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第三百七十一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七十一章
范大成有诗云:“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爆竹声声除旧岁, 小甜水巷孟府东角门下, 还有仆人无意忘却的青绢小幡, 在骤降的大雪中翻飞不已。明日又将极热闹的小甜水巷此刻寂夜无声,遥遥传来翰林巷那边孩童的呼喝声, 雪花很快在地面铺了层银毯。
九娘从灵堂出来透口气, 等在廊下的宝相赶紧迎了上来:“九娘子万安。”
见九娘面露询问之色,宝相福了一福:“修竹苑的管事娘子方才来禀报, 说十三郎忽地发热了。因夫人带着大郎、十四郎早安歇了, 姨娘让奴来禀告娘子一声, 能否请大夫人赐个对牌,好派人出去请大夫。”
府中一旦有红白大事, 各院对牌悉数停用,只有翠微堂的对牌才能出入,好保障门户严实, 也免得上下仆妇不知听哪院的调派而无所适从。
“许大夫刚给二夫人开了方子,才走了不到一刻钟。”玉簪轻声道。
九娘略一思忖:“玉簪,你带宝相进去找大夫人, 领了对牌, 带一张二哥的帖子,派燕大驾马车去马行街的荆筐儿药铺请个好大夫, 把各色药物都买齐了带回来, 省得再出去买。若是荆筐家请不着大夫, 就拿二哥的帖子去方殿丞药铺找方医官。对了,从听香阁取五贯钱带着。”
宝相一怔:“用不着这许多,素日请大夫买药不过三五百文的事——”何况这可是翰林巷孟府有事。
“今夜是除夕,又落雪,而且家中举丧。”九娘披上夹裘大氅,低头让惜兰给自己戴上风帽:“走,惜兰随我去修竹苑看看十三郎。”
玉簪赶紧将手炉塞入九娘手中,嘱咐惜兰道:“下大雪了,给娘子换双靴子再去,修竹苑前头竹林里的那条路不好走,仔细照顾娘子。灯笼也要——”
九娘不禁微笑起来:“玉簪你越来越像慈姑了。”
玉簪和惜兰宝相也不禁都笑了起来,想到还在服丧中,赶紧又敛容垂目各自行事去了。
漫天风雪,廊下的白幡被吹得刷刷作响。九娘在一旁的耳房里等侍女送靴子来,惜兰便将一早备好的燕窝取了出来。
九娘慢慢吃着燕窝,当年十三郎一碗热汤水把十郎烫得哇哇叫的事,她还记得。后来孟建怕程氏见他一次就要冷笑着刺上十多句,一等十三郎满了四岁,即刻把这个沉默寡言的幼子送去了修竹苑。程氏按府中旧例派了乳母、女使、侍女、小厮七八个人跟过去服侍。孟建又从族里选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做他的伴当,便安心地当起了甩手爹。因他身份尴尬,外院管事娘子也识相地不来麻烦程氏,木樨院更无人提起。一直到举家南下,再举家回京,他也一样悄声无息。
由于王璎两姐妹,九娘对这个孩子也生不起爱护之心,此时的一念之慈,却因为想起了原先的小九娘,无端生出了同病相怜之感。
新雪松软,踩下去一步一个脚印。五六盏灯笼在前,惜兰扶着九娘慢慢穿过竹林,修竹苑的大门紧闭,扣了十多下门环,才有人应了一声。
开门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厮,见到九娘吓了一跳,赶紧叉手行礼,听了惜兰的问话,赶紧带着她们往十三郎的院子里走去。
油纸伞刮到了墙外的树枝细条,扑簌簌落下些雪来,雪屑四飞。
这院子只怕好些时候无人打理了。九娘略一抬眼,府里虽然规矩森严,但这些年换了好几茬仆妇,不是世仆,总有趋炎附势之心,难免见高捧见低踩。就算宫中亦是如此,孟家又怎会免俗。
外屋内没有琉璃灯,只有两盏油灯和五六枝蜡烛点着,倒也亮堂,地暖也烧着,却没有内宅各院里那么暖和,角落里还搁着两个炭盆。
十三郎的乳母正在罗汉榻上呆呆坐着,听见门响,抬头见是九娘,赶紧翻下榻来,深深福了下去,给九娘问安,心里忐忑不安。
九娘抬手让她起来,问话间已经进了里间。两个守在藤床边的女使赶紧站起身来行礼问安。九娘见十三郎小脸通红,双眼紧闭,鼻子呼啦呼啦地似开了风箱。一旁的高几上,银盆、帕子、茶盏、茶瓶胡乱堆放着。
九娘用手背碰了碰他的额头,烫得厉害,再放在他胸口,心跳得飞快,来不及斥责乳母和女使们,赶紧吩咐侍女们去取物事。
不多时,热帕子、屠苏酒、干净的小衣等一应物事俱全。九娘吩咐乳母将十三郎的衣服除去,用热帕子浸了屠苏酒擦拭。
