,宋慕武一一答了,听宋慕武说好,大家也都放了心。
下午不用去上学,宋慕武又带着两个弟弟出去给鸡找吃的,两个妹妹在家留守。留守就是把门关紧,不轻易让人进来,也不能让鸡跑出去了,还要随时注意鸡什么时候下了蛋,下了丹就要收好,诸如此类的。
这样的小日子很是温馨惬意,宋慕雯也很是满足。
过了几日,种下去的种子都发芽了,绿油油的,很是可爱,宋慕雯常用空间水浇灌,这里的蔬菜自然长得好。
宋大刚兄弟已经趁机上了山,将地开辟出来翻好了,又砍了细细的野竹子来,编成了篱笆,围住了菜园子,还做了一个小门供人进出。那藤蔓的秧苗要用来搭架子的竹子也准备好了,只等着藤蔓长出来了。
宋慕雯看着这个农家小院,确实是有了欣欣向荣之相,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宋慕武天天去学校,刚开始的新鲜劲儿慢慢褪去了,有很多问题出来了,只是宋慕武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是不好抹开面子说的,依然强撑着认真读书,不然自己吹的牛皮就要破了。
宋慕雯让宋慕武教几个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现在宋慕武学得字还是繁体字,一天学几个,没有拼音,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且老师还有作业的。宋慕武不是顶聪明的脑袋,好在耐心足,又常常教弟弟妹妹,必须自个儿先记住了,因为有这么多条件在后面逼着,宋慕武学得还不错,默生字的时候错的不多,做算术的时候也挺能的,因为家里常常数鸡蛋算钱什么的,倒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了。
作者有话要说:喜讯:这个月俺要试着双更啦~一天六千字啦~小妖精们不要太高兴,要记得来支持窝啊~如果窝实在撑不下去了,窝会说的~么么哒~
第二更在下午五点~
这个时候学的还是繁体字,所以有些老人家写字习惯写成繁体……
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于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该会于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及简化偏旁54个。
「在1964年国务院又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在1967-69年文革火热时期,各地方红卫兵都曾推出不同程度过分简化的字体,文革后也明令禁止使用。
到了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随即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1986年由「国务院」废止「二简方案」。同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而且和「文化部」、「教育部」同时发表「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一致表示: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应当保持稳定,以利应用。至此,大陆汉字简化运动暂告一段落。
过了几天,宋大刚就把种子和本子笔之类的东西都拿了回来,又花了一笔小钱,尚老板看在是熟人的份上并没有漫天要价,只是人家也是要成本的,这个时候又是物资紧缺的时候,所以有些人情不能承。
宋大刚回来便跟大家说外面的听说的事儿。
“咱们跟苏联人民的友好友谊破裂了呢,以前苏联人民帮助了咱们的,现在要咱们还回去,唉……国家现在正在勒紧裤腰带还账呢!”
难怪粮食都要上缴啊。
本来大家伙儿对苏联人的印象是很好的,在战争中人家帮着自己打仗,战争胜利之后又帮着咱们搞建设,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好兄弟,恨不得跟人家穿一条裤子才好。国家也常常宣传说咱们和苏联人民的友谊是多么的可贵,苏联人民是多么的善良无私,给了咱们多少帮助之类的,现在猛的听说闹掰了,大家简直都不敢接受啊!
宋老头儿道:“唉……真是没想到啊,当初咱们抗美援朝的时候,还一起上过战场呢,那事儿还像是昨天一样,今天怎么就这样了呢?”
众人也表示不能理解,不过国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党说什么就是什么,和苏联人民的友谊破裂了就破裂了吧,以前欠了人家的确实是要还回去才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嘛,国家勒紧裤腰带,那咱们也勒紧裤腰带吧。
现在对于当初将大部分粮食全部上缴的那一丝丝不忿全都消失不见了,战争中中国人民培养出来的团结的精神又出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搞生产,把债还上过好日子嘞!无债才能一身轻啊!
