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统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混战不断,这使得广大人民饱尝了战乱之苦。他们十分渴望祖国能够统一,国家能够安定,社会能够繁荣。
杨坚之所以能最后夺取北周政权,统一全国建立隋朝,和杨氏的世族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杨氏家族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名门望族。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公元537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追随独孤信投靠了西魏权臣宇文泰。后来,因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中功勋卓著,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公元541年农历六月,杨坚出生在冯翔般若寺。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然而青少年时期并不见其聪颖过人。由于高贵的家族地位,杨坚念书时上的是王公贵族子弟的专门学校。但是他与众多的学生相比学业并不理想,常常被别人挖苦,他也深知自己在学术方面不行,时不时地自嘲“不晓书语”。
杨坚不善于念书,但是因为父亲是功臣,杨坚在14岁就开始了政治生涯。在北周建立时,因父亲杨忠功劳显赫,杨坚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当时执政的宇文泰非常赏识杨坚。第二年,北周取代西魏,杨忠为开国功臣,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同年,周明帝即位,又封杨坚为大兴郡公。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19岁的杨坚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公元566年,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意识到杨坚前途无量,便把自己的14岁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坚,更提高了杨坚的地位。公元568年,杨忠死,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立下战功,又晋封柱国。第二年,杨坚出任定州总管,不久转任亳州总管。
杨坚并无突出的功绩,地位却扶摇直上,逐渐引起一些朝臣和贵族的嫉恨。北周初年,宇文护专权,多次想除掉杨坚,都因别人的阻拦而没有得逞。周武帝亲政后,宇文宪曾劝他尽早把杨坚除掉,内史王轨也认为杨坚有反相,但周武帝都没有予以重视,且又以杨坚的长女作为皇太子妃,进一步巩固了杨坚的地位。
同时,杨坚也积极利用已有的社会影响,广泛拉拢关系,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杨坚在做随州刺史时已与骠骑将军庞晃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杨坚做定州总管,庞晃任常山太守,二人交往更密。杨坚将转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取代周武帝、自称皇帝的愿望溢于言表。
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周宣帝日夜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朝臣的反对,修建洛阳宫,致使上下怨愤。杨坚便开始做取代周室的准备工作。有一次,杨坚与好友宇文庆谈论时政,预感到北周的统治即将结束,对可能出现的动乱局面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并已经做好收拾北周局面的思想准备。
杨坚的活动也曾引起周宣帝的警觉和不安,他甚至曾想杀掉杨坚。但杨坚始终不动声色,周宣帝既找不到借口,又不愿意随便杀死自己的岳父。
杨坚尽管表面不露声色,但内心对周宣帝的猜疑也感到不安。杨坚为逃避周宣帝的猜疑,也想在北周动乱时握有实力,打算暂时离开朝廷,到地方上去掌实权。公元580年,时机到来了,周宣帝决定南伐。郑译便乘机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由于皇帝对郑译向来都很信任,于是就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
不久,周宣帝病重,召见小御正刘防、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准备托以后事。二人到时,周宣帝已经不省人事。然而,宣帝的长子宇文衍才8岁,年幼不能主政。刘防为以后飞黄腾达,便与郑译商议,共同拟定一个假诏书,称周宣帝让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周静帝。杨坚握有诏书后,控制了京师卫戍军队,很快就基本控制了朝廷。
周静帝即位后,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掌握军事、政治大权。杨坚深知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杨坚首先是建立自己的统治核心。杨坚自任丞相,设丞相府,拉拢真正具备政治才能的高频等一帮人作为自己的亲信。丞相府实际上已代替朝廷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杨坚利用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士卢贲,用军队的力量暂时压服了尚未完全清醒过来的朝廷百官。接着,他开始除掉皇室宇文氏的势力。杨坚初执政时,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仍以皇叔身份居上柱国、右大丞相职,在朝廷中与杨坚平起平坐。杨坚指使刘防把他劝回家中,不要过问朝政,答应以后由他做皇帝,只需在家里等。宇文赞年轻无才,信以为真。于是杨坚排除了皇室中潜在的干扰。
但这时真正的威胁是已经成年并各居藩国的宇文泰的5个儿子。他们既有实力,又有影响,一旦起兵,杨坚根本无法控制。在还没有公开宣帝的死讯时,杨坚便借口召他们回到长安,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印符。宇文泰5个儿子与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联系,请他起兵,但宇文贤很快就被杨坚击败。杨坚明知是宇文泰5个儿子从中捣鬼,却假装不知,并允许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此安定他们。宇文泰5个儿子看到外面指望不上,便寻找直接刺杀杨坚的机会。结果,刺杀未遂后,杨坚将其一一歼灭。
