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才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赏梅宴第二天, 锦衣卫果真上门来取傅四老爷为霍明锦准备的谢礼。
李昌没有避讳,告诉傅云英霍明锦并不住内城, 他的宅子远在城外,平时公务繁忙时就在宫中值房歇宿, 清闲时才回郊外别宅。
他很少有清闲的时候,因此大多数日子就在值房住。
“二爷还未成家, 只能这么凑合着。”
不知道霍明锦的喜好,傅四老爷各样土产都备了一大箱子,因他以前提过喜欢湖广的桂花酒, 因此特意嘱咐傅云英多带了几坛家中一直没舍得喝的陈酿。
霍明锦那晚亲自送傅云英返家, 其后李昌又常常来巷子里传话, 不出几天,京师的人都知道傅云英得了指挥使的青眼。
还有甚者,说霍明锦想认傅云英当义子。不然为什么煞费苦心把他送到太子身边去?
虽说没有品级, 但等太子日后登基, 还怕傅云升不了官吗?
皇上即位时,身边陪他长大的侍从、舍人等全都加官进爵,即使没有进士功名在身,最后也破例做了二品大员。
这话传到姚文达耳朵里, 他吓了一大跳,拄着拐棍, 颤颤巍巍找到东坊高坡铺, 问傅云章:“你弟弟怎么会和锦衣卫搅合在一起?”
姚文达又病了, 不过精神气很足, 说话嗓门比雷响。
傅云章先请他坐下,家仆进去奉茶。
吃过茶,傅云章方缓缓道:“霍指挥使救过抚养她长大的叔叔。”
姚文达皱眉说:“现在沈首辅和霍指挥使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你死我活不分胜负,你马上就要入仕,不宜掺和进去。救命之恩固然要报,也无需来往这么密切,现在京里的人都在谈这个事,早晚会把你扯进去。你还没授官就被当成霍指挥使的人,不是好事。”
傅云章微微一笑,浑不在意,“她是她,我是我。老师,她想做什么,我向来不拦着,她也不会因为感激霍指挥使就来劝我投到霍指挥使帐下。”
见他说得轻描淡写,姚文达沉吟了半晌,“你就不怕将来你们兄弟二人政见相对,兄弟阋墙?”
傅云章望着茶杯里慢慢舒展开的茶叶,嘴角微翘,“您无须担心这个。”
过了一会儿,又道:“老师,我可以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她。”
姚文达是过来人,不大信他的话,为了各自的前途,父子都能举刀相向,何况傅云章和他弟弟只是血缘疏远的堂兄弟。他们现在还年轻,以为仗着感情好,以后即使各自为主也能一直这么兄友弟恭,等他们经历几场风雨,自然会有裂痕。
不过傅云章本身并没有特别偏向哪一方,政见观点上他有自己的坚持,为人处世又更像是中立派,所以现在说这个为时过早,说不定这对兄弟真的能同时处理好家事和公事。
“既然你这么说,我也不说难听的话离间你们兄弟了。傅云那孩子我瞧着挺喜欢的,没想到他不声不响,竟然能和霍指挥使攀上交情。我还从未见过霍指挥使照拂过哪个后生,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姚文达说话从来没有顾忌,“这疯子现在像个正常人了,朝中大臣惊掉下巴,沈党那边早就注意到傅云了,你记得提醒他当心沈党的人。”
“谢老师替他着想。”傅云章道。
然而沈党的人还在暗中观察,并不急着胁迫傅云英,先出手的是崔南轩。
快到除夕了,傅云章放下书本,带着傅云英、傅云启和袁三去逛棋盘街、城隍庙市。城中商贸繁荣,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于此,珠宝玉器,日常用物,古董书画,无所不包,到了每月固定集会的日子,集市规模更是宏大,往往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马车根本没法掉头。
袁三攒的钱全给袁家了,最近又专心温书没有写小说,囊中羞涩,看到什么都想买,但舍不得买。
傅云英给他五百两银子当零花,道:“提前给你压岁钱。”
他盯着铺子里卖的果子直流口水,馋得眼睛都红了。他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对吃的很执着。
一旁的傅云启笑得直不起腰。
袁三倒也不忸怩,大大方方接了碎银子和银票,给傅云英作揖,然后得意地朝傅云启眨眨眼睛,“老大心疼我,给我压岁钱,你笑什么?”
说着话,欢欢喜喜奔向那家苏州人开的铺子,指着收拾得干净整洁的装果子的木架,豪气冲天:“一样来半斤!”
他脸皮这么厚,傅云启觉得没意思,不耻笑他了,转而找傅云英诉委屈,“有我的份么?”
傅云英一笑,“九哥,我还没找你讨呢。”
傅云启挠挠脑袋,走开了一会儿,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几串冰糖葫芦,往她手里一塞,“来,云哥乖,这就是哥哥给你的压岁钱。”
傅云英白了他一眼,刚好傅云章在铺子里买了几张字画过来找他们,她分给他一串糖葫芦。
傅云章头戴防风的大帽,穿一件漳绒斗篷,长身玉立,面若冠玉,拿着一串糖葫芦,有些哭笑不得。
“城隍庙的糖葫芦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傅云英让他先尝一口。
傅云章从未吃过糖葫芦,把字画交给身边莲壳拿着,摇头失笑,咬下一颗山楂果,酸酸甜甜的。
袁三买完果子回来了,手里抱着,臂上挂着,嘴里还叼了一只大纸包,王大郎忙迎上去帮他拿。
“老大,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我看到有卖松子糖、椒盐饼、金华酥饼和桂花糕的,多买了点。”
这几样都是傅云英平时爱吃的,袁三捧着一堆点心给她挑。
她挑了几枚金华酥饼,给傅云章拿的是方块酥糖,他爱吃这个。至于傅云启,他已经抢了一大包板糖和松子糖在手里。
傅云章左手一大包糖果,右手一串冰糖葫芦,竟觉得有些无措。
这种场景他从未经历过。
难怪小的时候同窗们都喜欢过年。他想起小时候,还没到腊月,同窗们就兴高采烈盼着过年,而对他来说,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平日更冷清,因为别人家阖家团圆会刺激到母亲,而且要账的通常选在年底上门讨账,所以他们母子从不过年,整个正月大门紧闭,外边的热闹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傅云英顺着拥挤的人潮往前逛,一路走走看看,给傅云章他们一人买了几双鹿皮靴,还买了牛皮、杭细绢、三梭布,新的茶钟和果罩,几只供花的美人瓶,纸张墨砚之类的文具。想起家中书房的灯台摔坏了,特意买了几盏扛摔的铁丝灯。
家下人紧跟在后面搬东西,不一会儿褡裢都装满了。
京城坊市繁华,店铺摊子五花八门,卖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几人逛了一大圈,看到有人高声叫卖湖广土产的,想起家乡,忍不住凑过去看。
那边卖的东西并不出奇,无非是咸鱼腊肉。
奇的是买东西的人,他头戴福巾,穿一身皂色缘边玉色深衣,腰束大带,云头鞋,俊秀儒雅,气度极好,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许多打扮富丽的小娘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摊前挑挑拣拣,实则频频偷看他。
竟是崔南轩。
傅云英怔了怔,那边崔南轩身边的人已经认出她,朝她微微一笑。
她心头凛然,因为站在崔南轩的青年正是那日在西苑见过的太子殿下。
周围的人群里不知藏了多少皇宫护卫。
傅云英心里忖度太子微服出行,大约是出来玩的,肯定不想惊动其他人,抬脚正要退下,太子却朝她挥了挥手,示意她过去。
她扯扯傅云章的衣袖,“二哥,你们在这等着。”
傅云章没见过太子,只认出崔南轩,见她神色有异,嗯了一声。
她走到太子跟前,眼角余光扫一眼左右,果然看到人群里有几个汉子一直紧盯着摊子,她只略微靠近几步,就觉得有无数道视线落到她身上,如芒刺在背。
太子和崔南轩有说有笑,等她走近,含笑道:“我听崔侍郎说,你也是湖广人?而且还曾是崔侍郎的学生?”
