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荆楚帝国 > 第八十章 筑城2

第八十章 筑城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此煤价大约40-50钱一吨,铁矿价少于此数,算上石灰石——蜃灰此前购于齐国,多由贝壳烧制,价格高昂。现在开始烧水泥,蜃灰已不值一钱,一吨生铁所需的物料成本加起来也不超过250钱。本来燃料成本就占生铁总成本的70%,全部物料成本加起来占总成本85-90%左右,生产一吨生铁成本控制在300钱以内。

    只是,运输成本不包含在内。一家冶铁厂所需的煤炭(木炭)、铁矿石数量极为惊人,如果没有水运,那么300钱很有可能会变成1000钱甚至更多。

    民国时期,全国经济委员会对几种主要运输方式曾有过估价(分/吨公里):帆船,2-12分;轮船和汽艇,2-15分;铁路3.2-17分;大车5-16.5分;独轮车10-14分;骆驼10-20分;卡车10-56分;驴骡马,13.3-25分;人力,14-50分;黄包车,20-35分。

    数据虽然不能适应两千多年前,但各种运输方式的数值比较还是可以参考的。铁路比水运贵,但贵不到一倍,若换成大车,那就要翻一两倍了。楚国水系纵横,大宗货物基本依靠船运,可河流流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拉铁路的实际成本未必比船运高。

    冶铁是楚国手里的一张大牌,水泥是第二张,马拉铁路则是第三张。念及此,熊荆笑道:“你不必担心,铁价已非常非常低廉。”

    熊荆话语夹杂着后世语,封人不解其词但觉其意。他还是有些疑惑,这时候工尹刀在耳边小声的说了一句,他眼睛子当即瞪了出来,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以为工尹刀说错了。

    “臣弗信、臣弗信也!”封人紧接着摇头,连连摇头。

    他的反应没什么奇怪,熊荆当时也不相信一吨焦炭生铁不到300钱,一吨木炭生铁不到1000钱,但物料成本明摆在这里。冶铁行业本身就是物料成本占大头,以量获利的行业,里面没什么花头存在。震惊是正常的,只能说之前生产规模太小,未进行热鼓风的情况下燃料利用率太低太低,再便是铁税因为学习齐国,收得太狠。

    “没有什么不信,你不知市井铁器卖多少钱吗?”熊荆笑问道。11钱一斤和0.075钱一斤相差实在太过于悬殊,使得物价极为昂贵:一把七斤五两铜鋗售价700钱,一个家用的铁釜售价90钱,一把铁耜售价80钱,一个三晋铁犁售价450钱,一个铁带勾5钱……

    这是去年的物价,今年造府焦炭生铁开始量产后,这些都将成为过去,楚国生铁出来的器具或将横扫天下,把天下其他铁商挤得全部破产。

    “臣弗知。”堂堂官员,怎知大市器用价格。

    “你回家问问家宰就知道了。”熊荆又看向工尹刀:“你还是没有拉出铁丝。”

    “臣……”工尹刀身子一紧,躬身道。“臣已在设法拉出铁丝,此也需水力,牛力不及也。”

    铁丝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不难到公元前的凯尔特人都搞得定,难到明代天工开物才有拔铁丝方法记载。拔铁丝或许需要水力机械,但最关键的还是含碳量不能高于0.6%,同时每两三次拔细都需要再次退火。

    铁丝是生产锁子甲的关键,当年窃明很火的时候,SB整版整版谈论,拔铁丝造锁子甲自然也在其中。如此久远的事情熊荆大多忘记了,可‘边拔边退火’这一句他还是记得的。

    “版筑之法筑城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日?”熊荆只是提了一下铁丝就不再理工尹刀,而是问封人和司徒有关筑城的细节,他需要知道夯土和混凝土的效率差别。

    “版筑之法,小城旬月可成,大城用工数万,非数年而不可成也。”封人答道。“筑城之始,又需量工命日、分财用、平板于、称畚筑、程土物、议远迩、略基址、其鍭粮、度有司,后方筑城。”

    “和版筑类似,我以钜铁为骨,四周夹板,再以混凝之土为肉,灌入夹板之中。”熊荆指着眼前的混凝土柱,说起他理想中的筑城。“数日后,再以混凝柱为支撑,我再结钜铁成网,变柱为板,灌入混凝之土,可成一楼;其后再浇柱,柱成再浇板,如此反复而上……”

    “敢问大王,何以为墙?”封人虽老,也没有见过后世造楼,但也能领会熊荆的意思。

    “以砖为墙。”熊荆答道,这时候陶述也拿出一块仿造后世的红砖。“匠人一日或可砌砖千块,只是暂时还不知墙需要多厚。”