小半个时辰后,虽然脸还红着,浑身还很烫,十三郎却慢慢睁开了眼。
“妈妈——”
声音稚嫩,却满是孺慕和依赖,还有委屈。
九娘一愣,轻轻碰了碰他的额头:“我是你九姐。”
乳母赶紧过来轻声道:“小郎醒了?妈妈在这里。”
十三郎却只盯着九娘看了看,又闭上了眼。
“方医官亲自来了。”惜兰匆匆走了进来。
九娘拍了拍十三郎的小手:“方大哥医术精湛,你会好的。”不知为何,她心中并不能把十三郎看做一个五岁小儿。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神情,怪怪的。还有那句妈妈,自然不是呼唤乳母的。两岁就离开生母的小童,能记得什么呢。
方绍朴一进屋就笑了:“祝九娘岁岁平安,事事如意。”
九娘福了福:“也祝方大哥万事顺遂,难得你今日竟然没在宫里,有劳方大哥半夜跑这一趟了。”
方绍朴看向床上的十三郎:“无妨无妨,你可出了五贯钱呢!只是千万别给官家知道我和你一同守岁,我可不想沿着汴河跑了。”
外院的打更人正在唱更。除夕已过,正旦已至。九娘有些不解,看向忙碌起来的方绍朴,为何他会沿着汴河跑呢,六郎他为难过方大哥么……
***
因举丧,孟府原先准备的消夜果都收了起来。子时一过,宫里却又来了入内内侍省的副都知,如往年一般赐下了消夜果子盒。
消夜果送到木樨院,程氏已睡醒了一觉,让人去请九娘,才知道十三郎生病的事。从灵堂回来偷懒的七娘手快,解开果子盒,一层层取出来,见每层里面都花团锦簇,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鲍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让人眼花缭乱。最后一层还有两只小巧的花布老虎,一看就是给大郎和十四郎玩耍用的。
程氏拍开七娘的手:“就你手多,等阿妧来了再开,快盖上。”
七娘委屈地将盒盖丢下:“娘——!我还是你亲生的女儿么?又没说这是赐给阿妧一个人的,我怎地就不能看上一眼了。自从她要嫁给官家,爹娘的心就偏到眉州去了!”
程氏扬了扬眉,让梅姑替自己把兔儿毛的卧帽戴上:“往年宫中赐消夜果,只有翠微堂和长房才有,连你二伯院里都没有,若不是给阿妧的,你以为你摸得着这果子盒?都几岁的人,一点眼力见也没有,若不是爹娘偏心你,你还能好端端坐在这里?想想阿娴——”
七娘嘟着嘴,却不说话了,半晌才低声问道:“娘,四姐她如今怎样了?还有姨奶奶,她还活着么?”
程氏亲手把几层盒盖都盖上,淡然道:“阿娴是金国四太子妃,那四太子死了,她自然是要守寡的。老夫人说了,以后两国若是修好,还能通个信什么的。至于阮姨奶奶,听说阮玉郎事败那日就自尽了。”
她抬起眼:“你啊,自小耳根子软,又没见识。你给我记着,小时候你那样叫做淘气,大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再淘气,可就叫作死了。你可得把那些个小心思都收起来。阿妧笄礼那日,你的眼珠子都盯着谁呢?”
七娘浑身一颤,躲开程氏的眼神,垂首低声道:“娘你那天又没在,别听人瞎说。”
“你大伯娘会瞎说不成?”程氏气得一个倒仰,侧身就狠狠拧了她一把:“你个死丫头,那位也是你能肖想的吗?”
七娘急得哭了起来:“疼,娘,我知道了,知道了——”
孟建一进房倒愣住了:“你们娘儿俩这是做什么呢?”他去修竹苑看了看,听说宫中赐消夜果,就催着九娘一道回来了。
“你可算回来了。”程氏看向他身后:“阿妧呢?”
“她不放心阿婵,又去灵堂了。”孟建伸伸手臂,扭了扭脖颈,腻到程氏身边,打开案上的盒盖瞄了瞄:“阿娴哭什么?方才在灵堂怎地不哭。”
七娘抹了抹泪,气道:“不是说二伯做了那许多坏事么?我做甚要哭,哭不出来。”
程氏啧了一声:“你装也要装着在哭懂不懂?礼不可废!等明日小殓亲戚们来了,你可记着点。”
“你娘说得对。”孟建疲惫地靠到隐枕上,叹道:“不过我也哭不出来。我歇上一刻钟再去前头,阿程替我看着点时辰。”
七娘看看已经闭上眼假寐的亲爹,没胡子可吹但瞪着眼的亲娘,心里又是急躁又是悲伤,又是委屈,干脆站了起来:“我也去陪六姐了。”
程氏看着她披上大氅风风火火地出了门,长长叹了一口气。
孟建伸出手拍了拍她:“急什么,她还小,不懂事。等阿妧大婚后,我们好好给她找个忠厚老实可靠的郎君——”
程氏听着他口气,回过神来:“老夫人和你说什么了么?”
