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义无反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由校阴沉着脸耐着性子,细细听完了代王朱鼐钧歇斯底里的咆哮。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为大明复兴所做的一切,早已成为明朝各个既得利益阶层的眼中钉,肉中刺。
幸好自始皇以来,大一统的君权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因此这些利益阶层不敢公然扯旗造反,便暗中唆使已经老糊涂的代王当替死鬼。
自己做的这些事,也幸好是发生在明朝。要是放在利益关系紧密,地域观念浓厚的欧洲,自己早他妈成全民公敌了。
那个法兰西的著名矮个子,因为想要学习秦始皇当整个欧洲的乡长,结果被全欧的村长联合起来痛殴了一顿,只好凄凉地远窜圣赫纳岛吹海风,最后还被人喂了耗子药….
从一开始,自己脑子就发热了啊,一直以为这些明朝官吏和皇族,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国家意识。只要有这么一丁点的意识,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自己弱化权臣,打击豪商,分化蒙古的真正目的。
可现实就是,现阶段家族和集团的利益,远远大于国家利益。国家,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用来刷名望和领养老金的。至于更大的利益,家族、外人甚至异族都可以协商和分享,唯独皇上是无权触碰的。
因为他们明白,皇权的集权性和占有性,会让他们的利益变成水中花井中月。在此前提下,任何集团和家族都将成为皇权的附庸,从而丧失掉自主性。而为了取得利益自主分配权,皇权与臣权进行了将近千年的交锋。最终在从宋朝,臣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东华门唱名,让臣权终于可以从思想上一手遮天。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他们天然占据了政治优势,从而一手主导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权。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受损害就行,至于谁当皇帝,他们根本就无所谓。
当年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观念的提出,符合农耕社会要求稳定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整个华夏社会彻底进入了家族时代。在程朱理学“弱枝强干”的变态配合下,在随后的华夏历史发展中,家族及集团利益,都远远在皇权甚至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效忠的是能带给他们利益的‘君’,而并非这个利益载体的‘国’。能保证他们利益的就是鸟生鱼汤,不能保证甚至损害他们利益的,就是夏桀商纣。
在社会的读书识字率低于5%的时候,他们不仅是绝对的社会舆论引导者,更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生杀大权。他们站在金字塔塔尖,呼风唤雨招兽放咒,几乎无所不能。
………………………………………………………………………………………
当一个皇帝学会思考并开始质疑他们之时,那么即使联合异族推翻整个国家,他们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摸着胡子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句话放在现在,是颇受很多人赞同的。很多不如意之人,甚至用此对社会进行所谓的批判和揭露,以表现自己恨不能也追随屈原跳河。那多悲壮,多受敬仰。于是站在岸边左顾右盼,还大声嚷嚷着:劳资要跳了啊,别拉我…可你他妈的倒是跳啊!!!
当一个君主的“仁”,“贼”,“义”,“残”,“暴”的评判标准,被一个集团甚至一个阶层所把控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社会批判家或者公蜘,有没有一个人真正想过,这是怎样一种可怕而恐怖的事情?这是怎样一种可悲而又可怜的情形。
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集汉族光辉文化之大成,名扬四海!万历朝,国内百姓生活富足,民间思想百花齐放,华夏大有再度中兴之望;对内对外三大战争,昭现华夏之威天国之雄。可是因为成祖之后的历代明皇,一直坚持不懈的想要重新收回君权,惹怒了国内利益集团,于是后世史书上的明朝皇帝形象,被各种抹黑和污蔑。
辫子朝,皇上公款四处吃喝海内烂嫖,被称颂为圣君;几大对内对外战争屡败屡战,被称赞为十全武功;以彻底毁灭华夏文明为基础,抽掉华夏脊梁为根本的《四库全书》,被称赞为“亘古未有之奇书”。这一切原因为何?在于辫子很聪明的保留了家族与集团的基本利益。既然得了好处,那就说好话吧,那怕为此需要卑躬屈膝放弃汉家尊严。
朱由校当然不会傻到采取后世的某些极端措施来控制思想,但也绝对不会再放任明朝士大夫与武将阶层,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下去。华夏乃中国,中国乃华夏,只有统一的国民思想,才能真正挽救明朝。这是以后朱由校心中的逆鳞,任谁也不能触碰。
…………………………………………………………………………………………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由校明白,如果他现在采取和辫子一样的做法,国家自然可以稳固。大不了退一步,采取君主立宪,也能救明朝与水火。可,如此一来,明朝及整个华夏未来的走势,将会彻底走向未知与不可控。
辫子朝的做法,以对内绝对的思想控制和武力镇压为基础,将一个足以匹敌世界的东方帝国,活生生变成了半奴隶半集权制的黑暗国家。整个国家的发展即使偶有灵光闪烁,也不可救药的进入了癌症晚期,最后只有任人鱼肉宰割,彻底沦为了列强的游乐场。
