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 算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蠢货有一万种笨死的方法,聪明人的法子却大多相同。
这大概和1+1=2是一样的。
王骥这个兵部尚书、靖远伯能想到在这个当口上安插些乱子给内廷热闹热闹,杨溥当然也能想到。
比如前几天,都察院里面的大狗小狗就搁那儿瞎蹦跶,差点儿咬了外朝的大佬,这怎么能行?
对付恶狗,当然是要直接打死了,可是对付看家护院、只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可能沾染上狂犬病,连主人都咬的狗,就不能斩尽杀绝了,否则家里来了盗贼,你自己又不能亲手宰了他,那不就得关门放狗了?
所以,就要给这帮狗栓个绳儿。
然而都察院里面,右都御史陈镒去了北边办差,左都御史王文现在出镇陕西,就相当于都察院里面别说看狗的了,就是拴狗的的绳子都不够用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给都察院找一个栓绳的。
只要把狗拴住了,他就咬不到自己人了。
所以在第二天朝会的议题上,几个大佬商量了一下之后,直接把再举荐一名右都御史的事儿,给列了上去。
丰城侯和杨尚荆的封赏,和这个右都御史的分量比起来,怎么说呢,就是难说。
承认了杨尚荆的功劳,外朝就是直接获得了浙江、福建的全部兵权和江西的大部兵权,内廷再想要在这几个地方下钉子,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要是把这个右都御史给到位了,外朝就算是彻底控制住了三法司,对内廷的掣肘更加厉害,以后别说政令出不出北京城了,就是能不能从紫禁城、甚至是司礼监传出去,那都两说。
“如此一来,总也能达成一样。”杨溥满面红光地摸着自己颌下的长髯,整个人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其他几个大学士纷纷点头称赞,盛赞阁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这就相当于给内廷放了一道选择题,如果内廷还想维持着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那么就必须按照外朝划下来的道道走,否则就只能掀桌。
而现在内廷有没有能力掀桌呢?有,但风险极大,正统皇帝不会冒这个风险,金英也未必愿意跟着胡闹。
毕竟,江西宁王府里,垂垂老矣的宁王朱权,可还翘首以盼,等着朱棣这一脉遵循靖难时候的诺言,给他分一半江山,或者“兄终弟及”呢。
什么?你说宁王不想?真出了事儿,宁王不想也是要想的。
“这右都御史,阁老看谁合适?”陈循称赞完了,这才问道。
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高官,和六部尚书一个级别的牛人,话语权极重,等闲是不能给上的,而这个人,也必须是外朝的铁杆。
杨溥摸着胡须,就在心里把有资格做这个的人,给过了一遍,然后抬起头来:“若是将轩惟行调回京师任职,诸位看来如何?”
马愉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杨溥会玩这一手。
轩輗是丰城侯保举出来的人才,别管是正统初年在浙江整顿军务,还是后来在浙江镇压一方,那都是功不可没的,再加上出身就是浙江道监察御史,根正苗红的都察院一员,底子、功绩都是有的,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有一点很让人恼火,就是他的底子。
这特么丰城侯刚刚立功,和皇上要封赏呢,你这一家伙给丰城侯保举的人提了整整一级,你这是要让丰城侯的势力膨胀到多大?
所以马愉想了想,还是给杨溥提了个醒::“老师,这轩惟行是丰城侯保举上来的,此番这般提议,怕是圣上那里……”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杨溥还能不明白?就见他点了点头,叹道:“是老夫心急了些,那么,俞士悦此人,你们看如何?”
俞士悦是现任的大理寺卿,正三品的高官,虽然看起来是政法口的,可是吧,根子和轩輗一样,也在都察院,而且他做过浙江按察副使,无论从出身,还是从为官的派系上来说,江南人,或者是在江南任职之后还能一路升迁的,那都是妥妥的外朝的自己人。
“若是让轩惟行接任这大理寺卿一职,倒也是妥帖的。”曹鼐眼前一亮,顿时点了点头。
轩輗毕竟不是京中挂职出去的侍郎,就好像于谦于廷益那样的,回来京中直接就能官升一级,可是吧,让他从主管一省刑狱的位置上走到京师,署理全国刑事案件复核这事儿,就显得靠谱多了。
刑狱口上的老把式,木有任何的越格提拔,再加上早年在南边清军的时候,还给年幼的皇帝清理过烂摊子,这么一个招牌,内廷总也是舍得的。
“如此也好。”杨溥闭上眼睛,点了点头,“南京那边,也得跟着动一动了。”
南京在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养老的地界,很多部院连个左右侍郎都没配齐了,说是管着南方,实际上权柄并不大,能捞的也不多,远离了权力中心的下场就是这样。
然而再养老,也得给人家一丝希望不是?不给希望,也不能让人绝望啊。
浙江那个地界,南京的老哥们十分熟悉,从南京刑部之类的地方调一个靠谱的老哥,去接管轩輗留下来的这一摊子事儿,直接就给南京的老哥们留了个念想,兴许这一挂职,有了一截地方任职经历,转过头来就接到组织命令,进了北京城了呢?
这样南京的老哥们才能安心,紧密地团结在以南京兵部尚书张凤、魏国公徐显宗、丰城侯李贤的周围,为了建设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国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为了实现大明朝限制君权、重回乡贤时代、复苏门阀的事业而奋斗嘛!
一帮大佬琢磨完了这个,当即就开始拟写条陈了。
俞士悦是永乐十三年的进士,也是老人了,资历比内阁里一半的人都要老,抬举他,想必是不会有什么阻拦的。
很显然,内阁的想法,这是要一波掌控三法司,在中央上不再给内廷一星半点的机会了,至于外朝,有杨尚荆等人在外面张罗,慢一点就慢一点吧。
蠢货有一万种笨死的方法,聪明人的法子却大多相同。
这大概和1+1=2是一样的。
王骥这个兵部尚书、靖远伯能想到在这个当口上安插些乱子给内廷热闹热闹,杨溥当然也能想到。
比如前几天,都察院里面的大狗小狗就搁那儿瞎蹦跶,差点儿咬了外朝的大佬,这怎么能行?
