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金明池前笑韩扬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耘不知道该说这位是无知者无畏,还是说年少轻狂。
就算是再不服这个新科状元,也不能按照人家的想法,一步步陷入早已设好的全套。更何况,还要拉上这么一群人。
要不是知道这厮的老师程颢也是旧党,而且最近遭受不少新党御史的弹劾,不久估计也要被外放。或许此时此刻上官均一群人就有将这厮赶出他们一桌的想法。
而韩扬冲着叶祖洽叫嚣了几句,再度找上了沈耘:“沈耘,你一时侥幸,得了一甲。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官家一时被你的谗言蒙蔽。今日在这么多人面前,咱们各自写一首谢恩诗,让在场的诸位比比,咱们到底谁更胜一筹?”
沈耘正要回答。
然而将要起身的瞬间,却被应谦一给拦住了。
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冲沈耘点点头,看了韩扬一眼,站起身来冲在场众人一拱手:“诸位。不管沈兄是否答应,应某都有几句话想说。”
“应谦一,这里有你什么事情?我要找的是沈耘,不是你。”韩扬显然对于应谦一还是不敢造次的。毕竟程颢回去之后也曾为韩扬背诵过两人的文章,依照程颢的评判,自然沈耘是有些不如他的,而应谦一的文章,便稍微有些胜出。
当然,程颢说这些话,纯粹也是站在旧党的立场上。沈耘是两头不讨好,因此这样的评价并没有什么公正可言。
“韩扬,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你第三次输给沈兄了吧?”应谦一根本不搭理他,而是义正言辞地说道:“与赵兄几人一起聊过,我也知道了一些旁人不清楚的事情。一年前秦州松鹤楼的元夕文会,你输了。州试你又输了,到了殿试,你还是输了。我不明白,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事不过三这句话?”
先前韩扬挑战沈耘,这些进士只以为两人之间早就存在矛盾。不想被应谦一说穿,原来韩扬居然是这等人。原本还有些看热闹的意思,此时瞬间觉得乏味。看向韩扬的眼神,也有些耐人寻味起来。
“沈耘,有本事就不要躲在别人背后。难道你连接受比试的胆子都没有么?看来,你这个一甲第四,来路有些不正啊。”
“啪。”一声。
赵文清很是惊讶地看着沈耘,因为想出差不多半年,他从来没有看到沈耘这样恼怒过。
而拍桌子的声音,也成功地将正要准备吃酒沉默的众人,再度将目光转向沈耘的身上。此时的沈耘一连正色,走出座位,一步一步,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上官均这桌,然后,走到了韩扬面前。
“我知道,这些年你在京师不停地比试,赢过许许多多的同龄士子。我也知道,你的老师是当朝监察御史士林名宿程老先生。我还知道,你家境不错,自小看过的书籍非常多,多到或许我也比不过。”沈耘一字一句地说着,虽然并没有往前走,可是那股子莫名的气势,让这厮忍不住倒退了一步。
然而沈耘的话并没有说完。
“可是,如果你因此就看不起我,觉得我合该就在你之下。那我只想说一句,你不配。你不配鄙视我的出身,也不配质疑我的学问,更不配怀疑我的名次。今日你既然想比,那咱们就好好比比。在座的这两百多为仁兄,请随意出题。我便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谦虚。”
沈耘的话说的很张狂,但是谁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错。
面对韩扬的咄咄逼人,如果真的忍气吞声,反而让这些人心里瞧不起。
而此时的叶祖洽适时出现:“既然如此,那便最好了。小弟正愁理屈词穷,做不出好诗句有负圣恩。有两位仁兄相助,想来今日龙颜必然欣悦。我便出第一个题目,谢圣恩。”
上官均这边的士子忍不住白了叶祖洽一眼。这位当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当了状元郎,言辞之间一点操守都没有。三句不离圣恩,当真将讨好做到了极点。
不过这会儿沈耘的目标是韩扬,对于叶祖洽如何,却是无所谓了。听到这个题目,当即点点头:“韩扬,你准备好了没有?”
