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平定南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
“贫道……”
寇谦之刚要开口应承下来,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下定决心让新天师道走出去,带来的可不光是荣耀,还有牺牲。
如果他们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待在中土,完全可以享受安宁生活,何必去域外受苦?
但是!他若今日弗了雍王之意,未来天师道必将被雍王抛弃。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与师父觐见雍王的场景,正是那一次会面奠定了道教复兴。
也正是那一次会面之后,他从师父那里知道了佛门拒绝了雍王拉拢。
结果佛门从此开始步入深渊,至今仍还看不到希望。
而眼前这次选择,对佛道两家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寇谦之相信,若他不能牢牢抱紧雍王大腿,今日之佛门将是未来之道教。
想到这儿,他一下子握紧了拳头,暗道:“绝不能让道门在我手上衰落。”
再说,这去海外冒险对新天师道来说也是扬名机会,若能寻到一两座‘仙山仙岛’,必将大大扩大道门影响力,对日后传教大有裨益。
心意已决,他向雍王稽首拜道:“贫道愿率徒众为河西探索域外,也愿将大天尊的慈爱播撒至异国他邦。”
卫朔面露欣喜地点了点头,寇谦之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
果然还是自家人贴心,不像佛门总是又臭又硬。
对于新天师道能不能在域外发扬光大,并非卫朔关注重点。
他更看中新天师道能够作为华夏对外交流的使者,既把华夏文明带向世界各地,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引进来中土。
毕竟,只有与各个文明不断交流,才能促进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除了物质交流外,还会促进科技、文化等全方位提升。
历史上,华夏文明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给华夏带来裨益的文明更少。
放眼华夏四周,除了蛮夷还是蛮夷,而这些蛮夷除了仰慕华夏文明外,只会搞破坏。
甚至还需要借助华夏来实现自身进步,而他们除了给华夏带来落后、野蛮、伤害外,再无任何用途。
而此次卫朔推动对外交流,便是想用西域汗血马、美洲玉米、土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军事等等一切,来进一步促进华夏文明大跃进。
除此以外,不同文明间交流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丝绸之路,给华夏带来数也数不清的利益。
中亚乃至于西亚,以及更遥远的地中海文明,都对华夏丝绸、瓷器、茶叶极度渴望。
如能通过交流,进一步扩大现有丝绸交易规模,必然能让华夏赚个盆满钵满。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卫朔,在工业革命兴起前,华夏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
不过,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卫朔来自现代,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开拓有多么艰难。
以河西开拓夷洲岛而言,如今两年过去了,河西势力依然没能深入岛上核心。
想到这儿,他不禁肃穆道:“华夏从未向大海迈出脚步,你们将是先行者。”
“其中难度一点儿不比博望侯凿空西域来地简单,甚至更艰难一些。”
“你可下定了决心?”
“为了把道统传向域外,贫道不惧任何艰辛。”
“好!尔既有此宏愿,孤便助你一臂之力。”
“你即刻从教中挑选出合适人选,然后前往夷洲岛找伯祚与休之,他们会安排妥当。”
……
就在卫朔坐镇洛阳,忙着整顿中原时,当初逃亡南中的谯纵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侯产德作乱时,谯纵曾抱有几分期望,认为河西军迟早会败退关中。
殊料,侯晖只泛起了一点儿沉渣,很快就变得风平浪静。
等王买德开始大规模迁徙蜀中豪族,才让谯纵彻底感到惊慌。
果然,等各地豪族被迁走,河西开始蜀中大规模推行均田制,局势顿时稳定下来。
面对谯纵躲在南中不出,王买德也没有急于派兵攻打,而是采取了封锁围困之策。
南中虽然地势险要,不易攻取,却也偏僻荒凉没甚产出。
若无外界输入,当地人只好饮毛茹血,过上原始生活。
面对河西全面封锁,谯纵尚忍得住,可那些南中大姓、土著夷民却受不了了。
别看谯纵头上戴着蜀王头衔,但南中七郡真正主人,却是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
从两汉时开始,不断有汉人豪强为躲避战乱而逃入南中地区。
南中地区土著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险恶。
这些汉族移民不得不以血缘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生活,从而形成“大姓”。
到了东汉后期,这些“大姓”已经成为南中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和地盘,与土著“夷帅”进行联姻,称为“遑耶”,成为南中统治者。
这些大姓仗着南中地理险恶,对中原王朝一向是强则服、弱则叛。
汉末魏晋以来,中原战事不断,对南中控制力减弱,南中大姓由是叛降不定。
如今河西强势入主蜀地,南中大姓故态复萌,想要拿谯纵向河西投降。