孟建睁开眼,看了看妻子,苦笑道:“说了,让我们多照顾四郎六娘他们。让我在二哥丧事上多费些心,替他多做些水陆道场。”
孟建翻了个身,又合上酸涩不已的双眼。
程氏默然看着丈夫微微颤动的后背,轻叹了一口气,取过一旁的大食羊毛毡,轻轻盖在了他身上,斟酌了半晌道:“你也要体谅她,人的心可不天生就是偏的。若是二哥一出事,二嫂他们就搬出去,外头人会怎么说我们,又会怎么说阿妧?凉薄两个字终究是逃不掉的。这孟家的名声也毁了。再说了,虽已证明了二哥不是她亲生的,可到底是她一手养大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阿婵那丫头着实可怜——”
孟建哽着嗓子道:“我知道。我——我就是心里头不舒服。”他腾地翻回身子,抓过程氏的手捂在自己脸上,一片沁湿,他就不可怜么。
“我,我就是想听她说一句,说我孟叔常确确实实是她亲生的儿子。我没想别的,她给二哥的那些田产钱财,我也没想过,二哥的爵位,我更没想过。我一直亲近青玉堂,她心里不快我知道。一时转不过来,我也知道。可我——”
程氏轻轻搂住丈夫,这四十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换做她,忽地有人告诉她十三郎才是她亲生的,她能亲近得起来么?只怕恨自己远远恨过那调包之人。
“娘这几十年来,除了对阿婵,哪里亲近过谁呢。”程氏安慰他:“若不是因为你这个亲生的儿子,娘又怎会带着我们这些妇孺赶回来。她心里比你难受得多呢,还没个人说。何况木樨院现在这么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你难道忘了?我们从苏州回来,带给你那许多苏绣的衣裳,就连小衣,都是娘亲自选的料子让贞娘她们做的——”
有朝一日,她竟然还会替人说好话,程氏念及此,失笑起来。
一声喟叹,几声啜泣,慢慢地消于永夜。
***
木樨院又来了人请,九娘也想看看赵栩送了那些消夜果子,便辞别灵堂中的诸位长辈,带着惜兰玉簪和几个侍女回木樨院。
远远的,就见久不住人的青玉堂前有两盏灯笼。离得近了,九娘赶紧下了肩舆,上前行礼。
“婆婆?”
“是阿妧啊。”梁老夫人玄色大氅外还披着一条薄毯,朝九娘招了招手。
贞娘赶紧在她身边垫了好几个锦垫。
美人靠下方的池水早前结的冰中间化了,四周还残留着薄冰,此时大雪翻飞,看着倒似夏日里吃得冰碗。
曾经,阮姨奶奶也坐在这里看一池春-水。时隔多年,春去冬来,风景如旧,却换了人。
梁老夫人视线落在九娘脸上:“你可怪婆婆?”
九娘轻轻摇了摇头:“婆婆处置妥当,阿妧怎会有怨?二伯走了,家里自然是该照顾二婶和哥哥姐姐。怎可分崩离析。”
梁老夫人看向木樨院门口的素幡和灯笼,苦笑道:“你爹爹怕是要怨婆婆的。”
九娘静默了片刻:“爹爹想要的,不过是两句亲热话而已。婆婆为何——”
梁老夫人愣了愣,声音带了些许暗哑,也有些歉意:“有些关,过不去了。”
九娘抿唇不语,世家大族,有些事,只能永远捂死了。当年青神王氏,亦是如此。如今汴京孟氏,还是如此。那些个体面永远比脆弱的人心来得重要。她明白,可不能接受。
“你回屋去吧,官家赐了消夜果,你爹娘肯定还在等你呢。”梁老夫人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和慈祥。
看着九娘的身影消失在木樨院院门之中。梁老夫人慢慢站了起来。
贞娘伸手搀扶住她,叹道:“三郎今夜那般难受,老夫人这是何苦来?”