她没看崔南轩,点头应了一声,“崔大人曾在江城书院讲学。”
太子眼底闪过一抹异色,笑了笑,“倒是巧了,难怪你学问好,崔侍郎方才说了很多你在书院求学的事。”
傅云英心里咯噔了一下,暂且不露声色。
不咸不淡说了几句话,太子问起她湖广的风土人情。
她说了些湖广各处的风景名胜,见太子兴致缺缺的样子,眼珠一转,改而提起湖广过年的习俗,“和北方不一样,湖广人除夕守岁不吃饺子,初一早上才煮饺子吃。”
太子每天上学读书,每个月还有九天必须正襟危坐听大臣讲经,入耳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大概很少听人说民间风俗,听得津津有味,偶尔找崔南轩求证,“果真如此么?”
崔南轩看一眼傅云英,道:“地方风俗,各有不一,大致是不错的。”
说笑了一会儿,太子放傅云英离开,“你是和家人一起出来闲逛的罢?倒是扰了你。”
太子是孙贵妃的儿子,母妃受宠,皇上很疼爱他,宫中只有他一个皇子健康长大。他自幼尊师重道,性子偏于柔和。
傅云英觉得他有点像朱和昶,不过朱和昶那是真傻,太子的平易近人却总是隔了一层,不管他怎么试图表现自己的温文亲和,还是掩不住骨子里透出来的居高临下。
她目送太子和崔南轩离开。
崔南轩故意向太子提起和她的师徒名分,而且刚才闲话时屡屡表现出对她的激赏,是想让太子怀疑她蛇鼠两端人品败坏,还是挑拨她和霍明锦的关系?
她皱眉思忖着。
见崔南轩一行人走了,傅云章立即上前,小声问她:“刚才那个和你说话的人是太子?”
傅云英点点头。
……
姚文达是个老鳏夫,过年的时候家中只有两个老仆陪着,傅云章邀他到傅家一起过年。
他拒绝了,道:“宫里有宴会,我过去凑凑热闹。”
结果他老天拔地的,在进宫的路上摔了一跤,当场爬不起来,被宫里的太监送回家中,宫里的皇上听说了,怜他老病,赏赐了不少东西。
老仆还挺高兴的,这样大官人既用不着每天出去应酬,还得了一大堆御赐的值钱药材,这一跤摔得值!
正月初三那天,傅云英和傅云章去姚家探望姚文达。
姚文达留他们吃饭,老仆端着一大碗熬得烂乎的炖肘子兴冲冲走进房,笑着道:“这还是宫里赏的肘子,两位少爷多吃点。”
宫里赏的菜不一定好吃,重要的是体面。
可对着一碗不知道隔了多少天的剩菜,傅云章和傅云英实在不敢下筷。
老仆还在一边热情招呼他们吃,傅云英想了想,把肘子推到姚文达跟前,“这肉炖得烂,姚翁牙齿不好,多用些。”
傅云章低头笑了一下。
老仆感动得两眼泪汪汪,万岁爷爷赏的东西,那得多稀罕啊!少爷们舍不得吃,全让给大官人,真是孝顺知礼的好学生!
刚吃完饭,陆陆续续有人上门给姚文达拜年,那些人大多是翰林院出身,属王阁老一派,和傅云章相熟。
不过看到傅云英也在,他们似乎有些忌讳,说话明显意有所指。
傅云英便起身告辞,傅云章也要走,她笑了笑,“二哥,你留下吧,我顺便去润古斋取裱好的画。”
现在正是他扩展人脉的好时机,他走了岂不可惜?
傅云章看一眼门外,雪后初晴,天空蓝得清透,“早点回去。”
她嗯了一声,带着乔嘉出了门。
润古斋在城西,雪天不好骑马,姚宅和傅家离得近,她今天是步行出来的。
巷子里时不时传出炮竹鸣响,来往行人个个笑容洋溢,小孩子们尤其活泼,成群结队欢笑着跑过。路上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见面都会朝对方笑一下,互祝新年好。
润古斋过年也不打烊,傅云英的画是去年送来裱的,伙计看了她的签子,把裱好的画取出来给她,笑道:“昨天有位大人过来买绢,恰好看到这幅画,很喜欢。”
见傅云英面色如常,伙计索性说出那位大人的名姓,“那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在翰林院当了个什么官,反正很有名气的。”
傅云英但笑不语,让乔嘉拿着画,付过钱,出了润古斋。
也是巧,路过一家茶楼的时候,竟然又看到熟人。
茶楼门口站了许多人,穿程子衣的护卫分站两侧,将进茶楼的路堵了起来,不许其他人进出,几顶官轿遥遥过来,从他们身边经过,停在茶楼门前,那包下茶楼的人忙笑嘻嘻迎上前。
从前面几个轿子里出来的都是穿青袍的官员,他们下了轿子,并不上楼,而是全部等在一边。
最后一顶轿子轿帘掀开,里面的人走了出来,绯红袍,金梁冠,金革带,威仪赫赫,又不失读书人的风雅。
是崔南轩。
其他官员忙迎上去,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他上楼。
一直等这帮聚会的官员全部进了茶楼,护卫才收起仪仗,许老百姓从茶楼门口走过。
楼上,一众官员互相见礼,顺着楼梯往上走,到了二楼,大理寺少倾正和崔南轩说笑,看到他忽然看向楼下的人群,止住话头,道:“方才轿子过来的时候,我看到崔大人掀帘往那边人堆里看了好几眼,可是看到什么熟人了?”
崔南轩收回视线,“许是沈少卿看错了,我并未留意。”
“噢?”沈少卿扬了扬眉,“我却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已经派人去请了,他也是湖广人,崔大人或许认识。”
崔南轩不语。
楼下,堵住的道路终于通了,傅云英和乔嘉往回走,刚走出几步,几个带佩刀的护卫拦在她跟前,拱手道:“我家大人乃大理寺少卿,请傅公子移步说几句话。”
他指了指茶楼二楼。
傅云英皱了皱眉,她记得大理寺少卿好像是沈介溪的亲戚。
崔南轩在楼上,沈少卿也在楼上,而崔南轩和沈介溪近几年交恶,是众所周知的事。
傅云英一边飞快思考,一边跟着护卫走进茶楼。
这么多人在,她是东宫太子指名要留在身边的侍读,沈少卿不敢把她怎么样,顶多口头奚落两句。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踏入二楼,今天宴请的人很多,二楼的槅扇全取下了,几间雅间全部打通,一共有六桌席面。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乌纱官帽,各种颜色的官服。
崔南轩坐了主席,他旁边坐着一位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长须,白面,一脸和气,正是大理寺少卿。
这些官员一眼望去全都像好人。
傅云英心里这么腹诽了一句,被护卫领到沈少卿面前。
沈少卿正和崔南轩说话,抬起眼帘扫她一眼,道:“我昨日听太子殿下提起你,你是赵家老三的学生?”
