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圣人教诲,到底作数不作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布政坊,尚书府。
门楼高大巍峨,气势非凡。
此为官宅,为天子所赐。
只是,与勋贵世爵不同的是,勋贵府第可以世代传承。
而文官赐宅,待致仕后,要“还禄位于君上”,却是要被内务府收回的……
辰时二刻左右,贾琮一行到了尚书府门前。
下了马车,早有宋岩之孙宋华,并其表弟吴凡候在西角门口。
尚书府正门与国公府正门一般,除却大节迎宾之日,亦或是宫中中旨传入时才会中门大开,寻常都不会开。
“小师叔安。”
虽然对一个小自己一半的少年行礼别扭,可宋家以礼传家,宋华不敢在这上面打折扣,因此看到贾琮下车后,忙带着吴凡上前行礼。
贾琮笑道:“虽说礼不可废,但我毕竟年幼。定好辈分后,倒不必每次如此。礼重于心,不在于行。”
宋华闻言,苦笑道:“虽是如此,可到底该如何,还是要请教过祖父后再说。”
贾琮点点头,道:“那行,回头我和师父说说。进去吧,先见过师父师娘再说。”
“是。”
……
“弟子贾琮,请先生安,请师娘安。”
尚书府,宋氏藜照堂内,贾琮大礼参拜。
堂上,宋岩与其发妻吴氏坐在上位。
宋岩面色淡然,眼中却带着笑意,只是目光在扫过贾琮额前右上角,看到那一处淡淡的红痕时,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吴氏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满面和蔼笑容,看着贾琮喜欢道:“快起来吧……哎哟!这孩子,怎生的这样好?快上来快上来……”
一迭声的将贾琮喊到身边后,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真真越看越喜欢。
贾琮却感到很有些尴尬,他原以为,出身在理学大家门第的吴氏,也应该处处透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气息,是位古板老太太。
谁知竟好似寻常人家老太太一般,这般亲切和蔼……
真真让人想不到。
不过,贾琮若真只是一个十岁少年,这般也就罢了。
可他心智成熟,被一老奶奶拉着赞漂亮……着实不自在。
只是他的不自然,落在吴氏眼中却成了小孩子害羞,想起丈夫告诉他关于贾琮的身世和遭遇,愈发怜爱不已。
还是宋岩看出了贾琮的不自在,干咳了声,道:“好了,日后琮儿会常来,有的是你关爱的时候,别忘了你师娘的礼数。”
吴氏闻言,这才忙从身后丫鬟手上取来一支礼盒,赐了拜师礼。
贾琮接过,猜测是一支笔,笑着谢过吴氏。
礼罢,宋岩就赶人了:“去让厨房准备一番,今日留琮儿在府上吃饭。”
吴氏将贾琮看了又看后,方转身而去。
待吴氏离去,宋岩对贾琮道:“你可是疑惑,你师娘为何会如此不知礼数?”
贾琮闻言唬了一跳,忙道:“弟子怎敢如此作想?师娘待弟子亲切慈爱,弟子心中唯有感动,怎敢有不敬之心?”
宋岩微微颔首,道:“为师幼时家境贫寒,倒是你师娘家,虽只为一不起眼的乡绅家族,却薄有家财。
当年为师下场赶考的银子,都是你师娘悄悄攒起的梯己银子。
平日也多有关照,相赠衣食。
若非如此,为师绝无今日。
时至现在,你师娘依旧如当年那般善良。
她知道你的处境后,很是心疼。
你两位师兄自幼都被严厉管教,子厚又是十三四虽才回的京。
所以她待你,便如同亲子亲孙一般。”
能将这番话当堂讲出,贾琮看得出,他这恩师与师娘二人,真是伉俪情深。
而宋岩和吴氏,也当真将他当成了一家人……
贾琮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夸张之事,在这个亲与师齐大的年代,定下师生名分后,就是一家人。
是一种不逊于血脉亲情的传承关系。
所以对吴氏的亲近,他心中理解,而唯一存疑的,还是孔传祯和宋岩,到底为何会如此厚爱于他……
只是这个疑惑,他又不能直接相问。
对尊长慈爱之行心存疑虑,本就是忤逆之行。
再者,此时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贾琮感动不已,再行大礼拜道:“弟子得先生师娘慈爱护佑,感激万分。日后必勤于课业,不负恩师所望,以孝奉于师娘,不负师父师娘慈爱。”
宋岩颔首道:“起来吧,有此志向就好。你年纪尚幼,虽要勤于学,却也不可太劳,否则伤了身子根源就不好了。”
贾琮起身后,应道:“是,弟子记住了。”
宋岩又指着下面的宋华道:“这是你师侄子厚,你们见过。日后去了国子监,每三日到为师家一次,子厚可教汝经义文章。
他辈分虽低你,但毕竟先学几年,足够教你了。”
贾琮自无不可,只是存疑道:“先生,国子监允许子弟三日出监一回吗?”