对付恶狗,当然是要直接打死了,可是对付看家护院、只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可能沾染上狂犬病,连主人都咬的狗,就不能斩尽杀绝了,否则家里来了盗贼,你自己又不能亲手宰了他,那不就得关门放狗了?
所以,就要给这帮狗栓个绳儿。
然而都察院里面,右都御史陈镒去了北边办差,左都御史王文现在出镇陕西,就相当于都察院里面别说看狗的了,就是拴狗的的绳子都不够用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给都察院找一个栓绳的。
只要把狗拴住了,他就咬不到自己人了。
所以在第二天朝会的议题上,几个大佬商量了一下之后,直接把再举荐一名右都御史的事儿,给列了上去。
丰城侯和杨尚荆的封赏,和这个右都御史的分量比起来,怎么说呢,就是难说。
承认了杨尚荆的功劳,外朝就是直接获得了浙江、福建的全部兵权和江西的大部兵权,内廷再想要在这几个地方下钉子,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要是把这个右都御史给到位了,外朝就算是彻底控制住了三法司,对内廷的掣肘更加厉害,以后别说政令出不出北京城了,就是能不能从紫禁城、甚至是司礼监传出去,那都两说。
“如此一来,总也能达成一样。”杨溥满面红光地摸着自己颌下的长髯,整个人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其他几个大学士纷纷点头称赞,盛赞阁老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这就相当于给内廷放了一道选择题,如果内廷还想维持着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那么就必须按照外朝划下来的道道走,否则就只能掀桌。
而现在内廷有没有能力掀桌呢?有,但风险极大,正统皇帝不会冒这个风险,金英也未必愿意跟着胡闹。
毕竟,江西宁王府里,垂垂老矣的宁王朱权,可还翘首以盼,等着朱棣这一脉遵循靖难时候的诺言,给他分一半江山,或者“兄终弟及”呢。
什么?你说宁王不想?真出了事儿,宁王不想也是要想的。
“这右都御史,阁老看谁合适?”陈循称赞完了,这才问道。
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高官,和六部尚书一个级别的牛人,话语权极重,等闲是不能给上的,而这个人,也必须是外朝的铁杆。
杨溥摸着胡须,就在心里把有资格做这个的人,给过了一遍,然后抬起头来:“若是将轩惟行调回京师任职,诸位看来如何?”
马愉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杨溥会玩这一手。
轩輗是丰城侯保举出来的人才,别管是正统初年在浙江整顿军务,还是后来在浙江镇压一方,那都是功不可没的,再加上出身就是浙江道监察御史,根正苗红的都察院一员,底子、功绩都是有的,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有一点很让人恼火,就是他的底子。
这特么丰城侯刚刚立功,和皇上要封赏呢,你这一家伙给丰城侯保举的人提了整整一级,你这是要让丰城侯的势力膨胀到多大?
所以马愉想了想,还是给杨溥提了个醒::“老师,这轩惟行是丰城侯保举上来的,此番这般提议,怕是圣上那里……”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杨溥还能不明白?就见他点了点头,叹道:“是老夫心急了些,那么,俞士悦此人,你们看如何?”
俞士悦是现任的大理寺卿,正三品的高官,虽然看起来是政法口的,可是吧,根子和轩輗一样,也在都察院,而且他做过浙江按察副使,无论从出身,还是从为官的派系上来说,江南人,或者是在江南任职之后还能一路升迁的,那都是妥妥的外朝的自己人。
“若是让轩惟行接任这大理寺卿一职,倒也是妥帖的。”曹鼐眼前一亮,顿时点了点头。
轩輗毕竟不是京中挂职出去的侍郎,就好像于谦于廷益那样的,回来京中直接就能官升一级,可是吧,让他从主管一省刑狱的位置上走到京师,署理全国刑事案件复核这事儿,就显得靠谱多了。
刑狱口上的老把式,木有任何的越格提拔,再加上早年在南边清军的时候,还给年幼的皇帝清理过烂摊子,这么一个招牌,内廷总也是舍得的。
“如此也好。”杨溥闭上眼睛,点了点头,“南京那边,也得跟着动一动了。”
南京在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养老的地界,很多部院连个左右侍郎都没配齐了,说是管着南方,实际上权柄并不大,能捞的也不多,远离了权力中心的下场就是这样。
然而再养老,也得给人家一丝希望不是?不给希望,也不能让人绝望啊。
浙江那个地界,南京的老哥们十分熟悉,从南京刑部之类的地方调一个靠谱的老哥,去接管轩輗留下来的这一摊子事儿,直接就给南京的老哥们留了个念想,兴许这一挂职,有了一截地方任职经历,转过头来就接到组织命令,进了北京城了呢?
这样南京的老哥们才能安心,紧密地团结在以南京兵部尚书张凤、魏国公徐显宗、丰城侯李贤的周围,为了建设有大明特色的封建帝国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为了实现大明朝限制君权、重回乡贤时代、复苏门阀的事业而奋斗嘛!
一帮大佬琢磨完了这个,当即就开始拟写条陈了。
俞士悦是永乐十三年的进士,也是老人了,资历比内阁里一半的人都要老,抬举他,想必是不会有什么阻拦的。
很显然,内阁的想法,这是要一波掌控三法司,在中央上不再给内廷一星半点的机会了,至于外朝,有杨尚荆等人在外面张罗,慢一点就慢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