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宋国贼 > 第54章 大宋军制

第54章 大宋军制

作者:江南老司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却说王汉跟随童贯出征,满心愉悦。这不仅仅是赵佶上台后的首次对外作战,也是王汉自己在大宋时空的首次战场秀,意义非凡。

    为此,王汉作了许多功课,关于吐蕃的习性,战斗力,历史文化,全部调查清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另外,他还带了二十架火炮,五百发炮弹,一队十五人组的小型炮兵团,凌振任团长。

    虽然王汉目前还只是个保义郎,但他把自己当成将军看,有目标才有动力。

    王汉印象中,童贯应该是个面白无须说话娘娘腔爱翘兰花指的阴柔太监,但真正见了人,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童贯非但不阴柔,相反还很阳刚,身高七尺,高大魁梧,站直了比王汉还高半个头。说话极具豪气,声若洪钟,如雷贯耳。

    如果不是王汉嗅到他身上那股浓烈香味中还掺杂了淡淡的尿骚味,王汉都以为他是个假太监。

    因为身体缺陷,太监撒尿和正常男人有别,经常会搞的身上骚哄哄,为了掩盖,他们都会往身上喷香水。

    没错,正儿八经的香水,大食国进口过来的。

    另外,童贯性格豪爽,没什么架子,一路和身边众人谈笑风生,雅俗不忌,很对王汉胃口。

    此次征讨吐蕃,从东京出发将士一万二千五,其中骑兵六千,步兵四千,另外二千五是随军后勤。这只是行军后勤,等到渭州和王厚汇合,还要就地征调民夫,人数还要翻一番。

    通常而言,后勤和作战人数是一比一,若是攻城,后勤人员还要更多。

    朝廷保守派们为什么不喜欢打仗?就是因为打仗要花钱,而且花很多。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民夫除去给士兵们运粮,还得自己吃粮。而大宋的军马也娇贵,吃的是精料,不**料作战没力气。

    当然,**料的马可以不分季节作战,而草原马则有季节局限性,冬季掉膘,春季回膘,夏季不增不减,秋季草结籽的时候马增膘最快,所以游牧民族最喜欢秋季之后进攻中原,那时候战马最有力气。

    卫青霍去病当年大败匈奴,就是利用匈奴马这个特性,春季烧匈奴牧场,让马无法上膘,马不上膘便没力,匈奴又拿不出那么多精料喂马,故而在战斗力上大打折扣,被汉军一路顺着水草打的找不到北。

    马**料,也要混合着草料,对肠胃消化好。按照大宋时下的养马法,平时一匹马要吃三名兵的口粮,战时则加倍,一匹马要吃六名兵的口粮。

    换句话说,六千骑兵,连人带马,要吃四万二千人的粮食。

    这一万多兵马,从东京出发,人吃马嚼,辎重部队稀稀拉拉绵延了二三里,臃肿厄长。

    但这是大宋的特色,边军人数不宜过多,够防御便好,精锐兵马全部放在东京,一旦要出征,队伍便从东京出发,中间消耗钱财无算。

    花钱都是小事,如果遇到边关大战,东京紧急调军队去支援,也要耽误路程。所以北宋末年各地贼寇起义当地官府压制不住,只能干等东京兵马来剿。

    据说,集兵东京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另外,宋朝实行募兵制,要挑选合格健壮的青年入伍,面上刺字,是为终身制士兵。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造反。因为青壮年都在当兵,遇到灾荒年,那些老弱病残想造反也造反不了。

    还有,宋朝各州府驻军和中央禁军实行换防制。

    士兵入伍,先是被各位枪棒教头训练武艺,训练合格后,再编入各个军营。编入后士兵番号不变,但将领和驻地经常换,通常是两年一换,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将分离。

    就像这次童贯带的兵马,是去换防渭州禁军的,而渭州禁军打完直接驻扎湟洲,都是枢密院那班人提前计划好的。

    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王汉便在心里问,宋太祖是怎么想的?他就这么害怕武将造反?难道他个开国之君,连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什么都搞不懂?

    历史以来,军人造反都有个大前提,国内局势动荡,君主昏庸软弱,武将自身受到压迫,这种情况下军人才会想着造反。假若国泰民安,君主英明,将军生活幸福,谁吃多了撑着去造反。

    所以宋太祖对武人的防范实在太过了些,甚至有些杞人忧天的病态防范,要不然,他怎么会把不杀士大夫的誓言刻在太庙的石碑上?

    想到太庙的石碑,王汉便想到雁翎甲内的血书纸条,上面写了三句话:厚待柴家后人,不得杀士大夫,要听道士言。

    结果前面两句被刻在石碑上,最后一句话却不见了,这让王汉觉得好奇,不由得脑洞大开。

    当年身穿雁翎甲的人,是不是和宋太祖认识?这雁翎甲明显是穿越者的装备,说明在赵匡胤开国之时,就有穿越者出现了。

    那么问题来了,假若有个穿越者出现在赵匡胤建国的那个时代,他会做什么?

    如果是王汉出现在赵匡胤开国之时,他肯定要告诉赵匡胤,千万别犯二,给石头上刻什么不杀士大夫的话,要刻就刻强军尚武。

    而那位穿着雁翎甲的穿越者前辈呢?他干嘛不阻止赵匡胤做这种没头脑的事?

    等等,不对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管理方式是后世的军队管理模式,怎么会出现在大宋时空?

    这想法也太超前了吧!

