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 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卢龙,为变边境之天,李从璟开展了许多建设,军农商各有规划,但这些建设中,大多是立足幽州,是为应对契丹,然而演武院不同,他是李从璟为了日后长远发现而建设的,是为李从璟的大业奠定基础。
“天下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烟不断,尤其是黄巢祸乱唐室江山以来,神州四分五裂,天下遂进入诸侯割据的局面。当今之世,要征服各地诸侯,一统天下,实非易事,要历经数不清的征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演武院,就显得分外必要。演武院之所在,不仅可以为持续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将校支持,同时亦能极大提升将校素质,提高军队战力。””与李从璟同行的杜千书说道,“卑职自领军帅之令,组建演武院以来,日夜深思,恐有不及军帅之意者。今军帅既来,演武院是好是坏,终于可有一个评判,卑职这心无论是沉到肚子里还是飞到天上,都好过提在嗓子眼。”
李从璟笑道:“演武院的确事关重大,但你却也不必如此如履薄冰,此事无旧例可循,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一时做得不够好不要紧,渐次改进就是了。”
说到这,李从璟和杜千书已临近演武院牌楼。牌楼三门,中间最高门上的牌匾,书写有“演武院”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风格简朴,笔力千钧,自有一股杀伐之气,典型的军中风格。李从璟虽差几可以说的上是饱读诗书,但对书法一道却无半分修为,这字也非是出自他手。
杜千书抬头仰望那三字,感叹道:“每观此三字,如见沙场厮杀,金戈铁马之气迎面而来,让人不觉凛然。费大人这三个字,可见其笔力深厚,亦可见其胸中情怀。”
原来,这块牌匾,却是出自费高章之手。
“费大人久居幽州,每随老师与契丹战,毫无惧色,我曾听老师说起,幽州数次被契丹十万大军围攻,而能屹立不倒者,卢龙军死战之力占一半,而费大人集全城民力物力之支持,占另一半。”李从璟说道,他口中的老师,自然就是李存审,李存审对费高章的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之高了。
杜千书点头,肃然道:“费大人的确能当得其此赞。”
两人说话间,已至演武院门前,演武院是军中重地,自有军士把守,门前站岗的是两名身着演武院服饰的年轻儿郎。演武院学生的服饰青色打底,胸前纹有一盾一剑,这两名儿郎身板挺直,目视前方,面无表情,浑如雕像一般。直到李从璟等人接近到院门十步的位置,两人同时将视线投放过来,那目中闪烁着的精芒,自有一股朝气和不可侵犯的气势。
李从璟离开幽州之时,演武院尚才开始运行,处在一个雏形阶段,在任何一个新事物开始出现的时候,它的发展都是无比迅速的,演武院也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这两名儿郎看到李从璟,竟然不认得他。
他们不认得李从璟,却认得主持演武院建设工作的杜千书,见到杜千书,纷纷行礼,“杜大人。”
杜千书现在在幽州的官职并不是很高,所以两位儿郎看到他站在李从璟身侧,并没有太过好奇,无论是在百战军,还是卢龙军,能让杜千书随行其后的人物都不少。看过李从璟一眼后,这两名儿郎就恢复了目不斜视的姿态,并没有多注意。
杜千书点点头,没有多言,和李从璟踏步进门。
就着先前的话题,李从璟对杜千书言道:“培养基层将官,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固然是演武院之责,然而这却还不是演武院的全部意义,甚至不是最大的意义。”
演武院中绿树成荫,环境雅致,这点值得称道,但是除此之外,占地面积甚至接近节度使官署的演武院,再无其他装饰,内里的建筑、摆设,无不简朴直接,线条硬朗,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杜千书和李从璟领头,走在青石板铺陈的道路上,他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李从璟,“培养基层将官,作为军中基石,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以为军中柱石,此两者,必能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甚至有望塑造一支从未出现在历史上的军队。这还不是演武院最大的意义,那么演武院最大的意义在何处?”