赵师爷是沈首辅发妻的叔叔,沈少卿是沈首辅的族侄,辈分低于赵师爷,却直呼赵师爷赵老三,旁边的人一脸平静,因为赵家没有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且家世一直不如沈家。赵氏当年是高嫁。
傅云英略有些不快,目光落到一旁的崔南轩身上,故意做出讶异之色,先朝他行礼,道:“不知老师也在这里。”
既然崔南轩故意在太子面前提起江城书院的事,让太子疑心她,那她就打蛇随棍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席上众人错愕,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
崔南轩淡淡扫傅云英一眼。
身为湖广学子,不仅不主动投效他,平时总避着他,还跑去和霍明锦那个武夫搅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知道叫他老师了。
他倒是机灵,知道这时候一句老师出口,自己必须护着他。不然传出大理寺少卿当着吏部侍郎的面欺负侍郎的学生这种流言,他以后还怎么收揽人手?
所有人都在偷偷看他,崔南轩放下手里的酒杯。
否认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前些天刚刚在太子面前说自己曾是傅云的老师。
反正他没打算和沈介溪讲和,怀疑便怀疑罢。
他很快做了决断,问傅云英:“过了初八就要去东宫听差,这些天认真温习功课,不可荒废学问。”
傅云英垂目道:“是,学生不敢松懈。”
崔南轩接着吩咐:“袁文才学很好,日后和他同在东宫,多向他学习。”
傅云英答应一声。
沈少卿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
他把傅云叫上来,就是想看看崔南轩对这个湖广学子是什么态度。他摆明了看不起傅云,崔南轩却言语温和,明显有维护之意。
崔南轩没让他失望,这位吏部侍郎,果然如其他人所说的一样,冷情冷性,铁石心肠。叔叔沈首辅当年一手提拔他,重用他,他现在高升了,翅膀硬了,不想和沈党绑在一起,打算自立门户。
大员们的勾心斗角暂时和傅云英没关系,她只是沈少卿用来试探崔南轩态度的。
扯了几句闲话,沈少卿心头焦躁,摆摆手,示意她离开。
……
傅云英在京师的名声更响亮了,这一次她成了众人口中左右逢源的投机者。
霍明锦是她的恩公,崔南轩是她老师,傅云章是她哥哥,她即将入东宫学习……除了沈党,朝中其他几派势力的中心人物她全都能扯上关系。
经过茶楼的事,沈少卿亲口说出她是赵师爷的学生,于是众人都知道她和阁老夫人赵氏算得上是同门弟子。
这一下连沈党的人看她的眼光都复杂起来。
朝臣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而且绝不能轻易动摇,否则里外不讨好。
傅云英终于清静了。
不管哪方的人,都觉得她身份太复杂,不可靠,拉拢过来也没用。
没人给她压力,也没人欺负她,因为她身后牵扯太多,谁都不想多事。
风平浪静中,迎来她去东宫的日子。
李昌亲自来接她。
霍明锦公务繁忙,年前去山西平阳府,到现在还没回来。
马车刚驶出大街,周家的人找了过来,周天禄邀请傅云英和他共乘。
傅云英谢过他的好意,婉言拒绝。
周天禄是京中出了名的纨绔,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年轻俊秀的少年。
被她拒绝,周天禄也不恼,笑呵呵先行一步。
宫城南部的殿宇大多屹立于高台之上,楼台高耸,广场空旷,威武壮观,越往北,宫殿越密集。太子东宫坐落于宫城东边。
傅云英、周天禄和袁文前后脚到了地方,小太监先让他们坐在抱厦里等。
太子在上课,几位阁老都给他当过老师。詹事府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太子宾客,全都由朝中大臣遥领。
殿内静悄悄的,太监们屏息凝神,守在廊庑前,一声咳嗽不闻。
周天禄闲不住,枯坐半晌,找小太监搭话。两人说说笑笑,还挺热闹的。
袁文直翻白眼。
之前东宫太监给傅云英几本书,要她认真研读,她今天把书带过来了,就坐在窗下看。
袁文嫌周天禄太吵,见她随身带了几本书,想找她讨一本看,又不好意思张口。他前些天还嘲笑过她。
傅云英看他好几次欲言又止,红着脸喃喃几句,却没出声,挑了挑眉。
就让这位袁大才子自己纠结吧,反正难受的不是她。
一个时辰后,小太监示意他们进殿。
还没到灯节,年不算过完,殿里廊下挂了许多戳纱宫灯,什么图样的都有,下面吊着长长的丝绦坠子。风吹过,飒飒响。
袁文打头,周天禄居中,傅云英走在最后。进殿先朝坐于书案前的太子请安。
太子面前堆了一案的书册,抬起头,神色有些疲倦,让他们各自归座。
他们的座位离太子的书案很近,比太子的略低。
傅云英整理好桌上凌乱堆放的书,小太监拿了纸笔过来,要她先抄一篇文章。
太子想看看他们的字写得如何。
傅云英聚精会神,提笔写字。小太监看她写完,把吹干墨迹的纸收上去。
看过三人的字,太子道:“我的字写得不好。”
太子的字确实写得不好,他长到这么大,不管在哪方面都是平平。其实这并没什么,身为皇子,他用不着追求学问。但身边的老师全是进士出身的天才,皇上的要求又严格,太子怎么努力都做不到让人眼前一亮,屡屡为自己的平庸颓丧。
周天禄和傅云英还没说话,袁文先点点头,开始认真给太子提意见。
周围的小太监脸色都变了。
太子被袁文传授了几句窍门,心情愈加沉闷,摆摆手,去隔间休息。
太监们忙进去伺候。
周天禄啧啧了几声,对袁文道:“太子的字写得很好了,你下回机灵点,别连累我和傅云。”
袁文瞪他一眼。
太子被太监们吹捧了几句,心情好了点,要带傅云英他们几个去校场玩。
校场设箭靶,有人在里面练习骑射。
听到利箭划破空气的声音,傅云英皱了皱眉,脸色有点发白。
周天禄注意到她不想靠近箭靶,哈哈大笑。
第一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陪太子练字看书,说说话,然后便散了。
太子很喜欢周天禄,一来周天禄一双桃花眼生得妩媚,说话带笑,什么都捧着他,二来周天禄那样的富贵公子,别的不会,就会玩。他教会太子几种新花样,太子玩得很投入。
只有一个皇子长成,代表着太子从小在众人的瞩目中长大,皇上对他寄予厚望,偏偏他资质平庸,很少有放松的时候。
袁文很不满太子明显的偏爱,觉得周天禄可能会带坏太子。
这天几人一起出宫,袁文警告周天禄莫要整天将宫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拿来哄太子高兴,太子是一国储君,不能玩物丧志。
周天禄眼皮一翻,哼了一声,“怎么,你嫉妒太子殿下喜欢我?我教教你吧,只要你以后少劝太子几句,太子也会喜欢你的。”
袁文为之气结。
傅云英没掺和到两人的争吵中去,春闱在即,之后就是殿试,傅云章开始闭门读书,她白天来东宫应卯,夜里为傅云章和袁三准备考试的事,忙得画画的时间都没有。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宫里的梅花开了又谢,宫人脱下厚厚的冬衣,换上轻薄春衫。
