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供销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大姐家里出来,祝恩慈便抱着柱生到镇上逛逛,六十年代的河口镇,她还是第一次见。
当年抱错孩子事件发生之后,祝恩慈曾经偷偷来过一次。亲生父母那时候在镇上开了饭馆,生意不错,请了工人并不会太辛苦。但是比起祝家来说还是差了太多,所以要认真来说,在生活环境和质量这一块,她真的是抢了萧映雪的。老实说祝恩慈并没有怨恨萧映雪,甚至隐隐对她抱有抱歉的心思,只是她难过于养父母的态度而已。对祝恩慈来说,养父母才是她真的家人,他们最能轻而易举伤到她。
现在好了,她穿来六十年代了,养母再也不用因为她的存在而觉得愧对萧映雪了。
祝恩慈收回思绪,环顾六十年代的河口镇,建筑虽比乡下常见的的土胚房,半砖半泥瓦房好多了,但是依旧比不上二十一世纪那个繁华的样子。没有繁华的美食街,也没有步行街,来往的人群穿的衣裳大多没有补丁或者只有一两个,干净整洁。除了常见的蓝黑灰三种颜色,鹅黄等比较亮眼些的衣裳也有。还有的穿着仿绿军装,年轻少女也有穿着及脚踝的长裙子,不漏锁骨不露腰不露腿,符合这个年代的主流。
祝恩慈一边看一边想自己空间里有哪些衣服适合穿的,不过想了一会就放弃了。她现在住在乡下,而不是镇上,不能穿的太打眼,而就算是从空间里随便找一件比较土的,在这个镇上都显得亮眼,或许要到省城或者走在时尚前列的沪市穿上才不会引人注目。爱美爱俏的祝恩慈只能暂时放弃穿漂亮衣服的念头。
河口镇上的商店并不多,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私人买卖被禁止,开门挂牌营业的都是国营性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祝恩慈逛着逛着便逛到了供销社门口,这个年代的供销社堪比二十一世纪的大商场大百货,镇上及远近村子都是在这里买卖。不过此时供销社并不热闹,三两个人在里面挑东西,而柜台的售货员聚在一块聊天嗑瓜子,还有个大姐在打毛线,完全不怕被顾客投诉,而那些人也都习惯了,自顾自地挑着自己的东西,偶尔问一下价格。
这样的场景让祝恩慈觉得有些新鲜,在二十一世纪购物服务员哪怕有那么几个说不上热情,但是也不会这样晾着顾客,看来真的如她奶奶所说,这个年代的售货员吃国家饭,牛气的很。
她仔细辨认了下,其中有个年轻的绑着两个麻花辫的圆脸小姑娘跟医院隔壁床那个赵大姐眉眼有几分相像,大概就是赵大姐口中说的那位在供销社上班的女儿。
祝恩慈抱着柱生走进去,仔细打量了下这个供销社,铺面不算大,在二十一世纪大概就是个家庭小超市的规模,货架都是木头做的,偶然有几个镶着玻璃。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在各个柜台。
毛线,毛巾,毛毯,布料,雪花膏,蛤蜊油,胶棉鞋……祝恩慈觉得陈列在自己跟前的像是个年代小博物馆,里面的东西虽然粗糙,却给人一种年代感。当然大概只有她这个外来的才会有这种新鲜的感觉,对于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这里的东西都是常见或者时髦的。
她指着一个铝饭盒问价格,回答的是那位打毛线的大姐,“四块钱加两张工业券。”
“那这个呢?”祝恩慈又指了个搪瓷饭盒问道。
“两块二毛钱,一张工业券。”
“那这个呢?”祝恩慈指着一个竹壳暖壶。
大姐此时却不耐烦了,“你到底买不买?咋那么多问题呢?”
被大嗓门一喊祝恩慈愣了下,随即正色道,“我得先知道价格啊,不知道怎么买?如果你们把价格贴出来我就不问了。”
“贴出来?你识字麽?”大姐瞥了眼祝恩慈,虽然她的衣服没有补丁,但是她抱着的柱生衣服不合身又满是补丁,加上她问来问去的,以为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泥腿子,态度便好不到哪里去了。
祝恩慈弯起嘴笑,“大姐你可别瞧不起人,兴许我认的字比大姐还多呢。而且,为人民服务,”祝恩慈指着墙上的标语道,“大姐这态度我可看不出来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
“你!”大姐脸色一变,刚想张嘴就骂,那位赵大姐的闺女忙起来打圆场,“徐大姐别动气,这位姑娘也少说两句,来来,你要问什么?”说着从柜台后走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徐大姐怒瞪了祝恩慈两眼便重新坐回去打毛线,祝恩慈心里翻了个白眼,气性真大。
对着圆脸小姑娘却是露出笑容来,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是吴大哥和赵大姐家的闺女麽?”
