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皇宋锦绣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

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和国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编筐不太合适马车使用,也可以接受的,装了棉被的编筐,还是放入到了马车之中,装入了差不多2.8万个馒头,剩下的,苗远大手一挥,全部送给在场的村民。

    馒头从赵信改造了之后,就不再是一个廉价的,只能够果脯的东西,它的价值在提升,吃起来还吃,还容易消化,上到八九十的老人,下到小孩子,都可以吃,拿到的人,很多都舍不得吃,把馒头留下来,准备给孩子们吃。

    现场欢声雷动,七辆马车,在众人的期盼之中,缓缓的离开了苗家庄的,带着他们的希望,这一次,苗起会带着20个有过经历的人,到保州去销售馒头,这么庞大数量的馒头,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销售,好在,之前赵信让他调查过保州的情况,他选定了7个地方。

    从一开始,馒头的主要目标就是军汉,其次是一些大家族和商贾,最后才是普通百姓。

    出身百姓的苗远,很清楚,对于穷的恨不得一文钱,掰成八瓣花的普通百姓,基本上买不起3文,甚至是5文两个大白馒头,哪怕他的味道好到炸,普通的一个馒头,可能连半文都不到。

    赵信缓缓的走出人群,不时的有民众上来感谢,虽然还没有最终的效果,吃过馒头的,都不怀疑,这个馒头能够卖的不错,可具体卖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保州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一个繁华的,很多人的大城市,连苗家庄这样的,距离保州很近,还跟保州有密切联系的城市,去过保州的人都不多,封建社会的地域限制,让大部分的农民都被固定在土地之上,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劳作,就是他们的命运。

    或许,对于苗家庄来说,这一刻的命运在发生着改变。

    不知道什么时候,孙吉出现在了赵信的面前,对于孙吉的神出鬼没,赵信早就见怪不怪了,孙吉今天负责赵信的护卫工作,又一次看到了赵信的神奇,他都不知道,看起来这么复杂的问题,赵信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决,仙授之说,真的这么神奇么?

    一句话在嘴里转了半天,最终说出来的却是:“殿下,你就这么确信,这个生意能做么?”

    “难道,孙带御没有觉得好吃么?”

    孙吉立刻哑口无言,没错,就算是他,也感觉到好吃的,作为军人,他很清楚,那些戍边的禁军,手中有多少的购买力,一些节约点的,甚至可以每月,或者是半个月,去一次青楼,出来打打牙祭,只要是够美味,再多也不在话下,更别说这个还相当便宜。

    半文一个,要烧水蒸馒头,可能要辛苦几个小时,还会做出来很多,很久才能够吃完,现在有现成的,热腾腾,软甜的馒头,价格不过是3文,又怎么能够阻挡军汉的渴望。

    身体越好,武力越高,对于饭食的要求也就越高,孙吉这样体格的,要想真的吃饱,可能要十几个馒头,军汉们哪怕是差一点,也需要四五个,这是天然的生意。

    最关键的是定价,苗远定价在3文,赵信在简单了了解了保州的物价之后,认可了这一点,当然,如果买的多有优惠,可以选择10个25文,或者是五个送一个。

    苗起认可的是10个25文,简单计算之下,他认为五个送一个要亏。

    赵信不置可否,他不可能告诉古人,五个送一个的好处,就算从表面上,同样五个,一个减少了2.5文,一个送出了3文,可实际上,送出的,对于苗家庄来说,只是1.5文的成本,就本身上,已经是更高的利润了,更别说造成的效应,本身买5个的,变成6个,买10个的变成12个,变相的增加了销量。

    复杂的商业问题,在21世纪,已经成为了厚厚的教材,无数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商品的客观规律,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必考虑这么多,再怎么都是独门生意,10个25文和五个送一个,没多大区别,带来的利润,可能只有10%的样子。

    这样算下来,一个馒头的毛利,最少在1文,看起来小,可是架不住多啊,只要2.8万个全部卖掉,就是2.8万文,这可是28贯,在任何地方,28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可是净利润啊,甚至对于苗家庄来说,还有另外的一层利润,那就是面粉的销售的。

    苗远之所以这么的关注馒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去年苗家庄面粉丰收,可惜从麦收到现在,价格一直没有上升,还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几万石的粮食,存在苗家庄。