但谯纵也不傻,他很快察觉到南中大姓对他不怀好意。
走投无路之下,谯纵只好抢在南中大姓叛乱前向河西投降。
三月底,谯纵使者抵达成都,向蜀中都督王买德、刺史冯跋提出投降。
王买德接受了谯纵请降,但并未解除南中封锁。
他只是把谯纵一家迁往长安,交给雍王处置,大军则继续驻扎在南中边境。
王买德不是没想过派兵深入南中,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打消此念头。
历史上,南中地区大致是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并发生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平定南中后,蜀汉在南中共设七郡之地,即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郡。
如此广袤地盘,河西没有理由放弃,但南中不仅地理环境险恶,且民情复杂。
其境内瘴气横行,遍地是蛇虫鼠疫,又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土著夷民。
因为没有把握一劳永逸地解决南中之地,故王买德宁愿封锁困死南中。
哪怕南中大姓再三表示愿意臣服河西,愿奉雍王为主,他依然不为所动。
眼看南中环境持续恶化,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再也无法坐视不下去。
四月中,大姓爨氏率部曲数万,正式起兵造反,由此南中大乱。
王买德虽然不敢派兵深入南中,但防守叛军入侵蜀地却是绰绰有余。
他以胡藩为主将,率精兵扼守南中入蜀之关键——旄牛路。
结果,任凭爨氏部曲与土著青壮攻势猛烈,却始终被挡在南中境内不得前进一步。
如此攻打了半月有余,南中叛军损失惨重,却战果寥寥。
期间胡藩等将曾建议趁机招降叛军,却被王买德给严词拒绝。
并非王买德绝情狠毒,而是他早看透了南中大姓本质。
从两汉以来,南中地区一直处于自治状态。
尤其魏晋以来,中原王朝衰落,竟让南中自治倾向越来越有向独立方向发展。
那些南中大姓早不以华夏自居,而大多已被夷化,融入南中土著夷民之中。
若想摆脱当前困局,必须彻底铲除南中大姓。
而王买德拒绝南中大姓投诚,就是要将其逼向绝境,让他们在走投无路之下,彻底放弃自治幻想。
而事情发展果如他所料,南中叛乱并未给南中大姓带来好处,反倒让其处境更加艰难。
至四月底,爨氏首领不得不向河西无条件投降,至此南中七郡遂归河西所属。
p
“贫道……”
寇谦之刚要开口应承下来,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下定决心让新天师道走出去,带来的可不光是荣耀,还有牺牲。
如果他们什么也不做,老老实实待在中土,完全可以享受安宁生活,何必去域外受苦?
但是!他若今日弗了雍王之意,未来天师道必将被雍王抛弃。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年与师父觐见雍王的场景,正是那一次会面奠定了道教复兴。
也正是那一次会面之后,他从师父那里知道了佛门拒绝了雍王拉拢。
结果佛门从此开始步入深渊,至今仍还看不到希望。
而眼前这次选择,对佛道两家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寇谦之相信,若他不能牢牢抱紧雍王大腿,今日之佛门将是未来之道教。
想到这儿,他一下子握紧了拳头,暗道:“绝不能让道门在我手上衰落。”
再说,这去海外冒险对新天师道来说也是扬名机会,若能寻到一两座‘仙山仙岛’,必将大大扩大道门影响力,对日后传教大有裨益。
心意已决,他向雍王稽首拜道:“贫道愿率徒众为河西探索域外,也愿将大天尊的慈爱播撒至异国他邦。”
卫朔面露欣喜地点了点头,寇谦之的态度让他十分满意。
果然还是自家人贴心,不像佛门总是又臭又硬。
对于新天师道能不能在域外发扬光大,并非卫朔关注重点。
他更看中新天师道能够作为华夏对外交流的使者,既把华夏文明带向世界各地,也把外面的好东西引进来中土。
毕竟,只有与各个文明不断交流,才能促进华夏文明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除了物质交流外,还会促进科技、文化等全方位提升。
历史上,华夏文明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多,而能够给华夏带来裨益的文明更少。
放眼华夏四周,除了蛮夷还是蛮夷,而这些蛮夷除了仰慕华夏文明外,只会搞破坏。
甚至还需要借助华夏来实现自身进步,而他们除了给华夏带来落后、野蛮、伤害外,再无任何用途。
而此次卫朔推动对外交流,便是想用西域汗血马、美洲玉米、土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军事等等一切,来进一步促进华夏文明大跃进。
除此以外,不同文明间交流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丝绸之路,给华夏带来数也数不清的利益。
中亚乃至于西亚,以及更遥远的地中海文明,都对华夏丝绸、瓷器、茶叶极度渴望。
如能通过交流,进一步扩大现有丝绸交易规模,必然能让华夏赚个盆满钵满。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卫朔,在工业革命兴起前,华夏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
不过,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卫朔来自现代,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开拓有多么艰难。
以河西开拓夷洲岛而言,如今两年过去了,河西势力依然没能深入岛上核心。
想到这儿,他不禁肃穆道:“华夏从未向大海迈出脚步,你们将是先行者。”
“其中难度一点儿不比博望侯凿空西域来地简单,甚至更艰难一些。”
“你可下定了决心?”