梁老夫人的面容在灯下微微扭曲起来。
“贞娘。”
“老夫人恕罪,是奴妄言了。”
“回吧。”
几声咳嗽被风雪卷了,瞬间就无影无踪。两盏灯笼高高举着,四个妇人抬着肩舆,稳稳地往翠微堂走去。
梁老夫人忍不住回过头,木樨院里的灯似乎更亮了。她这一辈子,最终什么都错了。她以为她没做错,却失去了他,失去了自由。她以为她无愧于心,尽责尽力挽回了分崩离析的孟家,却无颜面对叔常,也不能丢弃二房。她的忠,她的信,她的义,她的仁,最终变成了重重枷锁,将陪着她去见他。
所有的人,都走了。孟山定,太皇太后,阮眉娘,阮玉真,阮玉郎,一个接着一个,只留下了她,看着自己的笑话。
***
大赵元煦元年元旦这日,大庆殿上,四位身材魁梧的镇殿将军站在殿角,皇帝端坐于御座,殿庭上列法驾仪仗,宰执在前,亲王在后,京中朝官五品以上均身穿祭服上朝,按次列班。各州进奏史手持地方上的进贡的方物,各路举人的解元以及制科一甲、武举恩科一甲,均穿青边白袍,戴二梁冠立班。
吐蕃、回鹘、于阗、大理、西夏、契丹、金国、倭国、高丽、大食等几十个大小国家的使臣们也都依照汉仪入殿行礼朝贺。皇帝赐大赵元煦历法、汉装锦袄。
朝贺完毕,只有契丹、西夏、倭国、大理四国使者得以被留宫赐宴。宫城前已扎起了灯山,待百官退朝时山棚已灯火辉煌,金碧相射。
翌日,皇帝驾至大相国寺烧香。初三,皇帝往南御苑射弓,陈青、陈太初、章叔夜等朝中善弓马的武将皆随行,连荣王赵梣也在其中。还有刚摘得武举恩科状元郎的秦幼安,被誉为“小陈太初”,尤其引人瞩目,果不其然秦幼安得了官家所赐的闹装银鞍马,还有不少金银器物。
转眼就到了初十立春,开封府进献春牛入宫,禁中鞭春。开封府衙前也安置了春牛打春。府衙两旁的卖小春牛的人头济济,拥堵不堪。宰执亲王百官府上皆被皇帝赐下了金银幡胜。翰林巷孟府也收到禁中赐下的大春盘和春酒。
立春过了是元宵。御街两侧的山棚已搭建完毕,宣德楼前的灯山,比起宝津楼那夜的,又高出十丈。以宣德楼为中心,直至南薰门,十余里乐声嘈杂,人生鼎沸。
身为皇帝的赵栩,每日忙不停,忙完元宵,正月十六再登宣德门,礼部宣读万姓,有那元宵节彻夜不归的百姓赶早到宣德楼下,瞻见天表,三呼万岁。待赐宴百官后,再往上清宫,夜里才返回大内。等正月十九收灯,五城不禁,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一过完年,汴京人就忙着出城采春。朝廷却出了进一步的变法条例,皇帝下旨,二府敕书,户部在全国三百多个州全部推行婺州所试验过的“鱼鳞册”,调用千余制科选拔出的有识之士,挂名户部,前往各州核查大赵国土内所有土地,重新一一丈量。各地士绅豪族大惊失色,再难隐藏土地,一时间,京中各大豪门世家门前车马如流。朱纶等老臣们的府上人流如织。
御史台重拳出击,连着弹劾了罗嘉伟、万伸等人。朝中顿时一片忙乱。
到了二月初,寒食节一过,台谏再次弹劾罗与义、朱纶等十多名老臣。孟存身上的几件案子皆因证据不足而被大理寺判为无罪。
二月底,朱纶首当其冲,因女婿万伸夫妻杀母案有包庇自之嫌,被大理寺收押。为万伸上书的近三十名官员均被张子厚下令削职或外放。跟着罗与义被皇帝在百官面前训斥,主动递表请辞。这番大变,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朝中再无人上书反对核查土地,更无人再提及选秀或皇帝纳妃的建议。
三月初,二府敕书宣布,取消所有里甲、均徭、杂役各项徭役,差役法和雇役法也悉数统一为征银法。五项户、丁税全部按丁数和地亩来核算,田赋和一应进贡方物也都改为征银。此项变法,百姓纷纷喊好,地方官们几乎无油水可捞,有苦说不出。然伴随徭役变法的,朝廷亦摆明车马,推出了“归田金”,文武官员,如能无贪腐,安然致仕,便可领到“归田金”,按品级从百贯至万贯不等,以重金养廉吏。这份安稳钱,却干干净净,领得心安。
跟着礼部又出新政,各州州府设立大官学,分男子和女子官学,四岁至十三岁皆可应试入学。学优者可获推荐至东京、西京、南京的国子监继续就读,无论男女,皆可参加礼部试。惊动天下的,不是女子有了官学可上,也不是女子也能参加礼部试入朝为官,而是三百个州的大官学,只要考进去,所有学费、食宿费用,全部改由官家和圣人的私库来负担。
赵栩这日给九娘的字条上只有一句话:“谁道女子不如男!”
大婚在即,这也是他送给阿妧的一份礼。
***
三月十六,诸事大吉,宜婚嫁。帝后大婚之日,天未亮御街两侧已挤满了士庶百姓。
皇帝将往翰林巷皇后行第亲迎皇后!