李从璟这回巡视演武院,类似于微服私访,除却杜千书和跟在身后的官吏、护卫,演武院并不曾被告知,众人走在路上,难免碰见行走的演武院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军中底层,对李从璟认识得不多,这一路行来,学生们都只是向杜千书行礼,却不曾有向李从璟打招呼的。
李从璟道:“演武院最大的意义,总结起来四个字,强化国防。”
“国防?”杜千书为这两个未曾听闻的名词惊奇到。
李从璟点点头,“的确是国防。一个国家,赢得战争的本事如何,不仅在于军队战力,综合而言,可以称之为国防实力。国防,包括将士素质、军备强弱、军事学术——军事知识、战术思维、战争思想等等,这是一个体系。总而言之,就是一国?军队打赢战争的能力。”
说到这,见杜千书似懂非懂,李从璟笑了笑,继续道:“当然,国防实力并未紧靠演武院就行,它需要一个国家在整体上的支持。就目下而言,演武院除却培养军中将官之外,还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研究敌军,包括敌军战法习惯、战备体系、征战之道、优势弱点等等,甚至是敌军主要将帅,这算得上是‘庙算’的范畴,有此,在战端开启时,能针对性应对,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打赢战争。第二件事,研究军备,昔年汉武欲对匈奴用兵,感汉军兵甲不利,遂得精钢炼铁之法,得环首刀。汉军之后之所以能屡败匈奴,不仅在于卫霍将才,环首刀之利,亦有大功。今我欲征战天下,军备不可不利。无论是攻城利器,还是对阵利器,亦或是守城利器,都需要改进、研制,力求夫未战,而已在军备战胜对手,先拔优势。”
这两件事,杜千书听闻之后,大为惊艳,细想之下,更觉其中利害,前者对阵下药,后者提升自身战力,皆是征战取胜之正道,分量不可谓不重。尤其后者,凭借装备之优势,从而战胜对手,在历史上也是有章可循的,杜千书饱学,自然能体会其中分量。
在李从璟说完这两件事后,杜千书迫不及待的问:“第三件事为何?”
“第三件事,立足前两者基础上,是为改进我军征战、战阵之法。兵种配合,步骑协作,攻坚与守城之术不同,则攻坚与守城之军亦应该不同,唯其不同,可优化资源配置——区别军力,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李从璟说道。
在李从璟的规划中,军队战法也是随着军备改变而改变的,世界军队的发展演变史,追根揭底,是武器装备的进化史。自后世来,李从璟自然清楚火器的威力,对火器他心不可能没有想法。之前不言,是没有那个资本,现在他节度一方,是为小诸侯,他胸中的墨水,也终于有了能稍稍挥洒的地方。
即便是打造火-枪不太现实,那么大炮呢?便是打造大炮也难,那么改进火药,造个炸?药包可不可以?若能得如此,攻城时,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人力,往地方城头抛百十炸?药包,那场面是不是很美?在城门下埋一堆炸?药点燃,轰的一声,城门是不是就能被炸毁?
当然,这些都是李从璟的设想,具体能不能实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正确的思想,他愿意为此去努力。
杜千书细细思考之后,由衷道:“此三者皆大有可为之事,事若能成,我军战力——我大唐国防实力,必定能够傲视天下,届时,别说征战草原,便是一统天下,也指日可待矣!”
想想这件事做成之后的景象,唐军所到之处,敌军皆溃,万里神州,在唐军兵锋所指下,一城一城被插上大唐的旗帜,最终,那副天下舆图,成片成片被染红,最后重归一统,汇聚成一个大大的“唐”字,杜千书就不能不热血沸腾。
按照李从璟这个构思,即便是唐军日后征战天下,重现太宗玄宗时期的版图,将大唐军队拉到中亚去,再与西方争雄,也不是可不能。
越往深入想,杜千书越是被他自己勾画出来的画面所震撼,最后,他几乎是声音颤抖道:“天下之大,但凡梦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大唐所在!军帅一番苦心,千书今日方知矣,千书能主持演武院之事,实是莫大-荣幸,日后殚精竭虑,必不负军帅所望!”
相比之杜千书此时的激动,这一切构想的“始作俑者”李从璟就显得淡然得多,毕竟他不是初闻这些事,也不是初次想象那些画面了,十多年来,这些东西日夜萦绕在他脑海中,不知被他想象、构思了几百几千回,在构思还未实现的时候,李从璟已不会情绪起伏。
摆摆手,李从璟问杜千书:“千书,你且说说,要做到这三件事,最大的难处在哪里?”凡事先问难处,这早已成为李从璟的习惯。做事情说到底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困难都解决了,成果便会顺理成章。
杜千书沉吟道:“要做成这三件事,固然千难万难,但最大的难处,千书窃以为在两个字。”
“哪两个字?”
...
