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点的平衡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点的平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信越想心中就越亮,同时他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虽然说,在初期,因为仁宗态度的原因,对方可能不会加害他,可是如果仁宗没办法确定,或者是确定了之后,他就危险了。

    在有心人的眼里,那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只要等的不耐烦了,或者说达到了目的,肯定是要动手。

    或许到时候,他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不怕他们动手,可是在发展初期,就跟这样的庞然大物对抗,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他必须要给他们弄点障碍。

    这个障碍,当然不是什么让仇人当不上继承人,而是给他们足够多的选择。

    为什么汝南郡王和王德用会对他下手,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宗实的关系,只要赵昕死了,很自然就是赵宗实,这一点,在真宗的时候就有先例,只不过因为仁宗的诞生,赵允让就成为了悲催的存在。

    正是这个怨念,让赵允让几乎要走火入魔一样,甚至为此不惜跟王德用联手。

    有先例是有先例,可是那是在皇帝直接收养的前提下,既然这样,还不如放开。

    不收养一个,而是收养众多的,仁宗现在还年轻,才30多岁,哪怕继位20年,可是继位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孩的,哪怕是按照皇帝的年龄来说,也有很长的时间,最少三五七年,甚至是十年之中都没有问题的。

    那么,就由仁宗主动的提出来,在宗室之中,择优选择8-12个,作为储君的候选人,开始进入宫廷培养,所有的条件和教学都是一样,然后分5年,10年,15年为期,进行评选,则最优秀的,成为继承人。

    这样的竞争,不会得到大臣们的反对,因为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跟科举比起来,这个选拔,又简单了很多。

    同时因为是收养的关系,什么长幼,嫡庶之类的,就不能作为当皇帝的选择,哪怕赵宗实有一定的先例,被带入宫中培养,可是其他人就不行了么,又不是远近,只是找寻一个合格的皇帝,这样下来,似乎更加负责。

    最关键的是,皇帝跟宰辅们共同决定,长期来考察的话,又满足了宰辅们的心态,之前是因为禁忌的关系,无法决定皇帝的人选,现在可以挑了,还不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很简单,而且是一个阳谋,哪怕是有人看出来,也不得不按照这个来执行,因为很简单,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面临着皇位的诱惑,都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更别说,8到12个人。

    康熙末年的九龙多滴多么可怕,为了一个皇位,各种手段层出不穷,8个人,代表着八股力量,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之下的,最终选择一个最优秀的。

    这其中,每一个人都不敢对赵信动手,因为只要证明是他做的,他哪怕表现的再好,也不可能获得王位继承权。

    至于危险性,有人陷害之类的,这一点,赵信本就会注意的。他专门提出了5年学习期,5年学习期之中是封闭性的,不可能跟外界接触,也不可能选择继承人的,在这个目标没有出现之前,哪怕是那些有些想法的,也不敢多动。

    因为不明朗,甚至不知道敌人是谁,8个人,就会让朝堂上面,分成了八股力量,分散之下,他们还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相互的争斗,这个时候,去触碰赵信,那是最不智的选择,他们甚至会来讨好赵信,关于赵信一切都会支持的。

    赵信甚至相信,一旦他的这个计划,通过上书,送给仁宗的话,仁宗哪怕刚开始看了之后,会接受不了,但是时间长了的话,他一定会接受的。

    就跟之前的了解一样,仁宗是一个理性的人,理性的人他更多的是会让整个朝堂平稳发展。

    赵信现在的存在,已经让那些有心人,开始以破坏北宋的代价来攻击了,这也是他作为皇帝,明知道王德用出手,甚至隐隐目标直指汝南郡王,也没办法的原因,他不可能为了赵信,而毁掉目前的政局。

    赵信退后半步,甚至绝了继承皇帝位的想法,是最适合目前现状的,因为所有人都会偃旗息鼓,而他提出的办法,不但独特,甚至有可能给予汝南郡王重重的一击,你不是想要让儿子继位么,很好,我弄出八个来,跟你竞争,只要你是最强的一个,你就能够达到目的。

