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四章 谋划靖边

第四章 谋划靖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问题是朱元璋能放心他们这么一群功高盖主,盘根错节的外戚围在一个毛都没长的小屁孩皇帝中间吗?每个人心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吊丧结束后,朱楧回到了自己的住所,经过这两天的恢复,他的身体已经大为好转,不用再躺倒床上休息了。接下来的政治走向朱楧早已经知道,所以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心里七上八下,更何况谁当储君跟他都没关系,无论如何他都是要去边境啃沙子的。

    其实现在的朱楧并没有因为要去蛮荒之地守边而感到悲观,相反他却有一丝丝兴奋。因为朱元璋设置塞王的目的是“诸王靖边”,所谓的靖边除了要防御蒙古等外族的侵略以外,还要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去侵夺蛮夷的土地,努力扩大大明朝的疆土,进而拱卫王室。

    被封到边塞没有什么不好,虽然经常打仗,日子比不上中原腹地滋润,但要是干的好的话,是可以有大大的发展的,君不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大都处在边境,因为他们可以侵夺外族的土地来壮大自己,而封到内地的诸王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不能去跟皇帝抢地盘吧。

    但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跟别的地方又不一样,先不说它三面临敌,易攻难守,就说当地的建设情况也是一坨黄色的不可描述物。

    西域自汉代归附中央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再加上那里土地辽阔肥沃,水源充足,经济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仅次与长安和苏杭的繁华富庶地带。西汉末年,窦融就曾经以河西五郡为资本进行割据,后来投降了刘秀。

    但是到中唐以后,中原国事衰微,河西走廊被吐蕃攻占,此后一直到明朝的数百年时间里,河西走廊一直都被外族统治。

    洪武五年,朱元璋为了继承元朝的岭北行省(当时很发达,不是蛮荒之地,下文会有论述),彻底肃清大漠,派徐达等人发动了岭北之战。这场战争中,作为主力的中路军徐达部被王保保大败,死伤一万余人(一说数万人),东路军胜负想当。只有作为偏师的西路军冯胜大有斩获,收复了河西走廊。总体来说,岭北之战还是以失败告终。明朝各种史料对岭北之战讳莫如深,往往一笔带过,可见败得不轻。

    然而,历史记载冯胜“惧回鹘(东察合台汗国,领土囊括今天的新疆大部和中亚)兵”,再加上中西两路失败,蒙古大军重新压到长城一线,自己有被关门打狗的危险,所以就以河西走廊是“化外之地,不可守”为理由,尽弃河西之地,并且秉着不给敌人留一颗子弹的原则,将河西走廊夷为平地,为此还受到了朱元璋的处罚。

    岭北之战的失败,使明朝一时无力大举,也使朱元璋认清楚了,一劳永逸,永清大漠是不现实的。所以从此之后,明朝就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态势,开始在边塞设置藩王来尊王攘夷。

    要不是洪武二十年,割据辽阳行省的元太尉纳哈出投降明朝,使北元失去了最有力的臂膀及纵深,朱元璋也不会派蓝玉去发动捕鱼儿海之战。

    河西走廊之地虽然已经被冯胜放弃了,但朱元璋为了防止北边的蒙古和西边的诸藩联合起来对付明朝,坚持经营河西走廊。明朝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又重新在甘肃一带建立了几个卫所,将河西走廊大部分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但此时的这一带十分荒凉,由于冯胜弃地的原因,河西一带已经成了不毛之地,除了军户以外没有什么人口。没有哪个老百姓吃饱了撑的愿意跑到这个三面受敌的地方来吃蒙古人的枪子。

    朱楧要想搞建设,最大的阻力就是人口,一定要想办法跟老朱多要一些人口过去。

    朱楧理顺了思路,轻轻松松地伸了一个懒腰,回到屋内取出了自己那把紫衫木打造的长弓,去年临清练兵的时候,朱楧就是凭着这把弓射出的成绩,获得了朱元璋的赞许。

    艺多不压身,学好的本事可不能搁下,虽然自己是个王爷,但毕竟镇守边塞,难免会和人动刀子,朱棣不也是经常冲锋陷阵吗?所以这防身的本事还是要勤加练习。

    一见朱楧拿着长弓走了出来,黛奴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道:“殿下,你的病刚好怎么能去射箭呢?你还是多休息几天再说吧。”

    朱楧看了看这个标致的小丫头,见她一脸着急的样子倒也不像是装出来的,笑道:“无妨,我就射几箭找回手感,不会太累。”其实他主要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继承这个肃王的本事。

    朱楧弯弓搭箭,一箭正中红心,还不错,这身本事没有浪费。又射了几箭后,已经汗流浃背。看来身体还是很虚,得赶快养好,加强锻炼才行。

    黛奴见朱楧出了汗,道:“殿下,今天先练到这里吧。我扶您回屋休息吧。”

    朱楧“嗯”了一声,将弓箭交到她的手上,却没有接受搀扶,自己走回了屋内。黛奴将弓箭放好后,给朱楧打了一盆热水洗脸。

    朱楧梳洗了一下后,问道:“黛奴,我想问你个事情。”

    黛奴一愣,道:“殿下想问什么?”内心还是有点小惴惴。

    朱楧道:“如果让你去河西生活,你要开怎样的条件才肯去?”

    黛奴不知道朱楧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结结巴巴地说道:“难道传言证实了?殿下真的要改封肃王了?”

    朱楧要从汉王改封肃王的传言从去年的临清练兵之后就有了,只不过后来因为太子的病给耽误了。

    朱楧笑道:“早作准备总是好的,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黛奴低着头,怯怯地说道:“若是殿下和娘娘都去,那我肯定会去。”

    朱楧笑道:“母亲怎么可能回去,她还要留在这里照顾父皇。虽然......”后面的话,实在不忍心说出来。

    黛奴突然抬起头,像是如临大敌般的鼓起勇气说道:“如果殿下让我去,我也会去。不谈什么条件。”

    朱楧一时哑然,他本来只想做个学术调查,看看如何在河西吸引人口,没想到这个小丫头一下子说出了这么直白的话。

    男生和女生的心思往往不在一个频道上,自古皆然。

    黛奴看到朱楧的表情,小脸唰地一下子红了,忙道:“殿下,你好好休息吧。我去看看娘娘那边有什么需要。”说完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兔子,一溜烟儿地跑了。

    这种小女生的心思,后世的朱楧见得多了,淡淡地一笑而过,又开始发愁自己的难题。突然之间,他想到了一群人,就是不知道老朱肯不肯,不管了,总要先试试再说,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尽量博得老朱的欢心,让他答应自己的请求。

    在宫女太监的服侍下,朱楧的身体恢复的很快,过了几天就已经达到了生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