历史已经证明,辫子朝的做法能自保一时,但最后付出的代价,任何一个华夏子孙都不能接受。华夏历史,从来都是包容并蓄海纳百川。也许我们会落后一时,但不会落后一世。借用后世的一句话,什么事只要中国人玩顺了,基本也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而诸多穿越者首选的君主立宪制,朱由校也早已思虑再三。但无论是二元君主制还是议会君主制,其本质来说,都是君主被一群实力集团所拥护,进而施行君主权力。
这事本来也不新鲜,华夏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玩了五百四十九年,直到秦帝国的建立。期间皇帝都沦落到卖祭祀用的猪肉了,君权可谓衰落到极致。
有人会说,这不一样,别人有议会,有内阁,有民主。嗯,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您可能忘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之中每一个有实力的集团,其所辖领土与人口及综合实力,是欧洲的村长能比的?额忘了,那时的欧洲还是蛮荒时代,罗马共和国还在努力打怪升级。
从客观角度来看,不能说人家欧洲国小民寡就不能分封而建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因此欧洲封建制与华夏的封建制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国之君与实力集团,相互搭伙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皆大欢喜,过得不好,拿起菜刀PK。
欧洲各国能在17世纪,实现当时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就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第一,国家足够小,大家出门就能凑桌麻将,抬腿就能迈入他国;第二,实权集团之中谁也不具有颠覆性力量,任何一方都难以坐大。
在华夏内部PK期间,很自然的没有产生什么议会内阁一类的实权机构。那是因为领土太大了,这与欧洲各国截然不同。总不能三月发通知,大家六月才聚在一起开party。这种办事效率能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而以华夏领土之大利益之丰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实力集团的强弱之分,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多个诸侯国,到最后剩下了战国七雄,再到始皇帝一统江山,完成了利益的集中。至于欧洲的利益嘛,好像罗马人一直把欧洲当做荒蛮之所…
华夏用历史证明了,管理一个地域广大,文化差别明显的超级大国,必须用集权的模式,否则,这个国家将会陷入不断的战火之中。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年的战争就是明证。
因此,君主集权模式是华夏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要简单用欧洲的发展来套用。你让那些欧洲村长来试试?用不了几天,就能被挂在城门楼上看风景。视野决定眼界,客观决定发展,可不是说说了事。
明朝在自己手中,今后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政治体系,朱由校现在不想多想。历史发展岂能被某个人的想法所左右?后世太祖对此曾有精辟评述,就四个字,实事求是。
………………………………………………………………………………………….
至于被后世不少人称颂的欧洲16世纪的发展模式,在朱由校看来,欧洲人逆天的侥幸和运气实在无人能及,堪比10元买中福彩一个亿。
彼时,亚欧之间的海陆通道都被奥斯曼和波斯帝国把控,明帝国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面对东方帝国的强力压迫,屡败屡战处于生存危机中的欧洲贵族,只好发挥祖先的冒险精神和抢劫传统,嘴里含着短刀手里拿着火枪,划着舢板喊着号子,拼命开拓新世界。
当更加落后但富饶无比的南美及北美大陆,出现在他们眼前之时,已经趴在床上眼含热泪准备脱裤子的欧洲贵族,立刻紧紧捂着屁股,拨开东方帝国挥舞的银票,义正言辞地说出了七个字:起开,伦家有钱了…
于是一个个穷困潦倒的村长,摇身一变,成了拿腔捏调的贵族。随后,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的,重新制定蓝星的游戏规则。当看到波斯帝国的腐朽,奥斯曼帝国的堕落,明帝国不可思议的衰败以后,欧洲贵族小心地亮出了腰间的两把菜刀,结巴着说道:“打,打,打劫”…
欧洲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主。欧洲各个民族之间,彼此厮杀了几千年而毫无结果。被强盛的亚洲帝国吊打了无数次后,发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避免成为小受。而且合伙当海盗抢劫弱小民族,更是来快钱的不二法门。于是,协商机制诞生了。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雏形的诞生,民族与国家成为主要的国际行为体,不再是以往的君主或者村长。
在此背景下,欧洲实力集团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为了避免数钞票的时候被人戳脊梁骨,那么实力相对更弱小的皇帝,就被剥夺更多权力成了背锅侠。于是君主立宪诞生了。
当海洋霸权兴起,进入物资大流通时代以后。欧洲小国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相对灵活的政经政策,顺利搭上了随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快车。而政治与经济政策相对僵化和繁琐的东方各帝国,在时代大发展的浪潮中,被慢慢没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朱由校在城门的寒风中矗立良久,无数的历史画面,如电影片段般在脑海中闪过。后世无数有识之士,用生命和热血发出的“中华民族,需独立自强”的呐喊声,如汹涌的惊涛骇浪,在耳畔振聋发聩。
