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辽东的暗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岳欣得知事情经过,不禁气得几乎吐血。可气归气,如今就算把儿子一刀杀了,也变不出钱来还债。
他欠的钱是借的岳曾省的,虽然这位宫中的总领太监不至于还不出钱来就和他断绝关系。但肯定以后想再依仗这位堂兄为自己在朝中活动就难了。自己在当武安太守之时,也收受过不少商绅的财礼,办过几件殉私枉法之事。早就有人投诉到御史台了。只是奏折被岳曾省拦了下来。如果在这件事上,因为还不出钱来把堂兄得罪了。他不再管自己的死活,那自己的下场就不堪设想了。
在迫于无奈之下,岳欣便只好将官府中收的钱粮挪用了去填补这个窟窿。原本他想等秋收之后,再慢慢补上的。但谁会料到,入夏之后会下大暴雨,发生洪灾,而汾河那原本还算坚固的堤坝也决堤了,造成了这么大的灾害,让他差点就露出马脚了。
“发生了水灾,想必朝廷会宣布,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自己只怕是不用再上交了!可是如此一来,这些商绅农民也不交税了,到时这窟窿又如何填呢?”岳欣只觉头又痛了起来。
“算了,还是等事情到了面前再想吧。”岳欣摇了摇头,努力不去想这事。
……
就在宇文明向武安郡进发的时候,陈棱却在辽东城的留守府里生着闷气。
虽然他作出了让步,不再插手辽东州的管理事务。而红袖、斛斯政、杜如晦等也给足了他面子,保证他两年后可以有个好的评价,顺利调离辽东州,去更好的地方任职。但陈棱却不免心中怨恨,毕竟失去权力,任人摆布的滋味不好受。
这天,就在他坐在留守府小院内的长椅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唉声叹气之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却响了起来:“陈大人为何唉声叹气啊?”
陈棱听闻之后,转身一看,只见一名中年文士出现在了自己身后,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幕僚李勤。
“李先生,这如何能不唉声叹气啊?”陈棱不禁又叹了一声道:“我虽然为辽东留守,名义上掌握辽东六郡军政大权,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没有宇文明手下的一帮人同意,我一个铜钱都用不了,一队士兵都无法调动。天天呆在这里,就只能闭目养神,日子过得也太无聊了!”
李勤听闻之后,却是嘿嘿一笑道:“陈大人可否想改变这种情况?成为辽东州真正的主宰呢?”
陈棱眼睛顿时一亮,如果真的能重掌辽东大权,那他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李先生,本官倒是想,可那些人能答应吗?而且依我目前手中掌握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和他们抗衡的啊?”陈棱一脸疑惑道。
李勤这时笑眯眯地说道:“陈大人,虽然在辽东,依我们的实力无法和他们抗衡,可如果是朝廷出面呢?难不成辽东的上下官员还要和大隋朝廷抗衡不成?”
“什么?你的意思是……”陈棱听闻之后,似乎有所感悟。
“陈大人,我们来了辽东也有一两月了,不知大人对辽东有何看法?”李勤没有马上解释,反而是先反问道。
陈棱这时方正色道:“辽东州目前百姓安居乐业,上税极低,家家都有田耕种,衣食无忧。虽然时有异族骚扰,但在城卫军的防守下,也造成不了多少损害。被征服的高丽人全都被宇文明创建的什么保甲制度控制得死死的,翻不了什么大浪。虽然宇文明的这些部下与我不和。但本官却不得不承认,他治理辽东的确有方,假以时日,辽东必成我大隋的牢固领土。”
“呵呵,怕只怕到时辽东不是大隋的领土,而是宇文明或者宇文氏的私家领地了!”李勤冷笑了一声道。
“李先生,此话怎讲?”陈棱一听,顿时面色一变。
“朝廷的税率乃是陛下颁布的,除非户部下令,否则岂能轻易改税率?可辽东为了吸引关内百姓前来定居,将大隋税率降了一半?这岂不是视朝廷的制度于无物?”李勤嘿嘿一笑道。
“李先生请继续说!”陈棱这时内心已经开始有些燥动了。
“不光如此,据李某了解到,新罗和百济也被宇文明打下来了。可这事他根本没有向朝廷禀报。陛下当初的命令是让他断后,顶多对高丽可以进攻。但从未让他进攻新罗和百济。他却不动声色地灭了这两国。难道是想为自己扩张势力?把这两个国家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李勤又添了一把火道。
“大将擅自向别国发动进攻,可是帝王的大忌啊!换了谁做皇帝,都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陈棱点了点头道。他对于扳倒宇文明,已经有些把握了。
“除此之外,宇文明在攻灭高丽时,还解救了二十多万隋军将士,以及十余万民夫。他本应让这些人回归家乡,返回中原。可宇文明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让这些人把自己家乡中的亲人接到辽东来,美其名为让家属团聚。可这不是变相的把这些士兵变成自己的私兵?增强辽东的实力?依李某看,宇文明恐怕是要谋反啊!”李勤大声说道。
陈棱这时已经一骨碌爬了起了,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李先生,那我们怎么办呢?依本官看,还是先行离开辽东吧。不然他们造起反来,绝对第一个砍了我们的头!”
