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拱喝了碗小米粥,即登轿上朝,天气异常闷热,坐在轿中仍不住地淌汗,昨夜的噩梦让他心里阵阵发慌。进得文渊阁,他吩咐一个书办把问安疏送会极门收本处,又命另一个书办到南三所召侍直御医来见。
一盏茶的功夫,侍直御医就到了高拱的朝房,不待他施礼,高拱就问:“皇上的病情如何?”
御医“嗵”地跪地,叩头道:“禀元翁,皇上已昏迷不省人事两天了,恐熬不过这几天了。”
“啊!”尽管高拱明知皇上已病危,但还是心存幻想,期盼像二月里那样转危为安,闻听御医此言,他心跳加快,像要飞出体内,顿觉一阵晕眩。
御医忙起身到高拱跟前:“元翁气色不好,下吏为元翁诊治?”
高拱无力地摆摆手:“皇上到底是什么病?”
“元翁,皇上……生了毒疮,又患了中风。”御医小心翼翼地答。
“毒疮?生疮,也不至于要命嘛!中风,即使是坊间百姓,瘫痪几年的有的是,何至于……”高拱像是喃喃絮叨着,以祈求的目光看着御医,“找偏方、做针灸,再试试吧,务必保住皇上的生命,皇上还年轻啊!咱们的皇上是好皇上啊!”他扶住扶手吃力地站起身,抱拳一揖,急促地说,“只要保住皇上的命,我给你们升职、加俸,不!还要记功荫子!好不好?”
“元翁,我辈必竭尽所能。”御医苦笑着道。
“那,快去吧,快去!”高拱向外摆了摆手。
御医辞出,高拱呆呆地坐着,心里阵阵酸楚,脑海里,把他刚进裕王府第一次见到少年裕王直至今日的情形,过了一遍。又拿出前不久特颁的那道诰命,看了又看。胆怯的少年,宽厚的君主,上天何不假以时日,让大明在他手上复兴?!
不知不觉,已到午时,厨役抬来食盒,高拱摇摇头:“吃不下,拿走!”
过了一会,书办来禀:新任广东巡按御史杨相来辞行请训。高拱起身,到朝房门口相候。
“元翁!”杨相见高拱亲自迎于门口,甚是感动,忙作揖施礼。
“朝廷对御史,有厚望焉!”高拱边说,边拉住杨相的手往朝房里走,待落座,嘱咐道,“广东造乱多年,积弊甚多,御史必须力为处分,务觧倒悬为当。不然,恐遂至于不可为也。吾于岭南事,日夜在念,凡有可言者,不妨见教,即当为行之。”
“多谢元翁信任!”杨相躬身道。
“务必到潮州一行,查一查府推官来经济的事,说不定可打开广东官场贪墨案的冰山一角。若不刹住贪墨之风,恐再好的方略,也会走样。”高拱又嘱咐道,“不过广东善后事宜多而重,要把握好,不要与殷正茂冲突。”
杨相点头称是。他见高拱脸色发乌,眼泡凸起,双眼布满血丝,不敢久待,忙起身告辞。
高拱又起身相送,送到了门口,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道:“你到广东,抽暇到琼州一行。我听殷正茂说,海瑞呈其《上殷军门书》,为经理琼州献策。你找海瑞谈谈,看他对时局是何看法,若他认同朝廷的施政,你可上本建言起用。海瑞操守过硬,又肯不避嫌怨任事,弃之可惜。”
杨相连连点头,又抱拳施礼而去。送走杨相,看看要交申时了,高拱才拖着沉着的步履,进了中堂。
“新郑,你可来了!”高仪拿着一份文牍道,“宣大总督王崇古有本,代顺义王乞两事:其一,俺答称已决心不再征战,立地成佛,随喇嘛僧诵经,请赐金字经并遣番僧为其讲说;其二,欲于青海湖之南建寺,请赐庙名。”
一旦说起政务,高拱突然有了精神,声调也不知不觉高起来:“好事!老俺此举,乃其悔祸之机,自当成就之”他露出难得的笑意,略作思忖,“青海建寺,就赐名‘仰华’吧。至于请赐他金字经、遣番僧为其讲经,没有不准的道理。惟差去的番僧必须得人,且待遇要优厚,令其讲说以劝化老俺顺天道、尊朝廷、戒杀为善,即往西天做我佛如来,岂不快哉!”顿了顿,又道,“遣讲僧,须用二人,若止一人,恐任其所言,别无见证……”
话未说完,乾清宫御前牌子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高老先生,高老先生,万岁爷,万岁爷……”
“皇上……”高拱一看御前牌子的神情,不敢再问,双腿一软,瘫坐椅上,欲起身而不能。
高仪急忙走过去,他以为张居正也和他一样来扶高拱,抬眼一看,却见他直趋御前牌子跟前,低声问:“厂公在乾清宫吗?”
