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泽文回京后的第一天就被无限多的接待和应酬工作占满了全部时间。作为这次活动主办方的副院长,这些工作也都是分内之事,按照正常流程,他这几天都不应该离京的——所以这么忙也是他自找的。
晚上十一点时,他终于到了家,可以休息一下,他打强精神吞了颗解酒药。为了照顾从国外请来的各位大佬学者,今天的晚宴是西式的,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才有烦人的酒桌文化,西方也不逊色,在西式的晚宴上,酒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李泽文的酒量不论如何不算太好,干掉几杯红酒后他已经有了轻微醉酒的征兆。
灌下醒酒药后不久,他的手机就响了,他把手机放在支架上,打开视频通话。
蒋园生机勃勃的脸出现在视频的那一头。
“有什么发现?”
这么晚的时间,这么好的精神,由此可见,她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有了重大发现。
“动机,”蒋园高声宣布,“郗羽的班主任,那位完美老师周宏杰的杀人动机。”
李泽文眉梢不动,示意她说下去。
“你在旧报纸里翻出了几条线索,我一一查证,发现了一条和周宏杰有关的事。”
二十九年前,南都的一栋“南滨大厦”的商住楼发生了火灾,随后大厦的部分楼体在事故中坍塌,这起事件造成了五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这栋楼房是新楼,落成不到一年时间就坍塌,这显然是一起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依照规定,政府成立了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是大厦的管理方负主要责任,施工单位负次要责任。当年豆腐渣工程横行,或许因为死亡人数不够多,也或许是那时候没有网络,这事儿谈不上特别出众,执法力度谈不上很强,处理结果是罚款和缓刑,事故就此处理完毕。
李泽文问:“这栋楼是潘越的父亲潘昱民设计的?”
“正是。是他在中南设计分院工作时的作品——那时国内大搞基建,设计院的活儿堆成山,潘昱民虽然年轻,但也可以接到独立设计一栋大厦的工作。”
南滨大厦是商住楼,地上的一、二两层是商场,周宏杰的父母在大厦里开了个商店。这次事故导致的五名死者里的其中一人是周宏杰的母亲,二十多名伤者里有一人是周宏杰的父亲,他是所有伤者里最严重的,大面积烧伤,坚持一两个月后也去世了。
周宏杰当时只有十三岁,还是未成年人。父母去世后被他舅舅收养了,舅舅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他的姓改了母亲的姓氏。
“因为他改了姓名,所以我之前做背景调查时,没查到他还有这样的过去。”蒋园为自己的疏漏感到遗憾。
李泽文有些轻微的了然,周宏杰不愿意结婚的原因恐怕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单身的人群里分为很多类,没遇到合适的,不愿意将就的,有心理阴影的。周宏杰应当就是最后一类,他父母去世后,他寄养在舅舅家里,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寄养少年恐怕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情,这也导致了他对婚姻兴趣不大。
李泽文问:“南滨大厦的事故调查组的结果可信度有几分?”
“建筑设计是相当专业的领域,不是外人可以随便看出原委的,”蒋园说,“好在你之前在图书馆翻出了南滨大厦的设计图纸,我拿着图纸问了几位建筑学的学生。他们表示,这图纸存在问题,安全出口设计不合理。现在谁设计出这样的建筑,绝对考试不合格。”
“求证过其他人的说法吗?”
“我已经拿到了潘昱民在中南设计分院几位同事的联系方式,我明天去跟他们打听一下细节。大楼出事后潘昱民从分院调动去了省院工作,两者的时间卡得很近——我估计这些老人不会为他遮羞的。”
这件事是明摆着的,任何一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背后都有几十个、上百个隐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方往往都有责任——可这次事件的调查结果完全撇开了设计单位,潘昱民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并不合理。
“看一看时间线,一切都明了。潘越日记里曾经提到父母的吵架,贝晓英说‘不是靠我爸,你能有今天吗’,”蒋园说,“很明显,潘越的外公干涉了调查。除了权力,还有什么能让一个人逃脱应该接受的处罚呢?他是建设厅的老厅长,虽然那会已经退休了,但在行业内肯定还有影响力。”
南滨大厦出事在四月;这一年的六月,潘昱民换了工作,和贝晓英结了婚;同年八月,柳心艺和第一任丈夫谢小林结婚。时间不会撒谎的,这两场过于匆忙的婚姻未必因为爱而结合的,也为十几年后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李泽文轻轻呼出一口气,他觉得有些遗憾。帮未来的女婿遮掩失职事故,和潘越日记里描绘的那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外公形象差得太多了。但人性总是复杂的,人的底线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所变动,贝晓英的性格很强烈,如果她寻死寻活地要求父亲包庇情郎,潘越的外公很难拒绝来自女儿的恳求。
李泽文转而问:“周宏杰怎么知道他父母的死和潘昱民有关的?”