然后,杨坚宣布废除周宣帝时的严刑峻法,停止洛阳宫的营建,以此取得臣民们的广泛支持。这样,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已基本稳固。
接下来,杨坚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拉拢地方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全部军队,经过半年的战争,地方武装反抗被全部平定,杨坚控制了北周政局。
从辅政之日起,杨坚要做皇帝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平定武装反抗的过程中,杨坚又为铺平做皇帝的道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宣布自己由左丞相改任大丞相,废左、右丞相设置,不久改称相国;让自己的长子杨勇出任洛阳总管、东京小冢宰,监督东部地方势力;杨坚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以20州为随国,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位在诸侯侯王之上;为进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响,废除所有对汉人的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一措施得到汉人的普遍拥护。
公元580年年底,杨坚做皇帝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581年,杨坚派人为周静帝写退位诏书,内容极力称赞杨坚功德,希望杨坚按照舜代尧、曹丕代汉献帝的典故,接受皇帝称号,代周自立。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到随王府送给杨坚。杨坚假意推辞,经过朝廷百官的再三恳求,杨坚才假意同意接受。仪式结束,杨坚穿戴上皇帝的龙袍,在百官簇拥下坐上皇帝的宝座。
杨坚由继承父亲的随国公起家,进称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改元开皇,以长安为首都。
杨坚在天下基本稳定、政治机构完善后,接受大臣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
突厥原是活动于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迁,活跃在蒙古草原。在北齐、北周时,突厥经常向内地侵扰。杨坚初执周政时,采取和亲政策,努力缓和双边关系。杨坚代周后,突厥力举南侵,攻略甘肃和陕北一带,杨坚于公元582年派杨弘、高频等率兵出击,打击突厥的侵扰。杨坚为阻止突厥南下扰民,多次征发民众大力修筑长城,并加强防御。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东突厥接受隋朝的控制,北部边防渐趋巩固。
对于长期依附北周的后梁,杨坚开始时采取笼络政策;当经济和军事实力有较大发展并做好了统一江南的准备后,杨坚就不能容忍在自己的疆域内再存在独立王国。公元587年农历八月,杨坚邀请后梁帝萧琮到长安,借机派兵灭掉梁国。
杨坚建隋后,即开始做统一江南的准备。在巩固了内部,缓和了与突厥的矛盾和灭梁之后,公元588年秋,杨坚共发兵五十多万,东起海滨,西至四川,沿整个长江沿线水陆并进,向陈国发动大举进攻。这时,陈国总兵力有数十万之多,然而君臣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面对隋的全面进攻不甚重视。最终,后主陈叔宝及文武百官全部做了俘虏。南北朝时期持续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归于结束,全国再次统一。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割据混战不断,这使得广大人民饱尝了战乱之苦。他们十分渴望祖国能够统一,国家能够安定,社会能够繁荣。
杨坚之所以能最后夺取北周政权,统一全国建立隋朝,和杨氏的世族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杨氏家族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名门望族。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公元537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追随独孤信投靠了西魏权臣宇文泰。后来,因在宇文泰执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中功勋卓著,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公元541年农历六月,杨坚出生在冯翔般若寺。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然而青少年时期并不见其聪颖过人。由于高贵的家族地位,杨坚念书时上的是王公贵族子弟的专门学校。但是他与众多的学生相比学业并不理想,常常被别人挖苦,他也深知自己在学术方面不行,时不时地自嘲“不晓书语”。
杨坚不善于念书,但是因为父亲是功臣,杨坚在14岁就开始了政治生涯。在北周建立时,因父亲杨忠功劳显赫,杨坚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荣誉职衔。当时执政的宇文泰非常赏识杨坚。第二年,北周取代西魏,杨忠为开国功臣,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同年,周明帝即位,又封杨坚为大兴郡公。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19岁的杨坚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公元566年,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意识到杨坚前途无量,便把自己的14岁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坚,更提高了杨坚的地位。公元568年,杨忠死,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立下战功,又晋封柱国。第二年,杨坚出任定州总管,不久转任亳州总管。
杨坚并无突出的功绩,地位却扶摇直上,逐渐引起一些朝臣和贵族的嫉恨。北周初年,宇文护专权,多次想除掉杨坚,都因别人的阻拦而没有得逞。周武帝亲政后,宇文宪曾劝他尽早把杨坚除掉,内史王轨也认为杨坚有反相,但周武帝都没有予以重视,且又以杨坚的长女作为皇太子妃,进一步巩固了杨坚的地位。
同时,杨坚也积极利用已有的社会影响,广泛拉拢关系,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杨坚在做随州刺史时已与骠骑将军庞晃结为莫逆之交。后来,杨坚做定州总管,庞晃任常山太守,二人交往更密。杨坚将转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取代周武帝、自称皇帝的愿望溢于言表。
公元578年,周武帝驾崩,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
