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谁让你放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芸娘。”
广陵城,城南某富户私宅内,一个锦衣宽袍的少年郎唤着一个粗衣布裙的中年妇女。
“少君有何吩咐?”看见少年郎使唤,中年妇女芸娘连忙上前问了一句。
“一会做饭的时候让张伯多熬一锅粥,记得放点羊肉和生姜,然后找些陶罐装起来,放满两头担,到时候我会让人去取的。”少年郎吩咐道。
“喏!”中年妇女领命唱喏退了下去。
少年郎吩咐下去后也转身进了内屋,此时屋内书桌前坐着一个老者正在看着书卷,听到少年郎的脚步声却头也没抬。
“父亲大人,孩儿已经吩咐下去了,并且让张伯放点羊肉和生姜,让饥民们也尝尝肉味。”
少年进了内屋,跪坐在书桌的另一边对着老者说道,当说到放肉的时候,语气还带着点邀功的味道,似乎在等着父亲的赞许。
不曾想。
“愚蠢,谁让你放的肉!”老者听到少年多放了肉,卷起了手中的书卷,狠狠的敲一下少年郎的头,怒骂了一句。
少年吃骂,顿时吓了一跳。
连忙用一种委屈的口吻说道:“父亲大人这是何意,王上号召城中富户每日可多煮一担粥到城外参与施济。孩儿是想城外流民应该有些许时日没有吃过肉,放了点肉下去罢了,为何打骂孩儿?”
“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罢了,你以为为父是心疼那一些肉吗?”
老者看到少年还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继续开口呵斥。
“你不想想,这施粥救济非一日之功,今日你施肉粥,明日你还继续施肉粥吗?且不说日日放肉,你我负担不起。就城外那些流民,今日吃的是肉粥,明日看到是白粥,定以为你我藏富,不肯施济,到时候徒惹人怨罢了。”
“……”少年郎被反驳得无话可说。
老者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少年,停顿了一会后又想起了什么一般继续开口说了起来。
“况且你我每日施粥一担,于私无损。但是你在粥中放肉,他人要在粥中放什么才不至于落入下乘?此风一旦见长,到时候人人相比,等到城中富户皆无以为继的时候,就没人再施粥救民,这样一来折的还是王上一片仁心,这样浅显的道理还不懂吗?”
看到少年还不为手动,老者以为少年还没开悟,又继续说着。
“城中富户每户每日一担白粥,不多不少,如此一来,可使富户不争,流民不贪。别看王上小小年纪,想得比谁都周全。就你这个蠢材,哪里能体会王上一片仁心义举。还不赶紧下去让张二只做白粥即可。”
被父亲一顿呵斥,少年郎这才醍醐灌顶,明白了此间道理,连忙告了声罪,退出房间再去交待下人一番。
同一时间,广陵城西某平民私宅内。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大汉看着正专心在厨房忙活的中年女子大声说道:“我说秀娘,刚才差役来说什么让我们做饭的时候下米多下点?你说我的米粮也不多,哪里来的米多下啊!”
“啊!吓死人了你,你是不是打铁打多了,耳朵都有点糊了啊。”正在做饭的中年妇女被大汉一喊吓了一跳,开口先骂了一句这才继续说道。
“差役来是说王上劝大家下米煮饭的时候多放点米,煮些米汤。到时候把米汤舀起来,放些残余杂粮米面下去煮成一锅,再担到城外发给饥民。瞧你那小气样,又没让你多下米!”
