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三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彩旌旗屹立在敖山山顶,山峰那边的北风无穷无尽,不但吹起楚军猎猎的旗帜,还将方仓焚烧时升起的烟火尽数吹向长城之南。尸湮长城,这里终于被攻下,然而楚军从容退至运粮渠之北列阵,打算让敌人的尸体再一次湮满运粮渠。
“将军……”一声带着疲惫的呼喊,诸将簇拥的不再是杨端和,而是李信。
“将军,我军箭矢已尽,粮草几无,已无力再战。”年轻的冯劫面色发暗,嘴唇干裂,他正向李信诉着苦,目光黯淡的像一块发毛的陆离。
“将军,或可趁夜于西面再勾击一次。”同样年轻的王贲不甘心上一次的失败。
此前楚军故意在西侧不筑墙也不拉铁丝网,就是为了引秦军上钩。秦军从西侧沿长城攻入这道五里宽的‘缺口’时,从大河登岸的楚军右翼突然猛击秦军阵列之背,一日一夜的杀戮使得原本无墙的西侧也垒砌了一道尸墙,秦军血流漂橹。
“荆人舟师凌厉,西侧不可再击。”王剪叹了一句。“末将还请将军提防荆人击我虎牢。”
“报——!”城下,骑马的不是侦骑,而是一辆辒辌车。李信急忙整理甲胄,趋步下了城头。
“大王有讯,问将军何时方可拿下敖仓?”车里的寺人没有下车,他代表着赵政。
“敬告王使,荆人已焚方仓,敖仓粮秣尽矣。”李信重重叹了口气,他的运气比已经沦为庶民的杨端和好太多,接手的第二天楚军就运完了粮秣,现在他们正在拆卸码头上的起重机。
“哦?”攻拔敖仓在寺人看来就是为了阻止楚军运粮,他并不清楚敖仓不拿下,秦军就无法东行救援大梁。“当真如此?”
“确实如此。”李信侧避过身子,“王使请看方仓之烟火。”
站在平地上只能看到被尸堆湮没的十里长城,长城之北有什么,根本看不见,可几百个方仓燃烧时升腾起的烟雾城南还是能看到的,寺人抬眼看去,长城上尽是烟柱。
“将军之意……”寺人点了点头。
“禀王使,末将以为荆人三日之内便会退兵,再攻敖仓,不过是徒增伤亡。”李信道。“如今当留十万大军驻守长城,以作牵制并护卫我军粮道,余下大军速速赶赴大梁。”说起粮道,李信不得不再次请求:“末将请王使转言大王,大军箭矢已尽,军中粮秣亦不过五日,请治粟吏增运粮秣,不然,军必乱。”
进攻敖仓伤亡惨重,可各地赶来的援军不断,秦军士卒一直增加,如今已达五十万之众。因为大半的陆运,运粮的力夫、隶臣又有十几二十万。七十万人每日消耗粟米六、七万石,每日必须抵达的双辕马车需达两千八百辆。秦军不是说没有这么粮秣,而是没有真么多马车。
粮秣问题杨端和每次都提,李信一见面也提,王使只能先做答应,回洛阳禀告赵政才能得以解决。问话很快结束,北风中辒辌车很快调转码头,匆匆往洛阳驶去。只是在辒辌车抵达之前,噩耗已经传到了洛阳王宫正寝。
“大王再不救燕,燕国亡矣!”眼泪涟涟的燕丹对着赵政大拜顿败。昨日燕都信使至洛阳,急告李牧率领赵军击破居庸塞,已杀入蓟城平原。求救的信使是绕过赵境北端,从草原、河套过来的。这条路快马也要二十多日,或许燕国已经亡了。
“子朱何至于此。”燕国一直是秦国的盟友,也是遏制赵国助手。秦国绝不容许失去这样一个盟友。赵政起身出案将燕丹抚起。“拿下敖仓、救援大梁后,寡人便命大军救燕。”
“大王……”赵政一安慰,凝噎的燕丹终于放声大哭,他哭喊道:“然大王之军皆在河南,荆人舟师、荆人舟师……,救之不及、救之不及啊!”