御前牌子茫然地点头。
张居正“呼”地大出口气,高声道:“来人!”这才转身跑到高拱身边,和高仪一起把他搀扶起来,书办人等已应声而来,张居正吩咐道,“搀扶元翁,到乾清宫去!”
两名承差搀扶着高拱,张居正、高仪跟在身后,出了文渊阁。张居正扭头向天上看了看,日头还高悬在正南偏西方,约莫是未申间。他又看了看前面的高拱,被两个承差架着,浑身颤抖,脚步紊乱,官袍已被汗水湿透,紧贴后背。可嘴里,却不住地催促:“快走,快走——”
到得乾清门,承差不敢向前,高拱已不能独立行走,张居正喊了声:“来人!”几个内侍跑出来,接着把高拱搀扶住,吃力地往里走。
进了寝殿东偏室,一眼望去,皇上躺在御塌上,似已昏沉不省,陈皇后、李贵妃拥于榻旁,不停地抹泪,太子站在御塌右边,稚嫩的脸上挂着泪珠。高拱“嗵”地跪在榻前,深情地唤了声:“皇上——”泪水顿时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强忍悲痛,没有哭出声来。
皇上听到了高拱的呼唤,左手在薄被上微微动了动,似乎在摸索着什么,高拱跪行着上前,伸过手去,皇上抓住了高拱的手,吃力地睁开眼睛,久久地凝视着高拱,又把目光转向太子,嘴唇蠕动着,却已不能出一言。
高拱从皇上的神情、嘴型猜出,他是想说:“东宫年幼,以天下累先生!”高拱五内俱焚,突然意识到,皇上已口不能言,闰二月皇上在御道执手所说的“东宫年幼,以天下累先生”,实则就是亲口授顾命啊!想到这里,高拱越发悲痛,唤了声“皇上——”
“东宫年幼,今付之卿等辅佐,皇上,是想说这句话吧?”李贵妃问,虽语调哽咽,却也从容不迫,似早有准备。
皇上似乎不满意,但又不能表达,良久,只得微微颔首,又把目光转向高拱,两行热泪缓缓滚落下来,他已经没有了一丝活力,依依不舍地松开了高拱的手,慢慢闭上了眼睛。
“皇上——”高拱唤了一声,“皇上——”又唤了一声,皇上已入弥留状态。
秉笔太监冯保近前,拿出一纸揭帖,跪呈太子:“太子爷,这是万岁爷给太子爷的遗诏。”
太子可怜巴巴地看着李贵妃,李贵妃低声道:“钧儿,接下。”太子方把揭帖接去。
冯保回身对跪在太子身旁的高拱道:“高老先生,此为万岁爷的遗诏。”
高拱闻《遗诏》二字,已是抽泣,他颤抖着接过,泪眼模糊,看不清字迹,瞬间难抑悲痛,大恸不能胜,终于哭出声来,边哭边向御塌叩头:“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边奏边哭,言毕已是长号不能止,陈皇后、李贵妃也失声痛哭起来。
“来人!”冯保起身道,几名内侍应声进来,冯保一指伏地大哭的高拱,“高老先生太伤心了,快扶出去!”