“为了把道统传向域外,贫道不惧任何艰辛。”
“好!尔既有此宏愿,孤便助你一臂之力。”
“你即刻从教中挑选出合适人选,然后前往夷洲岛找伯祚与休之,他们会安排妥当。”
……
就在卫朔坐镇洛阳,忙着整顿中原时,当初逃亡南中的谯纵终于撑不住了。
当初侯产德作乱时,谯纵曾抱有几分期望,认为河西军迟早会败退关中。
殊料,侯晖只泛起了一点儿沉渣,很快就变得风平浪静。
等王买德开始大规模迁徙蜀中豪族,才让谯纵彻底感到惊慌。
果然,等各地豪族被迁走,河西开始蜀中大规模推行均田制,局势顿时稳定下来。
面对谯纵躲在南中不出,王买德也没有急于派兵攻打,而是采取了封锁围困之策。
南中虽然地势险要,不易攻取,却也偏僻荒凉没甚产出。
若无外界输入,当地人只好饮毛茹血,过上原始生活。
面对河西全面封锁,谯纵尚忍得住,可那些南中大姓、土著夷民却受不了了。
别看谯纵头上戴着蜀王头衔,但南中七郡真正主人,却是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
从两汉时开始,不断有汉人豪强为躲避战乱而逃入南中地区。
南中地区土著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险恶。
这些汉族移民不得不以血缘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生活,从而形成“大姓”。
到了东汉后期,这些“大姓”已经成为南中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他们拥有私人武装和地盘,与土著“夷帅”进行联姻,称为“遑耶”,成为南中统治者。
这些大姓仗着南中地理险恶,对中原王朝一向是强则服、弱则叛。
汉末魏晋以来,中原战事不断,对南中控制力减弱,南中大姓由是叛降不定。
如今河西强势入主蜀地,南中大姓故态复萌,想要拿谯纵向河西投降。
但谯纵也不傻,他很快察觉到南中大姓对他不怀好意。
走投无路之下,谯纵只好抢在南中大姓叛乱前向河西投降。
三月底,谯纵使者抵达成都,向蜀中都督王买德、刺史冯跋提出投降。
王买德接受了谯纵请降,但并未解除南中封锁。
他只是把谯纵一家迁往长安,交给雍王处置,大军则继续驻扎在南中边境。
王买德不是没想过派兵深入南中,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打消此念头。
历史上,南中地区大致是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并发生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平定南中后,蜀汉在南中共设七郡之地,即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郡。
如此广袤地盘,河西没有理由放弃,但南中不仅地理环境险恶,且民情复杂。
其境内瘴气横行,遍地是蛇虫鼠疫,又生活着人数众多的土著夷民。
因为没有把握一劳永逸地解决南中之地,故王买德宁愿封锁困死南中。
哪怕南中大姓再三表示愿意臣服河西,愿奉雍王为主,他依然不为所动。
眼看南中环境持续恶化,南中大姓与土著夷帅再也无法坐视不下去。
四月中,大姓爨氏率部曲数万,正式起兵造反,由此南中大乱。
王买德虽然不敢派兵深入南中,但防守叛军入侵蜀地却是绰绰有余。
他以胡藩为主将,率精兵扼守南中入蜀之关键——旄牛路。
结果,任凭爨氏部曲与土著青壮攻势猛烈,却始终被挡在南中境内不得前进一步。
如此攻打了半月有余,南中叛军损失惨重,却战果寥寥。
期间胡藩等将曾建议趁机招降叛军,却被王买德给严词拒绝。
并非王买德绝情狠毒,而是他早看透了南中大姓本质。
从两汉以来,南中地区一直处于自治状态。
尤其魏晋以来,中原王朝衰落,竟让南中自治倾向越来越有向独立方向发展。
那些南中大姓早不以华夏自居,而大多已被夷化,融入南中土著夷民之中。
若想摆脱当前困局,必须彻底铲除南中大姓。
而王买德拒绝南中大姓投诚,就是要将其逼向绝境,让他们在走投无路之下,彻底放弃自治幻想。
而事情发展果如他所料,南中叛乱并未给南中大姓带来好处,反倒让其处境更加艰难。
至四月底,爨氏首领不得不向河西无条件投降,至此南中七郡遂归河西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