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 祸国者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相县治地虽然广阔,但县治却可以用寒伧来形容。
此地位于南北对峙的前线,原本的县城早已经不知毁在哪一次的战斗中,甚至连具体的辖区都模糊不清,更不要提在籍民户等具体的政务细节。理论上而言,凡是愿意接受县署管辖的民户并其土地,都可以算作县治范围。
由这一点也能看出朝廷对于地方管理的失控,几乎没有统治秩序可言。民众之所以愿意接受县署管辖,只是为了躲避军队的侵扰和地方豪强的逼迫。淳于安可谓是诸多地方军头中的一个异类,并不热衷于搜刮乡野,壮大实力,因此获得周遭民众的拥戴。但这些民众也只是想要借此披上一层王教的保护,避免被当作乱民而被清剿。
因为原本的县城早已经毁坏于战火中,所以以往几任县令往往其军驻于何处,何处便是县署所在。淳于安的几个前任,大多都直接征用某一乡宗聚居地作为驻军和县治所在。但淳于安只是一个弱势的县令,乡宗们即便是乐意有这样一位上官,但也绝不可能达到毁家纾难的支持力度。
所以当前的下相县治,仅仅只是一座简陋的营地而已。其基础乃是一座废弃的村庄,统共不过几百屋舍,甚至连基本的城池围墙都没有。虽然近来由于县民乡宗的支持,修筑一些工事,但也不过只是一圈篱墙外带几座箭塔哨楼,防护力可谓是聊胜于无。
刘迪乃是今次淮南援军的主将,在淳于安的带领下绕着县治转了一圈,脸上也流露出一种颇为无奈的愁色。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身边的淳于安乃是徐州刺史府正式任命的地方官长,他还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流民营地,实在是太寒酸了。
“徐州、淮南,风物多有不同,我虽然忝居此地官长,但军略抗敌之类,实在不甚精擅。淮南军乃是天下雄师翘楚,刘将军既然受沈都督所遣来援,想必也是骁勇能战之类。眼下军情急迫,乱匪须臾来攻,县内自我以降,都愿俯受将军节制。若、若是此境不可顽守,将军不妨令示,该要转战何方?”
看到刘迪神情变化,淳于安一时间也是不乏尴尬惭愧。对于淮南军的来援,他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虽然徐镇内对于淮南军是褒贬不一,但必须要承认,能够在正面击溃羯胡十几万大军,淮南军绝非庸类。但是高兴之后,他也并没有什么此战必胜的奢念。
一则淮南援军实在太少,不过区区六百众。此前他的同乡王雪让家眷来报信,可是说过泽中来犯之敌最起码有两千之众,更不要说背地里还可能会有别的想要将他置于死地的敌人。
二则下相县治防务实在太差,完全无险可守。那些篱墙不要说阻挡敌军,甚至连野兽如果撞击力过大,都有可能将之撞垮。周边唯一可恃就是县治北面一条宽达数丈的河流,而这河流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一旦正面被击溃,兵众可以涉水泅渡逃亡。
听到淳于安这么说,再见下相这样恶劣的作战环境,刘迪也真不知该由何处吐槽。淮南、徐州两镇并立,他也曾经耳闻徐州状况不及淮南,但只有亲眼所见才知差距居然这样悬殊。受命之后早在入县之前,他也曾经在沿途乡野打听过,淳于安此人官声风评不低,颇受百姓爱戴。
可问题是,下相地处对抗围剿乱军的前线,武备竟然如此松弛!淳于安这个官长,或许民誉不低,但一味的邀宠于民,与民安息,罔顾眼前近在咫尺的兵灾威胁,简直就是在拿生民性命在开玩笑!
小民或许短视,能够欣喜于片刻的安宁,但这个淳于安既然身为官长,哪怕是要违背生民意愿,也该组织民力有所整备。如果没有那种能力,干脆就该明明白白告诉民众忧患所在,而不是让小民欣欣然待死绝境!