一句话让韩扬一怔,然而沈耘此时却迈步远去,口中赫然念着:
“清朝赐第缀群英,器浅如何向晚成。
细把愚衷摅骞谔,惟其圣德在高名。
桑榆奉对惭韦布,恩泽叼封书姓名。
睿眷天隆何以报,敢将忠节誓平生。”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科举后廷对谢恩诗,沈耘念出口来,瞬间引得许多士子拍手叫好。在一旁负责侍奉的差役连忙找人来将诗录下,这个时候,韩扬还一脸的呆滞。他是完全没有想到,沈耘居然会这么快便作出诗来。
不过,这性子还有些跳脱的少年,终究不会觉得是自己真的输了。待众人拍手叫好之后,瞬间高声指责:“不行,这是你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根本不能作数。这场笔试,我不同意。要另外寻人出题,最好是出那种刁钻一些,谁都不曾准备的。”
韩扬这种胡闹,让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上官均这一桌,便已经有人准备将他按在凳子上。奈何众目睽睽之下,这般做法终究有些不雅,这几人只能相视摇头苦笑,随即当作是同意的样子,起身到不远处的金明池畔佯作看风景。
与沈耘友好的几人,正要作势讥讽,却被沈耘摇头暗示给拦住。今天沈耘是铁了心要让这个家伙吃点苦头。
他韩扬读过的书诚然是多,可是记住的又有多少?无非跟着名师学习了许多年,这脑子好用一些,对于经籍的理解比别人高深一些。可是在沈耘这里,正好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此时沈耘的学识,就像是已经搭建好的高楼。
主体的框架已经修建好,剩下的便是通过不断的读书来充实。
论起诗文来,精雕细琢之下,凭借自己的本事也有可能打败韩扬。只是为了保险,沈耘不得不将脑海中记着的不少后世诗句拿出来。
一时间一大群人只顾着饮宴,气氛似乎变得有些冷清。
韩扬是铁了心要将沈耘给比下去,此时竟然像是完全没了人情世故,指着金明池畔的一位士子便说道:“郎兄,你来随便出道题目,让这厮看看,没有准备不做手脚,他根本就不配这个一甲第四。”
“韩兄你却是为难我了,方才吃酒有些上头,这会儿郎某正晕的慌。哪里还能够出什么好题目。不若韩兄另请高明。”比起韩扬在上官均这一伙中可有可无,沈耘在他们那个小圈子可是中心人物。而且沈耘交好的,一甲有两个,二甲有一个,三甲还有两个。
虽然沈耘的朋友不多,可是韩扬又有什么朋友?不过都是点头之交罢了。
只是韩扬并不打算这般放过,追问中这位姓郎的进士只能苦笑一声,冲沈耘轻轻点头,看了一眼池水,饶有趣味地说道:“此时池中有青蛙出没,诸位不妨便以此为题好了。”
古往今来,诗句中以蛙为意象的,诚然不少。但是专门写蛙的,却非常罕见。说完这个题目,郎姓进士看着韩扬:“韩兄,某生在潭州,今年也是初次进京,与沈兄也并无交情。这道题目,我想应该还符合你的要求吧。”
韩扬的逼迫让他心中有些不快,此时说出这番话来,纯粹就是让韩扬输了之后无话可说。
韩扬还未回答,沈耘便拱手致意:“我与郎兄,相见不过三次。殿试为首次,传胪为二次,今日相见为三次。若是韩兄还觉得这题目于我有利的话,那我只能说,这场比试,我输了。”
沈耘的话让韩扬脸色一阵烧灼,他心里也清楚,这是沈耘不想跟自己继续纠缠下去的说辞。登时眼睛一瞪:“我韩扬岂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郎兄的题目,我自然是同意的。半炷香之内,你我作出诗来,请在场诸位仁兄评判。”
韩扬自认在半炷香内绝对可以做出好诗来,然而沈耘却并未如他所愿。
“半炷香?不用了。我现在便可以作的出来,你且听好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韩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沈耘将这一首颇有气势的诗念出来,随即笑着看向韩扬:“不知韩兄,觉得如何?”
