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兰陵风流 > 第三一九章 兄妹

第三一九章 兄妹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松鹤院说话待到近昏时分,萧昡三人拜别太夫人,回到盛华院用过晚膳,萧琰送父亲回睿思堂,父女俩在书房说话。

    萧昡可不像安平长公主那么心大,看见女儿回来只是高兴,哈哈笑问一声就不过问了。

    在他心中,女儿突然回来是惊喜,而且惊大于喜。

    这才出去几个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有了突破先天的契机?

    是发生了什么事?

    萧昡神色威严端肃,不和女儿打马虎眼,“说吧——忽然回家找你四哥是什么重要事?”

    特别强调“重要事”。

    萧琰知道父亲是担心自己,立即道:“阿父放心,不是武道上的事。我去道门发生了一些事,须得与四哥说,再禀报阿父阿母。”

    萧昡心说,当然不是武道上的事,否则怎可能要先与老四说。

    是在道门发生的事?

    道门之事若与家族利益有关,也应和他这个父亲说。

    除非,是和老四有关的事。

    道门有什么事是和老四有关的?

    莫非……

    是与沈至元有关的事?

    萧昡严肃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是与沈至元相关?”

    “是的,父亲。”

    萧琰毫不惊讶父亲猜到与清猗有关,毕竟她话中透露的信息很明显:道门,与四哥相关——以父亲的敏锐和洞察力必能推测出来。

    萧昡神色更加冷峻,“她又作什么妖。”

    语气里有着憎恶。

    萧琰心中暗叹苦涩,有种难以言对的复杂。

    清猗一步步筹谋和离,惹得父亲愤怒,可不都是因自己而起。

    她身姿端正的坐在紫袍玉带石的茶盘后,暗中平复心绪,抬眉笑道:“阿父尝尝我冲的茶。”

    右手执起大邑窑出的上品白瓷六棱壶,以韩信点兵之势行云流水般点了六杯茶,拈起一杯递到父亲面前,笑容殷殷道:“阿父,这是道门的雪毫琥珀乌龙。我给您带了十方回来。”顶尖芽茶均以玉罐装,一两称为一方。茶叶是沈清猗给她的,只产于神农域南部的苗山山峰,据说每年出产不过百余斤,向不外流。

    萧昡抬眉看了女儿一眼,拈起薄胎白瓷杯,但见茶汤明亮,呈浓深的琥珀色,叶身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十分鲜艳,只看茶汤就有好心情。抬杯慢慢啜尽,茶香浓厚甘醇,还带有熟果香,回味又有蜂蜜的芬芳甘甜,入喉就有好心情。当然最主要的,这是女儿亲自冲泡孝敬他的。

    萧昡怎会不知道这雪毫琥珀乌龙的珍贵?

    道门有一帮嗜茶的老家伙,神农域那群山宝地出产的顶级好茶很少外流,雪毫琥珀乌龙就是其中之一。萧昡还是三十年前请道玄子为萧琮治病时才得赠二两,没想到女儿去一趟道门就带回一斤……

    十七再得道门青眼,那帮老家伙也不会忍痛割爱舍茶给她——这茶想必是沈至元给的。

    此女以和离踏着萧氏而上,他的儿子女儿却仍与她感情深厚,这不得不让萧昡忌惮,也更生厌憎。

    用完这巡茶,他板着脸哼声,“这般殷勤,是想给沈至元说好话?”

    但刚刚享用了女儿泡的茶,浓香甘甜味还在喉间,萧昡虽然板着脸,心里却颇甜,决定不计较这是沈至元送的茶。

    萧琰笑嘻嘻道:“这茶是沈至元送孩儿的,但到了孩儿手中就是孩儿的啦。孩儿孝敬父亲,是孩儿的心意,可不是给至元说好话。”又转了转眼珠,“不过孩儿对茶没多少讲究,这十方茶还是给父亲您的。”

    萧昡斜乜女儿。

    终是拐弯抹角给沈至元说好话。

    梁国公沈哼一声,但看在女儿份上,不再说沈至元作妖,然心中对她憎恶不减,又放心不下提醒女儿,“沈至元长于心计,城府深阻,貌似清凛实则心狡,你莫要被她诳了。”

    萧琰见父亲沈眉冷峻的样子,心里苦笑,父亲对清猗成见甚深呀,只能慢慢磨了。扬起眉毛笑道:“孩儿这般聪明机智,还能被哪个诳惑了?”