圆脸小姑娘愣了下,没想到祝恩慈会认识她的父母,“你是?”
“哦,我弟弟住院时刚好和吴大哥住在同一个病房,今早出院赵大姐还请我去家里歇歇脚喝杯水呢。”祝恩慈不着痕迹地套近乎。
圆脸小姑娘一听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些,“原来如此啊。我叫吴明珠,这是你弟弟啊,真可爱。”
两人互相介绍了姓名,吴明珠便仔细地为祝恩慈介绍各种产品的价格。祝恩慈也不好意思一一问遍,只挑了些她空间有的问,这才知道有些东西要凭证购买,有些要添工业券,有些要凭票购买,不要票的几乎没有。
而工业券只有工人才有,每月随工资发放,不多,大概是十来块工资能有一张,而这个时代镇上工人的工资大概在二三十块之间,每月能领到的工业券只有两三张而已。
至于票,农村其实也有发,但是一般只有油票,盐票,布票等生活必需品,数量还少,像其他手表票自行车票什么的农村人就没有了,就是镇上的人要弄一张也不容易,而且价格还很高,农村人一般不会买。
而凭证供应的是大米猪肉等粮食,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每月能凭证领取一定粮食,至于肉类,那得看供给,有时候一月也不见得能有一次猪肉供应。就是鸡蛋,也是稀缺物品,一供应很快就卖光。
旁敲侧击知道这些消息,祝恩慈对这个时代物品的稀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买卖有了更大的信心。
这次带着柱生不方便,回去后再找个机会来镇上,她就开始她的买卖去。
最后祝恩慈什么都没买,因为她没有票,吴明珠脸上也没什么异样,还给柱生摸了两颗水果糖,态度好的不得了。
“恩慈,下次来镇上可以来找我玩,要是能赶上轮休我们去看电影。”告别前吴明珠语气亲热,像对好朋友一样。
祝恩慈觉得自己的好感没白刷,笑眯眯地说好。
出来之后她看了眼天色,嗯,表示依旧没有领悟农村人看天辩时的能力,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了。悄摸趁柱生不注意从空间里掏出手表看了下,十一点多了。不知道空间手表的时间有没有跟这个时代同步,但聊胜于无,祝恩慈决定带着柱生到一个角落去吃点东西。谁让她把粮票一餐都吃完了,现在想去国营饭店吃个饭都不可能。
刚想走却好运气地遇到了溪乡村的人,或者说是柱生认出了那位同乡,嘴甜地叫了句“明生叔”,把人给叫停了。
他赶着牛车,正好来镇上买镰刀,村里的镰刀好些不能用了,村委会的凑凑就赶紧来买上,免得接下去秋收割水稻不够用。
祝恩慈笑着攀谈了几句,萧明生便主动问他们要不要回去,刚好搭一程。
当然是求之不得,祝恩慈已经没什么要逛的了,抱着柱生不方便,而且她还手酸,又不放心柱生一个人走路,眼下有免费的牛车,可不是好运气。
道了谢便抱着柱生坐上去。
萧明生结了婚生了娃对祝恩慈没有旁的心思,只是人都爱美的事物,美人尤甚,加上祝恩慈总是挂着笑,便有了好感官,路上对祝恩慈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
祝恩慈说起柱生在医院看病的事,萧明生便赶紧问了下柱生现在的情况,又叨了两句萧大宝的不像话,接着主动地谈起了祝恩慈想要知道的消息。
“我看昨天你姨丈去老宅要说法也是应该的,小孩子玩闹是玩闹,但是可没见过这样往死里打的,昨天你没回来不知道,那萧大宝忒不像话,叫嚷着不道歉不赔钱,被打也是他们该的,老太太还护着,把你小姨气得直抹泪。”
祝恩慈心里荡起了怒意,耐着性子等下文。
“还是你姨丈发了狠,让萧大柱(萧大宝他爹)要么赔医药费,要么就让铁生照着柱生和夏花的伤打一顿,不然就别想善了。当场老太太就骂出来了,又是骂又是想打你姨丈的。哈哈,你不知道你姨丈这次倒是硬气了一次,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老太太的了,背上挨了几下都不改口。”
“最后还是老爷子发话,老太太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了几块钱医药费。”
萧明生话里没有幸灾乐祸,反倒是对萧二柱行为感到惊讶,听语气还挺支持似的。祝恩慈想大概是平日老太太做的太过分,萧二柱又太软弱,让这个时代将“孝”刻在骨子里的农民都看不过去了。
还好萧二柱这次真的有改变,不然她那番话算是白说,小姨的委屈也是白受了。
从大姐家里出来,祝恩慈便抱着柱生到镇上逛逛,六十年代的河口镇,她还是第一次见。