身为官长,若只是与民同忧同乐,罔顾其余,那这个官长意义何在?何如完全放任小民,由其自生自灭!正因为官长拔高于庶民之上,所以才该有超出庶民的眼光视野,要有防患的意识。
而淳于安所言县中毕集两千甲兵,刘迪在检阅过之后,眉头皱得更深。这些兵众们在他看来简直连流民都不如,即便是凑起来也完全不堪用,无非给敌人宰杀起来增加便利而已。
心内虽然多有不满,但刘迪也知身为客居援军,不宜喧宾夺主,尽量少发表意见。否则这一路驰援的善意,反而有可能招至怨望。
不过刘迪是绝不容许自己的淮南军同袍们与这些行伍不成的散卒们混在一处,看似人多势众,实则不堪一击。
“贼军今次前来,既图大县,必然重谋明府。若是县治摧毁,则乡民必将溃奔,届时才是求死于野。”
巡察一番之后,刘迪也能感觉出淳于安这个县令对县治乡民掌控之薄弱。如果有更多的时间通告乡野,即便淳于安不提,他也要提议放弃县治,转择险处防守,哪怕是虽然选择一处乡中坞壁,防守起来都要比这简陋到可笑的县治可靠得多。
可是眼下距离天黑已经不足两个时辰,再择旁处布置已经来不及,而且一旦县治被放弃,民不知官所在,届时肯定要造成更大的混乱,若是乡民因此逃窜于野,无疑会给乱军的掳掠抢杀提供更多的便利。
“沙场搏死竞生,决胜者绝非止于兵数。乱军出击,必求速胜。县中行伍多乡徒,若是强敌来犯,则必忧桑梓家园,若是不战而溃,反害王师。劳请明府将乡众各遣归家,闭户自守。我等淮南军众,必护明府于县治,即便不胜,也能暂避保全。乱军即便小胜,因恐王师余部围剿,必然不敢深虐乡土……”
略作沉吟后,刘迪便提议将那些乡兵们遣散归乡防守乡野,而由淮南军负责正面的防守,这一建议可谓是傲气十足。
淳于安听到这话,不免皱起了眉头,他对军事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人多势众方面,不过一来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胜的妙策,二来也是出于对淮南军的信任,还是听从了刘迪的建议。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实在是世道中一个异类,居然因为援军将领区区几句话就自散兵众,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甚至就连刘迪眼见淳于安接受他的意见,一时间都唯有错愕。说实话这计策他只是随口一提,压根就不相信淳于安会同意,而他也可顺势将兵众埋伏于县治之外,将这些县兵们当作诱饵,等到两军乱战时再杀出。
不过既然淳于安这么干脆,刘迪便也不再推辞,趁着淳于安解散县兵的时候,安排逗留于外的淮南士卒们分批进入县治,按照淮南军的战斗习惯将一些防事稍作修改。虽然这些防事实在简陋,但也聊胜于无,能够略享主场优势。
傍晚时分,当淳于安将兵众们解散完毕分遣归乡之后,再次返回县治。对于刘迪的提议,他此时也颇有几分佩服。兵众们解散非常顺利,几乎在他下令之后不久,便有近半兵众离散,甚至不问原因。这也让淳于安意识到士气是多么低迷,根本就没有什么力战固守的凝聚力,一旦贼众到来可能就要一触即溃。
此时,县治周遭防事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篱墙内外几道原本就存在的浅壕此时已经被灌上了水,只在正西位置留下了几条木石搭建的小桥,而篱墙却已经被拔除,改制成了小型的锐刺拒马摆设在壕沟里,露出一半的尖刺。而那几座高近两丈、被淳于安寄予厚望的箭塔,也已经被完全放弃。
如此一来,整个县治防线一撤十数丈,直接收缩将近两倍。而刘迪还在指挥着兵众和县内近百吏丁们正在有选择的拆除本就不多的屋舍,拆掉的梁木土石之类则被板车拖曳出来堆积成一堆堆高达丈余的土丘。
那些新堆成的土丘,上面则分别摆设着一具长达丈余的车驾。这些车驾原本是作为货车伪装,上面堆着半丈高的物品,蒙在厚厚的草毡之中。每一具车驾旁边则端坐着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的淮南军卒,正在闲谈休息,气氛一时间居然有些轻快。
此一类车驾,有十余具之多。淳于安看在眼里,心内不禁一喜,他虽然不曾见过淮南军作战,但也曾听闻淮南军有着强大的战车车阵,一旦摆设起来哪怕面对数倍之敌都能痛击来犯之众。只是这些车驾孤零零摆设在一座座土丘上,实在不成阵势,不免让淳于安心存疑惑。
他走向刘迪,想要略作询问,不过刘迪在那里频频号令,让他没有机会插话。又过一会儿,刘迪才转头过来,笑语问道:“明府应该尚有曲从,不知可否稍备餐食以飨伍士?”