周宣帝日夜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朝臣的反对,修建洛阳宫,致使上下怨愤。杨坚便开始做取代周室的准备工作。有一次,杨坚与好友宇文庆谈论时政,预感到北周的统治即将结束,对可能出现的动乱局面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并已经做好收拾北周局面的思想准备。
杨坚的活动也曾引起周宣帝的警觉和不安,他甚至曾想杀掉杨坚。但杨坚始终不动声色,周宣帝既找不到借口,又不愿意随便杀死自己的岳父。
杨坚尽管表面不露声色,但内心对周宣帝的猜疑也感到不安。杨坚为逃避周宣帝的猜疑,也想在北周动乱时握有实力,打算暂时离开朝廷,到地方上去掌实权。公元580年,时机到来了,周宣帝决定南伐。郑译便乘机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由于皇帝对郑译向来都很信任,于是就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
不久,周宣帝病重,召见小御正刘防、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准备托以后事。二人到时,周宣帝已经不省人事。然而,宣帝的长子宇文衍才8岁,年幼不能主政。刘防为以后飞黄腾达,便与郑译商议,共同拟定一个假诏书,称周宣帝让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周静帝。杨坚握有诏书后,控制了京师卫戍军队,很快就基本控制了朝廷。
周静帝即位后,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掌握军事、政治大权。杨坚深知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杨坚首先是建立自己的统治核心。杨坚自任丞相,设丞相府,拉拢真正具备政治才能的高频等一帮人作为自己的亲信。丞相府实际上已代替朝廷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杨坚利用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士卢贲,用军队的力量暂时压服了尚未完全清醒过来的朝廷百官。接着,他开始除掉皇室宇文氏的势力。杨坚初执政时,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仍以皇叔身份居上柱国、右大丞相职,在朝廷中与杨坚平起平坐。杨坚指使刘防把他劝回家中,不要过问朝政,答应以后由他做皇帝,只需在家里等。宇文赞年轻无才,信以为真。于是杨坚排除了皇室中潜在的干扰。
但这时真正的威胁是已经成年并各居藩国的宇文泰的5个儿子。他们既有实力,又有影响,一旦起兵,杨坚根本无法控制。在还没有公开宣帝的死讯时,杨坚便借口召他们回到长安,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印符。宇文泰5个儿子与雍州牧毕王宇文贤联系,请他起兵,但宇文贤很快就被杨坚击败。杨坚明知是宇文泰5个儿子从中捣鬼,却假装不知,并允许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此安定他们。宇文泰5个儿子看到外面指望不上,便寻找直接刺杀杨坚的机会。结果,刺杀未遂后,杨坚将其一一歼灭。
然后,杨坚宣布废除周宣帝时的严刑峻法,停止洛阳宫的营建,以此取得臣民们的广泛支持。这样,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已基本稳固。
接下来,杨坚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拉拢地方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全部军队,经过半年的战争,地方武装反抗被全部平定,杨坚控制了北周政局。
从辅政之日起,杨坚要做皇帝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平定武装反抗的过程中,杨坚又为铺平做皇帝的道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宣布自己由左丞相改任大丞相,废左、右丞相设置,不久改称相国;让自己的长子杨勇出任洛阳总管、东京小冢宰,监督东部地方势力;杨坚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以20州为随国,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位在诸侯侯王之上;为进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响,废除所有对汉人的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一措施得到汉人的普遍拥护。
公元580年年底,杨坚做皇帝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581年,杨坚派人为周静帝写退位诏书,内容极力称赞杨坚功德,希望杨坚按照舜代尧、曹丕代汉献帝的典故,接受皇帝称号,代周自立。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到随王府送给杨坚。杨坚假意推辞,经过朝廷百官的再三恳求,杨坚才假意同意接受。仪式结束,杨坚穿戴上皇帝的龙袍,在百官簇拥下坐上皇帝的宝座。
杨坚由继承父亲的随国公起家,进称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改元开皇,以长安为首都。
杨坚在天下基本稳定、政治机构完善后,接受大臣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皇权。
突厥原是活动于中亚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东迁,活跃在蒙古草原。在北齐、北周时,突厥经常向内地侵扰。杨坚初执周政时,采取和亲政策,努力缓和双边关系。杨坚代周后,突厥力举南侵,攻略甘肃和陕北一带,杨坚于公元582年派杨弘、高频等率兵出击,打击突厥的侵扰。杨坚为阻止突厥南下扰民,多次征发民众大力修筑长城,并加强防御。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向西面发展,东突厥接受隋朝的控制,北部边防渐趋巩固。
对于长期依附北周的后梁,杨坚开始时采取笼络政策;当经济和军事实力有较大发展并做好了统一江南的准备后,杨坚就不能容忍在自己的疆域内再存在独立王国。公元587年农历八月,杨坚邀请后梁帝萧琮到长安,借机派兵灭掉梁国。
杨坚建隋后,即开始做统一江南的准备。在巩固了内部,缓和了与突厥的矛盾和灭梁之后,公元588年秋,杨坚共发兵五十多万,东起海滨,西至四川,沿整个长江沿线水陆并进,向陈国发动大举进攻。这时,陈国总兵力有数十万之多,然而君臣整天生活在花天酒地之中,面对隋的全面进攻不甚重视。最终,后主陈叔宝及文武百官全部做了俘虏。南北朝时期持续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归于结束,全国再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