    这不是个好事情,哪怕面粉已经足够便宜了,可是还有比他还便宜的杂粮,用面粉,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可以是主要的食物,却不能全吃,一个八口之家,全部吃面粉的话,可能支出要提升30%以上。

    现在,只要这个馒头生意稳定住,面粉的消耗巨大,按照一个馒头一两半来说,10万个,可能就是1万斤,100石,一年下来,可能要消耗3万多石,基本上会把苗家庄的面粉,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这可是市场价,哪怕依然不算太高,却比收购价最少提升了30%以上,这一点,对于庄户人家,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赵信不是没有想到,他把这些都放在保留利润里面了1文到1.5文的毛利,代表着利润率在35%和50%之间,这算是很高昂的利润。

    苗家庄要求并不高,可能每天能够有几十贯,扣除工钱,还有公中的钱,用来对苗家庄进行改变,可是这对于赵信的计划来说,有些少了,一天30贯,一个月才900贯,赵信的缺口恐怕要超过2万贯,他必须要支持者馒头生意做大做强,从30贯,提升到100贯,甚至是200贯,这样才能够推动他纯碱的销售。

    700人的军队,从无到有,只是装备购置,就需要2万贯左右,这不是开玩笑,平均下来,每一个人的置装费用,只有30贯不到。

    仅仅是普通的禁军,不算步人甲之外普通衣服装备,就差不多10贯,加上步人甲,长刀,长弓还有箭,仅仅是摆在明面上,就超过了20贯,再加上军营的费用,日常的消费,一个全副武装的禁军,可能消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还是120个人,军费还没有极具的增加,使用的还是长弓这样廉价的武器,赵信还可以支应,可是未来,为了保证长弓手的生存,就必须要着甲,长弓手的主要,并不是防备冲击和正面对抗,他更多的是箭防。

    故而,用连环锁甲比起板甲或者是步人甲要好,赵信可以改良拉丝工艺,让锁甲提前在中国诞生,可是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大了,要是人数提升到400人的话,花钱就如流水了。

    赵信之前缴获获取的百贯,一点都不够用,可能真的要开启的话,瞬间就花完了,必须开源节流,馒头是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保州一天能够卖掉10万个的话,赵信手中的利润就有100贯,一个月3000贯,可能六七个月,就可以吧缺口给补齐了

    赵信这才意识到,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的可怕,也只有王朝才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抢了。

    从辽国和西夏的成立,都是需要抢的,没有一直的抢劫,他们怎么可能能够拉起这么大的大军

    要培养起一个军队,非常昂贵,北宋在仁宗的期间,可以称之为富甲天下,岁入超过了4000万,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还是压着他透不过气来,最终财政被拖垮。

    高峰时段,西边军费支出高的2500万贯,哪怕是差一点点就灭亡掉西夏,可正是财务的问题,最终功亏一篑。

    无论是北宋,还是明朝,在对付游牧民族的办法上面都是正确,农耕文明,生产力高,人口众多,在骑兵这样的天然冰种上面,跟游牧民族有一定的差距,越是北方,越是苦寒的地方,个体的力量也就强大,加上骑兵这一个冷兵器时代,最佳的兵种,单纯军事实力上面,农耕民族是处于劣势。

    农耕民族,是聪明的,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最开始,就知道扬长避短,知道在野战之中,是不占上风的,他们聪明的选择了防守,守城上面,是占据优势的。这样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耗费太大了,修建一个牢固的城池,可能耗费相当于武装很多的部队,可是为了胜利,还是咬着牙来建设了。

    农耕民族,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北宋年间,在明王朝期间,都是间歇性的小冰河气候,这种全球性,大范围的气候,让本身风调雨顺的念经,变成了残酷的灾害性年景,没有了足够逇粮食,也没有了足够的生产经济作物,岁入就会下滑。

    而同样受到这个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就会开始南下,在没有热武器,没有把钱和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热武器的前提下,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几乎都是农耕民族占据劣势的,最终,越来越沉重,最终破产。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经过了真实历史最终的发展,赵信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他来到北宋,那就毫无意义,如果靖康之辱,崖山之变,依然是照着历史发生的话,要他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