淳于安闻言后忙不迭点头,继而便匆匆前去准备。县中兵众虽然散去过半,但也仍有数百人表示留下来要与淳于安共存亡,这自然让淳于安颇为感动。眼下淮南军负责正面布置战场,这些兵众们也只能暂时充作役使。
下相县虽然军备不修,但民政却还不错,所以饮食方面倒也充足。入夜时分,餐食俱都准备妥当,而后便用竹筐搬运到前线位置。一声锣响,夜幕中涌出许多人影,俱都聚集在一座新进搭建的高台前,高台上有火炬熊熊燃烧,下方则是层层叠叠土石搭建的阶梯。
数百兵众聚此用餐,除了一些无可避免的咀嚼吞咽声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声响发出。看到这一幕,淳于安也不由得感叹淮南军之精勇果真不负盛誉。再看他身后他数百兵众,虽然忠义可嘉,但却阵型散乱,充斥着交头接耳的人语杂声。
“县中尚有数百卒用,或是不及淮南劲卒精勇,但也忠义可嘉,尽归刘将军调度,以充阵用。”
听到淳于安这话,刘迪只是笑着点点头,让人取来三色旗令递给下相县兵长,教授用法。但在用餐完毕后,只是将这些人安排在高台周围,简单列阵。
此时天色已经极黑,淮南军卒们用餐完毕后即刻返回各自所分配方位。而刘迪也邀请淳于安登上高台,俯瞰这一片准备好的战场,而后他抬手一挥,便听前阵各车驾旁传来兵长高呼:“被甲!”
随这话声落下,各车驾上所覆盖的草毡很快被扯开,露出上面层层叠叠所堆积的甲衣、刀盾等军械,士卒们开始有条不紊分发穿戴起来。
“原来只是运载械用的货车……”
看到这一幕,淳于安不免有些失望,他是久闻淮南军车阵之威,还以为今次有幸可以一睹威容。不过很快他就被淮南军那些士卒们精良的装备所吸引住,铁面兜鍪,半身札甲,刀身寒芒流转,铁箍竹盾,既维持了坚韧,又降低了重量。
淮南军械用精良,如今已是南北俱知。淳于安虽然对军事之类乏甚兴趣,但眼下身在战场前线,也忍不住上前去端详打量。
这一整套装备,重量大约在四十斤左右,上前用手去摸,才知那札甲原来也并非尽为铁造,其中用铁的部分只在前胸、腹部等要害,至于肋间和肩背,则是一种介于藤、纸之间的材质,轻便且坚韧,如此便令整副甲具重量降低倍余。这一种甲具,乃是士卒所用,另有半身板甲,则为兵长所用。
看到淮南军人人被甲,淳于安一时间也是不免咂舌。此前他可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又搜罗治中财货并乡宗捐输财货,也只是订购了几百副刀盾之物,至于甲具则实在买不起太多,只是购买了八十具。如今看到淮南军军备如此充足,一时间也是充满了艳羡。
行到近前,他才发现原来那些车驾也非寻常之物,在械用都被搬空之后,才看到车驾上原来另具玄机。诸多部件摆设在车板凹槽中,而后便有装备完毕的兵卒上前架设,很快便架设成一具具的连臂床弩!这大弩前后共有三重弓臂,至于弩箭则长达半丈,单单前端的铁矢便长达尺余,而且乃是极钝的刃锋,望去便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夜幕中数道人影飞奔而来,乃是淮南军安排在外的斥候,冲上高台汇报敌军将至。其实不必汇报,单看远处攒动的火把光影,已经可以确定敌军动向了。
“请明府与我在此并肩固守。”
刘迪站在高台上,邀请淳于安登台,而后战线中车驾旁火把尽数熄灭,唯独高台周遭火炬光芒更加炽热,顿时成为此方天地中的焦点。
淳于安登上高台,看到远处越来越近的火把光芒,唇齿之间不乏干涩,而后便听到立在身旁的刘迪低语道:“大约三千人阵仗,难怪如此张扬轻进。”
听到刘迪这么说,淳于安眉梢不禁一跳,他虽然久立乱世,但却仍未学会观阵估数的本领,不过眼见到淮南军有条不紊的备战,对于刘迪已经生出几分信任,继而便叹息道:“乱军未满万数,如今竟出三千余众攻我,我真该以此自幸。可惜,若是郗公能有周全布置,于此全歼来犯之卒,必能重创乱部!稍后若实在抵挡不住,我自率众阵后,刘将军可先行脱阵。强众来袭,虽退不辱。”
刘迪双唇微抿,不再多说,只是握刀的手频频攥起又松开。
乱军行进的极快,中途几无分兵,几乎是一条直线往此处冲来。淳于安即便不是熟谙军务,看到这一幕后也知对方今次来袭,掳掠还在其次,首要目标还是自己。一时间心情不免更为恶劣,在看到身畔默立的刘迪后,神色又有几分复杂,同为徐州属官,暗地里却有人要将自己置于死地,反而是淮南不辞远途前来援救。这当中的意味,实在让人感慨。
又过了将近半个时辰,已经将近午夜,幽凉夜风中已经传来乱军杂乱的奔跑声。得益于淳于安的谨慎,将县治安置在远离清水泽的地方,乱军登岸之后还要疾行将近两个时辰才抵达这里,已经难收突袭之效。但这一点时间又实在做不出更多的安排,如果没有淮南军的驰援,淳于安也仅仅只能备受煎熬的等待而已。
或许可以弃城而逃?