明朝灭亡之文化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只有“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这一极端自私的家族与利益集团传统认知。无怪乎晚明后期,投敌卖国者如过江之鲫,面对昔日同胞高举屠刀,如杀猪宰狗;
明朝灭亡之政治根源,在于文人至上的高启心态,让传统的士族阶层,认为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皇帝坐江山,自己依然笑春风。出卖与背叛,不过是换取自己名声的途径而已,根本没有心理负担,大不了动动笔杆子修改史书;
明朝灭亡之经济根本,在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历史上对于商人极端的压迫,让传统的华夏商人阶层习惯性的投机取巧,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根本没有意识到,依托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获取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国内。而世界经济贸易这一庞大的蛋糕,才刚刚开始和面。
自己不是秦皇汉武,也比不了唐宗宋祖。但,自己同样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在自己手中堕落,华夏民族也绝对不会沦为异族奴隶。
而大明中兴之首要,皇权,必需再度集中;军政,必需再度集中。敢有阻挠者,杀无赦!!!朕,乃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
望着天际的朝阳,朱由校原本涣散的眼神开始慢慢凝聚,两手渐渐攥成了一个拳头。他目光沉着地看着代王朱鼐钧,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到:
“皇叔,你说的,朕都已知晓。但朕之意已决,大明中兴乃朕之夙愿,为此朕将义无反顾!!对了皇叔,你和你的家人都去京城吧。朕的事情很多,没时间杀一只狗。”
朱鼐钧原本希望借古讽今激怒皇上,让朱由校大开杀戒,令其背上暴君之名,进而重演历史旧事。为此,他早已安排嫡长子悄悄隐秘在外,为的就是日后起事之时,能够掌握先机。
如今听完朱由校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着皇上步履沉稳而坚定的离开城头,朱鼐钧如同一只被狮子抢走了猎物的鬣狗,发出了鬼哭般的悠长哀嚎…
朱由校阴沉着脸耐着性子,细细听完了代王朱鼐钧歇斯底里的咆哮。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为大明复兴所做的一切,早已成为明朝各个既得利益阶层的眼中钉,肉中刺。
幸好自始皇以来,大一统的君权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因此这些利益阶层不敢公然扯旗造反,便暗中唆使已经老糊涂的代王当替死鬼。
自己做的这些事,也幸好是发生在明朝。要是放在利益关系紧密,地域观念浓厚的欧洲,自己早他妈成全民公敌了。
那个法兰西的著名矮个子,因为想要学习秦始皇当整个欧洲的乡长,结果被全欧的村长联合起来痛殴了一顿,只好凄凉地远窜圣赫纳岛吹海风,最后还被人喂了耗子药….
从一开始,自己脑子就发热了啊,一直以为这些明朝官吏和皇族,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国家意识。只要有这么一丁点的意识,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自己弱化权臣,打击豪商,分化蒙古的真正目的。
可现实就是,现阶段家族和集团的利益,远远大于国家利益。国家,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用来刷名望和领养老金的。至于更大的利益,家族、外人甚至异族都可以协商和分享,唯独皇上是无权触碰的。
因为他们明白,皇权的集权性和占有性,会让他们的利益变成水中花井中月。在此前提下,任何集团和家族都将成为皇权的附庸,从而丧失掉自主性。而为了取得利益自主分配权,皇权与臣权进行了将近千年的交锋。最终在从宋朝,臣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东华门唱名,让臣权终于可以从思想上一手遮天。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他们天然占据了政治优势,从而一手主导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权。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受损害就行,至于谁当皇帝,他们根本就无所谓。
当年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观念的提出,符合农耕社会要求稳定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整个华夏社会彻底进入了家族时代。在程朱理学“弱枝强干”的变态配合下,在随后的华夏历史发展中,家族及集团利益,都远远在皇权甚至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效忠的是能带给他们利益的‘君’,而并非这个利益载体的‘国’。能保证他们利益的就是鸟生鱼汤,不能保证甚至损害他们利益的,就是夏桀商纣。
在社会的读书识字率低于5%的时候,他们不仅是绝对的社会舆论引导者,更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生杀大权。他们站在金字塔塔尖,呼风唤雨招兽放咒,几乎无所不能。
………………………………………………………………………………………
当一个皇帝学会思考并开始质疑他们之时,那么即使联合异族推翻整个国家,他们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摸着胡子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句话放在现在,是颇受很多人赞同的。很多不如意之人,甚至用此对社会进行所谓的批判和揭露,以表现自己恨不能也追随屈原跳河。那多悲壮,多受敬仰。于是站在岸边左顾右盼,还大声嚷嚷着:劳资要跳了啊,别拉我…可你他妈的倒是跳啊!!!
