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窍不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兵团分驻在乐陵县城四周,练兵的同时,承担着拱卫乐陵县城的任务。
独立营时期的连排干部中,原来的新兵队队长邓文礼和副队长张正仁是最早当团长、团政委的,是在宁津联席会议后直接任命的。
用邓文礼的话说,运气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跟着部队从盂县城一路走着走着,就走成了团长。
邓文礼这是烧包呢,要不是他在寿阳县协助莫山指挥攻占白家庄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恐怕他现在也只能是个新兵营长,想当团长,门都没有!
萧四明对新兵团训练的第一批新兵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为这批新兵中,包括了在景尚镇招收的100名新兵、在寿阳县招收的1324名新兵、消灭刘魔头时招收的500名新兵,还有刘磨头部整编的300名新兵,现在被各部队挑选后只剩下200名了,还有攻占宁津时俘虏改造的近500名伪军、攻占庆云俘虏改造的200名伪军,加上攻占盐山城带回来的300名伪军,总数高达3100人了。
要是这批新兵完成整训全部补充进各营,即将成立的先遣支队总兵力就高达6000人了,可以编成真正的三个主力团了。
最最关键的是,这批新兵中绝大部分都是身世清白、一心抗日的农家子弟,编入部队后,能够改变先遣支队的兵员成分构成,消除成分复杂的隐患!
王麓水让萧四明去新兵团看看,萧四明自己更是着急,带着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郑秀川,出了司令部,骑马去新兵团各部队检查了。
事先没有给新兵团打招呼,萧四明和郑秀川二人,先到了城北的一个叫苇湾高家的村子,这里住着新兵团的三个连。
新兵团的新兵连,都是由先遣大队各连抽调的副职干部带领的,也就没有设营级建制,团以下直接是连。
萧四明和郑秀川刚到苇湾高家村口,两个手持红缨枪的十一二岁的孩子就拦住了他们,伸手就要路条。
冀鲁边军政委员会住在乐陵城里,县城周边村庄的宣传发动工作肯定比其它地方做的要好。看这架势,苇湾高家村的工作很扎实,连儿童团都开始站岗放哨了,抗日村长、民兵队长、妇救会主任、农民协会等,肯定都已经有了。
萧四明有心想查看一下会不会摆花架子,就故意说没路条,出来时忘带了。
两个儿童团员很认真,一听萧四明和郑秀川没路条,用红缨枪拦着他们就是不让进村。
萧四明笑着说他是八路军,不用要路条。
两个儿童团员看看萧四明和郑秀川的八路军军装、战马,眼睛滴溜溜转了一下,其中一个竟然说没有路条就是不让进村,万一是鬼子汉奸伪装八路军呢?
萧四明喜得啊,直夸两个儿童团员认真负责,并说必须严防鬼子汉奸冒充我军,不能把一个敌人放进村里!
郑秀川这才拿出路条,让两个儿童团员查看了一下,这才和萧四明两个进村。
村口布设着明岗暗哨,还有值班机枪组。
萧四明一下就放心了,知道经过盂县整训后,干部们把宿营时的警戒抓的很实。
进村后,萧四明没有去看望正在几个打谷场上训练的部队,而是挨家挨户敲门,进了几家老乡的院子,查看水缸满不满、院子里扫干净没、厕所是不是垫土了。
看了一圈,比较满意,萧四明这才放心,知道新兵团是严格按照我军的传统训练的!
老乡们不知道这个十八岁的娃娃就是八路军的大首长,还以为他是普通战士,和他说话时没有半点拘束。
萧四明不光是想看新兵连的训练,还想看看他在宁津联席会议上提的几件事的落实情况,就问老乡们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没?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没好气地说:“种了!俺的地里都种了!不光是种了玉米,还种了许多红薯、南瓜、萝卜、白菜!那些八路军干部说,这是任务,种了就是拥护抗日,不种的话,就是不拥护抗日!俺就想不明白,种不种玉米、红薯、南瓜、萝卜白菜,和拥护不拥护抗日有球关系!净辖搞!”
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后世的农业技术,这个时候推广,对习惯了一年一熟的冀鲁边农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很多人接受不了是正常的!
萧四明耐心地对那老乡说:“大叔,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要实现一年两熟,提高粮食产量。你看看这天,干旱的厉害,说不定明年春上还是干旱。玉米、红薯,都是高产耐旱作物,多种一点,可以弥补夏粮减产的损失。种南瓜、萝卜、白菜也是这道理,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在灾荒年有点收成,既能糊口、填饱肚子,又能卖钱,多好啊!”