高拱喝了碗小米粥,即登轿上朝,天气异常闷热,坐在轿中仍不住地淌汗,昨夜的噩梦让他心里阵阵发慌。进得文渊阁,他吩咐一个书办把问安疏送会极门收本处,又命另一个书办到南三所召侍直御医来见。
一盏茶的功夫,侍直御医就到了高拱的朝房,不待他施礼,高拱就问:“皇上的病情如何?”
御医“嗵”地跪地,叩头道:“禀元翁,皇上已昏迷不省人事两天了,恐熬不过这几天了。”
“啊!”尽管高拱明知皇上已病危,但还是心存幻想,期盼像二月里那样转危为安,闻听御医此言,他心跳加快,像要飞出体内,顿觉一阵晕眩。
御医忙起身到高拱跟前:“元翁气色不好,下吏为元翁诊治?”
高拱无力地摆摆手:“皇上到底是什么病?”
“元翁,皇上……生了毒疮,又患了中风。”御医小心翼翼地答。
“毒疮?生疮,也不至于要命嘛!中风,即使是坊间百姓,瘫痪几年的有的是,何至于……”高拱像是喃喃絮叨着,以祈求的目光看着御医,“找偏方、做针灸,再试试吧,务必保住皇上的生命,皇上还年轻啊!咱们的皇上是好皇上啊!”他扶住扶手吃力地站起身,抱拳一揖,急促地说,“只要保住皇上的命,我给你们升职、加俸,不!还要记功荫子!好不好?”
“元翁,我辈必竭尽所能。”御医苦笑着道。
“那,快去吧,快去!”高拱向外摆了摆手。
御医辞出,高拱呆呆地坐着,心里阵阵酸楚,脑海里,把他刚进裕王府第一次见到少年裕王直至今日的情形,过了一遍。又拿出前不久特颁的那道诰命,看了又看。胆怯的少年,宽厚的君主,上天何不假以时日,让大明在他手上复兴?!
不知不觉,已到午时,厨役抬来食盒,高拱摇摇头:“吃不下,拿走!”
过了一会,书办来禀:新任广东巡按御史杨相来辞行请训。高拱起身,到朝房门口相候。
“元翁!”杨相见高拱亲自迎于门口,甚是感动,忙作揖施礼。
“朝廷对御史,有厚望焉!”高拱边说,边拉住杨相的手往朝房里走,待落座,嘱咐道,“广东造乱多年,积弊甚多,御史必须力为处分,务觧倒悬为当。不然,恐遂至于不可为也。吾于岭南事,日夜在念,凡有可言者,不妨见教,即当为行之。”
“多谢元翁信任!”杨相躬身道。
“务必到潮州一行,查一查府推官来经济的事,说不定可打开广东官场贪墨案的冰山一角。若不刹住贪墨之风,恐再好的方略,也会走样。”高拱又嘱咐道,“不过广东善后事宜多而重,要把握好,不要与殷正茂冲突。”
杨相点头称是。他见高拱脸色发乌,眼泡凸起,双眼布满血丝,不敢久待,忙起身告辞。
高拱又起身相送,送到了门口,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道:“你到广东,抽暇到琼州一行。我听殷正茂说,海瑞呈其《上殷军门书》,为经理琼州献策。你找海瑞谈谈,看他对时局是何看法,若他认同朝廷的施政,你可上本建言起用。海瑞操守过硬,又肯不避嫌怨任事,弃之可惜。”
杨相连连点头,又抱拳施礼而去。送走杨相,看看要交申时了,高拱才拖着沉着的步履,进了中堂。
“新郑,你可来了!”高仪拿着一份文牍道,“宣大总督王崇古有本,代顺义王乞两事:其一,俺答称已决心不再征战,立地成佛,随喇嘛僧诵经,请赐金字经并遣番僧为其讲说;其二,欲于青海湖之南建寺,请赐庙名。”
一旦说起政务,高拱突然有了精神,声调也不知不觉高起来:“好事!老俺此举,乃其悔祸之机,自当成就之”他露出难得的笑意,略作思忖,“青海建寺,就赐名‘仰华’吧。至于请赐他金字经、遣番僧为其讲经,没有不准的道理。惟差去的番僧必须得人,且待遇要优厚,令其讲说以劝化老俺顺天道、尊朝廷、戒杀为善,即往西天做我佛如来,岂不快哉!”顿了顿,又道,“遣讲僧,须用二人,若止一人,恐任其所言,别无见证……”
话未说完,乾清宫御前牌子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高老先生,高老先生,万岁爷,万岁爷……”
“皇上……”高拱一看御前牌子的神情,不敢再问,双腿一软,瘫坐椅上,欲起身而不能。
高仪急忙走过去,他以为张居正也和他一样来扶高拱,抬眼一看,却见他直趋御前牌子跟前,低声问:“厂公在乾清宫吗?”