这天她照例到东宫应卯,发现太子穿了身打球服,手里拿了根球杖,笑道:“天朗气清,不如去打捶丸。”
周天禄立马响应。
袁文眉头紧皱。
傅云英无所谓。太子这人不坏,不过毕竟还年轻,表面上温和,其实不怎么喜欢身边的人风头盖过他,他们陪太子读书,用不着展露才学,只要时不时夸一夸太子,哄太子高兴就好了。
打球场就设在庭院里。
太子执球杖,傅云英、周天禄、袁文和几个小太监陪打。
最后自然是太子赢得多。
中场休息,太监进来通报,说翰林院修撰汪玫来了。
听到汪玫这个名字,周天禄噗嗤一声笑了,一旁的袁文狠狠瞪了他一眼。
汪玫此人名震京师,是南直隶的神童,之前十三岁中举的汪阁老就是他的叔叔。汪家家学渊源,一门三叔侄,个个都是肱骨之才。这汪玫呢,不愧为汪家子弟,自从能说话起,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九岁中秀才时,大家都说他就是下一个汪阁老。
然而汪玫可能是名字取得不好,亦或是触了什么霉头,总之命途坎坷。他准备考乡试的时候,外祖父病逝了。按理他用不着为外祖父守制,但他自小在外祖父膝下长大,外祖父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年纪又还小,因此那一届乡试就没考。等几年后汪玫再去考乡试时,他祖父去世了,这一回他得按规矩守孝。又过了几年,汪玫信心十足,前脚都踏进考场了,家里人拦下他,说他祖母病危了。这么折腾下来,三年又三年,汪玫从名扬天下的少年神童长成青年,娶妻生子,儿女绕膝,还没考中举人。以前才学不如他的人都升任四品官了,他还是个秀才。又到了一年乡试的时候,汪家人如临大敌,汪玫的父母连门都不出了,每天待在家中好吃好喝养着,生怕自己有个不好连累儿子前途。还好这一年汪家人没有生病的,可临到考试的时候,竟然刮起飓风!河水倒灌入城,整个贡院都被淹了,汪玫不信邪,坐在及腰的深水里坚持考完试,出了考场,当即大病一场。
都以为这一回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变故了,考官找上门,劝汪玫想开点,他的试卷被洪水冲走,考试只能作废。
汪玫几欲呕血。
前几年汪玫终于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乡试、会试、复试和殿试,而且高中一甲榜眼,都以为他否极泰来了,汪母不幸病逝。
汪玫只得回家为母守孝。
等他守孝归来,大臣们怜惜他,不忍他再蹉跎,马上将他送进翰林院,据说他用不着熬资历,只是走个过场。
汪玫生得白白胖胖,幸得骨架小,所以不显痴肥,穿一身圆领官袍,戴纱帽,走进庭院,看到太子在打捶丸,目光落到傅云英身上,朝她招了招手。
笑眯眯的,看起来就像寺庙里的弥勒佛。他倒霉了那么多年,还能笑口常开,是个豁达之人。
傅云英朝他走过去,“汪大人有什么吩咐?”
汪玫笑着道:“我前几日去太子洗马那儿找一本书,看到阁中的藏书打理得井井有条,听太子洗马说,这些天都是你担任他的助手。”
太子洗马,是詹事府的文职,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太子要看的书都要经过太子洗马的手。
傅云英常常去藏书阁为太子寻书,她曾管理书院的藏经阁,看到东宫藏书堆放虽然整齐,但不符合太子平时的看书习惯,便试着将太子最近读的书整理出来。太子洗马看到以后,让她帮了几次忙,见她干活麻利,而且吃苦耐劳,之后忙不过来时就让她帮忙给太子送书。
“翰林院抓不到人,正好看到你,我求太子把你借过来给我当助手,怎么样?”汪玫笑问。
傅云英诧异了片刻。
不等她说什么,汪玫径自去找太子。
太子见他来了,停下比赛,和他谈笑。傅云英看到太子朝她看了过来,忙垂目。
不一会儿,汪玫朝她走过来,“好了,太子答允了。”
果然,太子把傅云英叫过去,笑着说:“汪玫幼时是南直隶的神童,他找孤要你过去,孤答应了,你过去帮他几天忙。”
傅云英应喏。
回去和傅云章说起这事,傅云章笑了,道:“汪玫为人豪爽,名声一向很好,而且确实有真才实学。不过做事时脾气太急,常常把小吏们骂哭,老师说他最近因为编书的事和同僚起了点争执,一气之下要独自一人编书,你过去帮他,大约就是做一些抄书找书的力气活,现在没人愿意搭理他。”
他叮嘱她,“做好准备,不管汪玫怎么骂你,别往心里去。实在受不了,我让老师帮忙。”
傅云英想了想,跟着汪玫编书并不是坏事,她就是做这个的,再枯燥的活计她也能坚持下来,不怕吃苦受累,至于汪玫爱骂人,随他骂去好了,她左耳进右耳出。
……
第二天,她在宫门前等汪玫。
周天禄很同情她的遭遇,对着她连连摇头,“可怜哟……”
袁文却很嫉妒傅云英,他很崇拜汪玫的才学,可惜因为不好意思当面对汪玫表露仰慕之意,至今还没和汪玫搭上话。
汪玫的马车准时到达宫门前,看到傅云英在一边等着,汪玫道:“我都是这个点来,以后你只需要准时到就行。”
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
傅云英跟着他进宫城。
入三阙宫门之后,一条御道贯穿广场南北,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向东、西又分别左右折,有向南廊房三十余间,便是千步廊了。千步廊两侧分别是各部衙门办公之地,文官在东千步廊之后,武官在西千步廊之后。
千步廊气派森严,翰林院位于东墙之后。
阁老重臣必定出自翰林院,这一点天下皆知。
不过翰林院里着实冷清,一路走进去,空无一人。
进士进入翰林院以后,用不着每天去点卯,因为日后他们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升迁,因此很多进士长期请病假,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
汪玫把傅云英带到自己值班的地方,把她介绍给其他助手杂役,然后指指墙角一堆破损的书,道:“整理出名目。”
傅云英答应一声,开始整理。
不知道是因为她年纪小,还是顾忌着她是东宫的人,又或者怕第一天就把她吓走,汪玫这一天对她很和气。
午时众人休息吃饭,千步廊的官员都是跟着鸿胪寺吃大锅饭,饭菜的滋味……一言难尽。
到下午,傅云英接着整理那堆破损的书。都是她熟练的活儿,她做得很顺手。
如此一连给汪玫当了五天的苦力,她手脚麻利,踏踏实实,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
第六天,汪玫不让她整理图书了,让她搬书。
这是杂役干的活儿。
傅云英没有多问,搬就搬,她力气大。
如此又过了五天,汪玫又整幺蛾子,让她抄书。
她二话不说,埋头就抄。跟着傅云章读书的头几个月,她天天抄书。
再反反复复磨炼她一个月后,汪玫终于道出找太子讨她当助手的真正用意,“你的画画得很好,我要编的书里需要插入几幅画,可其他人画的画总达不到我的要求,那些宫廷画师又不屑干这个,我想让你试试,你愿不愿意?”