    一副骄傲的样子。

    萧昡哈哈失笑,心中却也骄傲。

    他的女儿是最好的。

    萧琰提壶注水,一边操控火属性内力煮水,一边机智转移话题,“阿父,鄯善和焉支二州怎么会发生暴雨洪灾,几百年都未有过啊?”这也是她疑惑和关心的。

    这么严重的灾情,死亡百姓这么多,无论如何不能忽视。

    萧昡眉骨棱起,漆眉如刀横出,声音带着森然的寒气和剔骨的锐气: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

    ……

    萧琰从父亲院中出来,已是二更时分了。

    寒夜的风吹得她衣袂翻卷,她的心绪也在翻腾,不由驻步望向星空。

    天上的星子明灭不定,就像这人间的事情,有明也有暗,暗中的险恶,令人叵测惊心。

    大道既远,世路窄狭,人心万端,各为利益。

    只是在这利益争斗的狂潮下,又有多少无辜生命枉死?

    ***

    次日,萧琰拜别父亲母亲,往鄯善而去。

    昨晚父亲说了洪灾是人祸,萧琰就很担心四哥,万一再来一次先天大战——尽管可能性比较小,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七曾叔祖在那边,萧琰觉得自己还是要去看看才放心。

    再者,她心中沉重。

    想必四哥的心境,也面临着考验。

    她要去鄯善,无论世道如何险恶、已经发生的境况如何沉重,她都应与阿兄并肩担负。

    她身形疾迅如风,很快到了鄯善城。

    萧琮却已经离开。

    留守的侍卫萧承信禀报道:“三天前,世子带着侍卫和骑兵队伍巡视白河泛滥区……按脚程,这会应到了白河下游。”便放了鹰信出去。半日后,鹰信回来,萧琮回信说,他在焉支州的博湖南湾牧场。

    萧琰看了舆图,便往博湖去。

    博湖在鄯善州西南约四百里,位于焉支州北部,北湖临天山南脉,博湖水就是天山雪水融汇而成,水域面积逾三千平方里,是河西道的第二大湖,南湖抵焉支山,和焉支山南麓相夹的南湾马场就是河西有名的马场,大唐十大军马之一的焉支马就主要产自这里——一场洪水将这碧草如茵的优良马场变成了黄泥溏地。一行三四十人的骑队就行在这黄泥溏中。

    萧琰远远的清啸一声,骑队停下,萧琮勒马回望。

    “四哥。”萧琰身影如风掠至近前,见兄长清俊的脸已经瘦了一圈,眉骨都微微突了出来,一双温润的眼睛多了沉厚内敛,如玉温润的气质也多了大地载物般的厚博。她心中一时沉痛,“阿兄你瘦了啊!”

    “阿琰。”

    萧琮笑着伸出手掌,与妹妹的手紧握一下,又倾身与妹妹拥抱。

    侍卫首领萧承忠已经让了自己的马出来,翻身骑上备着的空马。

    萧琰和兄长并马而行,萧琮惊讶问道:“阿琰何时回河西的?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

    “我回来见阿兄。”萧琰笑着说,转脸看兄长,神色认真。

    萧琮哈哈笑一声,观妹妹神色,便知她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有重要事情。

    但这会儿却不是说的时候。

    兄妹俩极有默契的不提,先说灾情。

    萧琰问四哥:“博湖西、博湖南两个马场都废了?”

    “西湖马场也废了。”萧琮声音和神情都很沉重,“估计五七年内恢复不了。”

    萧琰骑在马上,放眼四望,但见漫漫黄泥溏地数百里,处处塘洼潦水伏草,行在其中,就有一种满目凄凉的感觉。

    她的心情也凄凉起来。

    父亲说四位先天从焉支山打到博湖,又从博湖打到天山的阿尔明雪峰,不仅造成了雪崩,而且龙虎山那位先天修的是三昧真火拳,茅山那位先天大量使用火焰符,雪崩的同时又造成大面积融雪,大量水汽上升,与高空寒气流相撞蔓延开去,就造成席卷鄯善、焉州二州的暴雨天气,暴雨和融雪引发洪水,不止白河泛滥,地势北高南低的博湖水也是三面流溢,西部和南部的天然水草牧场就成了黄泥滩。

    先天之威,破坏如斯!

    萧琰以前心惊于高端武力对环境的破坏力,但那都是在脑中想象,如今目睹这满目凄凉的景象,便觉寒气从脚板冒起,浑身都是凉森森的。

    “马场废了,不止是河西军马的损失,还关系到三百户牧民的生计。这些牧民世代养马,父母妻儿均赖马场为生,马场一废,一家子的生计就是问题。”萧琮清俊的眉拢着,目光遥望千里浩淼还泛着黄的博湖水,“好在还能靠湖吃湖。这马场要养起来,五七年内,他们只有先转成渔民。再者马场养起来也需要人力,这也是一个维生的活计。……趁着寒冬未至,先将逃难的牧户迁回来,清理溏泥,以工代赈。博河水质好,湖底泥也肥沃,马场清出的淤泥可作肥料,卖给土质不好的州县肥田,得的银钱四成入赈灾重建款,六成归牧民,这也是生计。……”