宋岩解释道:“国子监内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外舍又有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之分。
国子学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此学舍人数最少,但配给的博士、助教、直讲乃至斋夫,都是品阶最高,也是水平最高的。
不过可惜的是,权贵子弟多纨绔。
朝廷配备了这样好的条件,从国子学内升入内舍的,不是稀少,而是从未有过。
多不过混日子的混帐,国子监内对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所以管束就松弛。
琮儿你身为国公府子孙,即使用尚书府的荫蒙名额,也是要入国子学的。
到时候,万不可与那些混帐厮混学坏。”
听到宋岩之言,贾琮心道,宁府那边的贾蓉,八成就是这等货色,又忙答道:“弟子谨记先生之言,必会洁身自好……”
抬眼看去,却瞧见宋岩看的并不是他,而是下面坐着的吴凡。
登时明白了,这满头冷汗的吴凡,八成也是不好学之辈。
眼见他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倍显心虚,偏强行装作宋岩说的好似不是他,贾琮便知这小子绝不是省油的灯。
怪道宋岩让他每三日到尚书府来一回,怕也是担心他学坏了。
许是吴氏有先见之明,隔了会儿,派人将吴凡叫走……
面对老妻这种溺爱行为,宋岩也无法,只好对贾琮道:“近来你在贾府生活可好?”
贾琮应道:“弟子生活极好,叔叔婶婶都十分慈爱关心。”
宋岩又瞥了眼贾琮额头上的伤处,冷哼一声,只是涉及贾赦,到底不好多言。
面对宋岩这等不加掩饰的关爱,贾琮真真好奇了。
以他从贾政处的了解,宋岩可绝非这样的人。
理学大儒的名头,又岂是顽笑的?
只从宋华身上的家教,就能看出不凡……
又缘何对他如此特殊?
莫说他,连下面的宋华,都隐隐震惊吃味。
只是宋岩并未多言,谁也不敢多问。
又考校了番近来的功课后,宋岩再将贾琮夸赞了番,赞他功课扎实,态度诚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没有弄虚作假,或是故弄玄虚。
然后再将贾琮不解之处,深入浅出的分析解析了个明白。
这下,下面的宋华面色就更古怪了……
因为在宋家,学业功课好是应该的,学的不好就要被责打斥骂。
何曾见过连《四书》都没解全的,还会被这样夸赞的?
他是长子长孙,备受祖母吴氏疼爱,可课业上有不解之难,宋岩也只是讲出该从哪本书上去求解,绝不会直接讲出答案来。
宋华一时彻底糊涂了,摸不清祖父到底缘何如此宠爱这个小师叔。
几番谈话后,贾琮将近日来学业上的难处一一问明白后,大概收获不菲,又拜谢了宋岩一番。
而宋岩见他如此好学,也十分高兴。
没见着下面的长孙,差点吐血,再问道:“可还有其他疑惑?不止学业上的,都可以相问。”
听闻此言,贾琮倒没有客气什么,想了想,道:“有一事,的确想请恩师解惑。”
说着,他从袖兜中取出那一叠“状纸”,交给了宋岩。
然后将事情的经过,条理有序的说了遍。
最后,他又将他和倪二家如何结识的,大概说了说:“当日在南集市胡同,看到倪二被人打伤,就上前相助,因而得识。
只因为这点相助,后来弟子在贾家不得吃食时,倪大娘得知后便每日往贾家送饭。
虽然被门房刁难欺骗,未曾送入弟子手中,但此种恩情到底不浅。”
宋岩翻了几份状纸后,面色肃煞起来,沉声道:“此事琮儿有何作想?”
贾琮想了想,满面疑惑道:“弟子不解之处,那林诚之世交赵良义,分明是名教弟子,能考中秀才,必饱读圣人经义。
可是,身为圣人子弟,他为何会这般无耻下作?
他的圣贤书,到底读到哪里去了?
还有那侍郎府的公子,以富发赌档为敛财之门,无所不用其极,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
却倚仗侍郎府的权势,让百姓申告无门。
无论是那位李侍郎,还是京兆长安府的知府,都是堂堂进士出身,饱受圣贤教诲。
只是连弟子这等初学圣人言的童子都知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他们难道不知心正、身修、家齐的道理?
弟子想来,他们必是知道的,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到。
那么弟子疑惑的是,圣人教诲,到底作数不作数?
如果作数,他们为何不照着做,反而能高居庙堂?
如果不作数,学来又有何用?”
此番言论一出,宋岩宋华子孙二人,霍然色变!