原来润古斋的伙计说的那位汪大人,就是汪玫。
傅云英想了想,问:“晚辈当然愿意,不过有一事想问汪大人。”
见她一口答应,汪玫眉开眼笑,更加像大佛了,“你问便是。”
“大人的书编好后,晚辈可否有幸署名?”傅云英说,“只是图画的部分。”
汪玫皱眉想了想,道:“这倒也没什么,不过只会在有图画的地方留下署名,不怎么显眼。”
“那便够了。”
傅云英一笑。
太子听说汪玫和傅云英相处得很融洽,很高兴,嘱咐她,“汪玫有什么要求,务必要全力以赴。”
她恭敬应了。
赏梅宴第二天, 锦衣卫果真上门来取傅四老爷为霍明锦准备的谢礼。
李昌没有避讳,告诉傅云英霍明锦并不住内城, 他的宅子远在城外,平时公务繁忙时就在宫中值房歇宿, 清闲时才回郊外别宅。
他很少有清闲的时候,因此大多数日子就在值房住。
“二爷还未成家, 只能这么凑合着。”
不知道霍明锦的喜好,傅四老爷各样土产都备了一大箱子,因他以前提过喜欢湖广的桂花酒, 因此特意嘱咐傅云英多带了几坛家中一直没舍得喝的陈酿。
霍明锦那晚亲自送傅云英返家, 其后李昌又常常来巷子里传话, 不出几天,京师的人都知道傅云英得了指挥使的青眼。
还有甚者,说霍明锦想认傅云英当义子。不然为什么煞费苦心把他送到太子身边去?
虽说没有品级, 但等太子日后登基, 还怕傅云升不了官吗?
皇上即位时,身边陪他长大的侍从、舍人等全都加官进爵,即使没有进士功名在身,最后也破例做了二品大员。
这话传到姚文达耳朵里, 他吓了一大跳,拄着拐棍, 颤颤巍巍找到东坊高坡铺, 问傅云章:“你弟弟怎么会和锦衣卫搅合在一起?”
姚文达又病了, 不过精神气很足, 说话嗓门比雷响。
傅云章先请他坐下,家仆进去奉茶。
吃过茶,傅云章方缓缓道:“霍指挥使救过抚养她长大的叔叔。”
姚文达皱眉说:“现在沈首辅和霍指挥使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你死我活不分胜负,你马上就要入仕,不宜掺和进去。救命之恩固然要报,也无需来往这么密切,现在京里的人都在谈这个事,早晚会把你扯进去。你还没授官就被当成霍指挥使的人,不是好事。”
傅云章微微一笑,浑不在意,“她是她,我是我。老师,她想做什么,我向来不拦着,她也不会因为感激霍指挥使就来劝我投到霍指挥使帐下。”
见他说得轻描淡写,姚文达沉吟了半晌,“你就不怕将来你们兄弟二人政见相对,兄弟阋墙?”
傅云章望着茶杯里慢慢舒展开的茶叶,嘴角微翘,“您无须担心这个。”
过了一会儿,又道:“老师,我可以把身家性命托付给她。”
姚文达是过来人,不大信他的话,为了各自的前途,父子都能举刀相向,何况傅云章和他弟弟只是血缘疏远的堂兄弟。他们现在还年轻,以为仗着感情好,以后即使各自为主也能一直这么兄友弟恭,等他们经历几场风雨,自然会有裂痕。
不过傅云章本身并没有特别偏向哪一方,政见观点上他有自己的坚持,为人处世又更像是中立派,所以现在说这个为时过早,说不定这对兄弟真的能同时处理好家事和公事。
“既然你这么说,我也不说难听的话离间你们兄弟了。傅云那孩子我瞧着挺喜欢的,没想到他不声不响,竟然能和霍指挥使攀上交情。我还从未见过霍指挥使照拂过哪个后生,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姚文达说话从来没有顾忌,“这疯子现在像个正常人了,朝中大臣惊掉下巴,沈党那边早就注意到傅云了,你记得提醒他当心沈党的人。”
“谢老师替他着想。”傅云章道。
然而沈党的人还在暗中观察,并不急着胁迫傅云英,先出手的是崔南轩。
快到除夕了,傅云章放下书本,带着傅云英、傅云启和袁三去逛棋盘街、城隍庙市。城中商贸繁荣,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于此,珠宝玉器,日常用物,古董书画,无所不包,到了每月固定集会的日子,集市规模更是宏大,往往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马车根本没法掉头。
袁三攒的钱全给袁家了,最近又专心温书没有写小说,囊中羞涩,看到什么都想买,但舍不得买。
傅云英给他五百两银子当零花,道:“提前给你压岁钱。”
他盯着铺子里卖的果子直流口水,馋得眼睛都红了。他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对吃的很执着。
一旁的傅云启笑得直不起腰。
袁三倒也不忸怩,大大方方接了碎银子和银票,给傅云英作揖,然后得意地朝傅云启眨眨眼睛,“老大心疼我,给我压岁钱,你笑什么?”
说着话,欢欢喜喜奔向那家苏州人开的铺子,指着收拾得干净整洁的装果子的木架,豪气冲天:“一样来半斤!”
他脸皮这么厚,傅云启觉得没意思,不耻笑他了,转而找傅云英诉委屈,“有我的份么?”
傅云英一笑,“九哥,我还没找你讨呢。”
傅云启挠挠脑袋,走开了一会儿,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几串冰糖葫芦,往她手里一塞,“来,云哥乖,这就是哥哥给你的压岁钱。”
傅云英白了他一眼,刚好傅云章在铺子里买了几张字画过来找他们,她分给他一串糖葫芦。
傅云章头戴防风的大帽,穿一件漳绒斗篷,长身玉立,面若冠玉,拿着一串糖葫芦,有些哭笑不得。
“城隍庙的糖葫芦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傅云英让他先尝一口。
傅云章从未吃过糖葫芦,把字画交给身边莲壳拿着,摇头失笑,咬下一颗山楂果,酸酸甜甜的。
袁三买完果子回来了,手里抱着,臂上挂着,嘴里还叼了一只大纸包,王大郎忙迎上去帮他拿。
“老大,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我看到有卖松子糖、椒盐饼、金华酥饼和桂花糕的,多买了点。”
这几样都是傅云英平时爱吃的,袁三捧着一堆点心给她挑。
她挑了几枚金华酥饼,给傅云章拿的是方块酥糖,他爱吃这个。至于傅云启,他已经抢了一大包板糖和松子糖在手里。
傅云章左手一大包糖果,右手一串冰糖葫芦,竟觉得有些无措。
这种场景他从未经历过。
难怪小的时候同窗们都喜欢过年。他想起小时候,还没到腊月,同窗们就兴高采烈盼着过年,而对他来说,过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平日更冷清,因为别人家阖家团圆会刺激到母亲,而且要账的通常选在年底上门讨账,所以他们母子从不过年,整个正月大门紧闭,外边的热闹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
傅云英顺着拥挤的人潮往前逛,一路走走看看,给傅云章他们一人买了几双鹿皮靴,还买了牛皮、杭细绢、三梭布,新的茶钟和果罩,几只供花的美人瓶,纸张墨砚之类的文具。想起家中书房的灯台摔坏了,特意买了几盏扛摔的铁丝灯。
家下人紧跟在后面搬东西,不一会儿褡裢都装满了。
京城坊市繁华,店铺摊子五花八门,卖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几人逛了一大圈,看到有人高声叫卖湖广土产的,想起家乡,忍不住凑过去看。
那边卖的东西并不出奇,无非是咸鱼腊肉。
奇的是买东西的人,他头戴福巾,穿一身皂色缘边玉色深衣,腰束大带,云头鞋,俊秀儒雅,气度极好,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许多打扮富丽的小娘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摊前挑挑拣拣,实则频频偷看他。
竟是崔南轩。
傅云英怔了怔,那边崔南轩身边的人已经认出她,朝她微微一笑。
她心头凛然,因为站在崔南轩的青年正是那日在西苑见过的太子殿下。
周围的人群里不知藏了多少皇宫护卫。
傅云英心里忖度太子微服出行,大约是出来玩的,肯定不想惊动其他人,抬脚正要退下,太子却朝她挥了挥手,示意她过去。
她扯扯傅云章的衣袖,“二哥,你们在这等着。”
傅云章没见过太子,只认出崔南轩,见她神色有异,嗯了一声。
她走到太子跟前,眼角余光扫一眼左右,果然看到人群里有几个汉子一直紧盯着摊子,她只略微靠近几步,就觉得有无数道视线落到她身上,如芒刺在背。
太子和崔南轩有说有笑,等她走近,含笑道:“我听崔侍郎说,你也是湖广人?而且还曾是崔侍郎的学生?”