李勤暗骂这家伙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忙劝阻道:“陈大人不必惊慌,就算宇文明要谋反,也不会是现在,如今他人都回中原去了,让部下在辽东造反,岂不正好让陛下抓住他杀头吗?依属下看来,不如马上修书一封,将此事用八百里急报告知朝廷,请陛下定夺。届时,我相信宇文明就算不被杀头,也会被免职了!”
陈棱听闻之后,大喜道:“如果真能扳倒宇文明,李先生当记首功!这写奏折之事……”
李勤立刻接过话头,阴险一笑道:“那就交给属下吧!一定把此事办得妥妥当当的!”
……
五天后,宇文明已赶到武安郡,和他一起的除了房玄龄外,房玄藻也一并带上了,刑部衙役和他的五百亲兵肯定更不能拉下。一路上,他经过了好几处武安郡下属的县城。感觉这些地方的赈灾工作还算干得不错。不少县令、县丞身先士卒,摸爬滚打在河堤,带动了广大民众自发地上堤护坝。并积极地组织百姓生产自救。
如果在此次救灾行动中,表现得好,可是一件既得名声,又得政绩的大好事,很有可能得到提拔重用。加上此次朝廷拨付了足够多的银钱,所以,大部分官员都能竭尽全力,救灾济民。
对武安境内那些尽力救灾的官员,宇文明也不指手划脚、越俎代办。毕竟对于民生上的事情,他情知自己还真没这些地方官员精通。对河东各地的情况,也并不怎么熟悉。他所做的事,主要便是认真听取各地官员反映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事情。
比如说希望调动当地驻军帮忙加固河堤,安置灾民的帐蓬缺少,以及希望增拔钱粮等。这些情况宇文明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上报朝廷,研究如何解决。
另外,对于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想在大灾中赚味心钱的奸商;趁灾区秩序混乱,而那些坑蒙拐骗、掠夺偷窃的罪犯,则严加惩治。虽然这其中有不少人是河东大阀,在地方上有后台有背景,当地的官府感觉有些难以处理。但宇文明却是完全没有这种顾虑。
而且这种事,往往等不到他自己亲自去处理,房玄龄便先他一步出手了。全部都是从重从快处理。让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宇文明在沿途几个县城停留了大约五天时间,除了慰问灾民外,很多时间都是在和当地的官员商绅,文人名士商谈会面。这些人见宇文明气质风度不凡,举止处事得体,对河东民众又是发自内心的爱护。也都对他大生好感。
九月十七日,宇文明到了武安城。之前从李秀宁那里了解到的武安郡灾情看,在郡治周围受灾情况不似邻近的几个县严重。这也基本符合房玄龄的判断,因为洪水灾害也最厉害的地方是在武安郡北部,同时也影响到了位于郡东部的下游地区。所以这两地的灾情是最严重的。
而郡治武安城所在地雨量并不太大,堤坝决堤的情况虽然也有,但不似北部和东部那么严重。
武安太守岳欣可是官场老手了,对于如何应付上级检查,可是得心应手之极,加上武安郡的水灾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如何让上级对赈灾情况满意。他是早有安排。如今,洪水已经基本退去,岳欣便先命人将决开的堤坝补修好,然后将武安城内外,四处乞讨的灾民全部赶到了各县的县城集中管制。按照以前的惯例,上级官员,尤其是朝廷来的官员,顶多也就是到武安城中看一下,根本不可能到下属各县去。所以,大可放心。然后,岳欣又下令武安城内的衙役组织民夫在城外挖了一个大坑,将城内外饿死、淹死的尸体全部集中掩埋。
岳欣得知事情经过,不禁气得几乎吐血。可气归气,如今就算把儿子一刀杀了,也变不出钱来还债。
他欠的钱是借的岳曾省的,虽然这位宫中的总领太监不至于还不出钱来就和他断绝关系。但肯定以后想再依仗这位堂兄为自己在朝中活动就难了。自己在当武安太守之时,也收受过不少商绅的财礼,办过几件殉私枉法之事。早就有人投诉到御史台了。只是奏折被岳曾省拦了下来。如果在这件事上,因为还不出钱来把堂兄得罪了。他不再管自己的死活,那自己的下场就不堪设想了。
在迫于无奈之下,岳欣便只好将官府中收的钱粮挪用了去填补这个窟窿。原本他想等秋收之后,再慢慢补上的。但谁会料到,入夏之后会下大暴雨,发生洪灾,而汾河那原本还算坚固的堤坝也决堤了,造成了这么大的灾害,让他差点就露出马脚了。