布政坊,尚书府。
门楼高大巍峨,气势非凡。
此为官宅,为天子所赐。
只是,与勋贵世爵不同的是,勋贵府第可以世代传承。
而文官赐宅,待致仕后,要“还禄位于君上”,却是要被内务府收回的……
辰时二刻左右,贾琮一行到了尚书府门前。
下了马车,早有宋岩之孙宋华,并其表弟吴凡候在西角门口。
尚书府正门与国公府正门一般,除却大节迎宾之日,亦或是宫中中旨传入时才会中门大开,寻常都不会开。
“小师叔安。”
虽然对一个小自己一半的少年行礼别扭,可宋家以礼传家,宋华不敢在这上面打折扣,因此看到贾琮下车后,忙带着吴凡上前行礼。
贾琮笑道:“虽说礼不可废,但我毕竟年幼。定好辈分后,倒不必每次如此。礼重于心,不在于行。”
宋华闻言,苦笑道:“虽是如此,可到底该如何,还是要请教过祖父后再说。”
贾琮点点头,道:“那行,回头我和师父说说。进去吧,先见过师父师娘再说。”
“是。”
……
“弟子贾琮,请先生安,请师娘安。”
尚书府,宋氏藜照堂内,贾琮大礼参拜。
堂上,宋岩与其发妻吴氏坐在上位。
宋岩面色淡然,眼中却带着笑意,只是目光在扫过贾琮额前右上角,看到那一处淡淡的红痕时,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吴氏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满面和蔼笑容,看着贾琮喜欢道:“快起来吧……哎哟!这孩子,怎生的这样好?快上来快上来……”
一迭声的将贾琮喊到身边后,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真真越看越喜欢。
贾琮却感到很有些尴尬,他原以为,出身在理学大家门第的吴氏,也应该处处透着“存天理灭人欲”的气息,是位古板老太太。
谁知竟好似寻常人家老太太一般,这般亲切和蔼……
真真让人想不到。
不过,贾琮若真只是一个十岁少年,这般也就罢了。
可他心智成熟,被一老奶奶拉着赞漂亮……着实不自在。
只是他的不自然,落在吴氏眼中却成了小孩子害羞,想起丈夫告诉他关于贾琮的身世和遭遇,愈发怜爱不已。
还是宋岩看出了贾琮的不自在,干咳了声,道:“好了,日后琮儿会常来,有的是你关爱的时候,别忘了你师娘的礼数。”
吴氏闻言,这才忙从身后丫鬟手上取来一支礼盒,赐了拜师礼。
贾琮接过,猜测是一支笔,笑着谢过吴氏。
礼罢,宋岩就赶人了:“去让厨房准备一番,今日留琮儿在府上吃饭。”
吴氏将贾琮看了又看后,方转身而去。
待吴氏离去,宋岩对贾琮道:“你可是疑惑,你师娘为何会如此不知礼数?”
贾琮闻言唬了一跳,忙道:“弟子怎敢如此作想?师娘待弟子亲切慈爱,弟子心中唯有感动,怎敢有不敬之心?”
宋岩微微颔首,道:“为师幼时家境贫寒,倒是你师娘家,虽只为一不起眼的乡绅家族,却薄有家财。
当年为师下场赶考的银子,都是你师娘悄悄攒起的梯己银子。
平日也多有关照,相赠衣食。
若非如此,为师绝无今日。
时至现在,你师娘依旧如当年那般善良。
她知道你的处境后,很是心疼。
你两位师兄自幼都被严厉管教,子厚又是十三四虽才回的京。
所以她待你,便如同亲子亲孙一般。”
能将这番话当堂讲出,贾琮看得出,他这恩师与师娘二人,真是伉俪情深。
而宋岩和吴氏,也当真将他当成了一家人……
贾琮知道,这绝不是什么夸张之事,在这个亲与师齐大的年代,定下师生名分后,就是一家人。
是一种不逊于血脉亲情的传承关系。
所以对吴氏的亲近,他心中理解,而唯一存疑的,还是孔传祯和宋岩,到底为何会如此厚爱于他……
只是这个疑惑,他又不能直接相问。
对尊长慈爱之行心存疑虑,本就是忤逆之行。
再者,此时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贾琮感动不已,再行大礼拜道:“弟子得先生师娘慈爱护佑,感激万分。日后必勤于课业,不负恩师所望,以孝奉于师娘,不负师父师娘慈爱。”
宋岩颔首道:“起来吧,有此志向就好。你年纪尚幼,虽要勤于学,却也不可太劳,否则伤了身子根源就不好了。”
贾琮起身后,应道:“是,弟子记住了。”
宋岩又指着下面的宋华道:“这是你师侄子厚,你们见过。日后去了国子监,每三日到为师家一次,子厚可教汝经义文章。
他辈分虽低你,但毕竟先学几年,足够教你了。”
贾琮自无不可,只是存疑道:“先生,国子监允许子弟三日出监一回吗?”