她没看崔南轩,点头应了一声,“崔大人曾在江城书院讲学。”
太子眼底闪过一抹异色,笑了笑,“倒是巧了,难怪你学问好,崔侍郎方才说了很多你在书院求学的事。”
傅云英心里咯噔了一下,暂且不露声色。
不咸不淡说了几句话,太子问起她湖广的风土人情。
她说了些湖广各处的风景名胜,见太子兴致缺缺的样子,眼珠一转,改而提起湖广过年的习俗,“和北方不一样,湖广人除夕守岁不吃饺子,初一早上才煮饺子吃。”
太子每天上学读书,每个月还有九天必须正襟危坐听大臣讲经,入耳的都是治国的大道理,大概很少听人说民间风俗,听得津津有味,偶尔找崔南轩求证,“果真如此么?”
崔南轩看一眼傅云英,道:“地方风俗,各有不一,大致是不错的。”
说笑了一会儿,太子放傅云英离开,“你是和家人一起出来闲逛的罢?倒是扰了你。”
太子是孙贵妃的儿子,母妃受宠,皇上很疼爱他,宫中只有他一个皇子健康长大。他自幼尊师重道,性子偏于柔和。
傅云英觉得他有点像朱和昶,不过朱和昶那是真傻,太子的平易近人却总是隔了一层,不管他怎么试图表现自己的温文亲和,还是掩不住骨子里透出来的居高临下。
她目送太子和崔南轩离开。
崔南轩故意向太子提起和她的师徒名分,而且刚才闲话时屡屡表现出对她的激赏,是想让太子怀疑她蛇鼠两端人品败坏,还是挑拨她和霍明锦的关系?
她皱眉思忖着。
见崔南轩一行人走了,傅云章立即上前,小声问她:“刚才那个和你说话的人是太子?”
傅云英点点头。
……
姚文达是个老鳏夫,过年的时候家中只有两个老仆陪着,傅云章邀他到傅家一起过年。
他拒绝了,道:“宫里有宴会,我过去凑凑热闹。”
结果他老天拔地的,在进宫的路上摔了一跤,当场爬不起来,被宫里的太监送回家中,宫里的皇上听说了,怜他老病,赏赐了不少东西。
老仆还挺高兴的,这样大官人既用不着每天出去应酬,还得了一大堆御赐的值钱药材,这一跤摔得值!
正月初三那天,傅云英和傅云章去姚家探望姚文达。
姚文达留他们吃饭,老仆端着一大碗熬得烂乎的炖肘子兴冲冲走进房,笑着道:“这还是宫里赏的肘子,两位少爷多吃点。”
宫里赏的菜不一定好吃,重要的是体面。
可对着一碗不知道隔了多少天的剩菜,傅云章和傅云英实在不敢下筷。
老仆还在一边热情招呼他们吃,傅云英想了想,把肘子推到姚文达跟前,“这肉炖得烂,姚翁牙齿不好,多用些。”
傅云章低头笑了一下。
老仆感动得两眼泪汪汪,万岁爷爷赏的东西,那得多稀罕啊!少爷们舍不得吃,全让给大官人,真是孝顺知礼的好学生!
刚吃完饭,陆陆续续有人上门给姚文达拜年,那些人大多是翰林院出身,属王阁老一派,和傅云章相熟。
不过看到傅云英也在,他们似乎有些忌讳,说话明显意有所指。
傅云英便起身告辞,傅云章也要走,她笑了笑,“二哥,你留下吧,我顺便去润古斋取裱好的画。”
现在正是他扩展人脉的好时机,他走了岂不可惜?
傅云章看一眼门外,雪后初晴,天空蓝得清透,“早点回去。”
她嗯了一声,带着乔嘉出了门。
润古斋在城西,雪天不好骑马,姚宅和傅家离得近,她今天是步行出来的。
巷子里时不时传出炮竹鸣响,来往行人个个笑容洋溢,小孩子们尤其活泼,成群结队欢笑着跑过。路上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见面都会朝对方笑一下,互祝新年好。
润古斋过年也不打烊,傅云英的画是去年送来裱的,伙计看了她的签子,把裱好的画取出来给她,笑道:“昨天有位大人过来买绢,恰好看到这幅画,很喜欢。”
见傅云英面色如常,伙计索性说出那位大人的名姓,“那位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在翰林院当了个什么官,反正很有名气的。”
傅云英但笑不语,让乔嘉拿着画,付过钱,出了润古斋。
也是巧,路过一家茶楼的时候,竟然又看到熟人。
茶楼门口站了许多人,穿程子衣的护卫分站两侧,将进茶楼的路堵了起来,不许其他人进出,几顶官轿遥遥过来,从他们身边经过,停在茶楼门前,那包下茶楼的人忙笑嘻嘻迎上前。
从前面几个轿子里出来的都是穿青袍的官员,他们下了轿子,并不上楼,而是全部等在一边。
最后一顶轿子轿帘掀开,里面的人走了出来,绯红袍,金梁冠,金革带,威仪赫赫,又不失读书人的风雅。
是崔南轩。
其他官员忙迎上去,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他上楼。
一直等这帮聚会的官员全部进了茶楼,护卫才收起仪仗,许老百姓从茶楼门口走过。
楼上,一众官员互相见礼,顺着楼梯往上走,到了二楼,大理寺少倾正和崔南轩说笑,看到他忽然看向楼下的人群,止住话头,道:“方才轿子过来的时候,我看到崔大人掀帘往那边人堆里看了好几眼,可是看到什么熟人了?”
崔南轩收回视线,“许是沈少卿看错了,我并未留意。”
“噢?”沈少卿扬了扬眉,“我却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人,已经派人去请了,他也是湖广人,崔大人或许认识。”
崔南轩不语。
楼下,堵住的道路终于通了,傅云英和乔嘉往回走,刚走出几步,几个带佩刀的护卫拦在她跟前,拱手道:“我家大人乃大理寺少卿,请傅公子移步说几句话。”
他指了指茶楼二楼。
傅云英皱了皱眉,她记得大理寺少卿好像是沈介溪的亲戚。
崔南轩在楼上,沈少卿也在楼上,而崔南轩和沈介溪近几年交恶,是众所周知的事。
傅云英一边飞快思考,一边跟着护卫走进茶楼。
这么多人在,她是东宫太子指名要留在身边的侍读,沈少卿不敢把她怎么样,顶多口头奚落两句。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踏入二楼,今天宴请的人很多,二楼的槅扇全取下了,几间雅间全部打通,一共有六桌席面。一眼望去,黑压压的全是乌纱官帽,各种颜色的官服。
崔南轩坐了主席,他旁边坐着一位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长须,白面,一脸和气,正是大理寺少卿。
这些官员一眼望去全都像好人。
傅云英心里这么腹诽了一句,被护卫领到沈少卿面前。
沈少卿正和崔南轩说话,抬起眼帘扫她一眼,道:“我昨日听太子殿下提起你,你是赵家老三的学生?”
