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283.第283章 :高子惠醉中拔头筹(一)

283.第283章 :高子惠醉中拔头筹(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静了一两日,好像一切事情都完结了,所有的矛盾都已经不复存在。

    梁国的太医令实在是本事有限,大将军高澄的箭伤并没有抵得过江南阴雨连绵的天气,仍是时好时坏。只不过是有时疼得轻些,有时疼得重些。

    第二日的夜里,不只是阴雨,天气骤变,凉意陡生。受风露所欺,天还未亮时高澄肩头就已经痛得难忍了。

    第三日一大早,在凄风冷雨之中,临贺郡王萧正德居然早早就冒雨上门。传命说太子萧纲请大将军饮酒。

    太子萧纲看起来不是喜好宴饮的人,总觉得他喜安静、好读书。何况又是这样的天气,扰人的兴致,彼此又不是挚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让太子这么有兴趣地邀高澄饮酒买醉。

    临贺郡王萧正德亲自来请,又说太子亲命来接魏使的马车已经在馆驿大门之外恭候大将军,这完全就是不容人拒绝的态势。

    这其中看起来蹊跷,高澄不能不去。崔季舒、陈元康、苍头奴刘桃枝等便一同随侍而去。

    濮阳郡公、司徒侯景说是因为那天过分担忧大将军而生了病,这几天一直卧病榻上不能成行,也就只能罢了。

    马车在细雨中一路轻进,不知何处去。

    大梁临贺郡王萧正德也乘马车在前面导引。

    苍头奴刘桃枝坚决要与郎主共乘一车。他一个苍头奴,身份低贱,看起来又憨直,但除了郎主高澄的话谁说都不听。高澄不说什么,肯纵容他,也无人在意就随他去了。

    倒是崔季舒和陈元康,都冒雨骑马在车后一路跟随,而不敢图安逸失了警惕。

    高澄倒还能安坐细思。其实也是因为肩上的箭伤今日疼得厉害,钻心入骨,几乎臂不能举。他安坐假寐也是勉力克制着自己,仔细看起来三梁进贤冠下额头上已是汗珠密密。

    刘桃枝则一路都始终透过车窗向外窥探,紧张的样子像是生怕有什么意外突然发生。

    高澄忽然听到刘桃枝不解地道,“郎主,怎么太子下雨天在江边设筵?”

    高澄睁开眼睛,这才发现,马车已经到长江边了。远远看去,江边果然设了青幄。这样凄风冷雨的天气,也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心思,竟非要在江边宴饮。就算景致再好,人不舒服,又岂能有什么好心情?

    高澄没理会刘桃枝。车停了,临贺郡王萧正德亲自来请。刘桃枝生龙活虎地先跳下车去,倒把萧正德吓了一跳。好像萧正德很惧怕刘桃枝似的,反退后些不敢上前了。刘桃枝看周围无异常,又见崔季舒、陈元康也下马过来了,这才打起帘笼,扶着高澄下了车。

    一行人走到江边,入了青幄中。青幄遮雨不能挡风,又是在江边,江风极大。青幄三面围挡,一面帘幕大开地对着长江。烟雨朦朦中的长江倒是十分有意境,但是很冷的江风也直接从门户大开之间灌入,吹得人浑身颤栗。

    更何况还是高澄这样身有伤痛的人。

    太子萧纲倒好像兴致极好,笑容满面地反起身来迎高澄。也许是因为久在江南,早就熟悉了这种天气,看不出来萧纲有丝毫的不适。

    早在太子一侧为魏使设筵。看着高澄安坐,萧纲微笑道,“听说大将军受了惊,这两日又不适,可好些了吗?”

    这完全就是表面的客套。若真的是关切,早就命人去探望,既便亲临探视也不是不可。这时才说“听说”,不闲不淡地问是不是“好些”,这其中的疏远之情高澄自然听出来了。不由得就联想到,太子单独见侯景之后便对自己态度翻转,侯景其中作乱,太子也难免太左摇右摆,心思无定。