整夜都睡不着的赵栩,早早便身穿常服前往册后和奉迎的文德殿,百官及内外命妇皆已早早朝服大妆,各自列班。
众人只觉得春-风拂面。皇帝他,笑得有点傻。
方绍朴默默低下头去,不是有点傻,是很傻。
第三百七十一章
范大成有诗云:“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爆竹声声除旧岁, 小甜水巷孟府东角门下, 还有仆人无意忘却的青绢小幡, 在骤降的大雪中翻飞不已。明日又将极热闹的小甜水巷此刻寂夜无声,遥遥传来翰林巷那边孩童的呼喝声, 雪花很快在地面铺了层银毯。
九娘从灵堂出来透口气, 等在廊下的宝相赶紧迎了上来:“九娘子万安。”
见九娘面露询问之色,宝相福了一福:“修竹苑的管事娘子方才来禀报, 说十三郎忽地发热了。因夫人带着大郎、十四郎早安歇了, 姨娘让奴来禀告娘子一声, 能否请大夫人赐个对牌,好派人出去请大夫。”
府中一旦有红白大事, 各院对牌悉数停用,只有翠微堂的对牌才能出入,好保障门户严实, 也免得上下仆妇不知听哪院的调派而无所适从。
“许大夫刚给二夫人开了方子,才走了不到一刻钟。”玉簪轻声道。
九娘略一思忖:“玉簪,你带宝相进去找大夫人, 领了对牌, 带一张二哥的帖子,派燕大驾马车去马行街的荆筐儿药铺请个好大夫, 把各色药物都买齐了带回来, 省得再出去买。若是荆筐家请不着大夫, 就拿二哥的帖子去方殿丞药铺找方医官。对了,从听香阁取五贯钱带着。”
宝相一怔:“用不着这许多,素日请大夫买药不过三五百文的事——”何况这可是翰林巷孟府有事。
“今夜是除夕,又落雪,而且家中举丧。”九娘披上夹裘大氅,低头让惜兰给自己戴上风帽:“走,惜兰随我去修竹苑看看十三郎。”
玉簪赶紧将手炉塞入九娘手中,嘱咐惜兰道:“下大雪了,给娘子换双靴子再去,修竹苑前头竹林里的那条路不好走,仔细照顾娘子。灯笼也要——”
九娘不禁微笑起来:“玉簪你越来越像慈姑了。”
玉簪和惜兰宝相也不禁都笑了起来,想到还在服丧中,赶紧又敛容垂目各自行事去了。
漫天风雪,廊下的白幡被吹得刷刷作响。九娘在一旁的耳房里等侍女送靴子来,惜兰便将一早备好的燕窝取了出来。
九娘慢慢吃着燕窝,当年十三郎一碗热汤水把十郎烫得哇哇叫的事,她还记得。后来孟建怕程氏见他一次就要冷笑着刺上十多句,一等十三郎满了四岁,即刻把这个沉默寡言的幼子送去了修竹苑。程氏按府中旧例派了乳母、女使、侍女、小厮七八个人跟过去服侍。孟建又从族里选了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做他的伴当,便安心地当起了甩手爹。因他身份尴尬,外院管事娘子也识相地不来麻烦程氏,木樨院更无人提起。一直到举家南下,再举家回京,他也一样悄声无息。
由于王璎两姐妹,九娘对这个孩子也生不起爱护之心,此时的一念之慈,却因为想起了原先的小九娘,无端生出了同病相怜之感。
新雪松软,踩下去一步一个脚印。五六盏灯笼在前,惜兰扶着九娘慢慢穿过竹林,修竹苑的大门紧闭,扣了十多下门环,才有人应了一声。
开门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厮,见到九娘吓了一跳,赶紧叉手行礼,听了惜兰的问话,赶紧带着她们往十三郎的院子里走去。
油纸伞刮到了墙外的树枝细条,扑簌簌落下些雪来,雪屑四飞。
这院子只怕好些时候无人打理了。九娘略一抬眼,府里虽然规矩森严,但这些年换了好几茬仆妇,不是世仆,总有趋炎附势之心,难免见高捧见低踩。就算宫中亦是如此,孟家又怎会免俗。
外屋内没有琉璃灯,只有两盏油灯和五六枝蜡烛点着,倒也亮堂,地暖也烧着,却没有内宅各院里那么暖和,角落里还搁着两个炭盆。
十三郎的乳母正在罗汉榻上呆呆坐着,听见门响,抬头见是九娘,赶紧翻下榻来,深深福了下去,给九娘问安,心里忐忑不安。
九娘抬手让她起来,问话间已经进了里间。两个守在藤床边的女使赶紧站起身来行礼问安。九娘见十三郎小脸通红,双眼紧闭,鼻子呼啦呼啦地似开了风箱。一旁的高几上,银盆、帕子、茶盏、茶瓶胡乱堆放着。
九娘用手背碰了碰他的额头,烫得厉害,再放在他胸口,心跳得飞快,来不及斥责乳母和女使们,赶紧吩咐侍女们去取物事。
不多时,热帕子、屠苏酒、干净的小衣等一应物事俱全。九娘吩咐乳母将十三郎的衣服除去,用热帕子浸了屠苏酒擦拭。