脑海中涌出这个想法之后,似乎为了回应淳于安,位于东北方面突然又有大片火光亮起来。看到这一幕,淳于安心绪更是陡然下沉。若他能再天真一些,还会以为东北方向是援军正在赶来。可正因洞悉到人心之险恶,他才明白,那并不是前来救命的援军,而是等待收割性命的同袍!
接受到东北方面信号的不独只有淳于安,还有距离县治越来越近的乱军,他们行进的速度更加杂乱快捷,而火把下涌动的人影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咚咚咚!
高台上刘迪踏前一步,摆设在角落中的战鼓陡然响起,战线中车驾旁原本熄灭的火把瞬间再次被点燃,隐没在黑暗战线中的淮南军士卒们并那一架架狰狞的床弩再次显现出来。
“王师定乱,祸国者死!”
区区六百名兵卒,陡然顿足暴喝,一时间声震于野,声浪仿佛强堤一般,顿时将正向此处飞奔的乱军们震慑当场,一些奔跑在最前方的乱军兵卒下意识守住脚步,有些狐疑的打量着前方稍显古怪的战阵。
下相县治地虽然广阔,但县治却可以用寒伧来形容。
此地位于南北对峙的前线,原本的县城早已经不知毁在哪一次的战斗中,甚至连具体的辖区都模糊不清,更不要提在籍民户等具体的政务细节。理论上而言,凡是愿意接受县署管辖的民户并其土地,都可以算作县治范围。
由这一点也能看出朝廷对于地方管理的失控,几乎没有统治秩序可言。民众之所以愿意接受县署管辖,只是为了躲避军队的侵扰和地方豪强的逼迫。淳于安可谓是诸多地方军头中的一个异类,并不热衷于搜刮乡野,壮大实力,因此获得周遭民众的拥戴。但这些民众也只是想要借此披上一层王教的保护,避免被当作乱民而被清剿。
因为原本的县城早已经毁坏于战火中,所以以往几任县令往往其军驻于何处,何处便是县署所在。淳于安的几个前任,大多都直接征用某一乡宗聚居地作为驻军和县治所在。但淳于安只是一个弱势的县令,乡宗们即便是乐意有这样一位上官,但也绝不可能达到毁家纾难的支持力度。
所以当前的下相县治,仅仅只是一座简陋的营地而已。其基础乃是一座废弃的村庄,统共不过几百屋舍,甚至连基本的城池围墙都没有。虽然近来由于县民乡宗的支持,修筑一些工事,但也不过只是一圈篱墙外带几座箭塔哨楼,防护力可谓是聊胜于无。
刘迪乃是今次淮南援军的主将,在淳于安的带领下绕着县治转了一圈,脸上也流露出一种颇为无奈的愁色。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身边的淳于安乃是徐州刺史府正式任命的地方官长,他还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流民营地,实在是太寒酸了。
“徐州、淮南,风物多有不同,我虽然忝居此地官长,但军略抗敌之类,实在不甚精擅。淮南军乃是天下雄师翘楚,刘将军既然受沈都督所遣来援,想必也是骁勇能战之类。眼下军情急迫,乱匪须臾来攻,县内自我以降,都愿俯受将军节制。若、若是此境不可顽守,将军不妨令示,该要转战何方?”