“他如何把父母的死和潘昱民联系起来目前是未知数,我有一些想法,但需要查证。至少我能肯定,他应该是在十五、六年前确认了这点,”蒋园说,“根据你的指示,今天上午,我拜访了周宏杰的家——说句题外话,他家太整洁了,我险些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主要检查了他的书房,发现了他书架上有十余本建筑、火灾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都在十五六年前,书上还有不少笔记。一个学中文系的语文老师为什么看建筑学书籍并做笔记?显然,他在调查当年父母遭遇的那场坍塌事故。”
“在他家还发现了什么?他的性格应该相当恋旧,不太可能扔掉旧物。”
“正如你所预料的,潘越的素材本,就在他家。”蒋园对着屏幕重重点了头,“能证明他和潘越坠楼事件直接相关的证据。”
这句话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蒋园即便隔着手机屏幕他也能看到李泽文的眉目紧绷状态舒展开来。李泽文的性格从来就谈不上和蔼可亲,他的洞察力和知识面让他随时随地都处于思考状态中,浑身上下总有一种微妙的紧绷感,在处理潘越坠楼这案时他比平时更严肃,蒋园已经有阵子没看到他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潘越的素材本神秘消失一事一直困扰着李泽文。在排除所有不可能的选项后,他认为,这本素材本极大可能在周宏杰手上,因此他叮嘱蒋园仔细查找此物——现在有了收获,他当然可以让自己稍微放松下心情。
“这本素材本他藏得很隐秘,在书架最底层的夹层里,和一本陈旧的《英文诗歌选集》放在一起,”蒋园说,“潘越的素材本被撕掉了一页,就是大家认为‘遗书’的那一页。素材本和书我没拿走,拍了照。一会把照片发给你。”
李泽文点头。这两本决定性的证据当然不应该拿走,也不用担心周宏杰会销毁——既然他能保存到如今,以后也不会变化。
“检查了他的电脑吗?”
“我在他家呆了不到三个小时,只来得及翻看书架,至于电脑,大概翻了翻,时间太紧,没有什么发现,只看到电脑里上百G的教学相关的文档视频。不过慎重起见,我留下了后手。”
“做得不错。”
“谢谢夸奖,”蒋园愉快地做了个鬼脸,“你知道吧,今天下午,郗羽和程茵两人去了周宏杰家拜访,这师生三人看上去还挺和谐的。”
“她之前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了。”李泽文说,“你休息去吧。明天继续追查线索,最好找到人证把周宏杰和潘昱民联系起来。”
“明白。”
现在是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的信息都已经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信息,只有靠接触某个人和他交谈能得到的。
蒋园在镜头那边比了个剪刀手,随后挂了电话,她也跑了一天,继续休息。
一通电话后,李泽文也起身去休息,明天的开幕式才是重头戏,下午他要作一场为时三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围绕着郗羽的这起旧案固然重要,但为了应对明天,他必须暂时把这件旧案从脑子里摒弃。就算是他,一段时间也只能做好一件事。
因为准备充分,第二天的演讲非常成功。演讲后他从会场刚一走出,就被一群热情的人围住了。他一一握手致意,在这两天的会上,想和他认识的人,没有一百个,也有五十个,人人都想请他谈上几句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话。
虽然略显烦人,也说明了他的成功。他作为活动主办方的主要负责人和新任副院长,外加做了两个小时精彩的演讲,自然是人群的焦点,如果人们没这么热情,反而说明他的演讲纯粹浪费表情和口水。
李泽文当然博闻强识,如此多的人他也不能完全记住,也得有赖于助理的提醒。
“这位是经济学家张教授……”
“这位是社科院的王研究员……”
“……”
“这位是中金投资公司的谢总,谢云南。”
李泽文微笑着,和面前的男人握了握手。
“谢总,你好。”
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场以政治为主题的峰会,金融圈的人却来了极多——李泽文不算太欣赏这些金融圈人士,对他们能避则避,但他不介意花点时间和这位谢总聊一聊。
谢云南这个人此前在和孟冬的交谈中出现过一次,那几句话留下的印象和面前这个人并无矛盾之处。谢云南的实际年龄约有四十岁,但从外表上却很难看出他的年龄,说三十四五岁也会有人信的。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孟冬这样做金融投资的年轻人身上总有一些尖锐,而他的身上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锐利感,成为了一种很深沉的柔和感。
作为深谙社交礼仪的成年人,就算两人是初次见面也可以好好商谈一番的。谢云南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赞许了这场峰会开得特别好,专家的讲座非常到位,没有夸夸其谈,说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谢云南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想去某国投资某个项目,想听听李泽文的意见。