小半个时辰后,虽然脸还红着,浑身还很烫,十三郎却慢慢睁开了眼。
“妈妈——”
声音稚嫩,却满是孺慕和依赖,还有委屈。
九娘一愣,轻轻碰了碰他的额头:“我是你九姐。”
乳母赶紧过来轻声道:“小郎醒了?妈妈在这里。”
十三郎却只盯着九娘看了看,又闭上了眼。
“方医官亲自来了。”惜兰匆匆走了进来。
九娘拍了拍十三郎的小手:“方大哥医术精湛,你会好的。”不知为何,她心中并不能把十三郎看做一个五岁小儿。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神情,怪怪的。还有那句妈妈,自然不是呼唤乳母的。两岁就离开生母的小童,能记得什么呢。
方绍朴一进屋就笑了:“祝九娘岁岁平安,事事如意。”
九娘福了福:“也祝方大哥万事顺遂,难得你今日竟然没在宫里,有劳方大哥半夜跑这一趟了。”
方绍朴看向床上的十三郎:“无妨无妨,你可出了五贯钱呢!只是千万别给官家知道我和你一同守岁,我可不想沿着汴河跑了。”
外院的打更人正在唱更。除夕已过,正旦已至。九娘有些不解,看向忙碌起来的方绍朴,为何他会沿着汴河跑呢,六郎他为难过方大哥么……
***
因举丧,孟府原先准备的消夜果都收了起来。子时一过,宫里却又来了入内内侍省的副都知,如往年一般赐下了消夜果子盒。
消夜果送到木樨院,程氏已睡醒了一觉,让人去请九娘,才知道十三郎生病的事。从灵堂回来偷懒的七娘手快,解开果子盒,一层层取出来,见每层里面都花团锦簇,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鲍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让人眼花缭乱。最后一层还有两只小巧的花布老虎,一看就是给大郎和十四郎玩耍用的。
程氏拍开七娘的手:“就你手多,等阿妧来了再开,快盖上。”
七娘委屈地将盒盖丢下:“娘——!我还是你亲生的女儿么?又没说这是赐给阿妧一个人的,我怎地就不能看上一眼了。自从她要嫁给官家,爹娘的心就偏到眉州去了!”
程氏扬了扬眉,让梅姑替自己把兔儿毛的卧帽戴上:“往年宫中赐消夜果,只有翠微堂和长房才有,连你二伯院里都没有,若不是给阿妧的,你以为你摸得着这果子盒?都几岁的人,一点眼力见也没有,若不是爹娘偏心你,你还能好端端坐在这里?想想阿娴——”
七娘嘟着嘴,却不说话了,半晌才低声问道:“娘,四姐她如今怎样了?还有姨奶奶,她还活着么?”
程氏亲手把几层盒盖都盖上,淡然道:“阿娴是金国四太子妃,那四太子死了,她自然是要守寡的。老夫人说了,以后两国若是修好,还能通个信什么的。至于阮姨奶奶,听说阮玉郎事败那日就自尽了。”
她抬起眼:“你啊,自小耳根子软,又没见识。你给我记着,小时候你那样叫做淘气,大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再淘气,可就叫作死了。你可得把那些个小心思都收起来。阿妧笄礼那日,你的眼珠子都盯着谁呢?”
七娘浑身一颤,躲开程氏的眼神,垂首低声道:“娘你那天又没在,别听人瞎说。”
“你大伯娘会瞎说不成?”程氏气得一个倒仰,侧身就狠狠拧了她一把:“你个死丫头,那位也是你能肖想的吗?”
七娘急得哭了起来:“疼,娘,我知道了,知道了——”
孟建一进房倒愣住了:“你们娘儿俩这是做什么呢?”他去修竹苑看了看,听说宫中赐消夜果,就催着九娘一道回来了。
“你可算回来了。”程氏看向他身后:“阿妧呢?”
“她不放心阿婵,又去灵堂了。”孟建伸伸手臂,扭了扭脖颈,腻到程氏身边,打开案上的盒盖瞄了瞄:“阿娴哭什么?方才在灵堂怎地不哭。”
七娘抹了抹泪,气道:“不是说二伯做了那许多坏事么?我做甚要哭,哭不出来。”
程氏啧了一声:“你装也要装着在哭懂不懂?礼不可废!等明日小殓亲戚们来了,你可记着点。”
“你娘说得对。”孟建疲惫地靠到隐枕上,叹道:“不过我也哭不出来。我歇上一刻钟再去前头,阿程替我看着点时辰。”
七娘看看已经闭上眼假寐的亲爹,没胡子可吹但瞪着眼的亲娘,心里又是急躁又是悲伤,又是委屈,干脆站了起来:“我也去陪六姐了。”
程氏看着她披上大氅风风火火地出了门,长长叹了一口气。
孟建伸出手拍了拍她:“急什么,她还小,不懂事。等阿妧大婚后,我们好好给她找个忠厚老实可靠的郎君——”
程氏听着他口气,回过神来:“老夫人和你说什么了么?”