    王汉再次脑洞大开,大宋的军队换防制度是那个身穿雁翎甲的前辈制定的,这样问题就容易解释多了。

    可返回来讲,都能制定军队换防制度,就不能阻止赵匡胤重文轻武?还是说,他明知道赵匡胤要重文轻武,装作看不见。

    又或者,这个重文轻武的制度,就是那个穿越者前辈订的?想到此王汉立即摇头,不可能的,除非是穿越者脑子有屎,不然怎么会眼睁睁看着百年后的靖康之耻发生。

    有好多未知问题要解。

    王汉这次出征去河湟,途经延安府,回来时可以顺便拜访下徐宁的表舅,问问雁翎甲的来历。

    却说大军开拔,刚走第一天就开始下雨,搞的众将士郁闷,好在大宋的官道质量过硬,东京往西一路都是平川,不存在泥泞难行的局面。然而过了西京要到关中平原时,却有一座座山,路就难走多了。

    难走也要走,作为军人,这是没奈何的。负责王汉马匹保养的老兵说,从秦凤到东京这条道,他已经走过八趟,除去没到过江南,大宋北方所有防区,他都走过了。

    说的王汉郁闷,以后自己做老大,一定不让士兵们这么辛苦——他要造火车拉着士兵换防。

    等到了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一望无垠,太阳也出来,让众将士阴霾多日的心情瞬间欢快起来。

    队伍上了大道,王汉策马狂奔,伴着整个队伍跑。先是站在马背上,双臂伸展,宛如雄鹰飞翔,绕过军队一圈。第二次又面朝后倒坐马背,不住地在马背上翻跟头,双手玩倒立,口里啊呜啊呜地狼嚎,吸引众将士眼球。

    还给众将士表演各种马技,蹬里藏身马腹过人这些都是小意思,他还能从马背上翻个跟头下来,飞跑着再上马背,看的众人眼花缭乱,各种叫好。

    王汉官阶虽小,却直接受童贯管制,因为他的炮兵部队是新式火器部队,和其他独立队伍都不一样,用王汉的话说,这十五人的小型炮团,对敌人造成的伤害比禁军一个五百人方阵的伤害还多。

    大部分人是不信,但官家相信。临走前,赵佶还特意交代童贯,好生对待王汉,那可是玄女亲传弟子,要拓边开疆的。

    王汉在军营里胡闹,只要童贯不说,就没人管他。因而他玩疯了,和各种人玩耍,套近乎。

    这天来到渭河边,河中有渔家女在撑船,眼见河岸上大军过境,渔家女站在船头往这边看。

    王汉骑在马背,见那渔家女身条妖娆婀娜,莫名心血来潮,也不管身边都是谁,运足中气,开口唱道: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他一边唱还一边做出荡悠悠的动作,惹得身边兵痞们乱笑,渔家女害羞,立时钻入船舱。

    旁边童贯正好听到,面色凝重,说一句胡闹。

    王汉立时止声,嘿嘿讪笑。

    等到扎营吃饭,童贯问王汉,“还会唱什么?”

    因有上午的经历,王汉不好说自己还会十八摸,想了想回答,“便来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

    “少年壮志不言愁?”童贯来了兴趣,“唱来听听。”

    说到艺术细胞,王汉对字画无爱,但对音乐影视却钻研极深,尤其对于军旅题材歌曲,更是精熟,眼下童贯让唱,他也有心卖弄,并不害羞,当场里站定,放开歌喉。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宋朝的音律,讲究的是平缓,曲调婉转悠绵,多是诉说男女爱情或是赞美大好河山。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点绛唇,在东京传唱度高,但词曲偏萎靡。

    少年壮志不言愁却不同,这是一首饱含感情的男儿曲,风格粗犷豪迈却又不失典雅,曲调更是委婉深沉,荡气回肠。王汉的嗓音又是深沉浑厚,充满男儿磁性阳刚。

    关键词儿还写的好,充满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最要紧的,这是一首和军人密切挂钩的歌,其中【金色盾牌,热血铸成】王汉改成红色盾牌,热血铸成,和后面的危难之中显身手配合,增添了许多战场萧杀,越发贴合战士心声。更别提后面一句: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家园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直接将整个歌曲内涵拔尖到最高,也更加贴合出征儿郎们的心。

    可不是么,大家去前线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家园丰收,父母微笑?

    王汉唱的用心,声情并茂,只是一遍,就给童贯惊住。

    不光是童贯,周围几个将官全都惊讶,愣了半晌才奋力鼓掌,大叫一声好。

    王汉谦虚地笑,转着圈儿对众人摆手,“小意思小意思。”

    童贯开口问,“可是李大家做的词曲?”

    王汉稍稍怔了下,红着脸说嗯。

    其实他很想说这是自己做的词曲,话到嘴边硬是说不出口,想想还是要些脸。

    如此回答,却让童贯满意,点头笑道:“想来也是李大家所做,整个东京,也就她有这份本领,王保义,你娶了个才色双绝的美人,艳福不浅呐。”

    众人都笑,王汉拱手,“一般一般,她也就会做个词曲,做饭却是不行的。”

    有偏将笑回:“哎呀,娶了李大家那样的美人,你还好意思让她做饭?会生孩子就够啦。”

    这是粗话,却逗得众人笑,王汉也笑,气氛瞬间融洽。

    至此之后,少年壮志不言愁便在军中流传开,过了七八日,整个大军都会了,动不动走着走着就是一曲大合唱,豪迈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