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你背叛了什么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成语】:包藏祸心
【拼音】:bāocánghuoxin
【解释】: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来,郑国是个小国,楚国是个大国,郑国与楚国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与别的诸侯国抗衡。为此,大夫公孙段把女儿嫁给楚国的公子围。
执政大夫子产见公子围带了许多兵马来迎亲,担心他乘机侵袭,便不让公子围等住进城里的馆舍,并派子羽对公子围说:“敝都的馆舍狭小,容纳不下您这么多的随从,请就住在城外,并举行迎亲仪式吧。”
公子围很不满意,命太宰伯州犁对子羽说:“承蒙贵君赐给敝君大夫恩惠,把贵君大夫的女儿嫁给敝君的大夫作妻子。敝国这次迎亲极为隆重,出发前摆了宴席,在宗庙中进行了祭告。如果在野外举行迎亲仪式,是把贵君的恩惠赐到草丛里去了,我们就欺骗了先君,不能再当大臣,也不能回去了。请大夫再考虑一下。”
子羽说:“我们郑国国家小,但国小并没有罪过,倒是依靠大国而不设防备,那才是罪过。我们本想通过联姻使自己得到安宁,而楚国作为大国却怀着害人之心来打我们弱小的郑国的主意,这是行不通的。”
【成语】:抱残守缺
【拼音】:bàocánshouquē
【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刘欣)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刘歆的信中写到: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了“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原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抱薪救火
【拼音】:bàoxinjiuhuo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拼音】:gshéying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故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杯水车薪
【拼音】:bēishuichēxin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故事】:
有一天傍晚,有个叫赵大的人砍柴回来路过一个茶馆,看见里面坐着很多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乘凉。赵大把拉柴的车停在外面,也走进了茶馆。他刚喝完一杯茶,就看见茶馆外面一片红光,饱到门口一看,原来是自已的一车柴草着火了,火苗直往上蹿。赵大一边大喊:不好了,着火啦,快救火啊!一边跑进茶馆,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水往柴草上泼去。茶馆里的人听到喊声,也都端起茶杯往车上泼。可是火不但没灭,借助风势反而更大了。赵大揪住衣襟,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直叹气。
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背道而驰
【拼音】:bèidàoérchi
【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成语】:背水一战
【拼音】:bèishuiyizhàn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成语】:本末倒置
【拼音】:dàozhi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齐国的国王派使臣去访问赵国。使臣到了赵国,把齐王的信交给了赵威王,赵威王连看都没看,就亲切地问使臣:齐国怎么样?今年收成好吗?老百姓生活得好吗?齐王的身体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对赵威王说:齐王派我来访问赵国,可您连信都不看,而是先问收成、百姓,最后才问国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王笑着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如果没有百姓,哪有什么国王啊!所以我这样问,根本没有本末倒置。本末:树根和树梢,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细枝末节;置:放置。这个成语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的关系搞颠倒了。
【成语】:逼上梁山
【拼音】:bishàngliángshān
【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故事】:
《水浒传》中有一个梁山英雄,名叫林冲,原来是80万禁军教头。有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赶庙会,没想到俩人走散了。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见林冲的妻子长得漂亮,就起了坏心。正在这时,林冲赶到了,他见妻子被人欺负,非常气愤,就在举起拳头要打时,才看清是高衙内,就忍气吞声地回了家。谁知高衙内为了霸占林冲的妻子,玩弄手法陷害林冲,还派人在流放的路上杀害林冲。林冲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得上梁山造反。梁山:地名,在今山东省梁山县。这个成语比喻被迫反抗或做某件事。
【成语】:比肩接踵
【拼音】:g
【解释】: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成语故事】
【成语】:包藏祸心
【拼音】:bāocánghuoxin
【解释】: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来,郑国是个小国,楚国是个大国,郑国与楚国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与别的诸侯国抗衡。为此,大夫公孙段把女儿嫁给楚国的公子围。
执政大夫子产见公子围带了许多兵马来迎亲,担心他乘机侵袭,便不让公子围等住进城里的馆舍,并派子羽对公子围说:“敝都的馆舍狭小,容纳不下您这么多的随从,请就住在城外,并举行迎亲仪式吧。”
公子围很不满意,命太宰伯州犁对子羽说:“承蒙贵君赐给敝君大夫恩惠,把贵君大夫的女儿嫁给敝君的大夫作妻子。敝国这次迎亲极为隆重,出发前摆了宴席,在宗庙中进行了祭告。如果在野外举行迎亲仪式,是把贵君的恩惠赐到草丛里去了,我们就欺骗了先君,不能再当大臣,也不能回去了。请大夫再考虑一下。”
子羽说:“我们郑国国家小,但国小并没有罪过,倒是依靠大国而不设防备,那才是罪过。我们本想通过联姻使自己得到安宁,而楚国作为大国却怀着害人之心来打我们弱小的郑国的主意,这是行不通的。”
【成语】:抱残守缺
【拼音】:bàocánshouquē
【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后来与刘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一本古文《春秋左氏传》,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便建议为《左传》等古籍建立学官。汉哀帝(刘欣)知道此事后,就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但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刘歆的信中写到: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伸出了“抱残守缺”这句成语,原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语】:抱薪救火
【拼音】:bàoxinjiuhuo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乒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拼音】:gshéying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故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杯水车薪
【拼音】:bēishuichēxin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故事】:
有一天傍晚,有个叫赵大的人砍柴回来路过一个茶馆,看见里面坐着很多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乘凉。赵大把拉柴的车停在外面,也走进了茶馆。他刚喝完一杯茶,就看见茶馆外面一片红光,饱到门口一看,原来是自已的一车柴草着火了,火苗直往上蹿。赵大一边大喊:不好了,着火啦,快救火啊!一边跑进茶馆,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水往柴草上泼去。茶馆里的人听到喊声,也都端起茶杯往车上泼。可是火不但没灭,借助风势反而更大了。赵大揪住衣襟,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直叹气。
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背道而驰
【拼音】:bèidàoérchi
【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成语】:背水一战
【拼音】:bèishuiyizhàn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成语】:本末倒置
【拼音】:dàozhi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一次齐国的国王派使臣去访问赵国。使臣到了赵国,把齐王的信交给了赵威王,赵威王连看都没看,就亲切地问使臣:齐国怎么样?今年收成好吗?老百姓生活得好吗?齐王的身体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对赵威王说:齐王派我来访问赵国,可您连信都不看,而是先问收成、百姓,最后才问国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王笑着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如果没有百姓,哪有什么国王啊!所以我这样问,根本没有本末倒置。本末:树根和树梢,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细枝末节;置:放置。这个成语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的关系搞颠倒了。
【成语】:逼上梁山
【拼音】:bishàngliángshān
【解释】: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成语故事】:
《水浒传》中有一个梁山英雄,名叫林冲,原来是80万禁军教头。有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赶庙会,没想到俩人走散了。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见林冲的妻子长得漂亮,就起了坏心。正在这时,林冲赶到了,他见妻子被人欺负,非常气愤,就在举起拳头要打时,才看清是高衙内,就忍气吞声地回了家。谁知高衙内为了霸占林冲的妻子,玩弄手法陷害林冲,还派人在流放的路上杀害林冲。林冲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得上梁山造反。梁山:地名,在今山东省梁山县。这个成语比喻被迫反抗或做某件事。
【成语】:比肩接踵
【拼音】:g
【解释】:犹比肩继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