这块芳草地上的士子已经坐不住了,纷纷咀嚼着沈耘的诗句。有些博闻强识的士子已经念出了这首诗的原型。
“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心精。
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
虽然这位皇帝政治上颇有建树,但是说起诗来,篇目不少,文采确实有待商榷。便如这一首,两下相较,反倒是沈耘的更加出彩一些。
况且沈耘将不合身份的词藻换掉,不仅气势浑厚,形象逼真,言辞中隐隐还有一种对韩扬的蔑视。
沈耘不知道该说这位是无知者无畏,还是说年少轻狂。
就算是再不服这个新科状元,也不能按照人家的想法,一步步陷入早已设好的全套。更何况,还要拉上这么一群人。
要不是知道这厮的老师程颢也是旧党,而且最近遭受不少新党御史的弹劾,不久估计也要被外放。或许此时此刻上官均一群人就有将这厮赶出他们一桌的想法。
而韩扬冲着叶祖洽叫嚣了几句,再度找上了沈耘:“沈耘,你一时侥幸,得了一甲。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官家一时被你的谗言蒙蔽。今日在这么多人面前,咱们各自写一首谢恩诗,让在场的诸位比比,咱们到底谁更胜一筹?”
沈耘正要回答。
然而将要起身的瞬间,却被应谦一给拦住了。
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冲沈耘点点头,看了韩扬一眼,站起身来冲在场众人一拱手:“诸位。不管沈兄是否答应,应某都有几句话想说。”
“应谦一,这里有你什么事情?我要找的是沈耘,不是你。”韩扬显然对于应谦一还是不敢造次的。毕竟程颢回去之后也曾为韩扬背诵过两人的文章,依照程颢的评判,自然沈耘是有些不如他的,而应谦一的文章,便稍微有些胜出。
当然,程颢说这些话,纯粹也是站在旧党的立场上。沈耘是两头不讨好,因此这样的评价并没有什么公正可言。
“韩扬,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你第三次输给沈兄了吧?”应谦一根本不搭理他,而是义正言辞地说道:“与赵兄几人一起聊过,我也知道了一些旁人不清楚的事情。一年前秦州松鹤楼的元夕文会,你输了。州试你又输了,到了殿试,你还是输了。我不明白,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事不过三这句话?”
先前韩扬挑战沈耘,这些进士只以为两人之间早就存在矛盾。不想被应谦一说穿,原来韩扬居然是这等人。原本还有些看热闹的意思,此时瞬间觉得乏味。看向韩扬的眼神,也有些耐人寻味起来。
“沈耘,有本事就不要躲在别人背后。难道你连接受比试的胆子都没有么?看来,你这个一甲第四,来路有些不正啊。”
“啪。”一声。
赵文清很是惊讶地看着沈耘,因为想出差不多半年,他从来没有看到沈耘这样恼怒过。
而拍桌子的声音,也成功地将正要准备吃酒沉默的众人,再度将目光转向沈耘的身上。此时的沈耘一连正色,走出座位,一步一步,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上官均这桌,然后,走到了韩扬面前。
“我知道,这些年你在京师不停地比试,赢过许许多多的同龄士子。我也知道,你的老师是当朝监察御史士林名宿程老先生。我还知道,你家境不错,自小看过的书籍非常多,多到或许我也比不过。”沈耘一字一句地说着,虽然并没有往前走,可是那股子莫名的气势,让这厮忍不住倒退了一步。
然而沈耘的话并没有说完。
“可是,如果你因此就看不起我,觉得我合该就在你之下。那我只想说一句,你不配。你不配鄙视我的出身,也不配质疑我的学问,更不配怀疑我的名次。今日你既然想比,那咱们就好好比比。在座的这两百多为仁兄,请随意出题。我便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谦虚。”
沈耘的话说的很张狂,但是谁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错。
面对韩扬的咄咄逼人,如果真的忍气吞声,反而让这些人心里瞧不起。
而此时的叶祖洽适时出现:“既然如此,那便最好了。小弟正愁理屈词穷,做不出好诗句有负圣恩。有两位仁兄相助,想来今日龙颜必然欣悦。我便出第一个题目,谢圣恩。”
上官均这边的士子忍不住白了叶祖洽一眼。这位当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当了状元郎,言辞之间一点操守都没有。三句不离圣恩,当真将讨好做到了极点。
不过这会儿沈耘的目标是韩扬,对于叶祖洽如何,却是无所谓了。听到这个题目,当即点点头:“韩扬,你准备好了没有?”
