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60章:淮安大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为防盗章
他早已学完了四书, 又通读了五经, 只是也遇到一点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因着治经需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择一作为本经, 若从个人兴趣而言, 顾云浩还是想以《春秋》作为本经, 但梁成业却是主治《礼记》, 这倒是很让他苦恼了一番。
若是想科考取士, 则必治经。
一般而言, 都是先生以何为本经, 那么学生也自然以此为本经。
这样不仅秉承了师徒一脉相承的意思,更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大多读书人穷其一身,也未必能将一经完全研磨通透,而兼治两经的更是少之又少。
梁成业虽然学问不错, 但总归也只通《礼记》一经,故而若是顾云浩以《春秋》为本经,梁成业只怕教不了他多少。
思虑了许久,顾云浩还是不知该如何抉择,却是不想被梁成业看出了一些苗头。
这日,将顾云浩叫到跟前,梁成业没好气地教训道:“老夫原本以为你是个天资不错的, 哪晓得不过只是个读死书的酸腐之人,且你这样短志, 实在不配做老夫的弟子。”
“难不成你竟没有信心, 能在这几年内就考过院试, 进为生员?”
说到这里,梁成业更是不悦地摇了摇头,一副恨其不争的样子。
“学生自然想过下场之事,只是这主经……”顾云浩还是觉得有些头疼。
他到现在还没决定主经呢,又何谈科考?
“自找烦恼的庸才!”
话还没说完,就被梁成业打断道:“我知你想以《春秋》为主经,待取中生员之后,再另找先生研习又有何妨?难道是你没那本事通晓两经?”
这话的意思是……
是要他先主治《礼记》,等过两年考上了秀才,再另找先生跟着研读《春秋》?
兼治两经啊……
顾云浩万万没想到梁成业居然对他有如此高的期望,当下也觉得心潮涌动。
他真的能做到么?
细细思量一番,顾云浩就做了决定,要按着梁成业说的办。
若是让他因着个人兴趣,一时又找不到先生能教他治《春秋》,科考一途就难上加难,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毕竟科考是他唯一的出路。
但若就此放弃自己的想法,顾云浩又觉得心有不甘。
梁成业所言,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当然,兼治两经自然要比主治一经难上许多,也就意味着他今后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过好在顾云浩本就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也倒没有什么畏难之心。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明白了。”
淡淡一笑,顾云浩对着梁成业一礼,拜谢道。
*****
想通了主经之事后,顾云浩只觉整个人也轻松不少,当下就回到寝舍收拾书箱,第二天一大早就回青坪村去了。
他们私塾每个月休假三天,这倒是与顾云涛他们私塾有些不同。
背着书箱走到临川县城的西城门口,顾云浩额上已经有些汗,便放下书箱开始歇息,也顺便拿着从书箱里拿出竹筒喝了口水。
因着青坪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都在临川县的西方,因而大多数都是从西城门进程。
一些农家汉子来城里打短工,也都是在西城口聚集,等着城里有人需要用劳力了,就会到城门口找些人去做工。
因着牛车不能进城,乡下赶牛车挣钱的也都是将牛车赶在城门口,在这里下人装货。
青坪村的吴家就是如此,每到农闲时候,都会拉上牛车到西城门口,来回接送村子里进城的人。
牛车的收费并不算贵,一个小孩坐车回村要两文钱,大人要三文,货物则需要另外付钱。
“云浩啊,今天学里散学了?这是要准备回村吧。”赶牛车的吴老头一见着顾云浩,就笑眯眯地问道。
“吴爷爷好,今天还是要麻烦你了。”
见着有人相问,顾云浩自然温和有礼地回道。
“哪里来的麻烦不麻烦的话。“吴老头故作埋怨说了一句,又接着道:“只是要稍微再等一下,还有货没到嘞。”
“应当的。”
虽然要花两文钱,但顾云浩觉得还是很值得。
毕竟青坪村离县城要走两个多时辰,一趟走回去,腿都会酸一两天。
坐在牛车上,顾云浩抱着自己的书箱,看着沿路的草木,觉得很有一种恬然之意。
今天除了顾云浩外,也没有什么旁的坐车的人,牛车上堆满了各色杂货,吴老头也坐在车沿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顾云浩说话。
“也不知道你们读书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能看那么厚的书。”吴老头笑呵呵地道。
“吴爷爷,你家小孙子也快念书了吧?”
