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明少皇 > 第一卷风云动第三十八章 意外之人

第一卷风云动第三十八章 意外之人

作者:喝水的犀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章奉上,希望您看得满意)

    深夜,首辅府内,叶向高和韩爌两人正在紧急商量对策。

    叶向高吹了吹茶叶沫子,轻轻喝了一口茶道:“韩大学士,这次东林有难啊。魏忠贤这伙人选的时间也太准了。杨涟和左光斗被去职免官,魏大中等人又被关在大理寺。高攀龙等人又刚好去了外地公干。看来阉党这次是谋划了很久,出其不意攻我不备啊。”

    韩爌也浅饮了一口茶道:“叶首辅,你我职责所限,实在难以出面。但好在皇上以前说过,谁要是借助党争诬陷忠良,皇上必定下狠手惩治。如今,阉党正是借助党争,罗列罪名构陷忠良。你看,这件事我们怎样暗中推动一下?或许还有转机。”

    叶向高看了看韩爌道:“大学士,你我都明白,如果暗中推动一下,你必惹大祸上身。而且,这件事如果继续扩大,势必造成朝堂动荡,那时恐难以收拾。如今小皇上日日操劳国事,较之以前已大有改观。此乃大明之福也,我等应该尽量帮助皇上稳定朝局才是啊。”

    韩爌闻言默不作声,右手捉起茶盖,轻轻在茶碗边刮了两下,又将茶盖轻轻放在茶碗之上,沉声说道:“进卿(叶向高字),你我相识三十余年,经历风雨无数。你可曾有劳累之感?”

    叶向高淡淡一笑道:“象云(韩爌字),怎能没有劳累之感呢。有时候,感觉这把老骨头随时都会散架。你我相遇之时还是满头青丝,昔年也是豪情壮志笑谈江山;如今华发满头,再想想过往,却如惊涛落地终究一事无成。”

    韩爌笑道:“你啊,话虽如此,却是人老心不老额。皇上御书房内,有一幅字,上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老夫每每读之都如饮佳酿,皇上这是有大志啊。”

    叶向高闻言哈哈一笑:“象云,你还不知道吧,皇上御书房内,前几日又挂了一首词上去,老夫读之,拍案叫绝啊。皇上的大志向可谓一览无遗。”

    “额?说来听听。”韩爌有些好奇地问道,又顺手端起茶碗浅饮起来。

    叶向高捻捻胡子,沉声吟道:“此词名为《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时“咣铛”一声,却是韩爌手里的茶碗掉到了地上。韩爌也顾不得满身的茶水,一把按住扶手站立起来,神色激动地说道:“大学士,这真是皇上所做?你可别蒙蔽老夫。”

    叶向高把老伙计一把按回到座位上,笑着说到:“老夫亲眼所见,皇上乃即兴而作。傅山那个小娃娃本想把这词讨要了去,皇上却说,这首词谁也不准动,只能挂在书房内。”

    韩爌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不断重复着:“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好,好,好。”

    过了好一会儿,韩爌睁开眼睛道:“进卿,皇上有宏图大志。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了。有些事,皇上不便出面,那就由我们来当恶狗吧。

    老夫每每思及往事,都如鲠在喉,夜不能寐。皇上有大志,怎能如我等一样困于党争,徒耗年华。进卿,我意已决,明日朝堂之上,就由老夫撕开这桎梏。”

    叶向高闻言大惊,正想说什么,却听老仆在门外道:“老爷,翰林院编修钱谦益求见。”

    …………………………………………………………………………

    听到猛如虎说孙祎之死疑点重重后,朱由校便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脑子里依然一团浆糊:孙祎如果真是自杀,倒也能解释。可如果是他杀,这事该怎么解释?阉党,东林,包括漕运总督崔文升都有杀他的理由。到底是谁下的杀手?他们这么做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这时,信王见一个小太监进来上茶,便说道:“我不要茶,你帮我弄点糕饼来。对了,别偷吃啊。昨天那个人就因为偷吃,被我撵去扫地了。”

    朱由校一听,似乎想到了什么,便说道:“傅山,你去把这两年吏部,有关漕运官员的升降职表给我拿来,就在第一个书架第二格;由检,你去把各地漕运管辖地图,拿给我看,在第三个书架第三格。”

    不一会儿,两人便把资料拿了过来,朱由校很容易的就查找到了崔文升的名字。在看了写举荐信的官员名字后,他随后又把当时的吏部尚书名字翻了出来。他皱着眉头将这几人的名字写了下来,再让傅山去查这三人的详细资料。

    这时,信王已经在地图上,将漕运管辖的主要路线图标注完毕,朱由校又立刻趴在桌子上查看地图。然后他将京城去江西的所有道路,都用线连了起来。然后把这些道路所需耗费的时间,分别标注在纸上。

    信王说道:“哥,你标注时间是为了什么?”