看到刘迪神情变化,淳于安一时间也是不乏尴尬惭愧。对于淮南军的来援,他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虽然徐镇内对于淮南军是褒贬不一,但必须要承认,能够在正面击溃羯胡十几万大军,淮南军绝非庸类。但是高兴之后,他也并没有什么此战必胜的奢念。
一则淮南援军实在太少,不过区区六百众。此前他的同乡王雪让家眷来报信,可是说过泽中来犯之敌最起码有两千之众,更不要说背地里还可能会有别的想要将他置于死地的敌人。
二则下相县治防务实在太差,完全无险可守。那些篱墙不要说阻挡敌军,甚至连野兽如果撞击力过大,都有可能将之撞垮。周边唯一可恃就是县治北面一条宽达数丈的河流,而这河流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一旦正面被击溃,兵众可以涉水泅渡逃亡。
听到淳于安这么说,再见下相这样恶劣的作战环境,刘迪也真不知该由何处吐槽。淮南、徐州两镇并立,他也曾经耳闻徐州状况不及淮南,但只有亲眼所见才知差距居然这样悬殊。受命之后早在入县之前,他也曾经在沿途乡野打听过,淳于安此人官声风评不低,颇受百姓爱戴。
可问题是,下相地处对抗围剿乱军的前线,武备竟然如此松弛!淳于安这个官长,或许民誉不低,但一味的邀宠于民,与民安息,罔顾眼前近在咫尺的兵灾威胁,简直就是在拿生民性命在开玩笑!
小民或许短视,能够欣喜于片刻的安宁,但这个淳于安既然身为官长,哪怕是要违背生民意愿,也该组织民力有所整备。如果没有那种能力,干脆就该明明白白告诉民众忧患所在,而不是让小民欣欣然待死绝境!
身为官长,若只是与民同忧同乐,罔顾其余,那这个官长意义何在?何如完全放任小民,由其自生自灭!正因为官长拔高于庶民之上,所以才该有超出庶民的眼光视野,要有防患的意识。
而淳于安所言县中毕集两千甲兵,刘迪在检阅过之后,眉头皱得更深。这些兵众们在他看来简直连流民都不如,即便是凑起来也完全不堪用,无非给敌人宰杀起来增加便利而已。
心内虽然多有不满,但刘迪也知身为客居援军,不宜喧宾夺主,尽量少发表意见。否则这一路驰援的善意,反而有可能招至怨望。
不过刘迪是绝不容许自己的淮南军同袍们与这些行伍不成的散卒们混在一处,看似人多势众,实则不堪一击。
“贼军今次前来,既图大县,必然重谋明府。若是县治摧毁,则乡民必将溃奔,届时才是求死于野。”
巡察一番之后,刘迪也能感觉出淳于安这个县令对县治乡民掌控之薄弱。如果有更多的时间通告乡野,即便淳于安不提,他也要提议放弃县治,转择险处防守,哪怕是虽然选择一处乡中坞壁,防守起来都要比这简陋到可笑的县治可靠得多。
可是眼下距离天黑已经不足两个时辰,再择旁处布置已经来不及,而且一旦县治被放弃,民不知官所在,届时肯定要造成更大的混乱,若是乡民因此逃窜于野,无疑会给乱军的掳掠抢杀提供更多的便利。
“沙场搏死竞生,决胜者绝非止于兵数。乱军出击,必求速胜。县中行伍多乡徒,若是强敌来犯,则必忧桑梓家园,若是不战而溃,反害王师。劳请明府将乡众各遣归家,闭户自守。我等淮南军众,必护明府于县治,即便不胜,也能暂避保全。乱军即便小胜,因恐王师余部围剿,必然不敢深虐乡土……”
略作沉吟后,刘迪便提议将那些乡兵们遣散归乡防守乡野,而由淮南军负责正面的防守,这一建议可谓是傲气十足。
淳于安听到这话,不免皱起了眉头,他对军事的认知还只停留在人多势众方面,不过一来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胜的妙策,二来也是出于对淮南军的信任,还是听从了刘迪的建议。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人实在是世道中一个异类,居然因为援军将领区区几句话就自散兵众,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甚至就连刘迪眼见淳于安接受他的意见,一时间都唯有错愕。说实话这计策他只是随口一提,压根就不相信淳于安会同意,而他也可顺势将兵众埋伏于县治之外,将这些县兵们当作诱饵,等到两军乱战时再杀出。