宋岩解释道:“国子监内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外舍又有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馆之分。
国子学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此学舍人数最少,但配给的博士、助教、直讲乃至斋夫,都是品阶最高,也是水平最高的。
不过可惜的是,权贵子弟多纨绔。
朝廷配备了这样好的条件,从国子学内升入内舍的,不是稀少,而是从未有过。
多不过混日子的混帐,国子监内对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所以管束就松弛。
琮儿你身为国公府子孙,即使用尚书府的荫蒙名额,也是要入国子学的。
到时候,万不可与那些混帐厮混学坏。”
听到宋岩之言,贾琮心道,宁府那边的贾蓉,八成就是这等货色,又忙答道:“弟子谨记先生之言,必会洁身自好……”
抬眼看去,却瞧见宋岩看的并不是他,而是下面坐着的吴凡。
登时明白了,这满头冷汗的吴凡,八成也是不好学之辈。
眼见他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倍显心虚,偏强行装作宋岩说的好似不是他,贾琮便知这小子绝不是省油的灯。
怪道宋岩让他每三日到尚书府来一回,怕也是担心他学坏了。
许是吴氏有先见之明,隔了会儿,派人将吴凡叫走……
面对老妻这种溺爱行为,宋岩也无法,只好对贾琮道:“近来你在贾府生活可好?”
贾琮应道:“弟子生活极好,叔叔婶婶都十分慈爱关心。”
宋岩又瞥了眼贾琮额头上的伤处,冷哼一声,只是涉及贾赦,到底不好多言。
面对宋岩这等不加掩饰的关爱,贾琮真真好奇了。
以他从贾政处的了解,宋岩可绝非这样的人。
理学大儒的名头,又岂是顽笑的?
只从宋华身上的家教,就能看出不凡……
又缘何对他如此特殊?
莫说他,连下面的宋华,都隐隐震惊吃味。
只是宋岩并未多言,谁也不敢多问。
又考校了番近来的功课后,宋岩再将贾琮夸赞了番,赞他功课扎实,态度诚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没有弄虚作假,或是故弄玄虚。
然后再将贾琮不解之处,深入浅出的分析解析了个明白。
这下,下面的宋华面色就更古怪了……
因为在宋家,学业功课好是应该的,学的不好就要被责打斥骂。
何曾见过连《四书》都没解全的,还会被这样夸赞的?
他是长子长孙,备受祖母吴氏疼爱,可课业上有不解之难,宋岩也只是讲出该从哪本书上去求解,绝不会直接讲出答案来。
宋华一时彻底糊涂了,摸不清祖父到底缘何如此宠爱这个小师叔。
几番谈话后,贾琮将近日来学业上的难处一一问明白后,大概收获不菲,又拜谢了宋岩一番。
而宋岩见他如此好学,也十分高兴。
没见着下面的长孙,差点吐血,再问道:“可还有其他疑惑?不止学业上的,都可以相问。”
听闻此言,贾琮倒没有客气什么,想了想,道:“有一事,的确想请恩师解惑。”
说着,他从袖兜中取出那一叠“状纸”,交给了宋岩。
然后将事情的经过,条理有序的说了遍。
最后,他又将他和倪二家如何结识的,大概说了说:“当日在南集市胡同,看到倪二被人打伤,就上前相助,因而得识。
只因为这点相助,后来弟子在贾家不得吃食时,倪大娘得知后便每日往贾家送饭。
虽然被门房刁难欺骗,未曾送入弟子手中,但此种恩情到底不浅。”
宋岩翻了几份状纸后,面色肃煞起来,沉声道:“此事琮儿有何作想?”
贾琮想了想,满面疑惑道:“弟子不解之处,那林诚之世交赵良义,分明是名教弟子,能考中秀才,必饱读圣人经义。
可是,身为圣人子弟,他为何会这般无耻下作?
他的圣贤书,到底读到哪里去了?
还有那侍郎府的公子,以富发赌档为敛财之门,无所不用其极,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
却倚仗侍郎府的权势,让百姓申告无门。
无论是那位李侍郎,还是京兆长安府的知府,都是堂堂进士出身,饱受圣贤教诲。
只是连弟子这等初学圣人言的童子都知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他们难道不知心正、身修、家齐的道理?
弟子想来,他们必是知道的,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到。
那么弟子疑惑的是,圣人教诲,到底作数不作数?
如果作数,他们为何不照着做,反而能高居庙堂?
如果不作数,学来又有何用?”
此番言论一出,宋岩宋华子孙二人,霍然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