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3章:圣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为防盗章
今年雨水丰沛, 田里的庄稼也长得好,早在七月间,稻穗就弯的垂了下来。
顾家人看着田里的稻子, 脸上也挂着喜色。
前些日子,顾明良用顾云涛的纸笔写了个条子,让顾长荣带去给周师爷。
也不知那周师爷怎么运作了一番, 还真是把顾长荣安排到了县衙当差役。
但已经不在顾明良待过的户房,而是进了兵房。
顾长荣心里疑惑, 回来问及顾明良此事。
“这是好事,户房的主事是许师爷的人, 你去了反而不好处事,兵房的何书吏跟我也有些交情, 你过去他也能照看你一二。”
顾明良显然对顾长荣的差事很满意,又指点顾长荣准备些礼物,给周师爷跟何书吏送去。
这一来二去的, 顾长荣也开始慢慢地在兵房偶尔说得上两句话,算是站稳了脚。
自从顾长荣去了县衙当差,大娘方氏每天都是笑盈盈的, 虽然神色中有几分掩藏不住的得意, 但为人也温和了许多。
九月的风一到, 村里的人都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每天早出晚归的赶着收稻子。
顾家人也是忙得紧, 他们家里能下田的, 现在不过只有五个人, 田在村里又算比较多的,自然更得要抓紧时间。
稻子熟了以后,在田里可是放不得的,万一要是动作慢了,再赶个几天的雨天,那损失可就大了。
大妞已经满十岁了,也被当成半个大人使,忙起来也得到田里帮忙割稻子。
做饭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妞身上。
大人们白天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晚上就在家里搓稻谷。而孩子们也要帮忙做饭、晒稻谷,这就是农忙时候,农村家庭常见的情况。
这段时间,顾明良几人中午都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饭,带着三妞跟顾云浩,提着竹篮子送到田里去。
“爷、奶、爹、娘、大娘、大姐,这俩个竹筒里我灌了满满的凉开水,你们渴了就喝这个,可别喝河边的凉水。”顾云浩给众人说道,又指了指放在田边上的两个大竹筒。
这个时代河里的水虽然没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凉些,家里人这些天都忙着干活,身体早就高负荷,可是得要好生保养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顾云浩知道家里的情况,还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见着他这样懂事,也都是会心一笑,纷纷答应了。
“乖孙啊,奶奶知道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去,这稻草割人着呢,别在这里混。”李氏心疼地道。
“奶,我再陪你们会。”
顾云浩摇摇头,干脆理了理田边的杂草,坐下来。
“好好好,都随你,只是小心着些,别到田里来。”
李氏拿着竹筒喝口水,又再嘱咐了顾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镰刀下田去。
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漏什么东西,就道:“爷,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
“行,快回去吧,记得猪只喂一次,等会过俩时辰再喂第二次啊。”
李氏提高了嗓门吩咐道。
“哎,知道了。”
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二妞带着三妞一路往家去了。
一直到了天色变得灰麻,几人才停了手里的活,开始背稻谷回家。
就这么前后忙活了将近半个月,方才赶着时间把稻子收完,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谷,晒谷子。
虽然是个精细活,但好歹也没前些天那么累。
加上天气连续放晴,谷子晒的也快,一家人倒很是欢喜。
稻子晒得只剩最后一批,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天中午,家里还难得的割了一条肉,做了顿白米饭,一家子欢欢喜喜地吃了饱饭。
饭后,大妞忙着收拾桌子洗碗,二妞就开始吵嚷着要打枣子。