燕丹的哭声让赵政一愣。是啊,大军皆在大河之南,荆人舟师纵横河上,向北上伐赵救燕也是不能。国内再征召五十万大军后,人力已然枯竭——秦国官吏、隶臣、以苦役抵罪的庶民,这些人数量巨大。真要勉强征召,也只只增添赵军的战功。
“荆人舟师恶也!”赵政恨恨道。八十万大军攻楚会落到这种局面,全是因为楚军舟师。依仗战舟,楚军想进攻哪里就进攻哪里,根本不与秦军做正面交锋,而且每次都打在秦军这架战争机器的节点上。鸿沟之战如此、敖仓之战也是如此。
“敬告大王,”匆匆进来的军吏先是顿首,之后才道:“荆人已拔大梁。”
“啊!”赵政色变,他放开哭泣的燕丹猛盯着军吏:“确否?”
“然也。”军吏脸上尽是尘色,“此小人亲眼所见,廉颇将旗悬于大梁北城,说是、说是……”
“说是如何?”燕国还隔着赵国,大梁却在眼前,赵政额头青筋已然绷起。
“魏人说是信陵君使魏将献城。”军吏的消息也不确切,但最少打听到些皮毛。
“信陵君?!魏王如何?王城如何?”赵政再问,他最担心的就是魏王降楚。
“小人不知也。”军吏回答不了赵政的问题,只得退下,接着退下的是止不住眼泪的燕丹。
“大王,魏王如何无关紧要,信陵君既然使魏将献城,魏国必然合纵。”老将逐渐凋零,擅自离封入咸阳的文信侯被赶出咸阳后俱被赐死,自己服鸩先死。群臣中只有御史大夫冯去疾资格最老,也损他最熟战事。
“冯卿以为寡人当如何?”赵政克制住心中的暴躁,他清楚,这是虚心纳谏的时候。
“臣以为,若蒙将军依战前之策从荆国退至魏国大宋郡,我军应就此罢战。”冯去疾道,明堂里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左右丞相都是沉默。
“攻大梁可否?”赵政沉默后吐出这几个字,他仍不甘心失败。
“不可。”冯去疾摇头道。“西攻大梁有长城之护,又有池泽之阻,我军数次攻伐而不得,如今荆魏合纵,如何能下?大河未封,荆人舟师远可击函谷,中可击洛阳,近可击虎牢,我军粮道何存?而若待大河冰封,彼时燕国亡矣。”
冯去疾乃昔日上党郡郡守冯亭之子。赵国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但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五万赵军后,赵国君臣又皆怨冯亭,全然忘记当初冯亭献上党时自己的喜悦。冯亭死后封地即被赵国收回,子孙不得不入秦为臣为将。如此背景的冯去疾赵政是相信的,所以他的话赵政还能听得进去。
“我军之败,乃败于荆人舟师。”冯去疾继续道,“荆人舟师一日可行四五百里,我军不及防也。故而荆人每战均以多胜少,攻我心腹之地。我军若处处设防,兵力薄也;我军聚兵于一处,其不与我战也。昔日齐人畏越如畏虎,皆因此故。
荆人有战舟之疾,有矛阵之坚,有宝刀之利,有钜甲之固,若再伐荆,赵国必趁此灭燕而复强,我得不酬失也。且我军连战连败,关东五国必然轻我,一旦轻我,便要合纵,一旦合纵,诸国尊荆王为纵长,联军皆使矛阵,秦军不东出也。”
冯去疾说完,赵政心里的不甘和愤怒消失不见,代之的是一阵慌乱。他起身对冯去疾揖道,“请冯卿教寡人。”
“臣不敢。”冯去疾并没有因为赵政的客气而自傲,他避而不受赵政之揖,再道:“臣以为当行三策,首要之策,乃尊荆也。”
“尊荆?”饶是赵政做好了纳谏的心理准备,也还是受不了尊荆之策。
