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失人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长安,司徒府,朝中公卿齐聚一堂。
如今的王允,可谓是意气风发。
先是诛杀董卓,而后清理掉了长安城中的董卓党羽,王允声望已经达到了极致。
以前,王允以前为了迷惑董卓,放下身段刻意结交,并且得到了许多封赏。
温侯,就是董卓封给王允的爵位。
为了撇清与董卓的关系,王允辞掉了董卓封给他的所有职务,并且将温侯的爵位封给吕布。
吕布真正获得温侯这个爵位,也是在董卓被杀以后。
王允自己却是领着录尚书事的职位,总揽朝政大权。
录尚书事是汉昭帝时期设立,当时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丞相诸葛亮,也曾担任录尚书事的职务。
由此可见,录尚书事职位是何等显赫。
可以说,王允现在的职位,哪怕比起当初独断朝纲的董卓,亦是不逞多让。
大权在握,又有着百姓、士人们的称赞,就连王允都有些飘飘然。
酒过三巡,王允已经有了些许醉意。
“诸位,董贼已经伏诛,些许西凉叛逆不足为惧,只待修生养息数年,大汉就可恢复往日辉煌!”
王允端起酒杯,向着在场朝中公卿敬酒。
那些被敬酒的朝中公卿,都是急忙站起身来,双手捧着酒杯,不敢有丝毫怠慢。
权利,可以让人改变。
王允以前为了图谋董卓,不管面对何人都是一副折节下交的姿态。
可自从董卓被杀以后,虽然没有过去多长时间,王允就已经彻底改变了。
王允觉得,就连权倾朝野的董卓都被杀死,就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畏惧。
现在的王允,为了显露自己的威严,经常板着一张脸。
下人稍微有些不如他的心意,王允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好言抚慰,反而肆意责罚。
与人议事,王允始终都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故此,朝中公卿也开始疏远王允。
今日王允宴请众人,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来,可是想到王允现在的权势,又不敢不来。
面对王允的敬酒,众人都不敢怠慢。
他们纷纷起身奉承道:“朝中焕然一新,多赖司徒之功,司徒必定名留青史!”
“哈哈哈哈!”
面对众人的恭维,王允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显得非常开心。
“今日乃是酒宴,诸位无需如此严肃!”
心中高兴的王允,也不再刻意板着脸,反而对着众人和颜悦色。
“伯喈,你为何闷闷不乐?”
王允为众人敬酒,忽然看到大儒蔡邕好像不太高兴,不由上前询问。
此时的蔡邕也有了些许醉意,直接叹道:“董公往日对我颇为器重与尊敬,今日身死都要暴尸街头,心有不忍啊。”
董卓虽然残暴,却对那些不反对他名士非常尊敬。
否则,董卓也不会重用王允,让自己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了。
蔡邕正是董卓非常敬重的大儒,很多时候都能听进去蔡邕的劝说。
董卓曾经大宴宾客的时候,部曲认为董卓堪比姜子牙,想要让天子称其为‘尚父’。
对于此事,董卓亦是非常心动,却被蔡邕劝阻了。
蔡邕为人正直,虽然也知道董卓为人残忍暴虐,可是想起了董卓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再想到对方暴尸街头,心中自然不太好受。
他也不是喜欢说谎之人,再加上今日多喝了点酒,被王允这么询问,就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不过蔡邕话音刚落,宴席之中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看着蔡邕,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完全没有想到蔡邕居然敢这么回答。
不少人眼中,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果不其然,王允听到了蔡邕的话,当即勃然大怒。
他厉声斥责道:“董卓国之大贼,几乎倾覆汉室。汝受朝廷俸禄,应该与我等同仇敌忾,却因为些许恩义忘却大节!”
“今诛杀叛逆,暴尸街头,你反而心中伤痛,岂非逆贼同党?”
王允脸色非常难看。
他与蔡邕一样,曾经都深受董卓恩惠与提拔,可蔡邕却在自己面前为董卓悲痛。
蔡邕受董卓恩惠知恩图报,王允却利用董卓的器重将其杀死。
有对比才有伤害。
这幅情形被看在别人眼中,王允岂不就成了卑鄙无耻,不懂感恩的小人?
故此,当蔡邕当众说出这番话以后,王允就已经对其起了杀心。
“左右何在,此人乃董卓同党,将其收付廷尉治罪!”