其实枣子好些天前就已经开始泛红,只是家里在忙,也没人顾得上打枣,只有孩子们嘴馋了拿着竹竿打些下来吃。
但顾云浩他们家的枣树长的大,今年又结的密,就算是孩子们平时打些,也还是剩了许多。
眼看着树上的枣子已经红透,又收完了稻谷,才稍微有那个闲心去打枣子。
“也好,咱们赶着把枣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说的,先晾成干枣,入了冬看看城里有没有人收。”顾明良说道。
“就是,早该打了,我看再过两天,估计就得烂了。”李氏也点点头,说道:“就算卖不成,给孩子们当零嘴吃也成。”
闻言,顾云浩嘿嘿一笑:“奶,我们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这倒是实话,顾家的这两个枣树本来就长得大,每年都得结好些枣子,就算晒干了,也能存好几口袋。
因着这东西不饱肚子,除了给孩子们吃,平时大人们也就是偶尔用来泡泡水喝,而且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夏天基本大家都是喝凉水,倒是连泡水都省了。
听到家里大人也说了要打枣,二妞一下就兴奋起来,连忙去外面找专门打果子用的长竹竿,以及捡枣子簸箕。
其实爬树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但顾家的枣树长得高,因而上树打枣的自然就是顾长光。
顾长光上了树,接过二妞递上来的竹竿,对着枣子枝敲了一竿子,就见红红的枣儿不停地往下掉。
下面顾云浩几个孩子居然一时都捡不过来,最后就连方氏跟李氏两人也开始帮忙捡枣子。
“哎呀,枣子打到我背上了。”
随着一个笑声响起,二妞站起身来摸了摸背。
“幺娃子,你小心些,别忘树下去。”
这里李氏生怕二孙子也被打到,连连吩咐道。
“奶,没事,这枣子敲一下不疼。”二妞嘿嘿一笑,说道。
“那也得注意些,你弟还小呢。”
见李氏坚持,顾云浩自然点头答应。
附近的孩子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也都跑来顾家混枣子吃,顾家人自然不会在这事儿上小气。
大人孩子乐乐呵呵地忙了一下午,直到天色灰麻,方才把枣子收完……
因着之前已经在讲堂上跟着默念过,原本就有些印象,背起来也并不是很艰难。
只是遇着不认识的字,就去找顾明琮解惑。
就这样,顾云浩不仅能完整的将《千字文》背下来,还多认识了不少字,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其余基本都能认得。
见着他到了反复可诵的地步,顾明琮也就开始解释文章的意思。
他讲的并不细致,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含糊。
但是顾明琮说,他自己本生也是学问不够,因而理解的也有限,只能将他懂得讲给顾云浩听,其余的也只得顾云浩自己去揣摩和理解。
因为跟顾明琮熟悉了起来,顾云浩也知道一些科考上的事情。
比如他们现在还称不上学子,最多能称蒙童,也就是说刚刚开蒙而已。
要想正真进学,就要按着步骤,学完三百千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之后再是《幼学琼林》,这样才算读完了蒙学阶段的书。
对于讲究一点的读书人家或是书院,学了《幼学琼林》后,还要念《弟子规》,追求诗文才气的还要读《声律启蒙》。
而后正式进学了,还要先学《孝经》,在懂得诸德之本后,才开始学寻常四书五经。
治书很是讲究顺序,一般都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学四书,按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一本学完之后再学第二本。
待四书学完之后,方能治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都是先全部拉通学过之后,再从中选取一经主修,其余辅修。
一般而言,学完这些东西,至少都得十来年。
至于考秀才,那也都是四书五经学有所成之后,方才有可能考上。
更不用说后面考举人、考进士了。
知道了自己任重道远,顾云浩更是珍惜时间,开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练字和学习的长期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着来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此保证学习进度。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就过去了两年。