不过既然淳于安这么干脆,刘迪便也不再推辞,趁着淳于安解散县兵的时候,安排逗留于外的淮南士卒们分批进入县治,按照淮南军的战斗习惯将一些防事稍作修改。虽然这些防事实在简陋,但也聊胜于无,能够略享主场优势。
傍晚时分,当淳于安将兵众们解散完毕分遣归乡之后,再次返回县治。对于刘迪的提议,他此时也颇有几分佩服。兵众们解散非常顺利,几乎在他下令之后不久,便有近半兵众离散,甚至不问原因。这也让淳于安意识到士气是多么低迷,根本就没有什么力战固守的凝聚力,一旦贼众到来可能就要一触即溃。
此时,县治周遭防事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篱墙内外几道原本就存在的浅壕此时已经被灌上了水,只在正西位置留下了几条木石搭建的小桥,而篱墙却已经被拔除,改制成了小型的锐刺拒马摆设在壕沟里,露出一半的尖刺。而那几座高近两丈、被淳于安寄予厚望的箭塔,也已经被完全放弃。
如此一来,整个县治防线一撤十数丈,直接收缩将近两倍。而刘迪还在指挥着兵众和县内近百吏丁们正在有选择的拆除本就不多的屋舍,拆掉的梁木土石之类则被板车拖曳出来堆积成一堆堆高达丈余的土丘。
那些新堆成的土丘,上面则分别摆设着一具长达丈余的车驾。这些车驾原本是作为货车伪装,上面堆着半丈高的物品,蒙在厚厚的草毡之中。每一具车驾旁边则端坐着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的淮南军卒,正在闲谈休息,气氛一时间居然有些轻快。
此一类车驾,有十余具之多。淳于安看在眼里,心内不禁一喜,他虽然不曾见过淮南军作战,但也曾听闻淮南军有着强大的战车车阵,一旦摆设起来哪怕面对数倍之敌都能痛击来犯之众。只是这些车驾孤零零摆设在一座座土丘上,实在不成阵势,不免让淳于安心存疑惑。
他走向刘迪,想要略作询问,不过刘迪在那里频频号令,让他没有机会插话。又过一会儿,刘迪才转头过来,笑语问道:“明府应该尚有曲从,不知可否稍备餐食以飨伍士?”
淳于安闻言后忙不迭点头,继而便匆匆前去准备。县中兵众虽然散去过半,但也仍有数百人表示留下来要与淳于安共存亡,这自然让淳于安颇为感动。眼下淮南军负责正面布置战场,这些兵众们也只能暂时充作役使。
下相县虽然军备不修,但民政却还不错,所以饮食方面倒也充足。入夜时分,餐食俱都准备妥当,而后便用竹筐搬运到前线位置。一声锣响,夜幕中涌出许多人影,俱都聚集在一座新进搭建的高台前,高台上有火炬熊熊燃烧,下方则是层层叠叠土石搭建的阶梯。
数百兵众聚此用餐,除了一些无可避免的咀嚼吞咽声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声响发出。看到这一幕,淳于安也不由得感叹淮南军之精勇果真不负盛誉。再看他身后他数百兵众,虽然忠义可嘉,但却阵型散乱,充斥着交头接耳的人语杂声。
“县中尚有数百卒用,或是不及淮南劲卒精勇,但也忠义可嘉,尽归刘将军调度,以充阵用。”
听到淳于安这话,刘迪只是笑着点点头,让人取来三色旗令递给下相县兵长,教授用法。但在用餐完毕后,只是将这些人安排在高台周围,简单列阵。
此时天色已经极黑,淮南军卒们用餐完毕后即刻返回各自所分配方位。而刘迪也邀请淳于安登上高台,俯瞰这一片准备好的战场,而后他抬手一挥,便听前阵各车驾旁传来兵长高呼:“被甲!”