李泽文和他聊了几句,随后拿出手机,对谢云南露出抱歉的神色:“我女朋友的电话。”
阻碍男女朋友通话会遭雷劈的,谢云南自然表态不在意。他很敏锐地注意到注意到这位教授先生在电话接通的一瞬间,眼里就蓄起了一层轻松的笑意,和自己交谈时那种公事公办的语气也变成绕指柔。
“……你和程茵已经到了赵州?……一路上顺利吗?……你开车了吗?……”
十来个问题后,李泽文用一种所有男人面对撒娇女朋友的略显无奈的神情道:“抱歉,久等了。我女朋友和她同学一块儿出去自驾游,我担心她的安全,所以有些唠叨。”
“理解理解,女朋友当然应该宝贝着,”谢云南理所应当地说,“李教授,我倒是听到你说了个名字,程茵?是你女朋友的同学吗?”
李泽文当然也没有隐藏的打算,他不动声色道:“是的。就是现在很知名的那个中视的节目主持人,和我女朋友是初中同学。”
“啊!”如果现场有张桌子,谢云南一定会拍桌叫好,他对李泽文露出了一种只有男人才懂的笑容:“好巧,我也认识程茵。”
李泽文惊讶:“是吗?”
“实际上程茵还是我的前女友。”
“前女友?怎么,你们分手了吗?”
“早就分手了,我女儿都两岁了。”说起女儿的时候他一脸幸福,看得出对和程茵的这段关系已经彻底释然。
谢云南乐于利用男人共同的话题和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拉近关系,笑着解释了分手原因。
事情是这样的,七年前他认识了程茵,当时程茵还是传媒大学的女大学生,谢云南的公司举办的一个活动,邀请了部分传媒大学的学生,程茵有参加这场活动。两人认识、聊天、成为朋友,并且发展了一段感情。
“后来为什么分手?”
谢云南叹了口气,“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太忙了。”
这的确是一个常见又真实的理由。作为投资公司的高管,谢云南非常繁忙,工作压力巨大,基本上就处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状态。问题是,程茵的繁忙状态不逊色于他。
男女的感情的产生大部分基于容貌。最开始,程茵的容貌气质相当有吸引力,但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下,这些外在的优势会慢慢的褪去吸引力,一些现实的问题就会浮上水面。
对谢云南这样的成功男士而言,他们当然希望身边有一朵解语花,有一位美丽的红颜知己。但如果这美丽的解语花沉迷事业无法自拔,不能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出现的话,情况又另当别论。谢云南欣赏程茵那种拼搏的性格,但当程茵的努力和拼搏影响了两人的见面时间,变成进一步发展感情的障碍时,两人只有分手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谢云南感喟道:“程茵是我见过最努力最自律的女人,我真的一点都不奇怪她能得到现在的成功。如果努力到她那样的程度都不能取得成功,这个世界一定出了问题。”
李泽文失笑:“和我女朋友很像,难怪她们是同学。”
“怎么,也是工作狂?”谢云南半开玩笑的问道。
李泽文极为赞同地点头:“她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可以住在实验室里三天三夜不出门,我再见到她时完全认不出来。”
如果说之前谢云南还有附和李泽文的嫌疑,现在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半个知己。他觉得自己和这位李教授可以去某乎上回答“有一个工作狂女友是怎样的体验”。
“我完全理解,”谢云南且笑且叹,“程茵也一样,对时间的利用到了极致。她有一份极为严苛的时间表,每天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非常详细,一周七天都是如此。好多次我制定了出国旅游的计划,她都不去,宁可在录音室训练发音。总之,她对工作比对我用心多了。”
李泽文摊手一笑:“这也没办法。要怪只能怪我们的魅力不如工作大吧。”
玩笑般的抱怨一下子更加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两人愉快地交换联系方式,和助理核定时间表,敲定了“几天后一起吃饭”约定。谢云南拿到了李泽文的承诺,格外满意地离开。
李泽文回京后的第一天就被无限多的接待和应酬工作占满了全部时间。作为这次活动主办方的副院长,这些工作也都是分内之事,按照正常流程,他这几天都不应该离京的——所以这么忙也是他自找的。
晚上十一点时,他终于到了家,可以休息一下,他打强精神吞了颗解酒药。为了照顾从国外请来的各位大佬学者,今天的晚宴是西式的,不要以为只有中国才有烦人的酒桌文化,西方也不逊色,在西式的晚宴上,酒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李泽文的酒量不论如何不算太好,干掉几杯红酒后他已经有了轻微醉酒的征兆。
灌下醒酒药后不久,他的手机就响了,他把手机放在支架上,打开视频通话。
蒋园生机勃勃的脸出现在视频的那一头。
“有什么发现?”