顾云浩也从先前的小豆丁长大了不少,因着上了两年学,谈吐举止间也带着几分儒雅俊逸之气。
这两年,他把心思都用在念书上,在顾明琮的教导下,已经学完了《千字文》,现在正在主学《幼学琼林》的第三卷。
另外因着能到顾明琮家里借书的便利,顾云浩还借着读完了《声律启蒙》。
此为防盗章
今年雨水丰沛, 田里的庄稼也长得好,早在七月间,稻穗就弯的垂了下来。
顾家人看着田里的稻子, 脸上也挂着喜色。
前些日子,顾明良用顾云涛的纸笔写了个条子,让顾长荣带去给周师爷。
也不知那周师爷怎么运作了一番, 还真是把顾长荣安排到了县衙当差役。
但已经不在顾明良待过的户房,而是进了兵房。
顾长荣心里疑惑, 回来问及顾明良此事。
“这是好事,户房的主事是许师爷的人, 你去了反而不好处事,兵房的何书吏跟我也有些交情, 你过去他也能照看你一二。”
顾明良显然对顾长荣的差事很满意,又指点顾长荣准备些礼物,给周师爷跟何书吏送去。
这一来二去的, 顾长荣也开始慢慢地在兵房偶尔说得上两句话,算是站稳了脚。
自从顾长荣去了县衙当差,大娘方氏每天都是笑盈盈的, 虽然神色中有几分掩藏不住的得意, 但为人也温和了许多。
九月的风一到, 村里的人都忙了起来, 家家户户每天早出晚归的赶着收稻子。
顾家人也是忙得紧, 他们家里能下田的, 现在不过只有五个人, 田在村里又算比较多的,自然更得要抓紧时间。
稻子熟了以后,在田里可是放不得的,万一要是动作慢了,再赶个几天的雨天,那损失可就大了。
大妞已经满十岁了,也被当成半个大人使,忙起来也得到田里帮忙割稻子。
做饭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二妞身上。
大人们白天在田里忙活割稻子,晚上就在家里搓稻谷。而孩子们也要帮忙做饭、晒稻谷,这就是农忙时候,农村家庭常见的情况。
这段时间,顾明良几人中午都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每天晌午,都是二妞做好了饭,带着三妞跟顾云浩,提着竹篮子送到田里去。
“爷、奶、爹、娘、大娘、大姐,这俩个竹筒里我灌了满满的凉开水,你们渴了就喝这个,可别喝河边的凉水。”顾云浩给众人说道,又指了指放在田边上的两个大竹筒。
这个时代河里的水虽然没什么污染,但肯定更是凉些,家里人这些天都忙着干活,身体早就高负荷,可是得要好生保养身子,不然病了更是不得了。
顾云浩知道家里的情况,还真的是病不起……
五人见着他这样懂事,也都是会心一笑,纷纷答应了。
“乖孙啊,奶奶知道了,你还是快些回家去,这稻草割人着呢,别在这里混。”李氏心疼地道。
“奶,我再陪你们会。”
顾云浩摇摇头,干脆理了理田边的杂草,坐下来。
“好好好,都随你,只是小心着些,别到田里来。”
李氏拿着竹筒喝口水,又再嘱咐了顾云浩注意些,就又拿了镰刀下田去。
这里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篮,又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漏什么东西,就道:“爷,奶,我跟三妞先回去了。”
“行,快回去吧,记得猪只喂一次,等会过俩时辰再喂第二次啊。”
李氏提高了嗓门吩咐道。
“哎,知道了。”
清脆的声音应了一声,二妞带着三妞一路往家去了。
一直到了天色变得灰麻,几人才停了手里的活,开始背稻谷回家。
就这么前后忙活了将近半个月,方才赶着时间把稻子收完,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谷,晒谷子。
虽然是个精细活,但好歹也没前些天那么累。
加上天气连续放晴,谷子晒的也快,一家人倒很是欢喜。
稻子晒得只剩最后一批,众人都是松了口气。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天中午,家里还难得的割了一条肉,做了顿白米饭,一家子欢欢喜喜地吃了饱饭。
饭后,大妞忙着收拾桌子洗碗,二妞就开始吵嚷着要打枣子。
其实枣子好些天前就已经开始泛红,只是家里在忙,也没人顾得上打枣,只有孩子们嘴馋了拿着竹竿打些下来吃。
但顾云浩他们家的枣树长的大,今年又结的密,就算是孩子们平时打些,也还是剩了许多。
眼看着树上的枣子已经红透,又收完了稻谷,才稍微有那个闲心去打枣子。
“也好,咱们赶着把枣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说的,先晾成干枣,入了冬看看城里有没有人收。”顾明良说道。