“刚才回来的路上看到不少人都担着白粥要出城呢,我道还以为差役是让我们也多下米去白给城外的流民。你也看到我每日打铁这么辛苦,能挣点小钱养活你们娘俩,放谁都不舍得啊。既然是多下点水煮米汤放残余的杂粮米面,这倒还可以嘛,看来我们这王上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听到不是让他家多下米,大汉的语气才柔和了许多。
“这人啊,谁没个遭灾的时候。王上只是让我们下点杂粮米面罢了,这每日多煮点又没什么损失。你累了先去休息吧,一会煮好了我喊你吃饭,吃完了你也把稀粥担出去分给那些饥民吧,都是可怜人!”听到大汉妥协了,中年继续念叨着赶他去休息。
但是大汉并没有退下去,看着正在做饭的中年妇女,反而上前动起了手脚,嘴边碎碎的念着:“是是是,我的好娘子心善,我的好娘子仁慈。”
“去去去,做饭呢,别动手动脚的。你这打一天铁不累是吧,不累那你就来添添火,真是的,给点脸,你还使上了。”中年妇女见状对着大汉的手拍打了几下,大汉这才停下手。
同样的情形,正发生在广陵城的大街小巷里。
此时的姜或正一身平民装束,在秦上缺和秦正的护卫下游弋在广陵城中的大街上。放眼可及,几乎所有的民宅内都升起了炊烟。
虽然现在天有些昏昏欲黑,但是路上还是有不少人。那些用车驾运着好几个担子的基本都是官宦人家,挑着两头担的基本是城中富户,至于只有一头挑,一头空的,就是一些平民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往城外分发给流民。
除掉了张绍,又经方弼之口启用了楚羽为王宫少府,还获取了不少民心。姜或当时就高高兴兴的回了宫,让楚羽留下主持赈济之事。
回宫后的姜或也没闲着,觉得光靠几处粥厂施济费时费力,流民排队也要排上老久,于是想起让城中百姓也参与施粥,当即派人去城外召来蔺离,经过一番商量,姜或亲笔誉写了《劝施米汤章》。
《劝施米汤章》重点在一个劝字上,并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愿为主。
劝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每日可以施白粥两担以上,劝秩比六百石以下和城中商户、富户每日多煮一担白粥,劝平民每日做饭时多加些水,熬出来的米汤再放点便宜的杂粮米面熬成杂粮粥,然后再送出城外给流民们。
这样一来,城外部分流民可以免去了排长队等分粥的痛苦,也团结了九江郡民和广陵国民的民心,按照姜或的话说就是:大家同为大夏子民。
姜或当场就交给了蔺离,让他到校经处多抄写几份,派秦正领着几十名士卒到城中各处宣传,自己也化装成平民出宫查看了一番。
最后还不忘让蔺离拿上一份给方弼过目,让方弼使手下差役也到城中相助劝民。
“芸娘。”
广陵城,城南某富户私宅内,一个锦衣宽袍的少年郎唤着一个粗衣布裙的中年妇女。
“少君有何吩咐?”看见少年郎使唤,中年妇女芸娘连忙上前问了一句。
“一会做饭的时候让张伯多熬一锅粥,记得放点羊肉和生姜,然后找些陶罐装起来,放满两头担,到时候我会让人去取的。”少年郎吩咐道。
“喏!”中年妇女领命唱喏退了下去。
少年郎吩咐下去后也转身进了内屋,此时屋内书桌前坐着一个老者正在看着书卷,听到少年郎的脚步声却头也没抬。
“父亲大人,孩儿已经吩咐下去了,并且让张伯放点羊肉和生姜,让饥民们也尝尝肉味。”
少年进了内屋,跪坐在书桌的另一边对着老者说道,当说到放肉的时候,语气还带着点邀功的味道,似乎在等着父亲的赞许。
不曾想。
“愚蠢,谁让你放的肉!”老者听到少年多放了肉,卷起了手中的书卷,狠狠的敲一下少年郎的头,怒骂了一句。
少年吃骂,顿时吓了一跳。
连忙用一种委屈的口吻说道:“父亲大人这是何意,王上号召城中富户每日可多煮一担粥到城外参与施济。孩儿是想城外流民应该有些许时日没有吃过肉,放了点肉下去罢了,为何打骂孩儿?”
“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罢了,你以为为父是心疼那一些肉吗?”
老者看到少年还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继续开口呵斥。
“你不想想,这施粥救济非一日之功,今日你施肉粥,明日你还继续施肉粥吗?且不说日日放肉,你我负担不起。就城外那些流民,今日吃的是肉粥,明日看到是白粥,定以为你我藏富,不肯施济,到时候徒惹人怨罢了。”
“……”少年郎被反驳得无话可说。
老者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少年,停顿了一会后又想起了什么一般继续开口说了起来。
“况且你我每日施粥一担,于私无损。但是你在粥中放肉,他人要在粥中放什么才不至于落入下乘?此风一旦见长,到时候人人相比,等到城中富户皆无以为继的时候,就没人再施粥救民,这样一来折的还是王上一片仁心,这样浅显的道理还不懂吗?”
