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1 既要常立志,又要立常志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四章1 既要常立志,又要立常志
《曾国藩家训》:立志明德,谱就人生幸福的序曲
19世纪末,社会上的人们也像现在一样,追捧“成功人士”,树立崇拜的偶像,只不过这个偶像,不是歌星影星、体育健将,而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治家教子有方的曾国藩。而人们人手一册仔细研读的,也不是青春小说、灵异故事,而是曾国藩的治家言论集《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丰富阅历,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学习方法和持家方法。曾国藩一生胸怀大志,立足于明智坚强,养成了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度量宽广的品行,他把这些都详细地写进家信里、格言中,告诉自己的弟弟和子侄辈,让他们也身体力行。曾国藩循循善诱,其读书写字、做人做学问、处世做官、养生健体的道理,无不体现在家训中。《曾国藩家训》不仅是他对子女的期望,也是他的一部自传,一言一行,无不记录。读一部《曾国藩家训》,让人既看到了这位“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也领略到了一个家族所以长盛不衰的个中奥秘。
有个年轻人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学,拜在一位名师门下。老师把一生的学问都教给了他,然后说:“你可以出去建立一番事业了。临走时,我要送你一件东西。”老师说着,拿出一把精美的茶壶。环绕茶壶盖一圈,刻着常、立、志三个字。
年轻人恭敬地接过茶壶,老师说:“这几个字会指导你一生的。你去吧。”
年轻人投身社会,最初选择了一所学校教书,后来他觉得教书有些无聊,政府工作更适合自己,就想:“既然老师要我常立志,那么我还是要及时更新,把政府官员作为我人生的志向吧。”
在政府工作了几年,他觉得有点疲惫,就又辞了职,来到一家企业,决定好好做。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觉得不合适了,就继续换工作。
换了五六份工作,年轻人一事无成,觉得很沮丧。有一天,他拿起茶壶,想道:“为什么老师叫我常立志,反倒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呢?”
他忽然发现,茶壶上的字既可以顺时针读,也可以逆时针读,顺时针读是“常立志”,逆时针读却是“立常志”。
“立常志,就是要树立一个长久的、坚定的志向啊。这才是老师的真意。”年轻人一跃而起,他坚定了自己在企业工作的志向,踏实地做了下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企业家。
他成功之后,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早点把正确的读法告诉我呢?”
老师笑了,说:“其实本来没有正确的读法啊,‘常立志’和‘立常志’都是你需要的。你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对自己能做什么并不明确,也带有很多毛病。每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这没什么不好。等你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之后,再踏实地做下去,就肯定能成功。”
人应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志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些人甚至没有明确的志向。这个时候,又何谈立常志呢?我们经常听说,很多伟大人物自幼就有远大志向,并且一生为此努力,最终成功了。其实,这只是一种粗略的或者能鼓舞人心的说法而已。没有人天生就有坚定的志向,志向从来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明确、坚定起来的。
一般的孩子总要在立志—懈怠—再立志—再懈怠这样一个循环中挣扎,今天看了“神七”升天,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当宇航员。”,可是没有坚持几天,就书也不想看了,作业也不想做了,心里那股子“好好学习”的劲头也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有的孩子时间一长,就泄了气,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做不得大事情。其实,这个循环,正是确立大志的前兆。立志如同给气球吹气,加一把劲,气球就胀大一点,稍有懈怠,气球就会缩小一些。一个吹气球不熟练的人,开始吹的时候气不能连续,气球肯定要不断地胀大又缩小、缩小又胀大。但只要对吹气球这件事不懈怠,总有吹熟练的时候,那时气球就会不断地胀大了。
我们可以窥探一下青年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来弄清真正的大志是怎样树立的。
曾国藩28岁时住北京,准备科举考试。他很喜欢听戏,有一天他白天出去听戏,没有完成当天的功课。过了几天,曾国藩的朋友约他出去聚会,他喝得醉醺醺的,躺在床上一觉睡了过去,当天的书又没读完。又过了几天,门外“当当当”地响起了铜锣声,曾国藩伸头一看,原来是菜市口处决人犯,黑压压地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曾国藩忍不住,跑出去看热闹。等回来后,他又没心情读书了。
曾国藩考了几次,总也考不上。一个喜欢听戏、喝酒、看热闹的人,怎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但曾国藩与众不同的是,他很善于反省、鼓励自己。他看戏回来之后很后悔,在日记里检讨说:“我年年立志读书,可是仍然一事无成。今后要好好读书,不要再听戏了。”
喝醉的第二天,他醒过来,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是个没有志向的人,一点点诱惑都经不起,以后要修身养性,不能受这种美酒佳肴的诱惑了。”
看过处决人犯之后,曾国藩又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就又在日记中写道:“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志向,不能去看这种残酷的事情。”
要是按照一般的标准衡量,“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曾国藩不就是一个“常立志”的无志之人吗?但人不是机器,喜欢吃喝玩乐是人之常情,难免有精神涣散的时候。我们细读曾国藩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比起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管宁割席等故事,青年曾国藩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我们更接近。他通过“常立志”,培育、浇灌自己真正的志向,这个志向正如嫩芽,开始的时候,还是很脆弱的、很矮小的,但是只要不停地培育它、浇灌它,总有一天,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个时候,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毁它了。
又过了几年,朝廷又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这回曾国藩准备得很充分,一下子就考上了。此后,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再也没有懈怠过。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总会有懈怠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但是,纠正和偏离、充气和泄气总是相伴而生的,你上课走一走神,下课贪玩一会儿,早晨起晚一些,都不是什么大的过错,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关键是,你在事后要反思松懈的原因,警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志向。