随这话声落下,各车驾上所覆盖的草毡很快被扯开,露出上面层层叠叠所堆积的甲衣、刀盾等军械,士卒们开始有条不紊分发穿戴起来。
“原来只是运载械用的货车……”
看到这一幕,淳于安不免有些失望,他是久闻淮南军车阵之威,还以为今次有幸可以一睹威容。不过很快他就被淮南军那些士卒们精良的装备所吸引住,铁面兜鍪,半身札甲,刀身寒芒流转,铁箍竹盾,既维持了坚韧,又降低了重量。
淮南军械用精良,如今已是南北俱知。淳于安虽然对军事之类乏甚兴趣,但眼下身在战场前线,也忍不住上前去端详打量。
这一整套装备,重量大约在四十斤左右,上前用手去摸,才知那札甲原来也并非尽为铁造,其中用铁的部分只在前胸、腹部等要害,至于肋间和肩背,则是一种介于藤、纸之间的材质,轻便且坚韧,如此便令整副甲具重量降低倍余。这一种甲具,乃是士卒所用,另有半身板甲,则为兵长所用。
看到淮南军人人被甲,淳于安一时间也是不免咂舌。此前他可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又搜罗治中财货并乡宗捐输财货,也只是订购了几百副刀盾之物,至于甲具则实在买不起太多,只是购买了八十具。如今看到淮南军军备如此充足,一时间也是充满了艳羡。
行到近前,他才发现原来那些车驾也非寻常之物,在械用都被搬空之后,才看到车驾上原来另具玄机。诸多部件摆设在车板凹槽中,而后便有装备完毕的兵卒上前架设,很快便架设成一具具的连臂床弩!这大弩前后共有三重弓臂,至于弩箭则长达半丈,单单前端的铁矢便长达尺余,而且乃是极钝的刃锋,望去便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夜幕中数道人影飞奔而来,乃是淮南军安排在外的斥候,冲上高台汇报敌军将至。其实不必汇报,单看远处攒动的火把光影,已经可以确定敌军动向了。
“请明府与我在此并肩固守。”
刘迪站在高台上,邀请淳于安登台,而后战线中车驾旁火把尽数熄灭,唯独高台周遭火炬光芒更加炽热,顿时成为此方天地中的焦点。
淳于安登上高台,看到远处越来越近的火把光芒,唇齿之间不乏干涩,而后便听到立在身旁的刘迪低语道:“大约三千人阵仗,难怪如此张扬轻进。”
听到刘迪这么说,淳于安眉梢不禁一跳,他虽然久立乱世,但却仍未学会观阵估数的本领,不过眼见到淮南军有条不紊的备战,对于刘迪已经生出几分信任,继而便叹息道:“乱军未满万数,如今竟出三千余众攻我,我真该以此自幸。可惜,若是郗公能有周全布置,于此全歼来犯之卒,必能重创乱部!稍后若实在抵挡不住,我自率众阵后,刘将军可先行脱阵。强众来袭,虽退不辱。”
刘迪双唇微抿,不再多说,只是握刀的手频频攥起又松开。
乱军行进的极快,中途几无分兵,几乎是一条直线往此处冲来。淳于安即便不是熟谙军务,看到这一幕后也知对方今次来袭,掳掠还在其次,首要目标还是自己。一时间心情不免更为恶劣,在看到身畔默立的刘迪后,神色又有几分复杂,同为徐州属官,暗地里却有人要将自己置于死地,反而是淮南不辞远途前来援救。这当中的意味,实在让人感慨。
又过了将近半个时辰,已经将近午夜,幽凉夜风中已经传来乱军杂乱的奔跑声。得益于淳于安的谨慎,将县治安置在远离清水泽的地方,乱军登岸之后还要疾行将近两个时辰才抵达这里,已经难收突袭之效。但这一点时间又实在做不出更多的安排,如果没有淮南军的驰援,淳于安也仅仅只能备受煎熬的等待而已。
或许可以弃城而逃?
脑海中涌出这个想法之后,似乎为了回应淳于安,位于东北方面突然又有大片火光亮起来。看到这一幕,淳于安心绪更是陡然下沉。若他能再天真一些,还会以为东北方向是援军正在赶来。可正因洞悉到人心之险恶,他才明白,那并不是前来救命的援军,而是等待收割性命的同袍!
接受到东北方面信号的不独只有淳于安,还有距离县治越来越近的乱军,他们行进的速度更加杂乱快捷,而火把下涌动的人影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咚咚咚!
高台上刘迪踏前一步,摆设在角落中的战鼓陡然响起,战线中车驾旁原本熄灭的火把瞬间再次被点燃,隐没在黑暗战线中的淮南军士卒们并那一架架狰狞的床弩再次显现出来。
“王师定乱,祸国者死!”
区区六百名兵卒,陡然顿足暴喝,一时间声震于野,声浪仿佛强堤一般,顿时将正向此处飞奔的乱军们震慑当场,一些奔跑在最前方的乱军兵卒下意识守住脚步,有些狐疑的打量着前方稍显古怪的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