    “箭伤突发,并无大碍,殿下忧劳惦念,子惠感念。”高澄不卑不亢地长跪起身而回道。

    “看来大将军还是在建康居之不宜,不如在邺城游刃有余。”萧纲示意他坐,笑道。

    这话里有话的说话方式就不是萧纲从前对待高澄的态度。

    高澄抓住了太子这种变化,但是他不愿意过多解释,只是含笑不语。

    太子萧纲真的是请魏使来饮酒的。什么黍米酣、秦州春,连洛阳白堕鹤筋居然都有。如此杂乱堆砌,看起来怎么都不像是太子萧纲的行事风格。但豪饮笑劝之间气氛很快热烈了。

    天气突变,骤然变冷,烈酒就变得特别有吸引力。而且谁都没想到,原本看着文质彬彬的太子萧纲,不只是诗书大家,也是饮酒大家。魏人谁见过这样的萧纲?几乎抛却仪节,呼朋引伴,豪放洒脱真如陶渊明一般。

    太子亲为上寿,一轮接着一轮。来者不拒,高澄也就豪饮无度。传觞飞盏之间倒觉得把着衣单薄之阴冷、肩头伤处之疼痛,全都减轻了许多。但就是杂饮、乱饮,又急又猛,高澄已经很是昏昏欲醉了。

    太子萧纲居然没有醉意真让人惊讶。

    这时外面雨下大了。哗啦哗啦的大雨如同从天上倾倒而下,地上水泡连连,雨幕中什么都看不清楚了。刚才还若远若近,若隐若现的长江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因为掀起的帘幕,外面的雨水溅得青幄中也半湿了。

    这时有个小宦者要把门口的帘幕放下来,恰好被太子萧纲看到了,大声喝止。“羊侃尚书和王僧辩将军还在外面大雨里,不必放下帘幕。”

    太子的话一出口,立刻把陈元康、崔季舒给惊到了。原本就觉得太子雨天相邀,又在江边设宴这事不寻常。原来连羊侃、王僧辩也都在。既然都在,又为什么不肯进来?偏要在外面淋雨?这事越想越离奇。

    高澄身后侍立的刘桃枝这时握紧了他的剑柄,更是目不斜视地盯着青幄外面。只有他,坚决不肯解剑。

    高澄朦胧间也听到了太子萧纲说的话。羊侃今日既然已露面,想必不会再暗中动作。高澄甚至都有了好奇心,想看看羊侃究竟想要做什么。居然还有王僧辩,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建康时在同泰寺中见过的人。

    “大将军,羊侃将军曾出使邺城,早就知道大将军的威名。大将军如今亲临建康出使,大梁举国上下俱是振奋莫名。羊侃将军等想请大将军相较骑射,想必大将军不会推辞吧?”太子萧纲又捧觞示意高澄,笑道。

    原来是为这个。

    高澄还没说话,高澄身后站的刘桃枝立刻便公然对萧纲横眉怒目。只不过因为他地位低下,没有人会那么留意他。刘桃枝顿时觉得这个大梁太子假仁假义。这种阴雨天,又知道大将军发了箭伤,臂不能举。况且还是以相邀饮酒的名义,先将大将军喝得大醉,又突然提出比骑射这样的要求,这分明就是怕赢不了所以要尽量消减大将军的优势。

    高澄笑道,“说什么相较,战事不兴,不过是为太子助助酒兴的俗事。既然是助兴的事,也不必冒雨而行。殿下素来有怜恤之心,羊侃、王僧辩俱已年老,又何必非要让他们在雨中等候?”

    陈元康和崔季舒自然不能公然和大梁太子争辩,但毫无疑问都已经是心生警惕。羊侃在同泰寺没有抓住这机会,这次又公然生事,想必是不肯善罢甘休。只是没想到,太子萧纲居然也是他帮衬。而幕后一直不露面、不表态的梁帝不知又是什么心态。基本可以明白的是,梁帝也好,太子也好,都是默许羊侃行为的。

    “大将军你看。”萧纲笑着向青幄外面指了指。

    不只高澄,所以有人都抬头向外面看去。刚才的倾盆大雨早就难觅踪迹,雨几乎是已经停了。虽然天空仍然是乌云密布,但太阳已经在乌云的缝隙中微露笑脸。阳光被乌云遮蔽,至少已看到希望。

    “既然太子殿下有如此好兴致,我自然不能负了太子殿下。”高澄大笑着将羽觞抛之在侧站起身来。他本就已经是醉了,身子摇摇晃晃。他身后刘桃枝看他似要倾倒,急忙上来扶了一把。刘桃枝心里满是疑问。

