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大运河的考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开凿大运河,是杨沐这几年来,日思夜想的心愿。
实际上,自从迁都之后,苍国的运河开凿就一直有条不紊的运转。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许多零零碎碎的河道,都因为运河开凿计划,被联结在了一起。
但是,进程比较缓慢。
主要是因为,开凿运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譬如设计和开凿,各项设备等等,这些都需要很多相关的人才。
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部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培育出了上千名专业的人才。
所以,这些年来,整个苍国修建的运河里程其实比较短,大约只有计划中的四分之一的样子。
当然,相比于其余各国,苍国是走在了最前面。
推动诸国修建运河,是他一个宏伟的计划。
众所周知,天下之间水系最为发达的,就是晋国。
可以说,晋国能够在一次扩张中,跃升为霸主,发达的水系功不可没。
苍国如果不是因为有水泥驰道和轨道的加持,也无法将晋国比下去。
在古代,有天然河运和和人工运河两种。
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
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
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根据杨沐所知道的,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时代,为了北上中原争霸,就开始开凿了运河,事实上后世很多的河道,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力开凿出来的。
在苍国开凿运河,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考量。
在政治上,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的便捷条件,将粮食与货物等,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
漕运是维系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的物质基础,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都可以凭借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
经济上,漕粮征派的重点地区,多为农业生产的发达之区,而应漕运之需所进行的水利开发,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水利的发展,漕运可以极大地促进商品的流通。
中国历史上,漕运对城镇盛衰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运河沿线的城镇。一方面,随着运河的开通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一大批城镇随之兴起,另一方面,运河漕运的日趋频繁,以及它所带来的大量商品和贸易机会,极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贩及其他各类商人的汇集,运河沿线城镇的繁荣也成为自然的事情。
譬如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临清、济宁、淮安、扬州等,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因为漕运而兴盛,但漕运的北上南下,以及它所促成的贸易机会,一定是这些城镇繁盛的主要原因。
漕运带来的交通便利与商品流动,城镇的日趋兴盛,促成了运河沿岸市场网络的形成。运河一线城镇的兴衰,多与运河的流畅与否、漕运的正常与否紧密关联。
而在社会上,漕运是维护一个王朝的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赈济灾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大运河修通之后,发展漕运对国家的长远影响。
从眼下的苍国来看,修建运河还有一个十分大的作用,那就是实行财富的二次分配。
为何?
就要说到苍国的状况了。
众所周知,自从杨沐登基之后,就一直力推轻徭薄赋,苍国百姓的压力大减,甚至很多贫穷的人口,根本就不用缴纳赋税,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徭役,虽然在法律上也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年苍国推行的,都是有偿徭役。
何谓有偿徭役?
就是说,官府若是有了什么重要的工程,先让百姓们自由报名,若是人数不够,再发布征调令,强制凑够人数。
但是,无论是强制征调,还是自由报名,只要是服徭役的,官府都发放补贴。
其实,补贴就是工钱,等于是说这些民夫在给官府打工。
比如每次打仗,临时征调的那些押运粮草和辎重,制造箭矢等物的后勤人员,都是有偿的徭役。
这些年,一旦出现什么大型的工程,根本不用官府征调,一般报名的人,会比名额多得多。
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几个民夫,抢一个名额的事。
没办法,闲置劳动力太多了。
尤其是非农忙时期,百姓们有一大半的时间闲在家里,偶尔织布什么的做点小生意,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能够赚钱的活儿非常少,于是只要是官服有什么征调民夫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一拥而上。
对于官府来说,即能够保证有人办事,完成质量高,又能够将官府的钱财,通过这种方法分散出去,简直不要太划算。
这也是杨沐愿意看到的。
根据经济学的常识,政府其实有一个职能就是通过政府的采购,来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
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政府都是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老百姓提供工作机会,然后再通过拉动内需等一系列的循环,将经济复苏,保护老百姓的整体利益。
开凿大运河,是杨沐这几年来,日思夜想的心愿。