在场众人闻言,尽皆变色。
蔡邕乃当世大儒,满腹才华,在士林之中非常有名望。
就连董卓这个出身西凉的武夫,都对蔡邕敬重有加,更何况是其他士人?
虽说众人现在非常忌惮王允,却也有很多人为蔡邕求情。
不过王允怒气勃发,根本不听人劝。
蔡邕本来因为董卓之死心中烦闷,今日不知不觉就多喝了点酒,方才也算是酒后吐真言。
待看到王允勃然变色的样子以后,略微思量就想通了其中关键,不由暗骂自己失言。
听到王允的话,蔡邕更是心中发寒。
他忽然感觉,现在的权倾朝野的王允,比以前的董卓更可怕。
王允话音刚落,就有甲士冲了进来,根本不在乎蔡邕大儒的身份,就将其带了出去。
众人见此情形,全都心中凛然,没想到王允小肚鸡肠到了这个程度。
……
监狱中,蔡邕手带木枷,披头散发,看起来非常狼狈。
“阿翁,阿翁,阿翁!”
就在蔡邕心绪不宁的时候,忽然听见了清脆的声音,脸上不由露出溺爱之色。
“文姬。”
蔡邕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走到木制牢房边上,看着眼前梨花带雨的美丽女子,眼睛有些湿润。
这名女子二九年华,长得倾国倾城。
她那略微红肿的眼睛与脸上的泪痕,更是为其增添了莫大魅力。
此女不是旁人,正是汉末有名的才女蔡琰蔡文姬。
“阿翁,王司徒执意要定你死罪,朝中公卿大多出言劝谏,却起到了反作用。”
看到了手带着枷锁的父亲,蔡琰眼眶中泪水就忍不住掉落下来。
“哎。”
蔡邕闻言,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酒醒以后,蔡邕就知道自己的话彻底得罪了王允。
否则,凭借自己在士林的声望,对方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心要将自己处死。
“真没想到,王司徒心胸如此狭隘。”
蔡邕低声呢喃着,继而满脸歉意的看着蔡琰,说道:“若我遭遇不测,你就前往河东投奔未婚夫仲道吧。”
蔡邕知道自己犯了王允禁忌,恐怕很难能够活命。
可是,他放不下自己的女儿。
“不,女儿要你看着我嫁人!”
蔡琰闻言,伸出双手抓住了自己父亲的手臂,眼中泪水更是滚滚而落。
“对不起,若有可能,我也想要看着你嫁人。”
蔡琰老来得女,对于自己这个女儿非常宠爱,更是将自己平生所学教给女儿。
他也想要将女儿风风光光嫁出去,不愿留着她孤零零的在这个世间。
然而事已至此,现在的王允根本不听人劝,又能如何?
“阿翁,你的《后汉书》还没有编撰完毕,难道想要半途而废吗?”
“答应我,一定要活着好么?”
蔡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眼中满是乞求。
“是啊,我的《后汉书》还没有编撰呢。”
蔡邕喃喃自语,想起了历史上宁愿承受宫刑,也要将《史记》写完的司马迁,眼中不由闪过决绝之色。”
“文姬放心,为父一定会将《后汉书》编撰完毕。”
父女二人痛哭一阵,蔡琰终究还是在狱卒的催促下离开了。
临走之前,她还依依不舍的回头观望。
目送女儿离开以后,蔡邕向狱卒要笔墨纸砚。
哪怕蔡邕现在是阶下囚,仍旧乃当世大儒,狱卒也不敢怠慢,直接托人找来了笔墨纸砚。
……
太尉府,马日磾看着纸上有些扭曲的文字,眼中露出坚定之色。
“伯琰愿意递上辞表道歉,并且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不知司徒以为如何?”
王允闻言,直接摇头拒绝。
马日磾闻言,不过仍旧强压火气继续劝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伯喈忠孝素著,司徒因董贼之事连坐伯喈未免有些师出无名,诛之恐怕会失天下所望啊。”
王允闻言当即大怒,喝道:“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其作下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汝几次三番为其求情,莫非亦是董贼同党乎?”
马日磾脸色青红交加,怒而拂袖离去,告知众人曰:“有德之人,乃国之纲纪;著书立传,乃国之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王允难道还能长久?”