这么晚的时间,这么好的精神,由此可见,她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有了重大发现。
“动机,”蒋园高声宣布,“郗羽的班主任,那位完美老师周宏杰的杀人动机。”
李泽文眉梢不动,示意她说下去。
“你在旧报纸里翻出了几条线索,我一一查证,发现了一条和周宏杰有关的事。”
二十九年前,南都的一栋“南滨大厦”的商住楼发生了火灾,随后大厦的部分楼体在事故中坍塌,这起事件造成了五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这栋楼房是新楼,落成不到一年时间就坍塌,这显然是一起重大的建筑安全事故。依照规定,政府成立了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是大厦的管理方负主要责任,施工单位负次要责任。当年豆腐渣工程横行,或许因为死亡人数不够多,也或许是那时候没有网络,这事儿谈不上特别出众,执法力度谈不上很强,处理结果是罚款和缓刑,事故就此处理完毕。
李泽文问:“这栋楼是潘越的父亲潘昱民设计的?”
“正是。是他在中南设计分院工作时的作品——那时国内大搞基建,设计院的活儿堆成山,潘昱民虽然年轻,但也可以接到独立设计一栋大厦的工作。”
南滨大厦是商住楼,地上的一、二两层是商场,周宏杰的父母在大厦里开了个商店。这次事故导致的五名死者里的其中一人是周宏杰的母亲,二十多名伤者里有一人是周宏杰的父亲,他是所有伤者里最严重的,大面积烧伤,坚持一两个月后也去世了。
周宏杰当时只有十三岁,还是未成年人。父母去世后被他舅舅收养了,舅舅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他的姓改了母亲的姓氏。
“因为他改了姓名,所以我之前做背景调查时,没查到他还有这样的过去。”蒋园为自己的疏漏感到遗憾。
李泽文有些轻微的了然,周宏杰不愿意结婚的原因恐怕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单身的人群里分为很多类,没遇到合适的,不愿意将就的,有心理阴影的。周宏杰应当就是最后一类,他父母去世后,他寄养在舅舅家里,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寄养少年恐怕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情,这也导致了他对婚姻兴趣不大。
李泽文问:“南滨大厦的事故调查组的结果可信度有几分?”
“建筑设计是相当专业的领域,不是外人可以随便看出原委的,”蒋园说,“好在你之前在图书馆翻出了南滨大厦的设计图纸,我拿着图纸问了几位建筑学的学生。他们表示,这图纸存在问题,安全出口设计不合理。现在谁设计出这样的建筑,绝对考试不合格。”
“求证过其他人的说法吗?”
“我已经拿到了潘昱民在中南设计分院几位同事的联系方式,我明天去跟他们打听一下细节。大楼出事后潘昱民从分院调动去了省院工作,两者的时间卡得很近——我估计这些老人不会为他遮羞的。”
这件事是明摆着的,任何一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其背后都有几十个、上百个隐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方往往都有责任——可这次事件的调查结果完全撇开了设计单位,潘昱民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并不合理。
“看一看时间线,一切都明了。潘越日记里曾经提到父母的吵架,贝晓英说‘不是靠我爸,你能有今天吗’,”蒋园说,“很明显,潘越的外公干涉了调查。除了权力,还有什么能让一个人逃脱应该接受的处罚呢?他是建设厅的老厅长,虽然那会已经退休了,但在行业内肯定还有影响力。”
南滨大厦出事在四月;这一年的六月,潘昱民换了工作,和贝晓英结了婚;同年八月,柳心艺和第一任丈夫谢小林结婚。时间不会撒谎的,这两场过于匆忙的婚姻未必因为爱而结合的,也为十几年后的惨剧埋下了伏笔。
李泽文轻轻呼出一口气,他觉得有些遗憾。帮未来的女婿遮掩失职事故,和潘越日记里描绘的那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外公形象差得太多了。但人性总是复杂的,人的底线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所变动,贝晓英的性格很强烈,如果她寻死寻活地要求父亲包庇情郎,潘越的外公很难拒绝来自女儿的恳求。
李泽文转而问:“周宏杰怎么知道他父母的死和潘昱民有关的?”
