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调教大宋 > 第427章 实干

第427章 实干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众人跟着沈括出了码头,而杨怀玉带着阎王营压根就没下船。

    原计划,船只能走到阳桥,之后就要转陆路,一路北上。

    但是,唐奕要在这里停上两天,与沈括把整个通了的河段看一看。杨怀玉索性就让将士们在船上呆着了,等起身北上的时候再下船也不迟。

    ......

    本来是想,先把吴相公安排在阳桥官驿,唐奕他们这些年轻的再去工地上转转。可是,吴育也好奇这耗资近千万贯的大工程到底是什么样儿,于是,这老头非要跟着。

    唐奕也不拦他,见识一下也好,省着这些朝官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知道在朝堂上瞎嚷嚷。

    .....

    通济渠修的是河,但其实是旱地工程,全程无水作业。因为整个工程其实就是重新在原来的河道边儿上,再挖一条运河。

    一到工地,吴育就傻眼了。

    “这、这,这就是子浩弄出来的水泥?”

    河道是从阳桥住汴口的方向修的,所以,唐奕他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已经完工的河道。放眼望去,五十丈宽的河道,深逾四五丈。

    最震撼的,是河堤,一水的大青石加混凝土。

    望不到头的河岸就好像一整块大石拦在大河两岸一般,看着就有种固若金汤的感觉。

    而唐奕看到这本不应该出现在宋朝的大堤,也是心潮一阵激荡。

    不是穿越而来的后世人,不是身怀后世情怀的大宋人,都很难理解唐奕心中的那股子兴奋。

    那里面有亲切,也有成就感。

    毕竟,他到大宋这么多年,虽然搅动风去,但是,看得见摸得着,又最像后世的东西,可能就是这个大堤了。

    唐奕甚至很恶趣味地想:

    如果保养得当,千年之后,他唐奕已经归于尘土,唯一能证明他来过的,可能就是这道堤。

    不知后世之人看到千年前的大宋就有这般的工程水平,会是什么感想?

    “相公,觉得这堤怎么样?”

    吴育连连点头,“万世之基!万世之基啊!”

    通济渠对大宋意味着什么,吴育很清楚。而这样一个连通南北的史诗般工程,用这等坚固的河堤拱卫,不是万世之基,又是什么?

    “只此一河,子浩当为我大宋功勋之臣啊!”

    唐奕一笑,心中当然得意非凡,但嘴上却道:“功勋不敢当,只要朝中少给小子使些拌子,奕就烧高香了。”

    吴育一暗,知道唐奕说的是曾公亮和韩琦当年的不光彩。包括现在,也有朝臣诟病唐奕把通济渠当成收钱买路的工具。

    “将来,若还有人说三道四,老夫就让他到这堤上来看一看。看看谁还寐着良心,说话不嫌腰疼!”

    “哈!”唐奕大笑。“那就有劳相公了。”

    “不过,子浩,这长堤如一石垒砌,百里之岸无一蚁之穴,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

    沈括接道:“相公别急,草民这就带您去看。”

    说完,便引着吴育来到河堤上。那里停着一辆马车,还有几匹高头大马。

    因为不知道吴育要跟着,所以唐奕来信只让沈括准备了一辆车,那是给萧巧哥预备的。

    现在没办法,只得让吴育和萧巧哥同乘一车,唐奕、宋楷等人则是直接上马。

    河道目前已经修完的部分,大概有不到二十里的样子,所以,要看现场施工,就得沿河走上二十多里才行。

    沿着河堤一路前行,吴育更是新奇,单从车轮撵过传上来的感觉就知道,这大堤不是一般的结实。

    忍不住掀开车帘,看着外面的河堤,就好像怎么也看不够一般。

    通济渠以前不修,那是太祖和太宗留下的一笔迁都烂帐,其实,大宋臣民心里都清楚这条大运河该不该修。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件拖了一个多甲子的大事,竟让一个年青人办成了呢?

    看看新修的大运河,再看看马背上意气风发的唐子浩,吴育心道:陛下和诸多同僚对这年青人推崇备至也不是没有道理。

    最起码,吴育从唐奕身上看到了大宋朝堂正在渐渐缺失的东西——实干!!

    这是一个肯干实事的年青人,不拘泥于礼教。也许,大宋缺的正是这样一个实干家吧?

    足足看了一刻多钟,吴育才放下帘子,收回心神。见同车的小姑娘有些局促,不禁摆出一副长辈的慈祥作派。

    “你叫什么名字呀?”

    萧巧哥一愣,没想到这老相公会与她说话。

    “我我,我叫青瑶。”

    青瑶是她的汉名,也只有唐奕和君欣卓在没人的时候,才会叫她巧哥,或者观音。

    吴育点点头,“你是子浩的侍女?”

    “是,是......”

    吴育笑了,“别紧张,老夫又不吃人。只是行车无趣,与你聊聊天,”

    “识字吗?”

    “识得。”

    “识得多少?”

    “可背《广韵》。”

    “哦?”吴育有点不信了。

    《广韵》正文收字两万六千余,加上释音、注解,全书二三十多万字。

    这女娃说她能背?

    要知道,就算是考上进士的贡生,大多也只习《韵略》(广韵的精简版),而不沾《广韵》的。

    “那老夫可要考考你了。”

    ——————

    车外的人还不知道,萧观音正在车里雷得当朝给事中归班外焦里嫩。

    几个少年人边骑马踏步,边闲聊。

    唐奕问向沈括,“有什么困难没有?看看有什么用得着我的。”

    “有!”沈括也不客气。“两个。”

    “第一,能不能想办法把气压计的准头做的再精一点?现在测一个数儿,要好几天的平均值才能得到一个相对算准的数儿,太麻烦了。”

    “呃......”唐奕一窘。“这个没招儿,说下一个。”

    气压计本来也不是专门用来测地势的,天气变化,大气压就跟着变,气压计读数也就不一样。所以,现在只能用笨招儿,取好几天的平均数。

    至于做的再精一点,不是没可能,但是,也作用不大。

    “第二是,缺人!让朝廷再征五万民夫过来。”

    唐奕闻言,眉头一皱。

    “还缺人?朝廷可是征了十万民夫啊!还不够?”

    沈括一撇嘴,“十万?你去工地上看看,把我都算上,也才三万出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