在卢龙,为变边境之天,李从璟开展了许多建设,军农商各有规划,但这些建设中,大多是立足幽州,是为应对契丹,然而演武院不同,他是李从璟为了日后长远发现而建设的,是为李从璟的大业奠定基础。
“天下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烟不断,尤其是黄巢祸乱唐室江山以来,神州四分五裂,天下遂进入诸侯割据的局面。当今之世,要征服各地诸侯,一统天下,实非易事,要历经数不清的征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演武院,就显得分外必要。演武院之所在,不仅可以为持续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将校支持,同时亦能极大提升将校素质,提高军队战力。””与李从璟同行的杜千书说道,“卑职自领军帅之令,组建演武院以来,日夜深思,恐有不及军帅之意者。今军帅既来,演武院是好是坏,终于可有一个评判,卑职这心无论是沉到肚子里还是飞到天上,都好过提在嗓子眼。”
李从璟笑道:“演武院的确事关重大,但你却也不必如此如履薄冰,此事无旧例可循,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一时做得不够好不要紧,渐次改进就是了。”
说到这,李从璟和杜千书已临近演武院牌楼。牌楼三门,中间最高门上的牌匾,书写有“演武院”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风格简朴,笔力千钧,自有一股杀伐之气,典型的军中风格。李从璟虽差几可以说的上是饱读诗书,但对书法一道却无半分修为,这字也非是出自他手。
杜千书抬头仰望那三字,感叹道:“每观此三字,如见沙场厮杀,金戈铁马之气迎面而来,让人不觉凛然。费大人这三个字,可见其笔力深厚,亦可见其胸中情怀。”
原来,这块牌匾,却是出自费高章之手。
“费大人久居幽州,每随老师与契丹战,毫无惧色,我曾听老师说起,幽州数次被契丹十万大军围攻,而能屹立不倒者,卢龙军死战之力占一半,而费大人集全城民力物力之支持,占另一半。”李从璟说道,他口中的老师,自然就是李存审,李存审对费高章的这个评价,可以说非常之高了。
杜千书点头,肃然道:“费大人的确能当得其此赞。”
两人说话间,已至演武院门前,演武院是军中重地,自有军士把守,门前站岗的是两名身着演武院服饰的年轻儿郎。演武院学生的服饰青色打底,胸前纹有一盾一剑,这两名儿郎身板挺直,目视前方,面无表情,浑如雕像一般。直到李从璟等人接近到院门十步的位置,两人同时将视线投放过来,那目中闪烁着的精芒,自有一股朝气和不可侵犯的气势。
李从璟离开幽州之时,演武院尚才开始运行,处在一个雏形阶段,在任何一个新事物开始出现的时候,它的发展都是无比迅速的,演武院也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这两名儿郎看到李从璟,竟然不认得他。
他们不认得李从璟,却认得主持演武院建设工作的杜千书,见到杜千书,纷纷行礼,“杜大人。”
杜千书现在在幽州的官职并不是很高,所以两位儿郎看到他站在李从璟身侧,并没有太过好奇,无论是在百战军,还是卢龙军,能让杜千书随行其后的人物都不少。看过李从璟一眼后,这两名儿郎就恢复了目不斜视的姿态,并没有多注意。
杜千书点点头,没有多言,和李从璟踏步进门。
就着先前的话题,李从璟对杜千书言道:“培养基层将官,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固然是演武院之责,然而这却还不是演武院的全部意义,甚至不是最大的意义。”
演武院中绿树成荫,环境雅致,这点值得称道,但是除此之外,占地面积甚至接近节度使官署的演武院,再无其他装饰,内里的建筑、摆设,无不简朴直接,线条硬朗,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杜千书和李从璟领头,走在青石板铺陈的道路上,他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李从璟,“培养基层将官,作为军中基石,提升中高层将官素质,以为军中柱石,此两者,必能大大提升军队战斗力,甚至有望塑造一支从未出现在历史上的军队。这还不是演武院最大的意义,那么演武院最大的意义在何处?”