“他如何把父母的死和潘昱民联系起来目前是未知数,我有一些想法,但需要查证。至少我能肯定,他应该是在十五、六年前确认了这点,”蒋园说,“根据你的指示,今天上午,我拜访了周宏杰的家——说句题外话,他家太整洁了,我险些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主要检查了他的书房,发现了他书架上有十余本建筑、火灾方面的图书,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都在十五六年前,书上还有不少笔记。一个学中文系的语文老师为什么看建筑学书籍并做笔记?显然,他在调查当年父母遭遇的那场坍塌事故。”
“在他家还发现了什么?他的性格应该相当恋旧,不太可能扔掉旧物。”
“正如你所预料的,潘越的素材本,就在他家。”蒋园对着屏幕重重点了头,“能证明他和潘越坠楼事件直接相关的证据。”
这句话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蒋园即便隔着手机屏幕他也能看到李泽文的眉目紧绷状态舒展开来。李泽文的性格从来就谈不上和蔼可亲,他的洞察力和知识面让他随时随地都处于思考状态中,浑身上下总有一种微妙的紧绷感,在处理潘越坠楼这案时他比平时更严肃,蒋园已经有阵子没看到他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潘越的素材本神秘消失一事一直困扰着李泽文。在排除所有不可能的选项后,他认为,这本素材本极大可能在周宏杰手上,因此他叮嘱蒋园仔细查找此物——现在有了收获,他当然可以让自己稍微放松下心情。
“这本素材本他藏得很隐秘,在书架最底层的夹层里,和一本陈旧的《英文诗歌选集》放在一起,”蒋园说,“潘越的素材本被撕掉了一页,就是大家认为‘遗书’的那一页。素材本和书我没拿走,拍了照。一会把照片发给你。”
李泽文点头。这两本决定性的证据当然不应该拿走,也不用担心周宏杰会销毁——既然他能保存到如今,以后也不会变化。
“检查了他的电脑吗?”
“我在他家呆了不到三个小时,只来得及翻看书架,至于电脑,大概翻了翻,时间太紧,没有什么发现,只看到电脑里上百G的教学相关的文档视频。不过慎重起见,我留下了后手。”
“做得不错。”
“谢谢夸奖,”蒋园愉快地做了个鬼脸,“你知道吧,今天下午,郗羽和程茵两人去了周宏杰家拜访,这师生三人看上去还挺和谐的。”
“她之前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了。”李泽文说,“你休息去吧。明天继续追查线索,最好找到人证把周宏杰和潘昱民联系起来。”
“明白。”
现在是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的信息都已经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信息,只有靠接触某个人和他交谈能得到的。
蒋园在镜头那边比了个剪刀手,随后挂了电话,她也跑了一天,继续休息。
一通电话后,李泽文也起身去休息,明天的开幕式才是重头戏,下午他要作一场为时三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围绕着郗羽的这起旧案固然重要,但为了应对明天,他必须暂时把这件旧案从脑子里摒弃。就算是他,一段时间也只能做好一件事。
因为准备充分,第二天的演讲非常成功。演讲后他从会场刚一走出,就被一群热情的人围住了。他一一握手致意,在这两天的会上,想和他认识的人,没有一百个,也有五十个,人人都想请他谈上几句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话。
虽然略显烦人,也说明了他的成功。他作为活动主办方的主要负责人和新任副院长,外加做了两个小时精彩的演讲,自然是人群的焦点,如果人们没这么热情,反而说明他的演讲纯粹浪费表情和口水。
李泽文当然博闻强识,如此多的人他也不能完全记住,也得有赖于助理的提醒。
“这位是经济学家张教授……”
“这位是社科院的王研究员……”
“……”
“这位是中金投资公司的谢总,谢云南。”
李泽文微笑着,和面前的男人握了握手。
“谢总,你好。”
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场以政治为主题的峰会,金融圈的人却来了极多——李泽文不算太欣赏这些金融圈人士,对他们能避则避,但他不介意花点时间和这位谢总聊一聊。
谢云南这个人此前在和孟冬的交谈中出现过一次,那几句话留下的印象和面前这个人并无矛盾之处。谢云南的实际年龄约有四十岁,但从外表上却很难看出他的年龄,说三十四五岁也会有人信的。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孟冬这样做金融投资的年轻人身上总有一些尖锐,而他的身上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锐利感,成为了一种很深沉的柔和感。