众多名士闻言,亦是大失所望,却碍于王允独断专横,不敢出言进谏。
不过自那以后,王允在朝中已失人心。
长安,司徒府,朝中公卿齐聚一堂。
如今的王允,可谓是意气风发。
先是诛杀董卓,而后清理掉了长安城中的董卓党羽,王允声望已经达到了极致。
以前,王允以前为了迷惑董卓,放下身段刻意结交,并且得到了许多封赏。
温侯,就是董卓封给王允的爵位。
为了撇清与董卓的关系,王允辞掉了董卓封给他的所有职务,并且将温侯的爵位封给吕布。
吕布真正获得温侯这个爵位,也是在董卓被杀以后。
王允自己却是领着录尚书事的职位,总揽朝政大权。
录尚书事是汉昭帝时期设立,当时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丞相诸葛亮,也曾担任录尚书事的职务。
由此可见,录尚书事职位是何等显赫。
可以说,王允现在的职位,哪怕比起当初独断朝纲的董卓,亦是不逞多让。
大权在握,又有着百姓、士人们的称赞,就连王允都有些飘飘然。
酒过三巡,王允已经有了些许醉意。
“诸位,董贼已经伏诛,些许西凉叛逆不足为惧,只待修生养息数年,大汉就可恢复往日辉煌!”
王允端起酒杯,向着在场朝中公卿敬酒。
那些被敬酒的朝中公卿,都是急忙站起身来,双手捧着酒杯,不敢有丝毫怠慢。
权利,可以让人改变。
王允以前为了图谋董卓,不管面对何人都是一副折节下交的姿态。
可自从董卓被杀以后,虽然没有过去多长时间,王允就已经彻底改变了。
王允觉得,就连权倾朝野的董卓都被杀死,就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畏惧。
现在的王允,为了显露自己的威严,经常板着一张脸。
下人稍微有些不如他的心意,王允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好言抚慰,反而肆意责罚。
与人议事,王允始终都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故此,朝中公卿也开始疏远王允。
今日王允宴请众人,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来,可是想到王允现在的权势,又不敢不来。
面对王允的敬酒,众人都不敢怠慢。
他们纷纷起身奉承道:“朝中焕然一新,多赖司徒之功,司徒必定名留青史!”
“哈哈哈哈!”
面对众人的恭维,王允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显得非常开心。
“今日乃是酒宴,诸位无需如此严肃!”
心中高兴的王允,也不再刻意板着脸,反而对着众人和颜悦色。
“伯喈,你为何闷闷不乐?”
王允为众人敬酒,忽然看到大儒蔡邕好像不太高兴,不由上前询问。
此时的蔡邕也有了些许醉意,直接叹道:“董公往日对我颇为器重与尊敬,今日身死都要暴尸街头,心有不忍啊。”
董卓虽然残暴,却对那些不反对他名士非常尊敬。
否则,董卓也不会重用王允,让自己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了。
蔡邕正是董卓非常敬重的大儒,很多时候都能听进去蔡邕的劝说。
董卓曾经大宴宾客的时候,部曲认为董卓堪比姜子牙,想要让天子称其为‘尚父’。
对于此事,董卓亦是非常心动,却被蔡邕劝阻了。
蔡邕为人正直,虽然也知道董卓为人残忍暴虐,可是想起了董卓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再想到对方暴尸街头,心中自然不太好受。
他也不是喜欢说谎之人,再加上今日多喝了点酒,被王允这么询问,就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不过蔡邕话音刚落,宴席之中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看着蔡邕,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完全没有想到蔡邕居然敢这么回答。
不少人眼中,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果不其然,王允听到了蔡邕的话,当即勃然大怒。
他厉声斥责道:“董卓国之大贼,几乎倾覆汉室。汝受朝廷俸禄,应该与我等同仇敌忾,却因为些许恩义忘却大节!”
“今诛杀叛逆,暴尸街头,你反而心中伤痛,岂非逆贼同党?”
王允脸色非常难看。
他与蔡邕一样,曾经都深受董卓恩惠与提拔,可蔡邕却在自己面前为董卓悲痛。
蔡邕受董卓恩惠知恩图报,王允却利用董卓的器重将其杀死。
有对比才有伤害。
这幅情形被看在别人眼中,王允岂不就成了卑鄙无耻,不懂感恩的小人?
故此,当蔡邕当众说出这番话以后,王允就已经对其起了杀心。
“左右何在,此人乃董卓同党,将其收付廷尉治罪!”