    萧琮一路走一路说着,显然思考已久。

    萧琰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补充自己的想法。

    说话间,兄妹俩骑马的速度并不慢,当然在泥滩地里也跑不快,往南行了约一个时辰出了马场,沿着白河西岸往西南去。洪水退去后麦田玉米地一片狼籍,到处是黄泥白沙,歪倒着麦穗、玉米秆子,在寒冷的秋风中簌簌作响,更增萧瑟凄凉。路上遇到洪水淹死的尸体,有老人,年轻人,女人,孩童,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从木桶中颠出来,脑袋朝下掩在黄泥中,年轻的母亲死时两只手还紧攥着木桶,侍卫掩埋时不得不将她指骨掰断才能从桶沿移开,令人心肝格外震颤。

    整支骑队都特别沉默。

    骑队中有十名身穿军袍的河西军军官,他们都是搜救出来的:领头的都尉和其下一名校尉就是族居焉支和鄯善州的铁勒人,另有两名旅帅、三名队正都是寒门出身,目睹这种惨境触动格外大——他们也有父母、妻子、孩子……若遇到灾情危难时,会不会有人救援他们?

    看见尸体,萧琮都会让骑队停下,令侍卫翻过人脸画炭笔像,方便以后让家属认人,然后挖坑掩埋,就地安葬,也是防止尸体传播瘟疫。

    骑队驰出几十里看见一个村庄,大水退后也是一片狼籍,土墙屋里都是泥沙,有些不结实的屋墙已经冲垮倒塌,余下残垣凄景。

    村里还有活着的老弱。

    铁勒人都是住平顶屋,有钱的还建有二层平顶楼,还有放粮食的阁楼,洪水袭来时村中的老弱便聚集到富家的平顶上等死……在吃完阁楼的粮食饿死前,他们等到了河西军的搜救队伍,存活下来。

    这些留下的老弱都是自愿的,将逃难的机会——木盆和水缸留给儿女和孙辈。这是铁勒人的传统,抛弃老人,留下青壮少幼,保证繁衍。和汉人的尊老敬老不同,这是狼一样的生存方式。凄凉、沉重,却又蕴着狠劲、坚韧。

    听见马蹄声响,村中的老人抬头望见寒风中飘扬的赤底剑兰旗帜,如同赤色火焰一般,都激动的踉跄出来,不顾泥浆地就行五体投地的大礼,脸面全身都糊满了泥。

    骑队驰至,萧琮立即跳下马,将这些老人一一扶起,问他们吃的可还有?“有的,有的。”老人们纷纷说道,“还有粮食收在地窖里,孩子们逃难时没来及带走。——世子安康,佛陀佑您万福!”老人们绿色的眼睛浑浊,却闪着亮采,念着感恩祈福的话,淳朴应答说,“世子您将赈粮收着,发给后面需要的人,咱们村里还能互相帮衬着。”……

    直到骑队远去,老人们还在挥手。

    军官们沉默的脸庞上也有了亮采。

    这是他们救下的生命。

    在活着这个沉重的问题面前,生命的值与不值,似乎无法用他们原先的想法去衡量。

    ……

    驰出七八十里,又到了一个村子,这里也有搜救队伍救下的老弱。

    因天色已昏,萧琮下令,今晚就歇在村里。

    老人们欢喜的将世子迎到了村中最好的房屋——村长的家里,六十岁的村长就是幸存的老人之一。

    侍卫和军官们在二楼的平顶上扎起军用帐篷,拿出干粮煮了简单的晚食,又煎了驱寒的生姜黑茶,用木碗盛着端给世子兄妹。

    萧琮和萧琰端着茶,坐在平顶楼上,在夜色下说着话。

    萧琮问妹妹:“看了这一路,有什么感觉?”

    萧琰沉默了一会,说道:“无辜,凄惨。”

    “是啊,无辜。”

    萧琮沉叹一声。

    “这些百姓犯了什么错呢?老人留下等死,壮年、青年、少年、女人、孩童,放弃家园,在洪水中逃亡,如果是天灾,那无话可说,芸芸众生只能承受——但却是人祸!”

    萧琮看着黑幕般的天空,星子明明灭灭,闪烁着寒芒。

    “他们都是人——兄弟、姊妹、丈夫、妻子、祖父、祖母——都想活下去。即使他们是最低等的卑微之民,但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会为失去他们痛苦。还有那些孩童,他们有什么罪呢?还对这个世间懵懂着,就被强者的力量毁灭,除了哭泣和死亡,他们连反抗都不知道。除了被迫接受死亡的命运,他们无从反抗,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反抗。”

    “阿琰,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世道不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