当一个君主的“仁”,“贼”,“义”,“残”,“暴”的评判标准,被一个集团甚至一个阶层所把控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社会批判家或者公蜘,有没有一个人真正想过,这是怎样一种可怕而恐怖的事情?这是怎样一种可悲而又可怜的情形。
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集汉族光辉文化之大成,名扬四海!万历朝,国内百姓生活富足,民间思想百花齐放,华夏大有再度中兴之望;对内对外三大战争,昭现华夏之威天国之雄。可是因为成祖之后的历代明皇,一直坚持不懈的想要重新收回君权,惹怒了国内利益集团,于是后世史书上的明朝皇帝形象,被各种抹黑和污蔑。
辫子朝,皇上公款四处吃喝海内烂嫖,被称颂为圣君;几大对内对外战争屡败屡战,被称赞为十全武功;以彻底毁灭华夏文明为基础,抽掉华夏脊梁为根本的《四库全书》,被称赞为“亘古未有之奇书”。这一切原因为何?在于辫子很聪明的保留了家族与集团的基本利益。既然得了好处,那就说好话吧,那怕为此需要卑躬屈膝放弃汉家尊严。
朱由校当然不会傻到采取后世的某些极端措施来控制思想,但也绝对不会再放任明朝士大夫与武将阶层,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下去。华夏乃中国,中国乃华夏,只有统一的国民思想,才能真正挽救明朝。这是以后朱由校心中的逆鳞,任谁也不能触碰。
…………………………………………………………………………………………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由校明白,如果他现在采取和辫子一样的做法,国家自然可以稳固。大不了退一步,采取君主立宪,也能救明朝与水火。可,如此一来,明朝及整个华夏未来的走势,将会彻底走向未知与不可控。
辫子朝的做法,以对内绝对的思想控制和武力镇压为基础,将一个足以匹敌世界的东方帝国,活生生变成了半奴隶半集权制的黑暗国家。整个国家的发展即使偶有灵光闪烁,也不可救药的进入了癌症晚期,最后只有任人鱼肉宰割,彻底沦为了列强的游乐场。
历史已经证明,辫子朝的做法能自保一时,但最后付出的代价,任何一个华夏子孙都不能接受。华夏历史,从来都是包容并蓄海纳百川。也许我们会落后一时,但不会落后一世。借用后世的一句话,什么事只要中国人玩顺了,基本也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而诸多穿越者首选的君主立宪制,朱由校也早已思虑再三。但无论是二元君主制还是议会君主制,其本质来说,都是君主被一群实力集团所拥护,进而施行君主权力。
这事本来也不新鲜,华夏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玩了五百四十九年,直到秦帝国的建立。期间皇帝都沦落到卖祭祀用的猪肉了,君权可谓衰落到极致。
有人会说,这不一样,别人有议会,有内阁,有民主。嗯,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您可能忘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之中每一个有实力的集团,其所辖领土与人口及综合实力,是欧洲的村长能比的?额忘了,那时的欧洲还是蛮荒时代,罗马共和国还在努力打怪升级。
从客观角度来看,不能说人家欧洲国小民寡就不能分封而建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因此欧洲封建制与华夏的封建制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国之君与实力集团,相互搭伙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皆大欢喜,过得不好,拿起菜刀PK。
欧洲各国能在17世纪,实现当时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就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第一,国家足够小,大家出门就能凑桌麻将,抬腿就能迈入他国;第二,实权集团之中谁也不具有颠覆性力量,任何一方都难以坐大。
在华夏内部PK期间,很自然的没有产生什么议会内阁一类的实权机构。那是因为领土太大了,这与欧洲各国截然不同。总不能三月发通知,大家六月才聚在一起开party。这种办事效率能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而以华夏领土之大利益之丰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实力集团的强弱之分,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多个诸侯国,到最后剩下了战国七雄,再到始皇帝一统江山,完成了利益的集中。至于欧洲的利益嘛,好像罗马人一直把欧洲当做荒蛮之所…
华夏用历史证明了,管理一个地域广大,文化差别明显的超级大国,必须用集权的模式,否则,这个国家将会陷入不断的战火之中。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年的战争就是明证。
因此,君主集权模式是华夏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要简单用欧洲的发展来套用。你让那些欧洲村长来试试?用不了几天,就能被挂在城门楼上看风景。视野决定眼界,客观决定发展,可不是说说了事。
明朝在自己手中,今后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政治体系,朱由校现在不想多想。历史发展岂能被某个人的想法所左右?后世太祖对此曾有精辟评述,就四个字,实事求是。
………………………………………………………………………………………….