“然也。”冯去疾道。“荆人之性,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忠,周而不淑,似山中之猴。猴非人,虽着衣冠人亦不服也。大秦乃天下之霸,若对荆人卑言而尊之,可长荆人之骄横。荆人骄横,合纵必然不成,合纵不从,大秦方可分而灭之。”
“请问冯卿第二策。”尊荆难以接受,可这确是可行之策。
“第二策,乃伐赵、救燕、存韩、贿齐、间荆魏。”冯去疾再道。“燕国不可失,赵国不复强,故要伐赵;韩国顺服,灭与不灭皆与大局无碍,不灭,显我大秦无害。秦若无害,诸国自忘前仇而生妄念,以秦为友也;齐王素来胆怯,贿其近臣便可阻其合纵;魏国乃昔日之霸主,绝不愿臣服于荆人,如今荆人拔下大梁,不服也,故当离间。
先君惠文王重用张仪,张仪者,以连横破合纵者也。荆国虽复强,然荆国能战之军不过二十余万,全国之民不及五十万户,人少也;然若其合纵,人多也。故曰;胜负不在战场,而在庙堂,庙堂之重不再尊卑,而在合纵成与不成。”
“请问冯卿第三策?”赵政再问,他此时想的不再是敖仓和大梁,而是天下诸国。
“臣闻之,昔日周人屡伐徐方,不胜,穆王伐之,亦不胜。徐人僭而称王,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穆王患之,恰西极之国化人求见,言有破徐之策,遂西游,会王母而得八骏。返夏之后,穆王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日驰千里,大破徐人,杀其王。”
冯去疾之语宛如神话,可君王自知其中的奥妙,想起一些事情的赵政瞳孔收缩,遥想道:“极西之国?”
“然也。”冯去疾知道赵政能领悟自己话中之意。“天下真有人生而知之?无有。荆国复强犹如赵人骑射,皆因极西之国也。故臣请大王遣使西去,以得八骏。”
五彩旌旗屹立在敖山山顶,山峰那边的北风无穷无尽,不但吹起楚军猎猎的旗帜,还将方仓焚烧时升起的烟火尽数吹向长城之南。尸湮长城,这里终于被攻下,然而楚军从容退至运粮渠之北列阵,打算让敌人的尸体再一次湮满运粮渠。
“将军……”一声带着疲惫的呼喊,诸将簇拥的不再是杨端和,而是李信。
“将军,我军箭矢已尽,粮草几无,已无力再战。”年轻的冯劫面色发暗,嘴唇干裂,他正向李信诉着苦,目光黯淡的像一块发毛的陆离。
“将军,或可趁夜于西面再勾击一次。”同样年轻的王贲不甘心上一次的失败。
此前楚军故意在西侧不筑墙也不拉铁丝网,就是为了引秦军上钩。秦军从西侧沿长城攻入这道五里宽的‘缺口’时,从大河登岸的楚军右翼突然猛击秦军阵列之背,一日一夜的杀戮使得原本无墙的西侧也垒砌了一道尸墙,秦军血流漂橹。
“荆人舟师凌厉,西侧不可再击。”王剪叹了一句。“末将还请将军提防荆人击我虎牢。”
“报——!”城下,骑马的不是侦骑,而是一辆辒辌车。李信急忙整理甲胄,趋步下了城头。
“大王有讯,问将军何时方可拿下敖仓?”车里的寺人没有下车,他代表着赵政。
“敬告王使,荆人已焚方仓,敖仓粮秣尽矣。”李信重重叹了口气,他的运气比已经沦为庶民的杨端和好太多,接手的第二天楚军就运完了粮秣,现在他们正在拆卸码头上的起重机。
“哦?”攻拔敖仓在寺人看来就是为了阻止楚军运粮,他并不清楚敖仓不拿下,秦军就无法东行救援大梁。“当真如此?”
