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明少皇 > 第九章 我死便是

第九章 我死便是

作者:喝水的犀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程高山和两个山西商人的谈判很顺利,对于商人送来的几分薄礼,程高山也坦然接受。想多运出去一点粮食而已,这么简单的要求可以答应,草原上的牧民也不容易啊。

    商人考虑的周全,给了蒙古人粮食,蒙古人就不会骚扰边境,还能和他们继续互市,大家都得利,这样的事可以越多越好。

    至于康西草原种麦子的事,就让那些商人去操心吧,农税,商税收足了即可。有辽民来投也是一件好事,青壮又会增加不少。也不知道他们这次能从草原带回来多少?能救一个是一个吧,大家都不容易。

    觥筹交错之中,程高山流露出想要回杭州的打算,黄云发和田兰生对视一眼,指着一副临摹用的字帖说道,家里小儿尚未开蒙,愿求得县令墨宝为小儿明智,并以为家中珍藏,特此奉上白银五万两,作为润笔费。程高山推辞不过,便命人将字帖裱好,送与二人。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打乱了宾主言欢的场面。守城的小吏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大人,不好了,不好了。守城士卒发现,城北方向烟尘滚滚,似有旌旗林立,估计不下万人。还请大人明示,应该如何处置。”

    程高山顺了顺八字胡,心里有些奇怪:京城救援宣府的大军,应该是走无定河一带,经涿鹿县去到宣府。昨天刚刚有军令到来,说为了避免骚扰皇上,令城中居民不得外出。那这只大军又是从那里来的?

    来不及多想,程高山迅疾写下手令交予两个商人,便打着仪仗,匆匆赶往城北。黄云发和田兰生,细细看了看手令,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急忙往城西赶去,那里的大批粮食早已整装待发,准备运往茫茫草原。

    ………………………………………………………………………………………..

    站在并不雄伟的城墙上,看着康西草原上远远升起的淡淡黑烟,程高山双手不停地张开合上,脑子里转过了无数种可能,甚至连蒙古人偷袭都想到了。怀来县虽然为军事重镇,但城墙却年久失修,驻军多为老弱,根本抵挡不了任何军队的一轮进攻。

    一条细细的黑线在地平线上出现,还伴有隐隐的马蹄声,怀来县所有驻军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多会儿,一队骑兵举着旌旗来到了城墙下,看清了旗帜上的标志后,所有人都送了一口气,原来是京营的部队。当一面巨大的旗帜出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说点题外的,明朝的旗帜很简单,多以日月旗为主,但当时并没有国旗这个概念,因此日月旗仅仅是一种表示军事力量的存在而已,这与我们日常用的名片差不多。

    明朝甚至大量出现过膏药旗,因此某个号称继承了中华传统的矬子民族,我个人表示很赞同,自问曾经翻遍史书,就没见过连别国的旗帜都继承使用至今的,都跪舔到这种程度了,我还能有什么话说?

    虽然矬子族一再表示,他们公元八世纪就已经使用膏药旗了,虽然现在没有挖到实物。另外他们还是有自己辉煌历史开端的,号称奈良时代。无数日本的经典传说从那时开始…

    嗯,我也赞同,毕竟唐朝文化在那时空前影响了日本。于是日本模仿唐朝文字,开创了日文,更编著了名为《杨氏汉语抄》的汉和词典来解读汉字。

    不过,编了几本词典,以朗诵唐诗宋词为荣,还照抄了明朝的太阳旗,就是继承了中华传统?肤浅不是矬子的错,毕竟有些事情出娘胎的时候就注定了。咱不能生气,一旦生气了,矬子会用他丰富的经验把我们打败。)

