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一节课(下)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见同学们基本接受了空城计子虚乌有这个观点之后,唐宋继续说道:“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大概就是刚才有同学提到的借东风草船借箭了。”
和前世一样,这个世界草船借箭的故事也出现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可以说大家都是听着草船借箭的故事长大的,对诸葛亮、周瑜等形象的认识也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
在为周瑜翻案及打击空城计之后,唐宋再次将毒手伸向了“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
“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
“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杜牧的诗是这么写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唐宋的课也从最开始的妙语连珠变得严谨,没提出一个观点,唐宋都会列出各种史实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下面同学的兴致却没有因此而有丝毫降低,相反多数人听得格外入神,他们已经被唐宋所说的内容彻底吸引了。
虽然是第一次上课,但是唐宋准备的非常充足,再加上上课期间不时的看时间,选择性缩减一些要讲的内容,所以在下课前几分钟将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部结束。
“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讨论了三国人物的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课程和节目还是不同的,在最后,唐宋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各位同学,然后进行讨论。”
“简而言之,我们这个课程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
“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所以我非常欢迎同学们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唐宋笑了笑,“今天各位同学有些准备不足,我提出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各位同学没能找出有力的证据反驳我,我希望在未来的课程中你们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来与我进行探讨。”
“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课程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唐宋在最后提出了开这么课程的方向,这个时候下课的铃声也响起来了。
“已经下课了,那最后再耽误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大家回去后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些资料。”
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唐宋拖课而不满,反而一个个兴趣盎然,这一节课让大家对真实的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此同时,不少同学觉得这节课自己完全被唐宋带沟里了,如果现在唐老师透露下节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他们就可以回去好好准备一番,下一节课绝对不会这么被动!
“我们下一节课要讲的这个人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但是他死后骂名却是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
“而下节课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没错我们下节课就来探讨一下魏武大帝,历史上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丞相!”
“好了,那么这一节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我的课,同时也希望下一节课还能在这里看到各位的面孔,下课!”唐宋宣布下课,班上再次哄闹起来。
“老师,诸葛亮真的是被神化了么?”
“老师,那诸葛亮和周瑜到底谁更厉害啊?”
一下课,不少意犹未尽的同学就把唐宋围了起来,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唐宋也很乐意更同学们探讨,他没注意到的是坐在教室中央的一个女生默默的收起了竖了两节课的手机。
下课后过了整整半小时,围着唐宋的同学们才陆续散去,唐宋舒了一口气,没有真才实学的他面对同学们的围堵追问压力还是很大的,好在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深。
“看来回去真的要好好看一看三国了,万一哪天被问懵逼了,那就丢人丢大了!”
唐宋虽然很享受同学们对他的崇拜,但是也从同学们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毕竟不是易中天,很多东西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同学们的提问下,颇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回到家后,唐宋在网上搜了不少关于三国的史料,认真的研读了起来。
见同学们基本接受了空城计子虚乌有这个观点之后,唐宋继续说道:“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大概就是刚才有同学提到的借东风草船借箭了。”
和前世一样,这个世界草船借箭的故事也出现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可以说大家都是听着草船借箭的故事长大的,对诸葛亮、周瑜等形象的认识也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
在为周瑜翻案及打击空城计之后,唐宋再次将毒手伸向了“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
“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
“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杜牧的诗是这么写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唐宋的课也从最开始的妙语连珠变得严谨,没提出一个观点,唐宋都会列出各种史实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下面同学的兴致却没有因此而有丝毫降低,相反多数人听得格外入神,他们已经被唐宋所说的内容彻底吸引了。
虽然是第一次上课,但是唐宋准备的非常充足,再加上上课期间不时的看时间,选择性缩减一些要讲的内容,所以在下课前几分钟将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部结束。
“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讨论了三国人物的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民间形象和艺术形象。”课程和节目还是不同的,在最后,唐宋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课程的目的,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各位同学,然后进行讨论。”
“简而言之,我们这个课程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
“实际上,品读历史也可以有三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时代意见;第三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叫做个人意见。”
“所以我非常欢迎同学们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唐宋笑了笑,“今天各位同学有些准备不足,我提出的观点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各位同学没能找出有力的证据反驳我,我希望在未来的课程中你们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来与我进行探讨。”
“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课程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唐宋在最后提出了开这么课程的方向,这个时候下课的铃声也响起来了。
“已经下课了,那最后再耽误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大家回去后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些资料。”
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唐宋拖课而不满,反而一个个兴趣盎然,这一节课让大家对真实的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此同时,不少同学觉得这节课自己完全被唐宋带沟里了,如果现在唐老师透露下节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他们就可以回去好好准备一番,下一节课绝对不会这么被动!
“我们下一节课要讲的这个人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但是他死后骂名却是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
“而下节课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没错我们下节课就来探讨一下魏武大帝,历史上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丞相!”
“好了,那么这一节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我的课,同时也希望下一节课还能在这里看到各位的面孔,下课!”唐宋宣布下课,班上再次哄闹起来。
“老师,诸葛亮真的是被神化了么?”
“老师,那诸葛亮和周瑜到底谁更厉害啊?”
一下课,不少意犹未尽的同学就把唐宋围了起来,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唐宋也很乐意更同学们探讨,他没注意到的是坐在教室中央的一个女生默默的收起了竖了两节课的手机。
下课后过了整整半小时,围着唐宋的同学们才陆续散去,唐宋舒了一口气,没有真才实学的他面对同学们的围堵追问压力还是很大的,好在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深。
“看来回去真的要好好看一看三国了,万一哪天被问懵逼了,那就丢人丢大了!”
唐宋虽然很享受同学们对他的崇拜,但是也从同学们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毕竟不是易中天,很多东西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同学们的提问下,颇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回到家后,唐宋在网上搜了不少关于三国的史料,认真的研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