实际上,自从迁都之后,苍国的运河开凿就一直有条不紊的运转。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许多零零碎碎的河道,都因为运河开凿计划,被联结在了一起。
但是,进程比较缓慢。
主要是因为,开凿运河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譬如设计和开凿,各项设备等等,这些都需要很多相关的人才。
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部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培育出了上千名专业的人才。
所以,这些年来,整个苍国修建的运河里程其实比较短,大约只有计划中的四分之一的样子。
当然,相比于其余各国,苍国是走在了最前面。
推动诸国修建运河,是他一个宏伟的计划。
众所周知,天下之间水系最为发达的,就是晋国。
可以说,晋国能够在一次扩张中,跃升为霸主,发达的水系功不可没。
苍国如果不是因为有水泥驰道和轨道的加持,也无法将晋国比下去。
在古代,有天然河运和和人工运河两种。
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
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
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根据杨沐所知道的,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时代,为了北上中原争霸,就开始开凿了运河,事实上后世很多的河道,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力开凿出来的。
在苍国开凿运河,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考量。
在政治上,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的便捷条件,将粮食与货物等,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
漕运是维系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的物质基础,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都可以凭借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
经济上,漕粮征派的重点地区,多为农业生产的发达之区,而应漕运之需所进行的水利开发,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水利的发展,漕运可以极大地促进商品的流通。
中国历史上,漕运对城镇盛衰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运河沿线的城镇。一方面,随着运河的开通和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一大批城镇随之兴起,另一方面,运河漕运的日趋频繁,以及它所带来的大量商品和贸易机会,极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贩及其他各类商人的汇集,运河沿线城镇的繁荣也成为自然的事情。
譬如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临清、济宁、淮安、扬州等,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因为漕运而兴盛,但漕运的北上南下,以及它所促成的贸易机会,一定是这些城镇繁盛的主要原因。
漕运带来的交通便利与商品流动,城镇的日趋兴盛,促成了运河沿岸市场网络的形成。运河一线城镇的兴衰,多与运河的流畅与否、漕运的正常与否紧密关联。
而在社会上,漕运是维护一个王朝的稳定和制衡社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统治者熟练而频繁地利用漕运进行社会制衡与调控,消弭诸如重赋、灾祸以及物价波动等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赈济灾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大运河修通之后,发展漕运对国家的长远影响。
从眼下的苍国来看,修建运河还有一个十分大的作用,那就是实行财富的二次分配。
为何?
就要说到苍国的状况了。
众所周知,自从杨沐登基之后,就一直力推轻徭薄赋,苍国百姓的压力大减,甚至很多贫穷的人口,根本就不用缴纳赋税,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徭役,虽然在法律上也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年苍国推行的,都是有偿徭役。
何谓有偿徭役?
就是说,官府若是有了什么重要的工程,先让百姓们自由报名,若是人数不够,再发布征调令,强制凑够人数。
但是,无论是强制征调,还是自由报名,只要是服徭役的,官府都发放补贴。
其实,补贴就是工钱,等于是说这些民夫在给官府打工。
比如每次打仗,临时征调的那些押运粮草和辎重,制造箭矢等物的后勤人员,都是有偿的徭役。
这些年,一旦出现什么大型的工程,根本不用官府征调,一般报名的人,会比名额多得多。
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几个民夫,抢一个名额的事。
没办法,闲置劳动力太多了。
尤其是非农忙时期,百姓们有一大半的时间闲在家里,偶尔织布什么的做点小生意,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能够赚钱的活儿非常少,于是只要是官服有什么征调民夫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一拥而上。
对于官府来说,即能够保证有人办事,完成质量高,又能够将官府的钱财,通过这种方法分散出去,简直不要太划算。
这也是杨沐愿意看到的。
根据经济学的常识,政府其实有一个职能就是通过政府的采购,来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
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政府都是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给老百姓提供工作机会,然后再通过拉动内需等一系列的循环,将经济复苏,保护老百姓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