    …………………………………………………………………………………………………

    一面巨大的五爪金龙旗,缓缓出现在了怀来县城外。金龙随着旗帜在风中翻滚,四只利爪如同在云端挥舞,似乎随时都要一飞冲天。众人大眼瞪小眼,以前没见过啊…

    当其余人还在猜测之时,程高山慌慌张张地跑下了城楼,如同屁股上中了一箭。一脚踹开了顶着城门的士兵,县令亲手拉开了沉重的城门。

    五爪那是皇家象征,能使用五爪金龙旗的只有皇上。如果来的不是皇上,程高山认为他可以把家中的经史典籍,一把火烧了烤羊肉串。

    程高山迈着小碎步来到金龙旗下,一撩长袍恭敬地跪倒在地,行君臣大礼,口中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少守城士兵还在扣在下巴,正琢磨这是怎么一回事。将官的鞭子就抽了过来,低声咆哮道:“都他妈瞎眼了?皇上来了,快跪下。要是惹恼了皇上,劳资可保不住你们这帮王八蛋。”

    随着一片轰然跪地声,整个怀来县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跪拜完毕,侍卫缓缓撩开五爪金龙旗。一个骑着白色龙驹身着明光重铠的少年,在刺眼的反光之中,傲然出现了众人面前。

    …………………………………………………………………………………………..

    屋内精巧的楠木家具,就不是普通人家可以置办的;黄梨木窗棱明雕暗刻的工艺,非常人能及;房梁上繁复细腻的雕花,必定出自大家之手;巨大的客厅门居然是用香樟木做的,也不知道这县令那里找来的这么大的木料。

    花园之中假山林立树荫茂密,却没有一丝北方的浑厚大气,只有江南秀雅之意;信步走在廊桥之上,清澈的湖水之中金鲤成群结队嬉戏追逐;潺潺流水声里,一间茅草屋隐约可见。

    朱由校站在茅草屋内,又细细打量了一番。心中不由感叹,在这风高苦寒的塞北之地,竟然有如此颇具江南风韵的房子,连盖草屋的都是南方特产的红茅草,足见主人是何其用心。

    草屋中堂一副惟妙惟肖的美女画像,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低矮的桃花丛中,一个样貌清秀的年轻女子端坐花下,眉眼含笑可谓人比花娇,但神色中却有一丝淡淡地忧伤。她手中紧紧绕着香巾,不知是在等待负心郎的归来,还是期盼远方传来心上人平安的消息。

    见皇上看得认真,程高山心里黯黯神伤之余,也有一点暗暗得意,不由出言道:“皇上,画作之上的妇人,乃是下官亡故的内子,至今已有十年。每每思之,都令老夫肝肠寸断。”

    “嗯,原来如此,怪不得一笔一划之间,都能见到心血。‘凤落梧桐桐落凤,珠联璧合璧珠连’,画上的对联也是你做的?刚才在屋里,朕不仅没见到一个女仆,连女子的脂粉味都没有。一晃十年,世间如你般用情至深的倒也少见。

    你夫妇情深义重,倒很符合《诗经?大雅?卷阿》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就是这对联与画作相比,差了点意思,朕送你一副对联:桃花褪却,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

    写出这个名对的李香君,现在还是呀呀婴儿,她与侯公子的恋情后来被人写成了《桃花扇》。李香君就此为人所知,为人所敬重。

    想想也特么操蛋,知书达礼的秦淮八艳,却个个有骨气;号称诗赋双绝自负天下无二的大明才子,软骨头之多如过江之鲫,连孔老二的后人都带头剃发,率先撅起屁股口呼奴才。

    不知孔老二还有没有机会找他的子孙算账,眼下朱由校决定找机会敲打一下,这个已经泪眼滂沱的程县令。

    …………………………………………………………………………………………..

    程县令的功夫茶,确实下了功夫,一举一动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还带着一股空灵之味。朱由校慢慢转动着茶杯,细细品味着口中茶水。茶叶是地道的龙井,沏茶的井水也是上乘。能在塞北喝到如此的茶汤,以后说出去也是一桩美事。

    但一个县令,十年时间不理政务,只顾着与自己的亡妻,空山话寂寞,清风叙花落。是不是特么太过分了。如果不是一路上打听到程高山二十年前,还算一个清廉的干吏,只是妻子亡故后才像变了一个人。不然朱由校今天进城后,第一个要砍的就是他的脑袋。