赵师爷是沈首辅发妻的叔叔,沈少卿是沈首辅的族侄,辈分低于赵师爷,却直呼赵师爷赵老三,旁边的人一脸平静,因为赵家没有人在朝中担任要职,且家世一直不如沈家。赵氏当年是高嫁。
傅云英略有些不快,目光落到一旁的崔南轩身上,故意做出讶异之色,先朝他行礼,道:“不知老师也在这里。”
既然崔南轩故意在太子面前提起江城书院的事,让太子疑心她,那她就打蛇随棍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席上众人错愕,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
崔南轩淡淡扫傅云英一眼。
身为湖广学子,不仅不主动投效他,平时总避着他,还跑去和霍明锦那个武夫搅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知道叫他老师了。
他倒是机灵,知道这时候一句老师出口,自己必须护着他。不然传出大理寺少卿当着吏部侍郎的面欺负侍郎的学生这种流言,他以后还怎么收揽人手?
所有人都在偷偷看他,崔南轩放下手里的酒杯。
否认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前些天刚刚在太子面前说自己曾是傅云的老师。
反正他没打算和沈介溪讲和,怀疑便怀疑罢。
他很快做了决断,问傅云英:“过了初八就要去东宫听差,这些天认真温习功课,不可荒废学问。”
傅云英垂目道:“是,学生不敢松懈。”
崔南轩接着吩咐:“袁文才学很好,日后和他同在东宫,多向他学习。”
傅云英答应一声。
沈少卿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
他把傅云叫上来,就是想看看崔南轩对这个湖广学子是什么态度。他摆明了看不起傅云,崔南轩却言语温和,明显有维护之意。
崔南轩没让他失望,这位吏部侍郎,果然如其他人所说的一样,冷情冷性,铁石心肠。叔叔沈首辅当年一手提拔他,重用他,他现在高升了,翅膀硬了,不想和沈党绑在一起,打算自立门户。
大员们的勾心斗角暂时和傅云英没关系,她只是沈少卿用来试探崔南轩态度的。
扯了几句闲话,沈少卿心头焦躁,摆摆手,示意她离开。
……
傅云英在京师的名声更响亮了,这一次她成了众人口中左右逢源的投机者。
霍明锦是她的恩公,崔南轩是她老师,傅云章是她哥哥,她即将入东宫学习……除了沈党,朝中其他几派势力的中心人物她全都能扯上关系。
经过茶楼的事,沈少卿亲口说出她是赵师爷的学生,于是众人都知道她和阁老夫人赵氏算得上是同门弟子。
这一下连沈党的人看她的眼光都复杂起来。
朝臣必须有自己的立场,而且绝不能轻易动摇,否则里外不讨好。
傅云英终于清静了。
不管哪方的人,都觉得她身份太复杂,不可靠,拉拢过来也没用。
没人给她压力,也没人欺负她,因为她身后牵扯太多,谁都不想多事。
风平浪静中,迎来她去东宫的日子。
李昌亲自来接她。
霍明锦公务繁忙,年前去山西平阳府,到现在还没回来。
马车刚驶出大街,周家的人找了过来,周天禄邀请傅云英和他共乘。
傅云英谢过他的好意,婉言拒绝。
周天禄是京中出了名的纨绔,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年轻俊秀的少年。
被她拒绝,周天禄也不恼,笑呵呵先行一步。
宫城南部的殿宇大多屹立于高台之上,楼台高耸,广场空旷,威武壮观,越往北,宫殿越密集。太子东宫坐落于宫城东边。
傅云英、周天禄和袁文前后脚到了地方,小太监先让他们坐在抱厦里等。
太子在上课,几位阁老都给他当过老师。詹事府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太子宾客,全都由朝中大臣遥领。
殿内静悄悄的,太监们屏息凝神,守在廊庑前,一声咳嗽不闻。
周天禄闲不住,枯坐半晌,找小太监搭话。两人说说笑笑,还挺热闹的。
袁文直翻白眼。
之前东宫太监给傅云英几本书,要她认真研读,她今天把书带过来了,就坐在窗下看。
袁文嫌周天禄太吵,见她随身带了几本书,想找她讨一本看,又不好意思张口。他前些天还嘲笑过她。
傅云英看他好几次欲言又止,红着脸喃喃几句,却没出声,挑了挑眉。
就让这位袁大才子自己纠结吧,反正难受的不是她。
一个时辰后,小太监示意他们进殿。
还没到灯节,年不算过完,殿里廊下挂了许多戳纱宫灯,什么图样的都有,下面吊着长长的丝绦坠子。风吹过,飒飒响。
袁文打头,周天禄居中,傅云英走在最后。进殿先朝坐于书案前的太子请安。
太子面前堆了一案的书册,抬起头,神色有些疲倦,让他们各自归座。
他们的座位离太子的书案很近,比太子的略低。
傅云英整理好桌上凌乱堆放的书,小太监拿了纸笔过来,要她先抄一篇文章。
太子想看看他们的字写得如何。
傅云英聚精会神,提笔写字。小太监看她写完,把吹干墨迹的纸收上去。
看过三人的字,太子道:“我的字写得不好。”
太子的字确实写得不好,他长到这么大,不管在哪方面都是平平。其实这并没什么,身为皇子,他用不着追求学问。但身边的老师全是进士出身的天才,皇上的要求又严格,太子怎么努力都做不到让人眼前一亮,屡屡为自己的平庸颓丧。
周天禄和傅云英还没说话,袁文先点点头,开始认真给太子提意见。
周围的小太监脸色都变了。
太子被袁文传授了几句窍门,心情愈加沉闷,摆摆手,去隔间休息。
太监们忙进去伺候。
周天禄啧啧了几声,对袁文道:“太子的字写得很好了,你下回机灵点,别连累我和傅云。”
袁文瞪他一眼。
太子被太监们吹捧了几句,心情好了点,要带傅云英他们几个去校场玩。
校场设箭靶,有人在里面练习骑射。
听到利箭划破空气的声音,傅云英皱了皱眉,脸色有点发白。
周天禄注意到她不想靠近箭靶,哈哈大笑。
第一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陪太子练字看书,说说话,然后便散了。
太子很喜欢周天禄,一来周天禄一双桃花眼生得妩媚,说话带笑,什么都捧着他,二来周天禄那样的富贵公子,别的不会,就会玩。他教会太子几种新花样,太子玩得很投入。
只有一个皇子长成,代表着太子从小在众人的瞩目中长大,皇上对他寄予厚望,偏偏他资质平庸,很少有放松的时候。
袁文很不满太子明显的偏爱,觉得周天禄可能会带坏太子。
这天几人一起出宫,袁文警告周天禄莫要整天将宫外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拿来哄太子高兴,太子是一国储君,不能玩物丧志。
周天禄眼皮一翻,哼了一声,“怎么,你嫉妒太子殿下喜欢我?我教教你吧,只要你以后少劝太子几句,太子也会喜欢你的。”
袁文为之气结。
傅云英没掺和到两人的争吵中去,春闱在即,之后就是殿试,傅云章开始闭门读书,她白天来东宫应卯,夜里为傅云章和袁三准备考试的事,忙得画画的时间都没有。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宫里的梅花开了又谢,宫人脱下厚厚的冬衣,换上轻薄春衫。
这天她照例到东宫应卯,发现太子穿了身打球服,手里拿了根球杖,笑道:“天朗气清,不如去打捶丸。”
周天禄立马响应。
袁文眉头紧皱。