听着顾云浩提到家里的小孙子,吴老头更是来了兴致,道:“倒是要快五岁了,只是被他奶给怪坏了,皮实的很,又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每天都要挨他老子一顿打。”
说到这里,吴老头就忍不住感叹:“若是有你跟云涛这样争气就好咯……”
村里少有人家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因而顾云浩跟顾云涛一直被村里大人看作“有出息”的孩子一类,但凡说起他们家,村里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有两个读书郎。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被人这样夸赞,但也知道这里面的事情难以说清楚,顾云浩只得谦虚几句,就岔开了话题。
回到青坪村,已经快将近酉时。
顾云浩下车后,拿了两文钱强塞给吴老头,又道了声谢,便背着自己的书箱往家里走。
夏至刚过,因又下过了两场雨,村子里皆是一片葱郁,走在沿河的小路上,听着河水哗哗作响,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和蔬菜瓜果。
顾云浩深吸了一口气,不由生出回家真好的感叹。
还未进院子,家里的黄狗就叫了两声,跑到他的身侧摇尾巴。
“弟弟回来了。”
二妞在院子里剥豆子,见着顾云浩,一脸惊喜地道。
“二姐。”
“怎么今天回来的要晚些?”
二妞一面问,一面就要往灶房去了,嘴里还说道:“饿了吧?锅里给你扣了吃的,先垫下肚子。”
顾云浩放下书箱,又舀了清水洗脸,那种黏腻腻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整个人也舒爽了不少。
这时,二妞就端了一碗玉米面粥,拿了一个馒头出来。
顾云浩确实有些饿了,边啃着馒头,就跟二妞说话。
“你们可不晓得,当时有多热闹……”
顾明良经常给家里的小辈说起当年的事情。
其实顾举人中举时,顾明良才几岁,未必记得清楚什么,大多也是在跟他人闲聊时候听来的,但顾明良很乐意说起当年的盛况,说完了还不忘激励顾云涛好生念书。
要说顾云涛能够念书,还是多亏了顾举人。
当年顾举人中举之后,为了让族里子弟都读书认字,自己拿了一笔银子采买了八十亩族田,又办了顾氏族学,以田养学,让顾家子弟能有个念书的地方。
凡是顾氏族人的孩子,到了五岁以后,都可以免费到学里念书,不用交束脩,只需要自己负担笔墨纸砚的开销。
当然青坪村外姓的孩子如果愿意也可以到学里念书,只是每年要多交一两银子的束脩罢了。
因着村里人家大多或是见过,或是听说过顾举人的风光,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会送孩子去学里读书,都想着即使不能考上秀才,认些字也是好的,说不定能去给城里给人当账房、当伙计。
顾长荣、顾长光小时候也在学里混过两年,但二人实在不是什么读书的料,些许认识些字就不再上学,安心在家里种田。
经历了对儿子的失望之后,顾明良将目光放在了孙子身上,因而对长孙顾云涛期望更大,也要求的更严,只盼他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出个出息来。
“大哥,千字文是什么?”
听到顾云涛的话,顾云浩想了想,眨巴眨巴眼睛问道。
“说了你也不明白,好生吃你的饭吧。”顾云涛不想多说,直接回道。
卫氏却是多了个心眼儿,搂着顾云浩笑着说道:“儿子乖,等明年你满五岁,也跟着大哥去学堂,到时候就知道了。”
一边说着这话,卫氏却是悄悄地拿眼角瞄顾明良。
果然顾明良听了卫氏的话,眉头轻轻皱了下,没有说话。
顾云浩将一切看在眼里,自然晓得他娘亲是想试探爷爷,也连忙跑到顾明良跟前搂着他的胳膊,一脸天真地助攻道:“爷,明年我也要跟着大哥去读千字文么?”