看到少年还不为手动,老者以为少年还没开悟,又继续说着。
“城中富户每户每日一担白粥,不多不少,如此一来,可使富户不争,流民不贪。别看王上小小年纪,想得比谁都周全。就你这个蠢材,哪里能体会王上一片仁心义举。还不赶紧下去让张二只做白粥即可。”
被父亲一顿呵斥,少年郎这才醍醐灌顶,明白了此间道理,连忙告了声罪,退出房间再去交待下人一番。
同一时间,广陵城西某平民私宅内。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大汉看着正专心在厨房忙活的中年女子大声说道:“我说秀娘,刚才差役来说什么让我们做饭的时候下米多下点?你说我的米粮也不多,哪里来的米多下啊!”
“啊!吓死人了你,你是不是打铁打多了,耳朵都有点糊了啊。”正在做饭的中年妇女被大汉一喊吓了一跳,开口先骂了一句这才继续说道。
“差役来是说王上劝大家下米煮饭的时候多放点米,煮些米汤。到时候把米汤舀起来,放些残余杂粮米面下去煮成一锅,再担到城外发给饥民。瞧你那小气样,又没让你多下米!”
“刚才回来的路上看到不少人都担着白粥要出城呢,我道还以为差役是让我们也多下米去白给城外的流民。你也看到我每日打铁这么辛苦,能挣点小钱养活你们娘俩,放谁都不舍得啊。既然是多下点水煮米汤放残余的杂粮米面,这倒还可以嘛,看来我们这王上也是通情达理之人。”
听到不是让他家多下米,大汉的语气才柔和了许多。
“这人啊,谁没个遭灾的时候。王上只是让我们下点杂粮米面罢了,这每日多煮点又没什么损失。你累了先去休息吧,一会煮好了我喊你吃饭,吃完了你也把稀粥担出去分给那些饥民吧,都是可怜人!”听到大汉妥协了,中年继续念叨着赶他去休息。
但是大汉并没有退下去,看着正在做饭的中年妇女,反而上前动起了手脚,嘴边碎碎的念着:“是是是,我的好娘子心善,我的好娘子仁慈。”
“去去去,做饭呢,别动手动脚的。你这打一天铁不累是吧,不累那你就来添添火,真是的,给点脸,你还使上了。”中年妇女见状对着大汉的手拍打了几下,大汉这才停下手。
同样的情形,正发生在广陵城的大街小巷里。
此时的姜或正一身平民装束,在秦上缺和秦正的护卫下游弋在广陵城中的大街上。放眼可及,几乎所有的民宅内都升起了炊烟。
虽然现在天有些昏昏欲黑,但是路上还是有不少人。那些用车驾运着好几个担子的基本都是官宦人家,挑着两头担的基本是城中富户,至于只有一头挑,一头空的,就是一些平民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往城外分发给流民。
除掉了张绍,又经方弼之口启用了楚羽为王宫少府,还获取了不少民心。姜或当时就高高兴兴的回了宫,让楚羽留下主持赈济之事。
回宫后的姜或也没闲着,觉得光靠几处粥厂施济费时费力,流民排队也要排上老久,于是想起让城中百姓也参与施粥,当即派人去城外召来蔺离,经过一番商量,姜或亲笔誉写了《劝施米汤章》。
《劝施米汤章》重点在一个劝字上,并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愿为主。
劝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每日可以施白粥两担以上,劝秩比六百石以下和城中商户、富户每日多煮一担白粥,劝平民每日做饭时多加些水,熬出来的米汤再放点便宜的杂粮米面熬成杂粮粥,然后再送出城外给流民们。
这样一来,城外部分流民可以免去了排长队等分粥的痛苦,也团结了九江郡民和广陵国民的民心,按照姜或的话说就是:大家同为大夏子民。
姜或当场就交给了蔺离,让他到校经处多抄写几份,派秦正领着几十名士卒到城中各处宣传,自己也化装成平民出宫查看了一番。
最后还不忘让蔺离拿上一份给方弼过目,让方弼使手下差役也到城中相助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