村长听了这个事儿,马上就依着宣传起来,这春耕也要开始了,大家要使把子力气把田种好,多产粮食多还债,争取早日把债还了。
日子就这么闹哄哄地过着,很快就到了元宵节。
元宵节的时候余二猛来了一趟,本想带着宋慕雯再去玩一趟的,可是时机不碰巧,最后没去成。
元宵节之后,大家又要吃大食堂了,而且宋慕武也要准备去学堂了。
想到要回去吃大食堂,宋慕雯老不乐意了,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很粗糙,不如家里小锅做出来的好,过了一个年,胃口都养刁了一些,看着油腻腻的菜吃不下去。
现在刚开春没多久,新菜还没种上,吃的都是年前放在地窖里存着的菜,吃起来没什么滋味。
大人们还好,小孩子们就表现的明显很多,因为孩子们平时没啥事儿干,又不消耗体力,所以肚子不那么饿,遇上饭菜不好吃,自然吃不了那么多。
宋老太是个不愿意吃亏的,孙子孙女吃的少了,她就要多包一些带回去给鸡吃,不管怎么样,粮食要落到自家的肚子里才行。
几个媳妇觉得婆婆有道理,也偷偷夹带,每次搞得宋慕雯都很紧张,要是被发现了可不得了啊!
好在婆媳几个从未失过手。
这一天吃完早饭,村长将村里年纪到了的孩子都聚集起来,道:“今天是学堂开学的日子,我带着你们去学堂跟老师报到,知道了吗?”
孩子们喊-:“知道了!”
大人们都在一旁围观,看着自家的小孩笑得眼睛都眯了,好像看到了以后的状元郎一样。
村长又教育道:“在学堂里,就要听老师的话,要是哪个不听,被我知道了,我也要教训的!不仅要教训你们,连着你们的爸妈也要教训!”
啧,村长这一招可真狠啊,连着爸妈也要教训,让人家父母丢了人,回去了关起门来岂不是要对着孩子进行男女混合双打?
村长又道:“在学校里,老师就是权威,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老师说的肯定都是对的,你们这群娃儿要记住了,老师不能顶撞,不能骂老师,更不能打老师,明白吗?”
娃儿们都说明白了。对于读书人的尊崇,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心理,要是哪个人认识字,便觉得要比别人高一等了。
村长给孩子们进行了学前教育,打了预防针,便带着孩子浩浩荡荡地朝着附近的学堂去了,每个人家选出来的家长代表也要跟着去。
因为规矩就是还要给学校的老师准备东西,所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东西。
至于每个人的书包,那就不一样了,有的提着篮子,有的用古代的那种布做的行李包,打两个结就行了,而有的人根本就什么都没拿。
宋慕武身上背着的那个包最惹眼,是李桂芬拆了一件宋大刚穿不了了的衣服,仔细浆洗了,缝成的。
刚开始李桂芬还想着缝一个古代的书袋子那样的,被宋慕雯阻止了,宋慕雯跟李桂芬比划了半天,终于让李桂芬明白了,做出了那个斜跨书包,还做了两层。宋慕武喜欢得不得了,做出来之后就一直背在身上不肯拿下来,见几个弟弟妹妹眼馋,好不容易才舍得借给他们背一会儿。
听说今天要去学校,宋慕武是一大早就爬起来,把衣裳穿好了,又背好包,期待着去上学了。
村长带队,家长随行,这读书的队伍还挺庞大的,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十多岁的小孩都有,参差不齐的身高和年龄,现在的学校肯定也是挺混乱的吧。
送走了去上学的一行人,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揣测了一番,才各自散去干活去了。
家里没了大哥,宋慕雯等人也就把门关紧了,在家里安安心心看着鸡和翻的菜地里的菜种子,莫要被鸡吃掉了。
现在上半年只能种玉米,红苕要等到收完第一季稻子之后才种,还有得等。为了防止孩子们调皮偷吃,宋老太把一小袋红苕给锁了起来。
宋慕雯也开始她的种菜大业了。
先是将生姜都种了下去,生姜这东西不需要多打理,生命力旺盛,屋前屋后就能够栽,所以宋慕雯种的时候也不辛苦,只是浇水的时候有些麻烦,要在屋子里把空间水弄出来,然后一点一点提出来浇了。
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生姜都种了下去。
当然这个生姜不是种在路边上的,而是种在屋后的,这年头什么都有人偷,不小心一点怎么行?