孟建睁开眼,看了看妻子,苦笑道:“说了,让我们多照顾四郎六娘他们。让我在二哥丧事上多费些心,替他多做些水陆道场。”
孟建翻了个身,又合上酸涩不已的双眼。
程氏默然看着丈夫微微颤动的后背,轻叹了一口气,取过一旁的大食羊毛毡,轻轻盖在了他身上,斟酌了半晌道:“你也要体谅她,人的心可不天生就是偏的。若是二哥一出事,二嫂他们就搬出去,外头人会怎么说我们,又会怎么说阿妧?凉薄两个字终究是逃不掉的。这孟家的名声也毁了。再说了,虽已证明了二哥不是她亲生的,可到底是她一手养大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阿婵那丫头着实可怜——”
孟建哽着嗓子道:“我知道。我——我就是心里头不舒服。”他腾地翻回身子,抓过程氏的手捂在自己脸上,一片沁湿,他就不可怜么。
“我,我就是想听她说一句,说我孟叔常确确实实是她亲生的儿子。我没想别的,她给二哥的那些田产钱财,我也没想过,二哥的爵位,我更没想过。我一直亲近青玉堂,她心里不快我知道。一时转不过来,我也知道。可我——”
程氏轻轻搂住丈夫,这四十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换做她,忽地有人告诉她十三郎才是她亲生的,她能亲近得起来么?只怕恨自己远远恨过那调包之人。
“娘这几十年来,除了对阿婵,哪里亲近过谁呢。”程氏安慰他:“若不是因为你这个亲生的儿子,娘又怎会带着我们这些妇孺赶回来。她心里比你难受得多呢,还没个人说。何况木樨院现在这么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你难道忘了?我们从苏州回来,带给你那许多苏绣的衣裳,就连小衣,都是娘亲自选的料子让贞娘她们做的——”
有朝一日,她竟然还会替人说好话,程氏念及此,失笑起来。
一声喟叹,几声啜泣,慢慢地消于永夜。
***
木樨院又来了人请,九娘也想看看赵栩送了那些消夜果子,便辞别灵堂中的诸位长辈,带着惜兰玉簪和几个侍女回木樨院。
远远的,就见久不住人的青玉堂前有两盏灯笼。离得近了,九娘赶紧下了肩舆,上前行礼。
“婆婆?”
“是阿妧啊。”梁老夫人玄色大氅外还披着一条薄毯,朝九娘招了招手。
贞娘赶紧在她身边垫了好几个锦垫。
美人靠下方的池水早前结的冰中间化了,四周还残留着薄冰,此时大雪翻飞,看着倒似夏日里吃得冰碗。
曾经,阮姨奶奶也坐在这里看一池春-水。时隔多年,春去冬来,风景如旧,却换了人。
梁老夫人视线落在九娘脸上:“你可怪婆婆?”
九娘轻轻摇了摇头:“婆婆处置妥当,阿妧怎会有怨?二伯走了,家里自然是该照顾二婶和哥哥姐姐。怎可分崩离析。”
梁老夫人看向木樨院门口的素幡和灯笼,苦笑道:“你爹爹怕是要怨婆婆的。”
九娘静默了片刻:“爹爹想要的,不过是两句亲热话而已。婆婆为何——”
梁老夫人愣了愣,声音带了些许暗哑,也有些歉意:“有些关,过不去了。”
九娘抿唇不语,世家大族,有些事,只能永远捂死了。当年青神王氏,亦是如此。如今汴京孟氏,还是如此。那些个体面永远比脆弱的人心来得重要。她明白,可不能接受。
“你回屋去吧,官家赐了消夜果,你爹娘肯定还在等你呢。”梁老夫人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和慈祥。
看着九娘的身影消失在木樨院院门之中。梁老夫人慢慢站了起来。
贞娘伸手搀扶住她,叹道:“三郎今夜那般难受,老夫人这是何苦来?”