御前牌子茫然地点头。
张居正“呼”地大出口气,高声道:“来人!”这才转身跑到高拱身边,和高仪一起把他搀扶起来,书办人等已应声而来,张居正吩咐道,“搀扶元翁,到乾清宫去!”
两名承差搀扶着高拱,张居正、高仪跟在身后,出了文渊阁。张居正扭头向天上看了看,日头还高悬在正南偏西方,约莫是未申间。他又看了看前面的高拱,被两个承差架着,浑身颤抖,脚步紊乱,官袍已被汗水湿透,紧贴后背。可嘴里,却不住地催促:“快走,快走——”
到得乾清门,承差不敢向前,高拱已不能独立行走,张居正喊了声:“来人!”几个内侍跑出来,接着把高拱搀扶住,吃力地往里走。
进了寝殿东偏室,一眼望去,皇上躺在御塌上,似已昏沉不省,陈皇后、李贵妃拥于榻旁,不停地抹泪,太子站在御塌右边,稚嫩的脸上挂着泪珠。高拱“嗵”地跪在榻前,深情地唤了声:“皇上——”泪水顿时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强忍悲痛,没有哭出声来。
皇上听到了高拱的呼唤,左手在薄被上微微动了动,似乎在摸索着什么,高拱跪行着上前,伸过手去,皇上抓住了高拱的手,吃力地睁开眼睛,久久地凝视着高拱,又把目光转向太子,嘴唇蠕动着,却已不能出一言。
高拱从皇上的神情、嘴型猜出,他是想说:“东宫年幼,以天下累先生!”高拱五内俱焚,突然意识到,皇上已口不能言,闰二月皇上在御道执手所说的“东宫年幼,以天下累先生”,实则就是亲口授顾命啊!想到这里,高拱越发悲痛,唤了声“皇上——”
“东宫年幼,今付之卿等辅佐,皇上,是想说这句话吧?”李贵妃问,虽语调哽咽,却也从容不迫,似早有准备。
皇上似乎不满意,但又不能表达,良久,只得微微颔首,又把目光转向高拱,两行热泪缓缓滚落下来,他已经没有了一丝活力,依依不舍地松开了高拱的手,慢慢闭上了眼睛。
“皇上——”高拱唤了一声,“皇上——”又唤了一声,皇上已入弥留状态。
秉笔太监冯保近前,拿出一纸揭帖,跪呈太子:“太子爷,这是万岁爷给太子爷的遗诏。”
太子可怜巴巴地看着李贵妃,李贵妃低声道:“钧儿,接下。”太子方把揭帖接去。
冯保回身对跪在太子身旁的高拱道:“高老先生,此为万岁爷的遗诏。”
高拱闻《遗诏》二字,已是抽泣,他颤抖着接过,泪眼模糊,看不清字迹,瞬间难抑悲痛,大恸不能胜,终于哭出声来,边哭边向御塌叩头:“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边奏边哭,言毕已是长号不能止,陈皇后、李贵妃也失声痛哭起来。
“来人!”冯保起身道,几名内侍应声进来,冯保一指伏地大哭的高拱,“高老先生太伤心了,快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