至于被后世不少人称颂的欧洲16世纪的发展模式,在朱由校看来,欧洲人逆天的侥幸和运气实在无人能及,堪比10元买中福彩一个亿。
彼时,亚欧之间的海陆通道都被奥斯曼和波斯帝国把控,明帝国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面对东方帝国的强力压迫,屡败屡战处于生存危机中的欧洲贵族,只好发挥祖先的冒险精神和抢劫传统,嘴里含着短刀手里拿着火枪,划着舢板喊着号子,拼命开拓新世界。
当更加落后但富饶无比的南美及北美大陆,出现在他们眼前之时,已经趴在床上眼含热泪准备脱裤子的欧洲贵族,立刻紧紧捂着屁股,拨开东方帝国挥舞的银票,义正言辞地说出了七个字:起开,伦家有钱了…
于是一个个穷困潦倒的村长,摇身一变,成了拿腔捏调的贵族。随后,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的,重新制定蓝星的游戏规则。当看到波斯帝国的腐朽,奥斯曼帝国的堕落,明帝国不可思议的衰败以后,欧洲贵族小心地亮出了腰间的两把菜刀,结巴着说道:“打,打,打劫”…
欧洲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主。欧洲各个民族之间,彼此厮杀了几千年而毫无结果。被强盛的亚洲帝国吊打了无数次后,发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避免成为小受。而且合伙当海盗抢劫弱小民族,更是来快钱的不二法门。于是,协商机制诞生了。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雏形的诞生,民族与国家成为主要的国际行为体,不再是以往的君主或者村长。
在此背景下,欧洲实力集团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为了避免数钞票的时候被人戳脊梁骨,那么实力相对更弱小的皇帝,就被剥夺更多权力成了背锅侠。于是君主立宪诞生了。
当海洋霸权兴起,进入物资大流通时代以后。欧洲小国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相对灵活的政经政策,顺利搭上了随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快车。而政治与经济政策相对僵化和繁琐的东方各帝国,在时代大发展的浪潮中,被慢慢没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朱由校在城门的寒风中矗立良久,无数的历史画面,如电影片段般在脑海中闪过。后世无数有识之士,用生命和热血发出的“中华民族,需独立自强”的呐喊声,如汹涌的惊涛骇浪,在耳畔振聋发聩。
明朝灭亡之文化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只有“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这一极端自私的家族与利益集团传统认知。无怪乎晚明后期,投敌卖国者如过江之鲫,面对昔日同胞高举屠刀,如杀猪宰狗;
明朝灭亡之政治根源,在于文人至上的高启心态,让传统的士族阶层,认为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皇帝坐江山,自己依然笑春风。出卖与背叛,不过是换取自己名声的途径而已,根本没有心理负担,大不了动动笔杆子修改史书;
明朝灭亡之经济根本,在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历史上对于商人极端的压迫,让传统的华夏商人阶层习惯性的投机取巧,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根本没有意识到,依托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获取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国内。而世界经济贸易这一庞大的蛋糕,才刚刚开始和面。
自己不是秦皇汉武,也比不了唐宗宋祖。但,自己同样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在自己手中堕落,华夏民族也绝对不会沦为异族奴隶。
而大明中兴之首要,皇权,必需再度集中;军政,必需再度集中。敢有阻挠者,杀无赦!!!朕,乃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
望着天际的朝阳,朱由校原本涣散的眼神开始慢慢凝聚,两手渐渐攥成了一个拳头。他目光沉着地看着代王朱鼐钧,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到:
“皇叔,你说的,朕都已知晓。但朕之意已决,大明中兴乃朕之夙愿,为此朕将义无反顾!!对了皇叔,你和你的家人都去京城吧。朕的事情很多,没时间杀一只狗。”
朱鼐钧原本希望借古讽今激怒皇上,让朱由校大开杀戒,令其背上暴君之名,进而重演历史旧事。为此,他早已安排嫡长子悄悄隐秘在外,为的就是日后起事之时,能够掌握先机。
如今听完朱由校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着皇上步履沉稳而坚定的离开城头,朱鼐钧如同一只被狮子抢走了猎物的鬣狗,发出了鬼哭般的悠长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