李从璟这回巡视演武院,类似于微服私访,除却杜千书和跟在身后的官吏、护卫,演武院并不曾被告知,众人走在路上,难免碰见行走的演武院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军中底层,对李从璟认识得不多,这一路行来,学生们都只是向杜千书行礼,却不曾有向李从璟打招呼的。
李从璟道:“演武院最大的意义,总结起来四个字,强化国防。”
“国防?”杜千书为这两个未曾听闻的名词惊奇到。
李从璟点点头,“的确是国防。一个国家,赢得战争的本事如何,不仅在于军队战力,综合而言,可以称之为国防实力。国防,包括将士素质、军备强弱、军事学术——军事知识、战术思维、战争思想等等,这是一个体系。总而言之,就是一国?军队打赢战争的能力。”
说到这,见杜千书似懂非懂,李从璟笑了笑,继续道:“当然,国防实力并未紧靠演武院就行,它需要一个国家在整体上的支持。就目下而言,演武院除却培养军中将官之外,还有三件事要做。第一件事,研究敌军,包括敌军战法习惯、战备体系、征战之道、优势弱点等等,甚至是敌军主要将帅,这算得上是‘庙算’的范畴,有此,在战端开启时,能针对性应对,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打赢战争。第二件事,研究军备,昔年汉武欲对匈奴用兵,感汉军兵甲不利,遂得精钢炼铁之法,得环首刀。汉军之后之所以能屡败匈奴,不仅在于卫霍将才,环首刀之利,亦有大功。今我欲征战天下,军备不可不利。无论是攻城利器,还是对阵利器,亦或是守城利器,都需要改进、研制,力求夫未战,而已在军备战胜对手,先拔优势。”
这两件事,杜千书听闻之后,大为惊艳,细想之下,更觉其中利害,前者对阵下药,后者提升自身战力,皆是征战取胜之正道,分量不可谓不重。尤其后者,凭借装备之优势,从而战胜对手,在历史上也是有章可循的,杜千书饱学,自然能体会其中分量。
在李从璟说完这两件事后,杜千书迫不及待的问:“第三件事为何?”
“第三件事,立足前两者基础上,是为改进我军征战、战阵之法。兵种配合,步骑协作,攻坚与守城之术不同,则攻坚与守城之军亦应该不同,唯其不同,可优化资源配置——区别军力,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李从璟说道。
在李从璟的规划中,军队战法也是随着军备改变而改变的,世界军队的发展演变史,追根揭底,是武器装备的进化史。自后世来,李从璟自然清楚火器的威力,对火器他心不可能没有想法。之前不言,是没有那个资本,现在他节度一方,是为小诸侯,他胸中的墨水,也终于有了能稍稍挥洒的地方。
即便是打造火-枪不太现实,那么大炮呢?便是打造大炮也难,那么改进火药,造个炸?药包可不可以?若能得如此,攻城时,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人力,往地方城头抛百十炸?药包,那场面是不是很美?在城门下埋一堆炸?药点燃,轰的一声,城门是不是就能被炸毁?
当然,这些都是李从璟的设想,具体能不能实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正确的思想,他愿意为此去努力。
杜千书细细思考之后,由衷道:“此三者皆大有可为之事,事若能成,我军战力——我大唐国防实力,必定能够傲视天下,届时,别说征战草原,便是一统天下,也指日可待矣!”
想想这件事做成之后的景象,唐军所到之处,敌军皆溃,万里神州,在唐军兵锋所指下,一城一城被插上大唐的旗帜,最终,那副天下舆图,成片成片被染红,最后重归一统,汇聚成一个大大的“唐”字,杜千书就不能不热血沸腾。
按照李从璟这个构思,即便是唐军日后征战天下,重现太宗玄宗时期的版图,将大唐军队拉到中亚去,再与西方争雄,也不是可不能。
越往深入想,杜千书越是被他自己勾画出来的画面所震撼,最后,他几乎是声音颤抖道:“天下之大,但凡梦想所到的地方,就是我大唐所在!军帅一番苦心,千书今日方知矣,千书能主持演武院之事,实是莫大-荣幸,日后殚精竭虑,必不负军帅所望!”
相比之杜千书此时的激动,这一切构想的“始作俑者”李从璟就显得淡然得多,毕竟他不是初闻这些事,也不是初次想象那些画面了,十多年来,这些东西日夜萦绕在他脑海中,不知被他想象、构思了几百几千回,在构思还未实现的时候,李从璟已不会情绪起伏。
摆摆手,李从璟问杜千书:“千书,你且说说,要做到这三件事,最大的难处在哪里?”凡事先问难处,这早已成为李从璟的习惯。做事情说到底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困难都解决了,成果便会顺理成章。
杜千书沉吟道:“要做成这三件事,固然千难万难,但最大的难处,千书窃以为在两个字。”
“哪两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