    “以砖为墙?”封人吃了一惊。砖即瓴甓,瓴甓是很贵的东西,一枚需8、9钱。

    “也可以石为墙。”熊荆知市面上的瓴甓很贵,可混凝府的砖只是红土砖。

    “亦要运石。”封人想到运输就摇头,夯土最大的优势就是就地取材。

    “那就就地烧砖。”熊荆武断道,“以混凝之柱为架,砖石为墙。三层当有四丈。亦可建六层八丈、九层十二丈。”

    “十二丈?!”不单封人,陶述、工尹刀也惊叹不已,此完全出乎他们的想象。

    “如能深挖地基,加大支柱,十二丈轻而易举。”熊荆断然道。“以混凝法筑城,快、牢、更是高不可攀,让人望之莫及。他日再战,敌数倍于我,我若有坚城,敌不可破,只能分兵包围,舍城而进。如此越是深入我境,越是分兵不止,后顾有优。待敌兵疲粮尽,只能退兵。”

    “臣闻所未闻也。”熊荆说的东西已经超出了封人的想象。版筑之法,一版六尺,郢都城墙有几处高达到八版,即9.45米,但代价却是地基宽逾二、三十米。地基没有这么宽的地方,只能修六版,高不过7.1米。天下各国,八版四丈八尺的城已经是顶天的高度了,建八丈之城、十二丈之城,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今日你们已经听见了,他日你们还会亲见。”熊荆环视群臣,如此说道。“筑城之重,事关社稷。今日之难,不在钜铁,而在铁丝、磨粉和动力。铁丝和动力终会解决,这磨粉……”

    用磨盘磨粉在熊荆看来是极为落后的。他不知道的是:磨盘、或者轮碾机,正是水泥工业初时所广泛使用的磨粉设备。1870年棒磨机获得专利,管磨机紧随其后,原始的球磨机起源虽然很早,但用于水泥磨制是在1893年第一台以砾石为介质的球磨机出现以后,此时距离水泥发明已近七十年。

    眼下谁也没有发现粗磨水泥的质量问题——陶述等人没有见过现代水泥,自然发现不了;熊荆不懂建筑,只有大概的印象,可水泥生产成本大部分磨粉上,想要筑城,就必须解决磨粉。

    “臣自当竭心尽力,以成磨粉之器。”工尹刀和玉尹对视一样,如此说道。

    “有些事,不是竭心尽力就能做成的。”熊荆让两人免礼。“这是思路问题。

    譬如:一物比水重则沉于水,一物比水轻则浮于水,这是表像。两士力斗,力衡则相持,力不衡则分胜负。物与水相斗,物排开水之重等于己重,则刚刚浸没;重于己重,则浮出水面;小于己重,则沉至水底。

    既然物之沉浮与排开水之重有关,那铁釜也可浮于水,以铁造舟也可浮于水。同理,江海之间有水,天地之间有气。鸟飞于天是因两翅扇气,一物若能比气轻,自然能浮于空中。”

    举例好几个例子,转了一圈,熊荆再道:“万事万物都有其理,只是凡人不见。若能窥知天地之理,自然能借而为用。排水之重决定沉浮乃天地之理,窥知之后可造铁舟,此为借而为用;温度乃万物成化之理,借而为用,可冶铁化铜。

    磨粉之法就在我等身边,不觉不究,自然无法窥知其理,也就无以成磨粉之器。所以,竭心尽力无用,善于发现、归纳、总结、演绎方才有用。”

    熊荆很少如此长篇大论,可他说得却是至理,臣吏工师个个细听,他身后的史官则挥笔疾书,生怕漏掉一个字。

    “好了。我说完了。”熊荆如此结束道。“事在人为,我相信磨粉终能解决。下面是看……”

    “请大王至陶瓷府。”工尹刀说道。他知道大王善百工,一如造府就没日没夜,恨不得住在这里不走。有一次议事议到半夜,弄得太后亲来造府,所有以后每次安排都以悬车时分为限。

    “恩。”陶瓷是牟利之器,更是华夏至宝,只是熊荆什么也不懂,只能任由工匠施为。

    殷商时期便有了青瓷,这点出乎熊荆之外,他从未想到瓷器历史如此悠久。当然,这是原始瓷,有人觉得这不是瓷,而认为最早的瓷出现在东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

    可不管怎么说,瓷土在这个时代已有应用,只是碍于火温,烧出来的东西会透水。火温猛然提升到1600度后,瓷器当然能烧出来,但火窑承受不了火温,改建火窑又花了许多时间;再就是瓷土挑选——熊荆要求烧出白瓷,以及上釉等工艺的改进。时至今日,瓷器在陶述、工尹刀等人看来,已经是大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