    陈元康和崔季舒也跟着起身。陈元康从来就是沉稳的人,从他身上看不出来什么端倪。倒是崔季舒,竟还面含着一抹微笑跟在郎主高澄后面向帐外走去。

    “好,大将军不愧是掌国权臣。”太子萧纲也放下手中玉盏起身向外面走去。

    大雨是停了,小雨不止。看不见的雨丝疏落有致地绵绵不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刚一出青幄,突然看到大梁军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如乌云压顶一般漫山遍野都是,把这太子聚饮的青幄早就团团围拢了。几个高大健壮,身着铠甲,被大雨浇得身上不断滴水的将军一起走过来向太子施礼。

    这几人里虬髯严峻者是羊侃,自然是认识的。王僧辩是高澄数年前见过的人,略一辨识也认出来。让高澄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他见过的陈霸先。而跟在陈霸先旁边的一个英武、儒雅,双目炯炯与他年龄相当的年轻人,就是当日同泰寺中立于梁帝萧衍身侧的陈霸先之子陈蒨。

    “大将军别来无恙?还记得子华否?”陈蒨先上来施礼,笑容可掬。

    记得他是深受梁帝萧衍喜欢的人。当年在同泰寺中沉稳而当机立断,决不是什么心慈手软有妇人之仁的人。这时看起来倒是蕴含深了许多。

    高澄双眉微蹙,双目半闭,星眸朦胧,仔细看了看,微微笑道,“陈子华,汝乃大梁皇帝心爱之人,大魏皆知梁主上待陈子华胜若亲子侄,天下谁又不知?子华何以如此问我?”

    看他身子摇摇,刘桃枝欲上来扶持,高澄推开了他。刘桃枝看到羊侃、王僧辩俱是形貌威仪,面上似有怒意。陈霸先虽然没有那么满面怒色,但也神色微冷。想着大将军要与这些梁将比骑射,都醉到如此程度了,岂能取胜?

    太子萧纲听了高澄的话倒也还没什么,但是临贺郡王萧正德显然是深有不满,暗中里盯着陈蒨。

    陈蒨笑道,“大将军醉了,还能比骑射吗?子华可是倾慕大将军已久。”

    “子华想怎么比?”高澄也不理睬别人,醉目睥睨着陈蒨问道。

    陈蒨抬手指了指。“宾射礼本就在礼不在射,甚是无趣。大将军是有趣之人,不如就比点有趣的,如何?”

    一看就明白了。持弓上马,在奔驰驱策间从军卒手捧漆盘中取箭,然后纵马飞驰时射向箭靶,中红心多者为胜。其实也说不上新奇有趣,只是在坐骑飞奔时取准头不易而已。

    崔季舒心里有点担忧,因为他知道射箭并不是世子的强项,何况还是这种射法。

    陈元康面上看不出来什么。

    刘桃枝瞪大眼睛细看,觉得甚是有趣。他甚至比梁太子和梁将更想知道自己的这个新郎主究竟擅不擅骑射。

    “子华不敢当先,大将军先请。”陈蒨满面笑容地看着高澄。

    高澄也不再推让,略有嘲弄般轻轻一笑,随手拿了一把角弓看了看。这时崔季舒、陈元康、刘桃枝都跟上来。高澄把弓递给陈元康,自己去解颏下系带。崔季舒和刘桃枝来服侍,帮他摘掉了三梁进贤冠,脱去绛纱袍。

    所有梁人都目不转睛、摒息凝视看着这位魏国大将军。有的见他如此不雅,当众宽衣还低头忍笑,笑魏人不知礼仪。高澄旁若无人,等到崔季舒帮他整理好原本穿在里面的袴褶便接过刘桃枝手里的缰绳。

    刘桃枝牵来的是一匹浑身漆黑的马,毛色油亮,这是梁国士卒递到他手里的。这匹马看起来精神熠熠,格外与众不同。

    刘桃枝知道郎主今日饮酒过了,原本怕他上不去,还立于马侧预备着推扶他上马。高澄手中提着角弓,另一只手扶着马鞍,好像没怎么费力就已经跃上马鞍,稳坐于马背之上。

    这时陈蒨也已经的拿角弓上了马,向着高澄微笑道,“大将军承让。”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高澄和陈蒨身上。

    羊侃手中也拿着一把长弓在比试。

    王僧辩看了一眼羊侃。羊侃臂力过人,步战能开十二石弓。王僧辩顺着羊侃手中弓矢方向看去,高澄的背影正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