“发生了水灾,想必朝廷会宣布,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自己只怕是不用再上交了!可是如此一来,这些商绅农民也不交税了,到时这窟窿又如何填呢?”岳欣只觉头又痛了起来。
“算了,还是等事情到了面前再想吧。”岳欣摇了摇头,努力不去想这事。
……
就在宇文明向武安郡进发的时候,陈棱却在辽东城的留守府里生着闷气。
虽然他作出了让步,不再插手辽东州的管理事务。而红袖、斛斯政、杜如晦等也给足了他面子,保证他两年后可以有个好的评价,顺利调离辽东州,去更好的地方任职。但陈棱却不免心中怨恨,毕竟失去权力,任人摆布的滋味不好受。
这天,就在他坐在留守府小院内的长椅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唉声叹气之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却响了起来:“陈大人为何唉声叹气啊?”
陈棱听闻之后,转身一看,只见一名中年文士出现在了自己身后,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幕僚李勤。
“李先生,这如何能不唉声叹气啊?”陈棱不禁又叹了一声道:“我虽然为辽东留守,名义上掌握辽东六郡军政大权,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没有宇文明手下的一帮人同意,我一个铜钱都用不了,一队士兵都无法调动。天天呆在这里,就只能闭目养神,日子过得也太无聊了!”
李勤听闻之后,却是嘿嘿一笑道:“陈大人可否想改变这种情况?成为辽东州真正的主宰呢?”
陈棱眼睛顿时一亮,如果真的能重掌辽东大权,那他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李先生,本官倒是想,可那些人能答应吗?而且依我目前手中掌握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和他们抗衡的啊?”陈棱一脸疑惑道。
李勤这时笑眯眯地说道:“陈大人,虽然在辽东,依我们的实力无法和他们抗衡,可如果是朝廷出面呢?难不成辽东的上下官员还要和大隋朝廷抗衡不成?”
“什么?你的意思是……”陈棱听闻之后,似乎有所感悟。
“陈大人,我们来了辽东也有一两月了,不知大人对辽东有何看法?”李勤没有马上解释,反而是先反问道。
陈棱这时方正色道:“辽东州目前百姓安居乐业,上税极低,家家都有田耕种,衣食无忧。虽然时有异族骚扰,但在城卫军的防守下,也造成不了多少损害。被征服的高丽人全都被宇文明创建的什么保甲制度控制得死死的,翻不了什么大浪。虽然宇文明的这些部下与我不和。但本官却不得不承认,他治理辽东的确有方,假以时日,辽东必成我大隋的牢固领土。”
“呵呵,怕只怕到时辽东不是大隋的领土,而是宇文明或者宇文氏的私家领地了!”李勤冷笑了一声道。
“李先生,此话怎讲?”陈棱一听,顿时面色一变。
“朝廷的税率乃是陛下颁布的,除非户部下令,否则岂能轻易改税率?可辽东为了吸引关内百姓前来定居,将大隋税率降了一半?这岂不是视朝廷的制度于无物?”李勤嘿嘿一笑道。
“李先生请继续说!”陈棱这时内心已经开始有些燥动了。
“不光如此,据李某了解到,新罗和百济也被宇文明打下来了。可这事他根本没有向朝廷禀报。陛下当初的命令是让他断后,顶多对高丽可以进攻。但从未让他进攻新罗和百济。他却不动声色地灭了这两国。难道是想为自己扩张势力?把这两个国家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李勤又添了一把火道。
“大将擅自向别国发动进攻,可是帝王的大忌啊!换了谁做皇帝,都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陈棱点了点头道。他对于扳倒宇文明,已经有些把握了。
“除此之外,宇文明在攻灭高丽时,还解救了二十多万隋军将士,以及十余万民夫。他本应让这些人回归家乡,返回中原。可宇文明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让这些人把自己家乡中的亲人接到辽东来,美其名为让家属团聚。可这不是变相的把这些士兵变成自己的私兵?增强辽东的实力?依李某看,宇文明恐怕是要谋反啊!”李勤大声说道。
陈棱这时已经一骨碌爬了起了,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李先生,那我们怎么办呢?依本官看,还是先行离开辽东吧。不然他们造起反来,绝对第一个砍了我们的头!”