那老乡瓮声瓮气地说:“俺们这里都是枣林,大枣、小枣都不怕旱,不耽误卖钱!”
看来,干部们在宣传时讲的不到位,这个老乡有抵触情绪!
萧四明不走了,拉那老乡坐下,从兜里掏出烟来,给那老乡递了一根,自己也点了一根,边抽边和老乡拉呱开了。
郑秀川在一旁听的讶异,想不到萧四明竟然能和这老乡说到一起去,从麦子卖多少钱一斤、大枣卖多少钱一斤开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老乡家有几口人、有没有大牲口、日子过的怎么样。
那老乡说,他不是对八路军有意见,人老多少倍,哪里见过八路军这样仁义的队伍么!他是觉得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瞎折腾,麦熟时耽误收麦!而且,老乡们习惯于种小麦、高粱、豆子,种玉米的并不多。本来,庄户人家,一年或种麦或种高粱、豆子,都是一熟,人老多少辈儿都是这样过的。现在八路军要搞一年两熟,不但要在麦田里套播玉米,听说收罢麦还要让接着种豆子,那能长熟么?很可能将来都是长了一地豆秧子!
收罢麦种晚玉米或者豆子,收成肯定会很好的,象冀鲁边大平原这么好的地,不存在长不熟的问题。关键是老百姓没有这样耕作过,不相信!
萧四明抽着烟,和那老乡足足聊了一个小时,把冬小麦、早玉米、晚玉米、豆子、高粱、红薯、南瓜、萝卜、白菜的种植时间、施肥、除草、灭虫等,聊了个透,那老乡才欢天喜地地走了!
郑秀川的眼睛在萧四明脸上瞅来瞅去,半天才问:“你小小年纪跟着父母在香港、广州、上海上学,14岁当红小鬼,从哪里学来的种庄稼的本事?奇怪了!”
萧四明说,他根本就不会种庄稼,从小到大就没干过一次农活,有些庄稼苗子都认不全。
郑秀川不相信,说萧四明骗他!
萧四明说的都是真的,别说是红小鬼萧四明了,就是灵魂穿越的萧四明,前世也没有种过庄稼,他只是知道一年两熟的道理而已!
郑秀川见萧四明说的认真,不象是骗他,赶紧小声说道:“你没种过庄稼、干过农活,咋就干让老乡们在麦田里套播玉米?万一长不熟怎么办?那不是坑人么?八路军怎么能坑老百姓呢?你可别犯错误!”
萧四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郑秀川是榆木疙瘩脑子,一点都不开窍,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给个娘们都不会睡!那道理还用说?老百姓一年一熟,种的早玉米也是春上种的,麦田套播只不过是把早玉米种在了麦田里而已,怎么可能会长不熟?
郑秀川可不是榆木疙瘩脑袋,聪明着呢!
听萧四明说的一套一套的,郑秀川想想确实是那道理,就叹到:“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钱!这下好了,只要秋天套播的玉米收成好,不用我们动员,冀鲁边的老百姓明年自己就会采用一年两熟耕作法的。我们的军粮就再也不发愁了!”
萧四明忙的很,没工夫听郑秀川发感慨,扭身就走,他要去大田里看看,到底实施麦田套播玉米没有!
四月中下旬的冀鲁边平原,碧绿一片。站在田间地头极目远眺,大平原简直就是绿色的海洋。风儿吹过,青草的香味、花的香味、泥土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时间,萧四明竟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郑秀川在一旁说,要是没有鬼子侵略该多好,千里沃野的大平原,随便撒一把种子就能生根发芽。到夏天,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该死的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死的干干净净的!
萧四明没有吭声,蹲下身子,查看麦苗的长势,心里默默计算,想弄清楚今年大概会减产多少。
可惜萧四明对农业生产没有丝毫经验,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算不出个所以然!
郑秀川年龄比萧四明大七八岁呢,参军前在家里干过农活。见萧四明蹲下身子查看小麦长势,心里好笑,也蹲了下来,神兽拨弄着麦苗,看了一会儿,对萧四明说到:“团长,这里是大平原,地好。按理说,一亩地打个400斤没问题。但看这麦苗的长势,不怎么样。天太旱了,能下场透雨就好了!”
萧四明默然,不由自主第九想起了历史上肖华率部转向鲁西的事情。他记得清楚,促使肖华率冀鲁边主力向鲁西、鲁南转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粮食太紧张!
现在就看自己搞的麦田套播玉米和大力推广种植红薯、南瓜、萝卜、白菜能不能达到设想的目标了!