当年抱错孩子事件发生之后,祝恩慈曾经偷偷来过一次。亲生父母那时候在镇上开了饭馆,生意不错,请了工人并不会太辛苦。但是比起祝家来说还是差了太多,所以要认真来说,在生活环境和质量这一块,她真的是抢了萧映雪的。老实说祝恩慈并没有怨恨萧映雪,甚至隐隐对她抱有抱歉的心思,只是她难过于养父母的态度而已。对祝恩慈来说,养父母才是她真的家人,他们最能轻而易举伤到她。
现在好了,她穿来六十年代了,养母再也不用因为她的存在而觉得愧对萧映雪了。
祝恩慈收回思绪,环顾六十年代的河口镇,建筑虽比乡下常见的的土胚房,半砖半泥瓦房好多了,但是依旧比不上二十一世纪那个繁华的样子。没有繁华的美食街,也没有步行街,来往的人群穿的衣裳大多没有补丁或者只有一两个,干净整洁。除了常见的蓝黑灰三种颜色,鹅黄等比较亮眼些的衣裳也有。还有的穿着仿绿军装,年轻少女也有穿着及脚踝的长裙子,不漏锁骨不露腰不露腿,符合这个年代的主流。
祝恩慈一边看一边想自己空间里有哪些衣服适合穿的,不过想了一会就放弃了。她现在住在乡下,而不是镇上,不能穿的太打眼,而就算是从空间里随便找一件比较土的,在这个镇上都显得亮眼,或许要到省城或者走在时尚前列的沪市穿上才不会引人注目。爱美爱俏的祝恩慈只能暂时放弃穿漂亮衣服的念头。
河口镇上的商店并不多,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私人买卖被禁止,开门挂牌营业的都是国营性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祝恩慈逛着逛着便逛到了供销社门口,这个年代的供销社堪比二十一世纪的大商场大百货,镇上及远近村子都是在这里买卖。不过此时供销社并不热闹,三两个人在里面挑东西,而柜台的售货员聚在一块聊天嗑瓜子,还有个大姐在打毛线,完全不怕被顾客投诉,而那些人也都习惯了,自顾自地挑着自己的东西,偶尔问一下价格。
这样的场景让祝恩慈觉得有些新鲜,在二十一世纪购物服务员哪怕有那么几个说不上热情,但是也不会这样晾着顾客,看来真的如她奶奶所说,这个年代的售货员吃国家饭,牛气的很。
她仔细辨认了下,其中有个年轻的绑着两个麻花辫的圆脸小姑娘跟医院隔壁床那个赵大姐眉眼有几分相像,大概就是赵大姐口中说的那位在供销社上班的女儿。
祝恩慈抱着柱生走进去,仔细打量了下这个供销社,铺面不算大,在二十一世纪大概就是个家庭小超市的规模,货架都是木头做的,偶然有几个镶着玻璃。里面的东西分门别类放在各个柜台。
毛线,毛巾,毛毯,布料,雪花膏,蛤蜊油,胶棉鞋……祝恩慈觉得陈列在自己跟前的像是个年代小博物馆,里面的东西虽然粗糙,却给人一种年代感。当然大概只有她这个外来的才会有这种新鲜的感觉,对于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这里的东西都是常见或者时髦的。
她指着一个铝饭盒问价格,回答的是那位打毛线的大姐,“四块钱加两张工业券。”
“那这个呢?”祝恩慈又指了个搪瓷饭盒问道。
“两块二毛钱,一张工业券。”
“那这个呢?”祝恩慈指着一个竹壳暖壶。
大姐此时却不耐烦了,“你到底买不买?咋那么多问题呢?”
被大嗓门一喊祝恩慈愣了下,随即正色道,“我得先知道价格啊,不知道怎么买?如果你们把价格贴出来我就不问了。”
“贴出来?你识字麽?”大姐瞥了眼祝恩慈,虽然她的衣服没有补丁,但是她抱着的柱生衣服不合身又满是补丁,加上她问来问去的,以为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泥腿子,态度便好不到哪里去了。
祝恩慈弯起嘴笑,“大姐你可别瞧不起人,兴许我认的字比大姐还多呢。而且,为人民服务,”祝恩慈指着墙上的标语道,“大姐这态度我可看不出来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
“你!”大姐脸色一变,刚想张嘴就骂,那位赵大姐的闺女忙起来打圆场,“徐大姐别动气,这位姑娘也少说两句,来来,你要问什么?”说着从柜台后走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问道。
徐大姐怒瞪了祝恩慈两眼便重新坐回去打毛线,祝恩慈心里翻了个白眼,气性真大。
对着圆脸小姑娘却是露出笑容来,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是吴大哥和赵大姐家的闺女麽?”