宋慕雯记得她上一世的小时候,外婆最爱做腌菜,而且外婆的腌菜做得很好吃,除了有腌的甜生姜、霉豆腐之类的,还有藠头、酸萝卜、酸辣椒、剁辣椒、豆瓣酱、酸菜、刀豆……那一排陶罐摆在墙角,别说多壮观了。每次吃饭,都可以挑出一小碗,不拘是什么,放在餐桌上,总是能够让人胃口大开。
宋慕雯也想做,可是现在没有原材料,而且自己一个小娃娃做腌菜,别说别人信不信,都要怀疑她这做法是哪里学来的了。
忙活了大上午,宋慕雯累得不行,进屋子洗干净了便爬到床上睡觉去了。
宋慕雯是被吵醒的,是宋慕武上学回来了,在跟大家说学堂里的事儿,大人们还没回来,几个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简直是要翻江倒海的趋势了。
见宋慕雯揉着眼睛出来了,宋慕武高兴道:“囡囡你终于起来了?”
宋慕雯在椅子上坐下道:“嗯,哥哥你上学怎么样啊?”
“挺好玩的。”宋慕武高兴道:“老师很和气,很有文化的样子,说话也是很文气的,反正我学不来。今天上午老师就是认识我们,还说我长得壮实,看着就是个好学生。”
宋慕雯没想到老师还会这么夸宋慕武,不过也很为宋慕武高兴,道:“老师这么相信你,哥哥千万不能让老师失望才是。”
宋慕武点点头。
看时间差不多了,宋慕武又带着弟弟妹妹去吃饭,等到宋老太他们也来了,当然又要问一下,宋慕武一一答了,听宋慕武说好,大家也都放了心。
下午不用去上学,宋慕武又带着两个弟弟出去给鸡找吃的,两个妹妹在家留守。留守就是把门关紧,不轻易让人进来,也不能让鸡跑出去了,还要随时注意鸡什么时候下了蛋,下了丹就要收好,诸如此类的。
这样的小日子很是温馨惬意,宋慕雯也很是满足。
过了几日,种下去的种子都发芽了,绿油油的,很是可爱,宋慕雯常用空间水浇灌,这里的蔬菜自然长得好。
宋大刚兄弟已经趁机上了山,将地开辟出来翻好了,又砍了细细的野竹子来,编成了篱笆,围住了菜园子,还做了一个小门供人进出。那藤蔓的秧苗要用来搭架子的竹子也准备好了,只等着藤蔓长出来了。
宋慕雯看着这个农家小院,确实是有了欣欣向荣之相,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的。
宋慕武天天去学校,刚开始的新鲜劲儿慢慢褪去了,有很多问题出来了,只是宋慕武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是不好抹开面子说的,依然强撑着认真读书,不然自己吹的牛皮就要破了。
宋慕雯让宋慕武教几个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现在宋慕武学得字还是繁体字,一天学几个,没有拼音,只能靠死记硬背,而且老师还有作业的。宋慕武不是顶聪明的脑袋,好在耐心足,又常常教弟弟妹妹,必须自个儿先记住了,因为有这么多条件在后面逼着,宋慕武学得还不错,默生字的时候错的不多,做算术的时候也挺能的,因为家里常常数鸡蛋算钱什么的,倒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了。
作者有话要说:喜讯:这个月俺要试着双更啦~一天六千字啦~小妖精们不要太高兴,要记得来支持窝啊~如果窝实在撑不下去了,窝会说的~么么哒~
第二更在下午五点~
这个时候学的还是繁体字,所以有些老人家写字习惯写成繁体……
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于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会成员。该会于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及简化偏旁54个。
「在1964年国务院又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类推的1754字,共2236字,这就是今天通行大陆的简体字,在1967-69年文革火热时期,各地方红卫兵都曾推出不同程度过分简化的字体,文革后也明令禁止使用。
到了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随即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1986年由「国务院」废止「二简方案」。同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而且和「文化部」、「教育部」同时发表「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一致表示: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应当保持稳定,以利应用。至此,大陆汉字简化运动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