作为深谙社交礼仪的成年人,就算两人是初次见面也可以好好商谈一番的。谢云南和其他所有人一样,赞许了这场峰会开得特别好,专家的讲座非常到位,没有夸夸其谈,说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谢云南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想去某国投资某个项目,想听听李泽文的意见。
李泽文和他聊了几句,随后拿出手机,对谢云南露出抱歉的神色:“我女朋友的电话。”
阻碍男女朋友通话会遭雷劈的,谢云南自然表态不在意。他很敏锐地注意到注意到这位教授先生在电话接通的一瞬间,眼里就蓄起了一层轻松的笑意,和自己交谈时那种公事公办的语气也变成绕指柔。
“……你和程茵已经到了赵州?……一路上顺利吗?……你开车了吗?……”
十来个问题后,李泽文用一种所有男人面对撒娇女朋友的略显无奈的神情道:“抱歉,久等了。我女朋友和她同学一块儿出去自驾游,我担心她的安全,所以有些唠叨。”
“理解理解,女朋友当然应该宝贝着,”谢云南理所应当地说,“李教授,我倒是听到你说了个名字,程茵?是你女朋友的同学吗?”
李泽文当然也没有隐藏的打算,他不动声色道:“是的。就是现在很知名的那个中视的节目主持人,和我女朋友是初中同学。”
“啊!”如果现场有张桌子,谢云南一定会拍桌叫好,他对李泽文露出了一种只有男人才懂的笑容:“好巧,我也认识程茵。”
李泽文惊讶:“是吗?”
“实际上程茵还是我的前女友。”
“前女友?怎么,你们分手了吗?”
“早就分手了,我女儿都两岁了。”说起女儿的时候他一脸幸福,看得出对和程茵的这段关系已经彻底释然。
谢云南乐于利用男人共同的话题和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教授拉近关系,笑着解释了分手原因。
事情是这样的,七年前他认识了程茵,当时程茵还是传媒大学的女大学生,谢云南的公司举办的一个活动,邀请了部分传媒大学的学生,程茵有参加这场活动。两人认识、聊天、成为朋友,并且发展了一段感情。
“后来为什么分手?”
谢云南叹了口气,“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太忙了。”
这的确是一个常见又真实的理由。作为投资公司的高管,谢云南非常繁忙,工作压力巨大,基本上就处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状态。问题是,程茵的繁忙状态不逊色于他。
男女的感情的产生大部分基于容貌。最开始,程茵的容貌气质相当有吸引力,但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下,这些外在的优势会慢慢的褪去吸引力,一些现实的问题就会浮上水面。
对谢云南这样的成功男士而言,他们当然希望身边有一朵解语花,有一位美丽的红颜知己。但如果这美丽的解语花沉迷事业无法自拔,不能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出现的话,情况又另当别论。谢云南欣赏程茵那种拼搏的性格,但当程茵的努力和拼搏影响了两人的见面时间,变成进一步发展感情的障碍时,两人只有分手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谢云南感喟道:“程茵是我见过最努力最自律的女人,我真的一点都不奇怪她能得到现在的成功。如果努力到她那样的程度都不能取得成功,这个世界一定出了问题。”
李泽文失笑:“和我女朋友很像,难怪她们是同学。”
“怎么,也是工作狂?”谢云南半开玩笑的问道。
李泽文极为赞同地点头:“她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可以住在实验室里三天三夜不出门,我再见到她时完全认不出来。”
如果说之前谢云南还有附和李泽文的嫌疑,现在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半个知己。他觉得自己和这位李教授可以去某乎上回答“有一个工作狂女友是怎样的体验”。
“我完全理解,”谢云南且笑且叹,“程茵也一样,对时间的利用到了极致。她有一份极为严苛的时间表,每天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非常详细,一周七天都是如此。好多次我制定了出国旅游的计划,她都不去,宁可在录音室训练发音。总之,她对工作比对我用心多了。”
李泽文摊手一笑:“这也没办法。要怪只能怪我们的魅力不如工作大吧。”
玩笑般的抱怨一下子更加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两人愉快地交换联系方式,和助理核定时间表,敲定了“几天后一起吃饭”约定。谢云南拿到了李泽文的承诺,格外满意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