“就是,早该打了,我看再过两天,估计就得烂了。”李氏也点点头,说道:“就算卖不成,给孩子们当零嘴吃也成。”
闻言,顾云浩嘿嘿一笑:“奶,我们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这倒是实话,顾家的这两个枣树本来就长得大,每年都得结好些枣子,就算晒干了,也能存好几口袋。
因着这东西不饱肚子,除了给孩子们吃,平时大人们也就是偶尔用来泡泡水喝,而且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夏天基本大家都是喝凉水,倒是连泡水都省了。
听到家里大人也说了要打枣,二妞一下就兴奋起来,连忙去外面找专门打果子用的长竹竿,以及捡枣子簸箕。
其实爬树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但顾家的枣树长得高,因而上树打枣的自然就是顾长光。
顾长光上了树,接过二妞递上来的竹竿,对着枣子枝敲了一竿子,就见红红的枣儿不停地往下掉。
下面顾云浩几个孩子居然一时都捡不过来,最后就连方氏跟李氏两人也开始帮忙捡枣子。
“哎呀,枣子打到我背上了。”
随着一个笑声响起,二妞站起身来摸了摸背。
“幺娃子,你小心些,别忘树下去。”
这里李氏生怕二孙子也被打到,连连吩咐道。
“奶,没事,这枣子敲一下不疼。”二妞嘿嘿一笑,说道。
“那也得注意些,你弟还小呢。”
见李氏坚持,顾云浩自然点头答应。
附近的孩子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也都跑来顾家混枣子吃,顾家人自然不会在这事儿上小气。
大人孩子乐乐呵呵地忙了一下午,直到天色灰麻,方才把枣子收完……
因着之前已经在讲堂上跟着默念过,原本就有些印象,背起来也并不是很艰难。
只是遇着不认识的字,就去找顾明琮解惑。
就这样,顾云浩不仅能完整的将《千字文》背下来,还多认识了不少字,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其余基本都能认得。
见着他到了反复可诵的地步,顾明琮也就开始解释文章的意思。
他讲的并不细致,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含糊。
但是顾明琮说,他自己本生也是学问不够,因而理解的也有限,只能将他懂得讲给顾云浩听,其余的也只得顾云浩自己去揣摩和理解。
因为跟顾明琮熟悉了起来,顾云浩也知道一些科考上的事情。
比如他们现在还称不上学子,最多能称蒙童,也就是说刚刚开蒙而已。
要想正真进学,就要按着步骤,学完三百千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之后再是《幼学琼林》,这样才算读完了蒙学阶段的书。
对于讲究一点的读书人家或是书院,学了《幼学琼林》后,还要念《弟子规》,追求诗文才气的还要读《声律启蒙》。
而后正式进学了,还要先学《孝经》,在懂得诸德之本后,才开始学寻常四书五经。
治书很是讲究顺序,一般都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学四书,按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一本学完之后再学第二本。
待四书学完之后,方能治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都是先全部拉通学过之后,再从中选取一经主修,其余辅修。
一般而言,学完这些东西,至少都得十来年。
至于考秀才,那也都是四书五经学有所成之后,方才有可能考上。
更不用说后面考举人、考进士了。
知道了自己任重道远,顾云浩更是珍惜时间,开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练字和学习的长期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着来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此保证学习进度。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就过去了两年。
顾云浩也从先前的小豆丁长大了不少,因着上了两年学,谈吐举止间也带着几分儒雅俊逸之气。
这两年,他把心思都用在念书上,在顾明琮的教导下,已经学完了《千字文》,现在正在主学《幼学琼林》的第三卷。
另外因着能到顾明琮家里借书的便利,顾云浩还借着读完了《声律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