“确实如此。”李信侧避过身子,“王使请看方仓之烟火。”
站在平地上只能看到被尸堆湮没的十里长城,长城之北有什么,根本看不见,可几百个方仓燃烧时升腾起的烟雾城南还是能看到的,寺人抬眼看去,长城上尽是烟柱。
“将军之意……”寺人点了点头。
“禀王使,末将以为荆人三日之内便会退兵,再攻敖仓,不过是徒增伤亡。”李信道。“如今当留十万大军驻守长城,以作牵制并护卫我军粮道,余下大军速速赶赴大梁。”说起粮道,李信不得不再次请求:“末将请王使转言大王,大军箭矢已尽,军中粮秣亦不过五日,请治粟吏增运粮秣,不然,军必乱。”
进攻敖仓伤亡惨重,可各地赶来的援军不断,秦军士卒一直增加,如今已达五十万之众。因为大半的陆运,运粮的力夫、隶臣又有十几二十万。七十万人每日消耗粟米六、七万石,每日必须抵达的双辕马车需达两千八百辆。秦军不是说没有这么粮秣,而是没有真么多马车。
粮秣问题杨端和每次都提,李信一见面也提,王使只能先做答应,回洛阳禀告赵政才能得以解决。问话很快结束,北风中辒辌车很快调转码头,匆匆往洛阳驶去。只是在辒辌车抵达之前,噩耗已经传到了洛阳王宫正寝。
“大王再不救燕,燕国亡矣!”眼泪涟涟的燕丹对着赵政大拜顿败。昨日燕都信使至洛阳,急告李牧率领赵军击破居庸塞,已杀入蓟城平原。求救的信使是绕过赵境北端,从草原、河套过来的。这条路快马也要二十多日,或许燕国已经亡了。
“子朱何至于此。”燕国一直是秦国的盟友,也是遏制赵国助手。秦国绝不容许失去这样一个盟友。赵政起身出案将燕丹抚起。“拿下敖仓、救援大梁后,寡人便命大军救燕。”
“大王……”赵政一安慰,凝噎的燕丹终于放声大哭,他哭喊道:“然大王之军皆在河南,荆人舟师、荆人舟师……,救之不及、救之不及啊!”
燕丹的哭声让赵政一愣。是啊,大军皆在大河之南,荆人舟师纵横河上,向北上伐赵救燕也是不能。国内再征召五十万大军后,人力已然枯竭——秦国官吏、隶臣、以苦役抵罪的庶民,这些人数量巨大。真要勉强征召,也只只增添赵军的战功。
“荆人舟师恶也!”赵政恨恨道。八十万大军攻楚会落到这种局面,全是因为楚军舟师。依仗战舟,楚军想进攻哪里就进攻哪里,根本不与秦军做正面交锋,而且每次都打在秦军这架战争机器的节点上。鸿沟之战如此、敖仓之战也是如此。
“敬告大王,”匆匆进来的军吏先是顿首,之后才道:“荆人已拔大梁。”
“啊!”赵政色变,他放开哭泣的燕丹猛盯着军吏:“确否?”