    朱由校说到:“你我都知道,这次是阉党诬陷东林。可现在的情况对于东林很不利,不管阉党是否诬陷,事实情况就是赵南星确实开具过一个通关文书。这是属于严重渎职和越权的行为,这个事情已经无法改变。这事被阉党大加利用,也是东林自身的原因。

    我不想帮助谁,我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也要想知道,朕手下的这些官员,平时都是怎么蒙骗我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得找到一些有理有据的东西,让当事人看清楚。第一,我不偏袒谁;第二嘛,你们不能蒙我。”

    这时,傅山已经翻到了资料,他将几本册子拿了过来道:“皇上,小的查到了。写举荐信的那个郭尚友,为人评价极高,韩爌大学士都曾经数次称赞过他,现在调动到山东潍县为官了,额对了,潍县是他的故乡;

    时任吏部尚书张问达,天启元年(1621年)冬为吏部尚书,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皆经其手。天启三年(1623年)初加少保致仕。这崔文升的官员调任令是天启二年签发的,正好在其任期内。张问达其人风评也不错。”

    朱由校听了以后,皱着眉头转了两圈。这两位风评不错的官员,一个写举荐信,一个签发文书,把漕运总督这个肥缺职位给了一个太监,而且这个太监不仅是郑贵妃的心腹,还是红丸案中受处分的人之一。这事怎么想怎么奇怪。

    傅山又把手里的资料翻了翻说道:“皇上,这个圣旨是由内阁票拟,由时任也是现任司礼监秉笔魏忠贤行批红权,发出了这道圣旨。”

    “你说什么?魏忠贤?”朱由校吃惊的问道。因为按照魏忠贤的权力,几乎可以认定,崔文升的升迁与魏忠贤有莫大的关系。

    …………………………………………………………………………………

    朱由校立刻将整件事情,重新串联了一遍。田尔耕弹劾赵南星贪赃枉法,阮大铖作为人证之一指控赵南星;五百只被贪墨的火枪,已经发往江西,而负责运送火枪的是崔文升;崔文升原本为郑贵妃内侍,因红丸案被贬到南京,却因为魏忠贤的关系,升任漕运总督…

    朱由校将这几件事写在一块木板上,用朱笔做好标记,陷入了冥思苦想中:田尔耕是魏忠贤的人,诬陷或者打压东林不足为奇,但为何这件事情,最后却把魏忠贤给牵扯了进来?这事怎么这么奇怪?

    傅山想了想道:“皇上,这件事小的有点看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嗯,你说。”

    “田尔耕打压东林一派,在朝堂中本来不奇怪。但以这一次来说,恐怕并非是田尔耕捏造事实,而是这件事本来就存在。”

    “额,你继续说。”

    “工部以前的管理如何混乱,皇上是知道的。而兵部虽然陛下还没有亲自调查,但想必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根据我们最近调查的资料知道,每次大战之前,就是工部与兵部各种资料最混乱的时候,此时也是各种贪腐案件高发期。

    此次赵尚书可能并没有参与这件案子,但是阮大铖确实参与了。结果被熟知军队内情的田尔耕抓住了把柄。而赵尚书恐怕并没有想到,当时的出于好心之举,会给自己带来大祸。

    至于魏忠贤被牵扯进来,怕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按照阉党的原计划,根本就没有想牵扯魏忠贤进来。但是右都御史孙祎,因为害怕追究到自己头上,就把崔文升的名字说了出来,而这个崔文升恰好是走了魏忠贤的路子,但这种事在现在太多了。”

    朱由校听完点点头道:“不错,分析的有道理。我们既不能因为魏忠贤与东林不对付,就把所有的脏水都往他身上泼;也不能因为东林素有好名声,就人为的相信他们的道德品质。现在,只要把火枪运输这事求证清楚,就知道魏忠贤没有参与其中了。”

    “哥,你为何还要替魏忠贤求证这事情?把他抓了多好。”信王又不乐意了。

    朱由校语重心长地说道:“由检,这件事本来就扑朔迷离。我现在只能作为局外人参与其中,一旦我得出主观的结论,从而影响判断。这与东林阉党有何异同?东林和阉党目前党争激烈,我做事如果有偏向性,就会很快的打破平衡,到时候会更难以收拾。

    还有,党争归党争,犯罪归犯罪。如果这件事,最后查出来是单纯的党争引发的诬告,那我就严惩牵头诬告之人;如果确实有犯罪行为,那我就严惩犯罪之人。但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求证每一个疑点,以求掌握切实的证据,你明白了吗?”

    见弟弟还是眨巴着眼睛,眼冒问号,朱由校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有些事,确实不是现在的朱由检可以理解的,但以后有的是时间。

    ………………………………………………………………………………

    朱由校把傅山、信王和猛如虎都叫在了一起,把整个案子重新给他们复述了一遍,便说道:“傅山和朕一起,调查这批火枪的去处问题,只要找到这批火枪,一切就都好解释了,也能为以后把事情梳理清楚,做好准备;

    由检你负责调查一下时间表,务必把车马去到江西的时间,和坐船到江西的时间彻底弄清楚,这对案件很重要,因为我发现,整个案子里,有一些时间好像合不上;

    猛如虎,你的事情最简单。你去工部军器局,将广宁大战前,由工部所分发火器的制造名册和样品拿过来。对了,多拿几个样品,最好时期不一样。朕要送到科学院里做研究。”

    朱由校说完,疲惫地掐了掐额头。但是他还不能睡,因为科学院的事情,还摆在案头。他正要让信王等人回去休息,却看见一个太监站在门口禀告:“皇上,皇后娘娘到了。”

    太监话音刚落,就见张皇后急冲冲地冲了进来,脸上还挂着泪珠:“皇上您要替妾身做主。”

    “???这是怎么回事,好好说。”朱由校见到皇后的好心情一下就没了。

    “皇上,有人在外散布谣言,说妾身并非亲生,而是妾身的父亲去外面捡来养大的”。

    屋里几个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道:“这是谁特么胡说八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