一句话让韩扬一怔,然而沈耘此时却迈步远去,口中赫然念着:
“清朝赐第缀群英,器浅如何向晚成。
细把愚衷摅骞谔,惟其圣德在高名。
桑榆奉对惭韦布,恩泽叼封书姓名。
睿眷天隆何以报,敢将忠节誓平生。”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科举后廷对谢恩诗,沈耘念出口来,瞬间引得许多士子拍手叫好。在一旁负责侍奉的差役连忙找人来将诗录下,这个时候,韩扬还一脸的呆滞。他是完全没有想到,沈耘居然会这么快便作出诗来。
不过,这性子还有些跳脱的少年,终究不会觉得是自己真的输了。待众人拍手叫好之后,瞬间高声指责:“不行,这是你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根本不能作数。这场笔试,我不同意。要另外寻人出题,最好是出那种刁钻一些,谁都不曾准备的。”
韩扬这种胡闹,让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上官均这一桌,便已经有人准备将他按在凳子上。奈何众目睽睽之下,这般做法终究有些不雅,这几人只能相视摇头苦笑,随即当作是同意的样子,起身到不远处的金明池畔佯作看风景。
与沈耘友好的几人,正要作势讥讽,却被沈耘摇头暗示给拦住。今天沈耘是铁了心要让这个家伙吃点苦头。
他韩扬读过的书诚然是多,可是记住的又有多少?无非跟着名师学习了许多年,这脑子好用一些,对于经籍的理解比别人高深一些。可是在沈耘这里,正好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此时沈耘的学识,就像是已经搭建好的高楼。
主体的框架已经修建好,剩下的便是通过不断的读书来充实。
论起诗文来,精雕细琢之下,凭借自己的本事也有可能打败韩扬。只是为了保险,沈耘不得不将脑海中记着的不少后世诗句拿出来。
一时间一大群人只顾着饮宴,气氛似乎变得有些冷清。
韩扬是铁了心要将沈耘给比下去,此时竟然像是完全没了人情世故,指着金明池畔的一位士子便说道:“郎兄,你来随便出道题目,让这厮看看,没有准备不做手脚,他根本就不配这个一甲第四。”
“韩兄你却是为难我了,方才吃酒有些上头,这会儿郎某正晕的慌。哪里还能够出什么好题目。不若韩兄另请高明。”比起韩扬在上官均这一伙中可有可无,沈耘在他们那个小圈子可是中心人物。而且沈耘交好的,一甲有两个,二甲有一个,三甲还有两个。
虽然沈耘的朋友不多,可是韩扬又有什么朋友?不过都是点头之交罢了。
只是韩扬并不打算这般放过,追问中这位姓郎的进士只能苦笑一声,冲沈耘轻轻点头,看了一眼池水,饶有趣味地说道:“此时池中有青蛙出没,诸位不妨便以此为题好了。”
古往今来,诗句中以蛙为意象的,诚然不少。但是专门写蛙的,却非常罕见。说完这个题目,郎姓进士看着韩扬:“韩兄,某生在潭州,今年也是初次进京,与沈兄也并无交情。这道题目,我想应该还符合你的要求吧。”
韩扬的逼迫让他心中有些不快,此时说出这番话来,纯粹就是让韩扬输了之后无话可说。
韩扬还未回答,沈耘便拱手致意:“我与郎兄,相见不过三次。殿试为首次,传胪为二次,今日相见为三次。若是韩兄还觉得这题目于我有利的话,那我只能说,这场比试,我输了。”
沈耘的话让韩扬脸色一阵烧灼,他心里也清楚,这是沈耘不想跟自己继续纠缠下去的说辞。登时眼睛一瞪:“我韩扬岂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郎兄的题目,我自然是同意的。半炷香之内,你我作出诗来,请在场诸位仁兄评判。”
韩扬自认在半炷香内绝对可以做出好诗来,然而沈耘却并未如他所愿。
“半炷香?不用了。我现在便可以作的出来,你且听好了。”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韩扬不可置信的眼神中,沈耘将这一首颇有气势的诗念出来,随即笑着看向韩扬:“不知韩兄,觉得如何?”
这块芳草地上的士子已经坐不住了,纷纷咀嚼着沈耘的诗句。有些博闻强识的士子已经念出了这首诗的原型。
“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心精。
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
虽然这位皇帝政治上颇有建树,但是说起诗来,篇目不少,文采确实有待商榷。便如这一首,两下相较,反倒是沈耘的更加出彩一些。
况且沈耘将不合身份的词藻换掉,不仅气势浑厚,形象逼真,言辞中隐隐还有一种对韩扬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