    后世一直不明白,为何会有“挽救干部”这样的说法。以前一直认为,就应该砍了了事。但如今的朱由校,却好像有点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读书是本事,但能读书又能当官的那就是能力。

    朱由校认为,程高山还在可以挽救范围内。这人是贪污,但是没有听说其余的劣迹。而且妻子亡故后,也没有祸害那家姑娘的传闻,虽然愿意被他祸害的姑娘,估计不少。

    更重要的是,朱由校从里长那里得到了,四年前县令颁布的那条榜文的原文。也不知道那个只能认识几个字的老头,为何把这张榜文收藏的那么好。

    榜文中明确写明了,令各村寨不得拒绝归附的辽民。而且县衙对于吸纳归附辽民的村寨,还有税收和劳役上的减免。并且为辽民划定了新开垦田地的范围,就是康西草原一带。但这条利国利民的政策不知为何,却变成了辽民的不归之路,这得问清楚。

    ………………………………………………………………………………………..

    “程高山,朕很好奇,五爪金龙旗是朕出京前命人所制,今天才第一次使用。你为何就能一眼判定是朕来了这里?万一是蒙古人呢?”

    “陛下,五爪金龙乃皇室才能使用,其他人使用会被砍脑袋。绣工如此精美的五爪金龙旗,自然是我大明天子才配拥有。

    蒙古人的旗帜就是一堆金丝胡乱编织而成,可惜那些上好的金丝了。另外微臣出城之前已经想好,万一来的是蒙古人,我死便是。大明有的是血性男儿,微臣自认就是其中之一。”

    朱由校有些惊讶地看着程高山,真看不出来,这瘦小的县令,居然还有这种心思。但你死了不要紧,这不是祸害了全城百姓吗?那有拿着全城百姓的性命满足自己名声的?

    “程高山,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朕一路上了解了你为政的举措,你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才对。”

    程高山闻言,看了一眼妻子的画像,轻叹了一口气,嘴唇动了动,终于没有说出来。

    朱由校也看了一眼画像,心中百味杂陈:原来传说中的一怒为红颜,千军成靡尘的事是真的。你心灰意冷不要紧,可全城的百姓呢,他们何罪之有?那些惨死的辽民何罪之有?

    “程高山,你可知你的渎职,造成了什么后果?”

    “渎职?陛下,这话如何说起。怀来县每年的税赋劳役都是完成了的。吏部连续四年的考评中,微臣都是名列前茅。”程高山很惊讶听到这种说法。

    “程高山,你别告诉我,你家里这些摆设依靠你的俸禄就能置办;你更不要告诉我,你每日都是亲临县衙办公;而且,你对于治下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

    “陛下,微臣家里的摆设多是商人主动捐献,怀来县事情不多,大事微臣都是亲自处置,其余的事情都是交给县丞办理即可。

    至于治下的情况,微臣虽然每日在草芦之中,但都有县丞编辑成册交给我,因此微臣很清楚治下的情况,这四年,连一桩告冤的案子都没有。若有差错,微臣愿意引颈就戮,我死了便是。”程高山说完,便脖子一梗。老妻不在,独活何意?不如一死了之。

    “好一个‘我死了便是’。你倒是很光棍。那这几年,从草原来的一万三千余辽民,他们的冤屈,你能用一死来解决?”

    “陛下,微臣自问为朝廷解决了大问题,治下辽民都是安居乐业。微臣虽然因为怀念老妻,不曾过多过问此事,但负责收留他们的村子,每年都上缴足额的税赋,还称赞辽民吃苦能干。只是不少辽民,因为怀念故土,又返回了辽东。”程高山理直气壮地说道。

    “他们确实返回了辽东,只是他们有的人化作了一缕青烟,有的人化作了草原的肥美的牧草,有的人成为了边军的军功。程高山,你十年不理政务,最近四年勾结商贾,做了如此多伤天害理之事,难道就没有一点悔意?”朱由校笑了,但笑容冰冷到能让人感觉到寒风。

    程高山眼睛瞪得溜圆,我就是不理政务而已,怎么就伤天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