“然也。”军吏脸上尽是尘色,“此小人亲眼所见,廉颇将旗悬于大梁北城,说是、说是……”
“说是如何?”燕国还隔着赵国,大梁却在眼前,赵政额头青筋已然绷起。
“魏人说是信陵君使魏将献城。”军吏的消息也不确切,但最少打听到些皮毛。
“信陵君?!魏王如何?王城如何?”赵政再问,他最担心的就是魏王降楚。
“小人不知也。”军吏回答不了赵政的问题,只得退下,接着退下的是止不住眼泪的燕丹。
“大王,魏王如何无关紧要,信陵君既然使魏将献城,魏国必然合纵。”老将逐渐凋零,擅自离封入咸阳的文信侯被赶出咸阳后俱被赐死,自己服鸩先死。群臣中只有御史大夫冯去疾资格最老,也损他最熟战事。
“冯卿以为寡人当如何?”赵政克制住心中的暴躁,他清楚,这是虚心纳谏的时候。
“臣以为,若蒙将军依战前之策从荆国退至魏国大宋郡,我军应就此罢战。”冯去疾道,明堂里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左右丞相都是沉默。
“攻大梁可否?”赵政沉默后吐出这几个字,他仍不甘心失败。
“不可。”冯去疾摇头道。“西攻大梁有长城之护,又有池泽之阻,我军数次攻伐而不得,如今荆魏合纵,如何能下?大河未封,荆人舟师远可击函谷,中可击洛阳,近可击虎牢,我军粮道何存?而若待大河冰封,彼时燕国亡矣。”
冯去疾乃昔日上党郡郡守冯亭之子。赵国得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但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五万赵军后,赵国君臣又皆怨冯亭,全然忘记当初冯亭献上党时自己的喜悦。冯亭死后封地即被赵国收回,子孙不得不入秦为臣为将。如此背景的冯去疾赵政是相信的,所以他的话赵政还能听得进去。
“我军之败,乃败于荆人舟师。”冯去疾继续道,“荆人舟师一日可行四五百里,我军不及防也。故而荆人每战均以多胜少,攻我心腹之地。我军若处处设防,兵力薄也;我军聚兵于一处,其不与我战也。昔日齐人畏越如畏虎,皆因此故。
荆人有战舟之疾,有矛阵之坚,有宝刀之利,有钜甲之固,若再伐荆,赵国必趁此灭燕而复强,我得不酬失也。且我军连战连败,关东五国必然轻我,一旦轻我,便要合纵,一旦合纵,诸国尊荆王为纵长,联军皆使矛阵,秦军不东出也。”
冯去疾说完,赵政心里的不甘和愤怒消失不见,代之的是一阵慌乱。他起身对冯去疾揖道,“请冯卿教寡人。”
“臣不敢。”冯去疾并没有因为赵政的客气而自傲,他避而不受赵政之揖,再道:“臣以为当行三策,首要之策,乃尊荆也。”
“尊荆?”饶是赵政做好了纳谏的心理准备,也还是受不了尊荆之策。
“然也。”冯去疾道。“荆人之性,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忠,周而不淑,似山中之猴。猴非人,虽着衣冠人亦不服也。大秦乃天下之霸,若对荆人卑言而尊之,可长荆人之骄横。荆人骄横,合纵必然不成,合纵不从,大秦方可分而灭之。”
“请问冯卿第二策。”尊荆难以接受,可这确是可行之策。
“第二策,乃伐赵、救燕、存韩、贿齐、间荆魏。”冯去疾再道。“燕国不可失,赵国不复强,故要伐赵;韩国顺服,灭与不灭皆与大局无碍,不灭,显我大秦无害。秦若无害,诸国自忘前仇而生妄念,以秦为友也;齐王素来胆怯,贿其近臣便可阻其合纵;魏国乃昔日之霸主,绝不愿臣服于荆人,如今荆人拔下大梁,不服也,故当离间。
先君惠文王重用张仪,张仪者,以连横破合纵者也。荆国虽复强,然荆国能战之军不过二十余万,全国之民不及五十万户,人少也;然若其合纵,人多也。故曰;胜负不在战场,而在庙堂,庙堂之重不再尊卑,而在合纵成与不成。”
“请问冯卿第三策?”赵政再问,他此时想的不再是敖仓和大梁,而是天下诸国。
“臣闻之,昔日周人屡伐徐方,不胜,穆王伐之,亦不胜。徐人僭而称王,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穆王患之,恰西极之国化人求见,言有破徐之策,遂西游,会王母而得八骏。返夏之后,穆王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日驰千里,大破徐人,杀其王。”
冯去疾之语宛如神话,可君王自知其中的奥妙,想起一些事情的赵政瞳孔收缩,遥想道:“极西之国?”
“然也。”冯去疾知道赵政能领悟自己话中之意。“天下真有人生而知之?无有。荆国复强犹如赵人骑射,皆因极西之国也。故臣请大王遣使西去,以得八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