第十四章1 既要常立志,又要立常志
《曾国藩家训》:立志明德,谱就人生幸福的序曲
19世纪末,社会上的人们也像现在一样,追捧“成功人士”,树立崇拜的偶像,只不过这个偶像,不是歌星影星、体育健将,而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治家教子有方的曾国藩。而人们人手一册仔细研读的,也不是青春小说、灵异故事,而是曾国藩的治家言论集《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丰富阅历,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修身方法、学习方法和持家方法。曾国藩一生胸怀大志,立足于明智坚强,养成了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度量宽广的品行,他把这些都详细地写进家信里、格言中,告诉自己的弟弟和子侄辈,让他们也身体力行。曾国藩循循善诱,其读书写字、做人做学问、处世做官、养生健体的道理,无不体现在家训中。《曾国藩家训》不仅是他对子女的期望,也是他的一部自传,一言一行,无不记录。读一部《曾国藩家训》,让人既看到了这位“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也领略到了一个家族所以长盛不衰的个中奥秘。
有个年轻人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学,拜在一位名师门下。老师把一生的学问都教给了他,然后说:“你可以出去建立一番事业了。临走时,我要送你一件东西。”老师说着,拿出一把精美的茶壶。环绕茶壶盖一圈,刻着常、立、志三个字。
年轻人恭敬地接过茶壶,老师说:“这几个字会指导你一生的。你去吧。”
年轻人投身社会,最初选择了一所学校教书,后来他觉得教书有些无聊,政府工作更适合自己,就想:“既然老师要我常立志,那么我还是要及时更新,把政府官员作为我人生的志向吧。”
在政府工作了几年,他觉得有点疲惫,就又辞了职,来到一家企业,决定好好做。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觉得不合适了,就继续换工作。
换了五六份工作,年轻人一事无成,觉得很沮丧。有一天,他拿起茶壶,想道:“为什么老师叫我常立志,反倒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呢?”
他忽然发现,茶壶上的字既可以顺时针读,也可以逆时针读,顺时针读是“常立志”,逆时针读却是“立常志”。
“立常志,就是要树立一个长久的、坚定的志向啊。这才是老师的真意。”年轻人一跃而起,他坚定了自己在企业工作的志向,踏实地做了下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企业家。
他成功之后,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早点把正确的读法告诉我呢?”
老师笑了,说:“其实本来没有正确的读法啊,‘常立志’和‘立常志’都是你需要的。你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对自己能做什么并不明确,也带有很多毛病。每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改正自己的一些错误,这没什么不好。等你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之后,再踏实地做下去,就肯定能成功。”
人应该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志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些人甚至没有明确的志向。这个时候,又何谈立常志呢?我们经常听说,很多伟大人物自幼就有远大志向,并且一生为此努力,最终成功了。其实,这只是一种粗略的或者能鼓舞人心的说法而已。没有人天生就有坚定的志向,志向从来都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明确、坚定起来的。
一般的孩子总要在立志—懈怠—再立志—再懈怠这样一个循环中挣扎,今天看了“神七”升天,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当宇航员。”,可是没有坚持几天,就书也不想看了,作业也不想做了,心里那股子“好好学习”的劲头也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有的孩子时间一长,就泄了气,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做不得大事情。其实,这个循环,正是确立大志的前兆。立志如同给气球吹气,加一把劲,气球就胀大一点,稍有懈怠,气球就会缩小一些。一个吹气球不熟练的人,开始吹的时候气不能连续,气球肯定要不断地胀大又缩小、缩小又胀大。但只要对吹气球这件事不懈怠,总有吹熟练的时候,那时气球就会不断地胀大了。
我们可以窥探一下青年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来弄清真正的大志是怎样树立的。
曾国藩28岁时住北京,准备科举考试。他很喜欢听戏,有一天他白天出去听戏,没有完成当天的功课。过了几天,曾国藩的朋友约他出去聚会,他喝得醉醺醺的,躺在床上一觉睡了过去,当天的书又没读完。又过了几天,门外“当当当”地响起了铜锣声,曾国藩伸头一看,原来是菜市口处决人犯,黑压压地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曾国藩忍不住,跑出去看热闹。等回来后,他又没心情读书了。
曾国藩考了几次,总也考不上。一个喜欢听戏、喝酒、看热闹的人,怎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但曾国藩与众不同的是,他很善于反省、鼓励自己。他看戏回来之后很后悔,在日记里检讨说:“我年年立志读书,可是仍然一事无成。今后要好好读书,不要再听戏了。”
喝醉的第二天,他醒过来,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是个没有志向的人,一点点诱惑都经不起,以后要修身养性,不能受这种美酒佳肴的诱惑了。”
看过处决人犯之后,曾国藩又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就又在日记中写道:“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志向,不能去看这种残酷的事情。”
要是按照一般的标准衡量,“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曾国藩不就是一个“常立志”的无志之人吗?但人不是机器,喜欢吃喝玩乐是人之常情,难免有精神涣散的时候。我们细读曾国藩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比起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管宁割席等故事,青年曾国藩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和我们更接近。他通过“常立志”,培育、浇灌自己真正的志向,这个志向正如嫩芽,开始的时候,还是很脆弱的、很矮小的,但是只要不停地培育它、浇灌它,总有一天,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个时候,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毁它了。
又过了几年,朝廷又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这回曾国藩准备得很充分,一下子就考上了。此后,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再也没有懈怠过。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总会有懈怠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但是,纠正和偏离、充气和泄气总是相伴而生的,你上课走一走神,下课贪玩一会儿,早晨起晚一些,都不是什么大的过错,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关键是,你在事后要反思松懈的原因,警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