新兵团分驻在乐陵县城四周,练兵的同时,承担着拱卫乐陵县城的任务。
独立营时期的连排干部中,原来的新兵队队长邓文礼和副队长张正仁是最早当团长、团政委的,是在宁津联席会议后直接任命的。
用邓文礼的话说,运气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跟着部队从盂县城一路走着走着,就走成了团长。
邓文礼这是烧包呢,要不是他在寿阳县协助莫山指挥攻占白家庄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恐怕他现在也只能是个新兵营长,想当团长,门都没有!
萧四明对新兵团训练的第一批新兵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为这批新兵中,包括了在景尚镇招收的100名新兵、在寿阳县招收的1324名新兵、消灭刘魔头时招收的500名新兵,还有刘磨头部整编的300名新兵,现在被各部队挑选后只剩下200名了,还有攻占宁津时俘虏改造的近500名伪军、攻占庆云俘虏改造的200名伪军,加上攻占盐山城带回来的300名伪军,总数高达3100人了。
要是这批新兵完成整训全部补充进各营,即将成立的先遣支队总兵力就高达6000人了,可以编成真正的三个主力团了。
最最关键的是,这批新兵中绝大部分都是身世清白、一心抗日的农家子弟,编入部队后,能够改变先遣支队的兵员成分构成,消除成分复杂的隐患!
王麓水让萧四明去新兵团看看,萧四明自己更是着急,带着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郑秀川,出了司令部,骑马去新兵团各部队检查了。
事先没有给新兵团打招呼,萧四明和郑秀川二人,先到了城北的一个叫苇湾高家的村子,这里住着新兵团的三个连。
新兵团的新兵连,都是由先遣大队各连抽调的副职干部带领的,也就没有设营级建制,团以下直接是连。
萧四明和郑秀川刚到苇湾高家村口,两个手持红缨枪的十一二岁的孩子就拦住了他们,伸手就要路条。
冀鲁边军政委员会住在乐陵城里,县城周边村庄的宣传发动工作肯定比其它地方做的要好。看这架势,苇湾高家村的工作很扎实,连儿童团都开始站岗放哨了,抗日村长、民兵队长、妇救会主任、农民协会等,肯定都已经有了。
萧四明有心想查看一下会不会摆花架子,就故意说没路条,出来时忘带了。
两个儿童团员很认真,一听萧四明和郑秀川没路条,用红缨枪拦着他们就是不让进村。
萧四明笑着说他是八路军,不用要路条。
两个儿童团员看看萧四明和郑秀川的八路军军装、战马,眼睛滴溜溜转了一下,其中一个竟然说没有路条就是不让进村,万一是鬼子汉奸伪装八路军呢?
萧四明喜得啊,直夸两个儿童团员认真负责,并说必须严防鬼子汉奸冒充我军,不能把一个敌人放进村里!
郑秀川这才拿出路条,让两个儿童团员查看了一下,这才和萧四明两个进村。
村口布设着明岗暗哨,还有值班机枪组。
萧四明一下就放心了,知道经过盂县整训后,干部们把宿营时的警戒抓的很实。
进村后,萧四明没有去看望正在几个打谷场上训练的部队,而是挨家挨户敲门,进了几家老乡的院子,查看水缸满不满、院子里扫干净没、厕所是不是垫土了。
看了一圈,比较满意,萧四明这才放心,知道新兵团是严格按照我军的传统训练的!
老乡们不知道这个十八岁的娃娃就是八路军的大首长,还以为他是普通战士,和他说话时没有半点拘束。
萧四明不光是想看新兵连的训练,还想看看他在宁津联席会议上提的几件事的落实情况,就问老乡们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没?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没好气地说:“种了!俺的地里都种了!不光是种了玉米,还种了许多红薯、南瓜、萝卜、白菜!那些八路军干部说,这是任务,种了就是拥护抗日,不种的话,就是不拥护抗日!俺就想不明白,种不种玉米、红薯、南瓜、萝卜白菜,和拥护不拥护抗日有球关系!净辖搞!”
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后世的农业技术,这个时候推广,对习惯了一年一熟的冀鲁边农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很多人接受不了是正常的!
萧四明耐心地对那老乡说:“大叔,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要实现一年两熟,提高粮食产量。你看看这天,干旱的厉害,说不定明年春上还是干旱。玉米、红薯,都是高产耐旱作物,多种一点,可以弥补夏粮减产的损失。种南瓜、萝卜、白菜也是这道理,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在灾荒年有点收成,既能糊口、填饱肚子,又能卖钱,多好啊!”