此为防盗章
他早已学完了四书, 又通读了五经, 只是也遇到一点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因着治经需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择一作为本经, 若从个人兴趣而言, 顾云浩还是想以《春秋》作为本经, 但梁成业却是主治《礼记》, 这倒是很让他苦恼了一番。
若是想科考取士, 则必治经。
一般而言, 都是先生以何为本经, 那么学生也自然以此为本经。
这样不仅秉承了师徒一脉相承的意思,更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大多读书人穷其一身,也未必能将一经完全研磨通透,而兼治两经的更是少之又少。
梁成业虽然学问不错, 但总归也只通《礼记》一经,故而若是顾云浩以《春秋》为本经,梁成业只怕教不了他多少。
思虑了许久,顾云浩还是不知该如何抉择,却是不想被梁成业看出了一些苗头。
这日,将顾云浩叫到跟前,梁成业没好气地教训道:“老夫原本以为你是个天资不错的, 哪晓得不过只是个读死书的酸腐之人,且你这样短志, 实在不配做老夫的弟子。”
“难不成你竟没有信心, 能在这几年内就考过院试, 进为生员?”
说到这里,梁成业更是不悦地摇了摇头,一副恨其不争的样子。
“学生自然想过下场之事,只是这主经……”顾云浩还是觉得有些头疼。
他到现在还没决定主经呢,又何谈科考?
“自找烦恼的庸才!”
话还没说完,就被梁成业打断道:“我知你想以《春秋》为主经,待取中生员之后,再另找先生研习又有何妨?难道是你没那本事通晓两经?”
这话的意思是……
是要他先主治《礼记》,等过两年考上了秀才,再另找先生跟着研读《春秋》?
兼治两经啊……
顾云浩万万没想到梁成业居然对他有如此高的期望,当下也觉得心潮涌动。
他真的能做到么?
细细思量一番,顾云浩就做了决定,要按着梁成业说的办。
若是让他因着个人兴趣,一时又找不到先生能教他治《春秋》,科考一途就难上加难,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毕竟科考是他唯一的出路。
但若就此放弃自己的想法,顾云浩又觉得心有不甘。
梁成业所言,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当然,兼治两经自然要比主治一经难上许多,也就意味着他今后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过好在顾云浩本就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也倒没有什么畏难之心。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明白了。”
淡淡一笑,顾云浩对着梁成业一礼,拜谢道。
*****
想通了主经之事后,顾云浩只觉整个人也轻松不少,当下就回到寝舍收拾书箱,第二天一大早就回青坪村去了。
他们私塾每个月休假三天,这倒是与顾云涛他们私塾有些不同。
背着书箱走到临川县城的西城门口,顾云浩额上已经有些汗,便放下书箱开始歇息,也顺便拿着从书箱里拿出竹筒喝了口水。
因着青坪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都在临川县的西方,因而大多数都是从西城门进程。
一些农家汉子来城里打短工,也都是在西城口聚集,等着城里有人需要用劳力了,就会到城门口找些人去做工。
因着牛车不能进城,乡下赶牛车挣钱的也都是将牛车赶在城门口,在这里下人装货。
青坪村的吴家就是如此,每到农闲时候,都会拉上牛车到西城门口,来回接送村子里进城的人。
牛车的收费并不算贵,一个小孩坐车回村要两文钱,大人要三文,货物则需要另外付钱。
“云浩啊,今天学里散学了?这是要准备回村吧。”赶牛车的吴老头一见着顾云浩,就笑眯眯地问道。
“吴爷爷好,今天还是要麻烦你了。”
见着有人相问,顾云浩自然温和有礼地回道。
“哪里来的麻烦不麻烦的话。“吴老头故作埋怨说了一句,又接着道:“只是要稍微再等一下,还有货没到嘞。”
“应当的。”
虽然要花两文钱,但顾云浩觉得还是很值得。
毕竟青坪村离县城要走两个多时辰,一趟走回去,腿都会酸一两天。
坐在牛车上,顾云浩抱着自己的书箱,看着沿路的草木,觉得很有一种恬然之意。
今天除了顾云浩外,也没有什么旁的坐车的人,牛车上堆满了各色杂货,吴老头也坐在车沿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顾云浩说话。
“也不知道你们读书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居然能看那么厚的书。”吴老头笑呵呵地道。
“吴爷爷,你家小孙子也快念书了吧?”