在场众人闻言,尽皆变色。
蔡邕乃当世大儒,满腹才华,在士林之中非常有名望。
就连董卓这个出身西凉的武夫,都对蔡邕敬重有加,更何况是其他士人?
虽说众人现在非常忌惮王允,却也有很多人为蔡邕求情。
不过王允怒气勃发,根本不听人劝。
蔡邕本来因为董卓之死心中烦闷,今日不知不觉就多喝了点酒,方才也算是酒后吐真言。
待看到王允勃然变色的样子以后,略微思量就想通了其中关键,不由暗骂自己失言。
听到王允的话,蔡邕更是心中发寒。
他忽然感觉,现在的权倾朝野的王允,比以前的董卓更可怕。
王允话音刚落,就有甲士冲了进来,根本不在乎蔡邕大儒的身份,就将其带了出去。
众人见此情形,全都心中凛然,没想到王允小肚鸡肠到了这个程度。
……
监狱中,蔡邕手带木枷,披头散发,看起来非常狼狈。
“阿翁,阿翁,阿翁!”
就在蔡邕心绪不宁的时候,忽然听见了清脆的声音,脸上不由露出溺爱之色。
“文姬。”
蔡邕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走到木制牢房边上,看着眼前梨花带雨的美丽女子,眼睛有些湿润。
这名女子二九年华,长得倾国倾城。
她那略微红肿的眼睛与脸上的泪痕,更是为其增添了莫大魅力。
此女不是旁人,正是汉末有名的才女蔡琰蔡文姬。
“阿翁,王司徒执意要定你死罪,朝中公卿大多出言劝谏,却起到了反作用。”
看到了手带着枷锁的父亲,蔡琰眼眶中泪水就忍不住掉落下来。
“哎。”
蔡邕闻言,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酒醒以后,蔡邕就知道自己的话彻底得罪了王允。
否则,凭借自己在士林的声望,对方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心要将自己处死。
“真没想到,王司徒心胸如此狭隘。”
蔡邕低声呢喃着,继而满脸歉意的看着蔡琰,说道:“若我遭遇不测,你就前往河东投奔未婚夫仲道吧。”
蔡邕知道自己犯了王允禁忌,恐怕很难能够活命。
可是,他放不下自己的女儿。
“不,女儿要你看着我嫁人!”
蔡琰闻言,伸出双手抓住了自己父亲的手臂,眼中泪水更是滚滚而落。
“对不起,若有可能,我也想要看着你嫁人。”
蔡琰老来得女,对于自己这个女儿非常宠爱,更是将自己平生所学教给女儿。
他也想要将女儿风风光光嫁出去,不愿留着她孤零零的在这个世间。
然而事已至此,现在的王允根本不听人劝,又能如何?
“阿翁,你的《后汉书》还没有编撰完毕,难道想要半途而废吗?”
“答应我,一定要活着好么?”
蔡琰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眼中满是乞求。
“是啊,我的《后汉书》还没有编撰呢。”
蔡邕喃喃自语,想起了历史上宁愿承受宫刑,也要将《史记》写完的司马迁,眼中不由闪过决绝之色。”
“文姬放心,为父一定会将《后汉书》编撰完毕。”
父女二人痛哭一阵,蔡琰终究还是在狱卒的催促下离开了。
临走之前,她还依依不舍的回头观望。
目送女儿离开以后,蔡邕向狱卒要笔墨纸砚。
哪怕蔡邕现在是阶下囚,仍旧乃当世大儒,狱卒也不敢怠慢,直接托人找来了笔墨纸砚。
……
太尉府,马日磾看着纸上有些扭曲的文字,眼中露出坚定之色。
“伯琰愿意递上辞表道歉,并且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不知司徒以为如何?”
王允闻言,直接摇头拒绝。
马日磾闻言,不过仍旧强压火气继续劝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伯喈忠孝素著,司徒因董贼之事连坐伯喈未免有些师出无名,诛之恐怕会失天下所望啊。”
王允闻言当即大怒,喝道:“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其作下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汝几次三番为其求情,莫非亦是董贼同党乎?”
马日磾脸色青红交加,怒而拂袖离去,告知众人曰:“有德之人,乃国之纲纪;著书立传,乃国之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王允难道还能长久?”
众多名士闻言,亦是大失所望,却碍于王允独断专横,不敢出言进谏。
不过自那以后,王允在朝中已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