梁老夫人的面容在灯下微微扭曲起来。
“贞娘。”
“老夫人恕罪,是奴妄言了。”
“回吧。”
几声咳嗽被风雪卷了,瞬间就无影无踪。两盏灯笼高高举着,四个妇人抬着肩舆,稳稳地往翠微堂走去。
梁老夫人忍不住回过头,木樨院里的灯似乎更亮了。她这一辈子,最终什么都错了。她以为她没做错,却失去了他,失去了自由。她以为她无愧于心,尽责尽力挽回了分崩离析的孟家,却无颜面对叔常,也不能丢弃二房。她的忠,她的信,她的义,她的仁,最终变成了重重枷锁,将陪着她去见他。
所有的人,都走了。孟山定,太皇太后,阮眉娘,阮玉真,阮玉郎,一个接着一个,只留下了她,看着自己的笑话。
***
大赵元煦元年元旦这日,大庆殿上,四位身材魁梧的镇殿将军站在殿角,皇帝端坐于御座,殿庭上列法驾仪仗,宰执在前,亲王在后,京中朝官五品以上均身穿祭服上朝,按次列班。各州进奏史手持地方上的进贡的方物,各路举人的解元以及制科一甲、武举恩科一甲,均穿青边白袍,戴二梁冠立班。
吐蕃、回鹘、于阗、大理、西夏、契丹、金国、倭国、高丽、大食等几十个大小国家的使臣们也都依照汉仪入殿行礼朝贺。皇帝赐大赵元煦历法、汉装锦袄。
朝贺完毕,只有契丹、西夏、倭国、大理四国使者得以被留宫赐宴。宫城前已扎起了灯山,待百官退朝时山棚已灯火辉煌,金碧相射。
翌日,皇帝驾至大相国寺烧香。初三,皇帝往南御苑射弓,陈青、陈太初、章叔夜等朝中善弓马的武将皆随行,连荣王赵梣也在其中。还有刚摘得武举恩科状元郎的秦幼安,被誉为“小陈太初”,尤其引人瞩目,果不其然秦幼安得了官家所赐的闹装银鞍马,还有不少金银器物。
转眼就到了初十立春,开封府进献春牛入宫,禁中鞭春。开封府衙前也安置了春牛打春。府衙两旁的卖小春牛的人头济济,拥堵不堪。宰执亲王百官府上皆被皇帝赐下了金银幡胜。翰林巷孟府也收到禁中赐下的大春盘和春酒。
立春过了是元宵。御街两侧的山棚已搭建完毕,宣德楼前的灯山,比起宝津楼那夜的,又高出十丈。以宣德楼为中心,直至南薰门,十余里乐声嘈杂,人生鼎沸。
身为皇帝的赵栩,每日忙不停,忙完元宵,正月十六再登宣德门,礼部宣读万姓,有那元宵节彻夜不归的百姓赶早到宣德楼下,瞻见天表,三呼万岁。待赐宴百官后,再往上清宫,夜里才返回大内。等正月十九收灯,五城不禁,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一过完年,汴京人就忙着出城采春。朝廷却出了进一步的变法条例,皇帝下旨,二府敕书,户部在全国三百多个州全部推行婺州所试验过的“鱼鳞册”,调用千余制科选拔出的有识之士,挂名户部,前往各州核查大赵国土内所有土地,重新一一丈量。各地士绅豪族大惊失色,再难隐藏土地,一时间,京中各大豪门世家门前车马如流。朱纶等老臣们的府上人流如织。
御史台重拳出击,连着弹劾了罗嘉伟、万伸等人。朝中顿时一片忙乱。
到了二月初,寒食节一过,台谏再次弹劾罗与义、朱纶等十多名老臣。孟存身上的几件案子皆因证据不足而被大理寺判为无罪。
二月底,朱纶首当其冲,因女婿万伸夫妻杀母案有包庇自之嫌,被大理寺收押。为万伸上书的近三十名官员均被张子厚下令削职或外放。跟着罗与义被皇帝在百官面前训斥,主动递表请辞。这番大变,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朝中再无人上书反对核查土地,更无人再提及选秀或皇帝纳妃的建议。
三月初,二府敕书宣布,取消所有里甲、均徭、杂役各项徭役,差役法和雇役法也悉数统一为征银法。五项户、丁税全部按丁数和地亩来核算,田赋和一应进贡方物也都改为征银。此项变法,百姓纷纷喊好,地方官们几乎无油水可捞,有苦说不出。然伴随徭役变法的,朝廷亦摆明车马,推出了“归田金”,文武官员,如能无贪腐,安然致仕,便可领到“归田金”,按品级从百贯至万贯不等,以重金养廉吏。这份安稳钱,却干干净净,领得心安。
跟着礼部又出新政,各州州府设立大官学,分男子和女子官学,四岁至十三岁皆可应试入学。学优者可获推荐至东京、西京、南京的国子监继续就读,无论男女,皆可参加礼部试。惊动天下的,不是女子有了官学可上,也不是女子也能参加礼部试入朝为官,而是三百个州的大官学,只要考进去,所有学费、食宿费用,全部改由官家和圣人的私库来负担。
赵栩这日给九娘的字条上只有一句话:“谁道女子不如男!”
大婚在即,这也是他送给阿妧的一份礼。
***
三月十六,诸事大吉,宜婚嫁。帝后大婚之日,天未亮御街两侧已挤满了士庶百姓。
皇帝将往翰林巷皇后行第亲迎皇后!
整夜都睡不着的赵栩,早早便身穿常服前往册后和奉迎的文德殿,百官及内外命妇皆已早早朝服大妆,各自列班。
众人只觉得春-风拂面。皇帝他,笑得有点傻。
方绍朴默默低下头去,不是有点傻,是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