听着顾云浩提到家里的小孙子,吴老头更是来了兴致,道:“倒是要快五岁了,只是被他奶给怪坏了,皮实的很,又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每天都要挨他老子一顿打。”
说到这里,吴老头就忍不住感叹:“若是有你跟云涛这样争气就好咯……”
村里少有人家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因而顾云浩跟顾云涛一直被村里大人看作“有出息”的孩子一类,但凡说起他们家,村里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有两个读书郎。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被人这样夸赞,但也知道这里面的事情难以说清楚,顾云浩只得谦虚几句,就岔开了话题。
回到青坪村,已经快将近酉时。
顾云浩下车后,拿了两文钱强塞给吴老头,又道了声谢,便背着自己的书箱往家里走。
夏至刚过,因又下过了两场雨,村子里皆是一片葱郁,走在沿河的小路上,听着河水哗哗作响,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和蔬菜瓜果。
顾云浩深吸了一口气,不由生出回家真好的感叹。
还未进院子,家里的黄狗就叫了两声,跑到他的身侧摇尾巴。
“弟弟回来了。”
二妞在院子里剥豆子,见着顾云浩,一脸惊喜地道。
“二姐。”
“怎么今天回来的要晚些?”
二妞一面问,一面就要往灶房去了,嘴里还说道:“饿了吧?锅里给你扣了吃的,先垫下肚子。”
顾云浩放下书箱,又舀了清水洗脸,那种黏腻腻的感觉一下子就没了,整个人也舒爽了不少。
这时,二妞就端了一碗玉米面粥,拿了一个馒头出来。
顾云浩确实有些饿了,边啃着馒头,就跟二妞说话。
“你们可不晓得,当时有多热闹……”
顾明良经常给家里的小辈说起当年的事情。
其实顾举人中举时,顾明良才几岁,未必记得清楚什么,大多也是在跟他人闲聊时候听来的,但顾明良很乐意说起当年的盛况,说完了还不忘激励顾云涛好生念书。
要说顾云涛能够念书,还是多亏了顾举人。
当年顾举人中举之后,为了让族里子弟都读书认字,自己拿了一笔银子采买了八十亩族田,又办了顾氏族学,以田养学,让顾家子弟能有个念书的地方。
凡是顾氏族人的孩子,到了五岁以后,都可以免费到学里念书,不用交束脩,只需要自己负担笔墨纸砚的开销。
当然青坪村外姓的孩子如果愿意也可以到学里念书,只是每年要多交一两银子的束脩罢了。
因着村里人家大多或是见过,或是听说过顾举人的风光,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会送孩子去学里读书,都想着即使不能考上秀才,认些字也是好的,说不定能去给城里给人当账房、当伙计。
顾长荣、顾长光小时候也在学里混过两年,但二人实在不是什么读书的料,些许认识些字就不再上学,安心在家里种田。
经历了对儿子的失望之后,顾明良将目光放在了孙子身上,因而对长孙顾云涛期望更大,也要求的更严,只盼他能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出个出息来。
“大哥,千字文是什么?”
听到顾云涛的话,顾云浩想了想,眨巴眨巴眼睛问道。
“说了你也不明白,好生吃你的饭吧。”顾云涛不想多说,直接回道。
卫氏却是多了个心眼儿,搂着顾云浩笑着说道:“儿子乖,等明年你满五岁,也跟着大哥去学堂,到时候就知道了。”
一边说着这话,卫氏却是悄悄地拿眼角瞄顾明良。
果然顾明良听了卫氏的话,眉头轻轻皱了下,没有说话。
顾云浩将一切看在眼里,自然晓得他娘亲是想试探爷爷,也连忙跑到顾明良跟前搂着他的胳膊,一脸天真地助攻道:“爷,明年我也要跟着大哥去读千字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