傅云英无所谓。太子这人不坏,不过毕竟还年轻,表面上温和,其实不怎么喜欢身边的人风头盖过他,他们陪太子读书,用不着展露才学,只要时不时夸一夸太子,哄太子高兴就好了。
打球场就设在庭院里。
太子执球杖,傅云英、周天禄、袁文和几个小太监陪打。
最后自然是太子赢得多。
中场休息,太监进来通报,说翰林院修撰汪玫来了。
听到汪玫这个名字,周天禄噗嗤一声笑了,一旁的袁文狠狠瞪了他一眼。
汪玫此人名震京师,是南直隶的神童,之前十三岁中举的汪阁老就是他的叔叔。汪家家学渊源,一门三叔侄,个个都是肱骨之才。这汪玫呢,不愧为汪家子弟,自从能说话起,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九岁中秀才时,大家都说他就是下一个汪阁老。
然而汪玫可能是名字取得不好,亦或是触了什么霉头,总之命途坎坷。他准备考乡试的时候,外祖父病逝了。按理他用不着为外祖父守制,但他自小在外祖父膝下长大,外祖父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年纪又还小,因此那一届乡试就没考。等几年后汪玫再去考乡试时,他祖父去世了,这一回他得按规矩守孝。又过了几年,汪玫信心十足,前脚都踏进考场了,家里人拦下他,说他祖母病危了。这么折腾下来,三年又三年,汪玫从名扬天下的少年神童长成青年,娶妻生子,儿女绕膝,还没考中举人。以前才学不如他的人都升任四品官了,他还是个秀才。又到了一年乡试的时候,汪家人如临大敌,汪玫的父母连门都不出了,每天待在家中好吃好喝养着,生怕自己有个不好连累儿子前途。还好这一年汪家人没有生病的,可临到考试的时候,竟然刮起飓风!河水倒灌入城,整个贡院都被淹了,汪玫不信邪,坐在及腰的深水里坚持考完试,出了考场,当即大病一场。
都以为这一回应该不会再出什么变故了,考官找上门,劝汪玫想开点,他的试卷被洪水冲走,考试只能作废。
汪玫几欲呕血。
前几年汪玫终于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乡试、会试、复试和殿试,而且高中一甲榜眼,都以为他否极泰来了,汪母不幸病逝。
汪玫只得回家为母守孝。
等他守孝归来,大臣们怜惜他,不忍他再蹉跎,马上将他送进翰林院,据说他用不着熬资历,只是走个过场。
汪玫生得白白胖胖,幸得骨架小,所以不显痴肥,穿一身圆领官袍,戴纱帽,走进庭院,看到太子在打捶丸,目光落到傅云英身上,朝她招了招手。
笑眯眯的,看起来就像寺庙里的弥勒佛。他倒霉了那么多年,还能笑口常开,是个豁达之人。
傅云英朝他走过去,“汪大人有什么吩咐?”
汪玫笑着道:“我前几日去太子洗马那儿找一本书,看到阁中的藏书打理得井井有条,听太子洗马说,这些天都是你担任他的助手。”
太子洗马,是詹事府的文职,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太子要看的书都要经过太子洗马的手。
傅云英常常去藏书阁为太子寻书,她曾管理书院的藏经阁,看到东宫藏书堆放虽然整齐,但不符合太子平时的看书习惯,便试着将太子最近读的书整理出来。太子洗马看到以后,让她帮了几次忙,见她干活麻利,而且吃苦耐劳,之后忙不过来时就让她帮忙给太子送书。
“翰林院抓不到人,正好看到你,我求太子把你借过来给我当助手,怎么样?”汪玫笑问。
傅云英诧异了片刻。
不等她说什么,汪玫径自去找太子。
太子见他来了,停下比赛,和他谈笑。傅云英看到太子朝她看了过来,忙垂目。
不一会儿,汪玫朝她走过来,“好了,太子答允了。”
果然,太子把傅云英叫过去,笑着说:“汪玫幼时是南直隶的神童,他找孤要你过去,孤答应了,你过去帮他几天忙。”
傅云英应喏。
回去和傅云章说起这事,傅云章笑了,道:“汪玫为人豪爽,名声一向很好,而且确实有真才实学。不过做事时脾气太急,常常把小吏们骂哭,老师说他最近因为编书的事和同僚起了点争执,一气之下要独自一人编书,你过去帮他,大约就是做一些抄书找书的力气活,现在没人愿意搭理他。”
他叮嘱她,“做好准备,不管汪玫怎么骂你,别往心里去。实在受不了,我让老师帮忙。”
傅云英想了想,跟着汪玫编书并不是坏事,她就是做这个的,再枯燥的活计她也能坚持下来,不怕吃苦受累,至于汪玫爱骂人,随他骂去好了,她左耳进右耳出。
……
第二天,她在宫门前等汪玫。
周天禄很同情她的遭遇,对着她连连摇头,“可怜哟……”
袁文却很嫉妒傅云英,他很崇拜汪玫的才学,可惜因为不好意思当面对汪玫表露仰慕之意,至今还没和汪玫搭上话。
汪玫的马车准时到达宫门前,看到傅云英在一边等着,汪玫道:“我都是这个点来,以后你只需要准时到就行。”
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
傅云英跟着他进宫城。
入三阙宫门之后,一条御道贯穿广场南北,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向东、西又分别左右折,有向南廊房三十余间,便是千步廊了。千步廊两侧分别是各部衙门办公之地,文官在东千步廊之后,武官在西千步廊之后。
千步廊气派森严,翰林院位于东墙之后。
阁老重臣必定出自翰林院,这一点天下皆知。
不过翰林院里着实冷清,一路走进去,空无一人。
进士进入翰林院以后,用不着每天去点卯,因为日后他们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升迁,因此很多进士长期请病假,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
汪玫把傅云英带到自己值班的地方,把她介绍给其他助手杂役,然后指指墙角一堆破损的书,道:“整理出名目。”
傅云英答应一声,开始整理。
不知道是因为她年纪小,还是顾忌着她是东宫的人,又或者怕第一天就把她吓走,汪玫这一天对她很和气。
午时众人休息吃饭,千步廊的官员都是跟着鸿胪寺吃大锅饭,饭菜的滋味……一言难尽。
到下午,傅云英接着整理那堆破损的书。都是她熟练的活儿,她做得很顺手。
如此一连给汪玫当了五天的苦力,她手脚麻利,踏踏实实,没有表现出一点不耐烦。
第六天,汪玫不让她整理图书了,让她搬书。
这是杂役干的活儿。
傅云英没有多问,搬就搬,她力气大。
如此又过了五天,汪玫又整幺蛾子,让她抄书。
她二话不说,埋头就抄。跟着傅云章读书的头几个月,她天天抄书。
再反反复复磨炼她一个月后,汪玫终于道出找太子讨她当助手的真正用意,“你的画画得很好,我要编的书里需要插入几幅画,可其他人画的画总达不到我的要求,那些宫廷画师又不屑干这个,我想让你试试,你愿不愿意?”
原来润古斋的伙计说的那位汪大人,就是汪玫。
傅云英想了想,问:“晚辈当然愿意,不过有一事想问汪大人。”
见她一口答应,汪玫眉开眼笑,更加像大佛了,“你问便是。”
“大人的书编好后,晚辈可否有幸署名?”傅云英说,“只是图画的部分。”
汪玫皱眉想了想,道:“这倒也没什么,不过只会在有图画的地方留下署名,不怎么显眼。”
“那便够了。”
傅云英一笑。
太子听说汪玫和傅云英相处得很融洽,很高兴,嘱咐她,“汪玫有什么要求,务必要全力以赴。”
她恭敬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