李勤暗骂这家伙真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忙劝阻道:“陈大人不必惊慌,就算宇文明要谋反,也不会是现在,如今他人都回中原去了,让部下在辽东造反,岂不正好让陛下抓住他杀头吗?依属下看来,不如马上修书一封,将此事用八百里急报告知朝廷,请陛下定夺。届时,我相信宇文明就算不被杀头,也会被免职了!”
陈棱听闻之后,大喜道:“如果真能扳倒宇文明,李先生当记首功!这写奏折之事……”
李勤立刻接过话头,阴险一笑道:“那就交给属下吧!一定把此事办得妥妥当当的!”
……
五天后,宇文明已赶到武安郡,和他一起的除了房玄龄外,房玄藻也一并带上了,刑部衙役和他的五百亲兵肯定更不能拉下。一路上,他经过了好几处武安郡下属的县城。感觉这些地方的赈灾工作还算干得不错。不少县令、县丞身先士卒,摸爬滚打在河堤,带动了广大民众自发地上堤护坝。并积极地组织百姓生产自救。
如果在此次救灾行动中,表现得好,可是一件既得名声,又得政绩的大好事,很有可能得到提拔重用。加上此次朝廷拨付了足够多的银钱,所以,大部分官员都能竭尽全力,救灾济民。
对武安境内那些尽力救灾的官员,宇文明也不指手划脚、越俎代办。毕竟对于民生上的事情,他情知自己还真没这些地方官员精通。对河东各地的情况,也并不怎么熟悉。他所做的事,主要便是认真听取各地官员反映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事情。
比如说希望调动当地驻军帮忙加固河堤,安置灾民的帐蓬缺少,以及希望增拔钱粮等。这些情况宇文明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上报朝廷,研究如何解决。
另外,对于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想在大灾中赚味心钱的奸商;趁灾区秩序混乱,而那些坑蒙拐骗、掠夺偷窃的罪犯,则严加惩治。虽然这其中有不少人是河东大阀,在地方上有后台有背景,当地的官府感觉有些难以处理。但宇文明却是完全没有这种顾虑。
而且这种事,往往等不到他自己亲自去处理,房玄龄便先他一步出手了。全部都是从重从快处理。让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宇文明在沿途几个县城停留了大约五天时间,除了慰问灾民外,很多时间都是在和当地的官员商绅,文人名士商谈会面。这些人见宇文明气质风度不凡,举止处事得体,对河东民众又是发自内心的爱护。也都对他大生好感。
九月十七日,宇文明到了武安城。之前从李秀宁那里了解到的武安郡灾情看,在郡治周围受灾情况不似邻近的几个县严重。这也基本符合房玄龄的判断,因为洪水灾害也最厉害的地方是在武安郡北部,同时也影响到了位于郡东部的下游地区。所以这两地的灾情是最严重的。
而郡治武安城所在地雨量并不太大,堤坝决堤的情况虽然也有,但不似北部和东部那么严重。
武安太守岳欣可是官场老手了,对于如何应付上级检查,可是得心应手之极,加上武安郡的水灾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如何让上级对赈灾情况满意。他是早有安排。如今,洪水已经基本退去,岳欣便先命人将决开的堤坝补修好,然后将武安城内外,四处乞讨的灾民全部赶到了各县的县城集中管制。按照以前的惯例,上级官员,尤其是朝廷来的官员,顶多也就是到武安城中看一下,根本不可能到下属各县去。所以,大可放心。然后,岳欣又下令武安城内的衙役组织民夫在城外挖了一个大坑,将城内外饿死、淹死的尸体全部集中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