圆脸小姑娘愣了下,没想到祝恩慈会认识她的父母,“你是?”
“哦,我弟弟住院时刚好和吴大哥住在同一个病房,今早出院赵大姐还请我去家里歇歇脚喝杯水呢。”祝恩慈不着痕迹地套近乎。
圆脸小姑娘一听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些,“原来如此啊。我叫吴明珠,这是你弟弟啊,真可爱。”
两人互相介绍了姓名,吴明珠便仔细地为祝恩慈介绍各种产品的价格。祝恩慈也不好意思一一问遍,只挑了些她空间有的问,这才知道有些东西要凭证购买,有些要添工业券,有些要凭票购买,不要票的几乎没有。
而工业券只有工人才有,每月随工资发放,不多,大概是十来块工资能有一张,而这个时代镇上工人的工资大概在二三十块之间,每月能领到的工业券只有两三张而已。
至于票,农村其实也有发,但是一般只有油票,盐票,布票等生活必需品,数量还少,像其他手表票自行车票什么的农村人就没有了,就是镇上的人要弄一张也不容易,而且价格还很高,农村人一般不会买。
而凭证供应的是大米猪肉等粮食,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每月能凭证领取一定粮食,至于肉类,那得看供给,有时候一月也不见得能有一次猪肉供应。就是鸡蛋,也是稀缺物品,一供应很快就卖光。
旁敲侧击知道这些消息,祝恩慈对这个时代物品的稀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买卖有了更大的信心。
这次带着柱生不方便,回去后再找个机会来镇上,她就开始她的买卖去。
最后祝恩慈什么都没买,因为她没有票,吴明珠脸上也没什么异样,还给柱生摸了两颗水果糖,态度好的不得了。
“恩慈,下次来镇上可以来找我玩,要是能赶上轮休我们去看电影。”告别前吴明珠语气亲热,像对好朋友一样。
祝恩慈觉得自己的好感没白刷,笑眯眯地说好。
出来之后她看了眼天色,嗯,表示依旧没有领悟农村人看天辩时的能力,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了。悄摸趁柱生不注意从空间里掏出手表看了下,十一点多了。不知道空间手表的时间有没有跟这个时代同步,但聊胜于无,祝恩慈决定带着柱生到一个角落去吃点东西。谁让她把粮票一餐都吃完了,现在想去国营饭店吃个饭都不可能。
刚想走却好运气地遇到了溪乡村的人,或者说是柱生认出了那位同乡,嘴甜地叫了句“明生叔”,把人给叫停了。
他赶着牛车,正好来镇上买镰刀,村里的镰刀好些不能用了,村委会的凑凑就赶紧来买上,免得接下去秋收割水稻不够用。
祝恩慈笑着攀谈了几句,萧明生便主动问他们要不要回去,刚好搭一程。
当然是求之不得,祝恩慈已经没什么要逛的了,抱着柱生不方便,而且她还手酸,又不放心柱生一个人走路,眼下有免费的牛车,可不是好运气。
道了谢便抱着柱生坐上去。
萧明生结了婚生了娃对祝恩慈没有旁的心思,只是人都爱美的事物,美人尤甚,加上祝恩慈总是挂着笑,便有了好感官,路上对祝恩慈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
祝恩慈说起柱生在医院看病的事,萧明生便赶紧问了下柱生现在的情况,又叨了两句萧大宝的不像话,接着主动地谈起了祝恩慈想要知道的消息。
“我看昨天你姨丈去老宅要说法也是应该的,小孩子玩闹是玩闹,但是可没见过这样往死里打的,昨天你没回来不知道,那萧大宝忒不像话,叫嚷着不道歉不赔钱,被打也是他们该的,老太太还护着,把你小姨气得直抹泪。”
祝恩慈心里荡起了怒意,耐着性子等下文。
“还是你姨丈发了狠,让萧大柱(萧大宝他爹)要么赔医药费,要么就让铁生照着柱生和夏花的伤打一顿,不然就别想善了。当场老太太就骂出来了,又是骂又是想打你姨丈的。哈哈,你不知道你姨丈这次倒是硬气了一次,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老太太的了,背上挨了几下都不改口。”
“最后还是老爷子发话,老太太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了几块钱医药费。”
萧明生话里没有幸灾乐祸,反倒是对萧二柱行为感到惊讶,听语气还挺支持似的。祝恩慈想大概是平日老太太做的太过分,萧二柱又太软弱,让这个时代将“孝”刻在骨子里的农民都看不过去了。
还好萧二柱这次真的有改变,不然她那番话算是白说,小姨的委屈也是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