那老乡瓮声瓮气地说:“俺们这里都是枣林,大枣、小枣都不怕旱,不耽误卖钱!”
看来,干部们在宣传时讲的不到位,这个老乡有抵触情绪!
萧四明不走了,拉那老乡坐下,从兜里掏出烟来,给那老乡递了一根,自己也点了一根,边抽边和老乡拉呱开了。
郑秀川在一旁听的讶异,想不到萧四明竟然能和这老乡说到一起去,从麦子卖多少钱一斤、大枣卖多少钱一斤开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老乡家有几口人、有没有大牲口、日子过的怎么样。
那老乡说,他不是对八路军有意见,人老多少倍,哪里见过八路军这样仁义的队伍么!他是觉得在麦田里套播玉米,是瞎折腾,麦熟时耽误收麦!而且,老乡们习惯于种小麦、高粱、豆子,种玉米的并不多。本来,庄户人家,一年或种麦或种高粱、豆子,都是一熟,人老多少辈儿都是这样过的。现在八路军要搞一年两熟,不但要在麦田里套播玉米,听说收罢麦还要让接着种豆子,那能长熟么?很可能将来都是长了一地豆秧子!
收罢麦种晚玉米或者豆子,收成肯定会很好的,象冀鲁边大平原这么好的地,不存在长不熟的问题。关键是老百姓没有这样耕作过,不相信!
萧四明抽着烟,和那老乡足足聊了一个小时,把冬小麦、早玉米、晚玉米、豆子、高粱、红薯、南瓜、萝卜、白菜的种植时间、施肥、除草、灭虫等,聊了个透,那老乡才欢天喜地地走了!
郑秀川的眼睛在萧四明脸上瞅来瞅去,半天才问:“你小小年纪跟着父母在香港、广州、上海上学,14岁当红小鬼,从哪里学来的种庄稼的本事?奇怪了!”
萧四明说,他根本就不会种庄稼,从小到大就没干过一次农活,有些庄稼苗子都认不全。
郑秀川不相信,说萧四明骗他!
萧四明说的都是真的,别说是红小鬼萧四明了,就是灵魂穿越的萧四明,前世也没有种过庄稼,他只是知道一年两熟的道理而已!
郑秀川见萧四明说的认真,不象是骗他,赶紧小声说道:“你没种过庄稼、干过农活,咋就干让老乡们在麦田里套播玉米?万一长不熟怎么办?那不是坑人么?八路军怎么能坑老百姓呢?你可别犯错误!”
萧四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郑秀川是榆木疙瘩脑子,一点都不开窍,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给个娘们都不会睡!那道理还用说?老百姓一年一熟,种的早玉米也是春上种的,麦田套播只不过是把早玉米种在了麦田里而已,怎么可能会长不熟?
郑秀川可不是榆木疙瘩脑袋,聪明着呢!
听萧四明说的一套一套的,郑秀川想想确实是那道理,就叹到:“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钱!这下好了,只要秋天套播的玉米收成好,不用我们动员,冀鲁边的老百姓明年自己就会采用一年两熟耕作法的。我们的军粮就再也不发愁了!”
萧四明忙的很,没工夫听郑秀川发感慨,扭身就走,他要去大田里看看,到底实施麦田套播玉米没有!
四月中下旬的冀鲁边平原,碧绿一片。站在田间地头极目远眺,大平原简直就是绿色的海洋。风儿吹过,青草的香味、花的香味、泥土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时间,萧四明竟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郑秀川在一旁说,要是没有鬼子侵略该多好,千里沃野的大平原,随便撒一把种子就能生根发芽。到夏天,金黄的麦穗在风中摇曳,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该死的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死的干干净净的!
萧四明没有吭声,蹲下身子,查看麦苗的长势,心里默默计算,想弄清楚今年大概会减产多少。
可惜萧四明对农业生产没有丝毫经验,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算不出个所以然!
郑秀川年龄比萧四明大七八岁呢,参军前在家里干过农活。见萧四明蹲下身子查看小麦长势,心里好笑,也蹲了下来,神兽拨弄着麦苗,看了一会儿,对萧四明说到:“团长,这里是大平原,地好。按理说,一亩地打个400斤没问题。但看这麦苗的长势,不怎么样。天太旱了,能下场透雨就好了!”
萧四明默然,不由自主第九想起了历史上肖华率部转向鲁西的事情。他记得清楚,促使肖华率冀鲁边主力向鲁西、鲁南转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粮食太紧张!
现在就看自己搞的麦田套播玉米和大力推广种植红薯、南瓜、萝卜、白菜能不能达到设想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