    甚至这个方法,还可以增进朝堂的稳定,分化成了八股势力,每一个都不可能高于皇帝,这就方便分化瓦解和控制。

    控制,才是上位者作为,为什么,明知道有奸臣,却依然还留下他呢,很多时候,皇帝在控制政局的时候,不会让一家独大,要多个力量,平衡众多的力量才是最安全的。

    一家独大的结果,必然是架空皇帝,就如同明末的崇祯一样,他清理了魏忠贤,重启了朝局,可以说是名声刷够了,可是很快的,就悲惨了,甚至明朝的灭亡,跟清理魏忠贤,有着很大的关系。

    万历在历史上面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木匠皇帝,在很多时候,是躲在花园之中做木匠活,可是就皇帝本身而言,他当得可比他的弟弟崇祯做的好多了。

    看起来一直都是在做木匠,躲在豹房之中,天启一朝的控制力度,可比崇祯朝高的多的多,他用了一部分的东林党和太监进行制衡的,虽然说的,在的后世不少著作之中,说了魏忠贤是如何如何的可恶,整个一个最可恶的人,可是他只是一个太监,难不成还能够越过皇帝去,很多关于他恶行,大部分是遍布在明朝的矿监上面。

    用太监取代地方官员,收取一些矿监费用,或者是原来政府收入的费用,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在明朝后期,士大夫和商人几乎鲸吞了整个国库收入,在人口少一点的宋朝,盐税可以达到1000多万贯,可是在明朝才两三百万两,听起来差别不大,可是明朝盐价可是宋朝6倍以上的,本应该多6倍的收益,现在却一下子只有六七分之一,一反一正最少是三四十倍差距。

    天启帝看似没有制衡,却偏偏完成了朝廷的平衡,同时,政府收入显著的增加,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能够平辽的挥霍,就是天启留下来的底子,如果没有这个底子,崇祯早就崩盘了。

    也因为崇祯是东林力量上来的,上来之后,重用东林党人,实际上,这些人除了少数之外,基本没用,明朝的财政状况大幅度恶化,甚至连军队也大幅度的衰弱,国家矛盾上到了巅峰,最终成为了亡国之君。

    如果不是天启帝死的早,说不定,明朝就可以中兴,有人在考证之中,万历帝的死,也有很多的疑点,或许真的就是崇祯下手,或许就是东林党。

    因为按照天启帝的手腕,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用太监征收税收,一手拿着权利,一手拿着钱,这是17岁继位,在位5年,死的时候不过是22岁青年皇帝做到的,一旦这个时间持续下去,明朝肯定要中兴。

    东林党是什么,是代表着江南大商人,盐商,大地主和士绅利益的,他们是在明帝国身上的毒瘤,不停的吸食着明帝国的血液,这才成为的巨富,魏忠贤和天启帝的做法,不亚于断掉他们的后路,他们怎么可能人有这件事情发展下去。

    阴谋论,早已经因为历史,而不知所踪,明史也是后来清朝书写的,甚至就包括了投降满清的东林党人,天启也是被抹黑的最厉害的,可是在一些流传下来的文字和书上,对于他的评价相当的高,比如对袁崇焕,对毛文龙,甚至是对满清跟蒙古勾结可能性,绕开山西进攻中原的可能性的遇见。

    他才是一个21岁的皇帝啊,历史没有如果,不管是什么原因,天启还是死了,崇祯上位之后,东林党成了气候,整个朝政被东林党一手把持,无论是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还是其他,万历累积下来的资金,迅速的被消耗,到了后期,崇祯甚至连骑兵的钱都拿不出,大量的而明朝军队,因为钱和物资的关系而崩盘,成为了压倒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无法改变,却可以给人惊醒,甚至是一个皇帝,帝王心术本就是平衡,一家独大才是最可怕。

    仁宗之前一直都做的很好,哪怕是吕夷简有很多人反对,有那么多的不足,他依然可以控制下来,借助着不同力量之间产生的平衡,最终让整个政局比较的稳定,实际上,吕夷简的执政能力相当的可以的,他也让整个政坛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反倒是个人操守很好的范仲淹,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当他甚至开始影响科举,实现他的权利,以做到改革的时候,连仁宗都害怕了,他信任范仲淹的操守,却不信任范仲淹信任的这些人,一旦整个朝政就成为了变法的一言堂,那他这个皇帝,也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