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春晚是从哪年开始(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83春晚一直被认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春晚,其实不是,真正算首届的春晚应该是在79年。
事实上78年央视复播就开始了迎新春文艺晚会的录播,不过因为当时全国电视太少,而且节目严肃死板,所以也就没什么影响,不像83春晚,当时全国的电视机保有量已经是78年的十几倍。
79年全国电视机490多万台,82年达到2700万台,而到83年就达到了近5000万台。
实话实说,改革开放虽然在初期走了不少弯路,但真心的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
话说78年时候的迎新春文艺晚会,电视上看上来就是主席语录,我们的伟大坚强,敌人的丑恶嘴脸,片头旁白都是严肃庄重的,配曲是激烈激昂的。
而现场,开场节目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伟大性宣讲,反正整个晚会就是酷酷的,庄重的,带有强烈民族情绪的,就是不能笑,连相声都是声色俱戾的,就像朝鲜现在的街头广告哪样。
79年,央视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导演邓小军大胆的以茶话会的形式录制了晚会,并加入了交谊舞,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翻江倒海的行为,差点因为这个被上面某些高级领导开除。
而83年的春晚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刘小庆从香港5元港币一件买的两件衣服,春晚结束后立刻被模仿出来,和她自己在现场梳的发型一起风靡大江南北,被称为“晓庆衫”“晓庆头”。
83春晚另一个伟大意义在于,它开辟了直播互动晚会的先河,而且大胆的丢掉了政治内容,以欢快,欢笑,轻松愉快为主题,直接融进了当时刚从严酷的政治运动中走出来的劳苦大众的心灵,说它改变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一点都不夸张。
话说,83年央视台长叫王枫,辽东营口人,是个风趣的老人,他说之所以83年大胆的同意黄一贺和邓小军的直播要求,是因为当时没钱,要知道当时一个录像头就是三万美元,能省一个是一个啊。
那时候春晚不像后来有总导演制,那时候是双导演,两个人一边大,有事商量着来,拍桌子争吵是家常便饭,结果就是节目真心好看。
就是现在把83、84、86一直到90年的春晚放出来,也比近五年的好看。
这里为啥没有85年呢?因为85年的春晚就是个大坑。
当时国内已经开始尝试着与欧美接轨,外面的信息大量的进来,当时欧美的大型晚会都是在大型场馆举行,数万人欢腾一堂。
而因为83、84连续两年的成功,春晚有了自己的成熟的团队,85年的时候,黄大导演的心就大了,想搞一场世纪晚会,超越欧美同行。
于是,85年的春晚地点就定在了京城工人体育馆。
然后就悲剧了,人有了,心够大,设备技术跟不上,连对讲机都没有的春晚团队开始了挣扎,当时全是机械道具,就一个灯光,吊在离地面几十米的顶上,想换个灯光得全人工上去,你连个对讲机都没有,怎么即时传达?
结果就是拖拖拉拉,六个小时了还没演完。
更坑的是当时是大年三十啊,直播啊,竟然特么场馆内没有取暖,半夜的时候零下三十度啊。
所有场内人员捂着军大衣在那抖,好些演员直接冻哭,摄像师抖的镜头都掌不稳,有兴趣的朋友上网看一下视频,镜头从开场半小时以后就开始抖,马三立老爷子冻得那样,看的都可怜。
张兴明舔了一下嘴唇,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这样,我问你答,咱们快点,你也忙,好不好?”
黄大导呼吸还没平缓过来呢,闷闷的嗯了一声,他从84年就开始琢磨着请中央领导来参加晚会,这就是他的死穴,突然间听说这么多领导在关心他的晚会,差点直接当机。
张兴明说:“晚会节目我就不说了,相信你也心里有数,我只问三个问题。一,场地?会场定在哪里?二,场地的安全措施。三,场地的取暖情况,黄导,请你说说吧。”
黄一贺做了一个深呼吸,说:“晚会定在首都工人体育馆内举行,安全方面,我们可以加强,这个肯定没什么问题。取暖这事吧,说实话,暂时我也不清楚,原来一直没重视这事,室内场馆,人又多,肯定也冷不到哪去,节目总共就四个多小时。”
张兴明心里说冷不到哪去?四个多小时?做为唯一一次央视郑重向广大电视观众道歉的晚会,你是不知道你这次有多坑啊,人哪,心太大了也不好。
说:“现在场馆已经开始布置了吗?”
那时候还没有装修这个词,就叫布置。
黄导说:“还没,早呢,2月2号三十,计划是12月底进行场地布置。”
张兴明说:“取暖问题怎么解决?”
黄导抽了两下鼻子,说:“要不,我向上面申请一下行吧?说实话资金有点紧张,场地布置啥的,演出费用,场地费用,加起来预算不太够,其实也是因为这个才没重视取暖这回事。”
张兴明说:“资金来源主要是哪块?”
黄导说:“部里拨了些,局里台里各拨了一些,首钢给了点,缺钱哪,现在化缘不像以前了,一听是央视,多少都给点,支持兄弟单位建设嘛。现在不行了,化缘的部门太多,像街道,派出所,地区小门诊,监控站检查站,电台电视台,民政下面的一些部门,团委下面的一些部门,全都盯着呢,要么就是一家分点,要么就是一家也没有,唉,一提这个,我腿肚子都疼呢。”
83春晚一直被认为是中央电视台的首届春晚,其实不是,真正算首届的春晚应该是在79年。
事实上78年央视复播就开始了迎新春文艺晚会的录播,不过因为当时全国电视太少,而且节目严肃死板,所以也就没什么影响,不像83春晚,当时全国的电视机保有量已经是78年的十几倍。
79年全国电视机490多万台,82年达到2700万台,而到83年就达到了近5000万台。
实话实说,改革开放虽然在初期走了不少弯路,但真心的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
话说78年时候的迎新春文艺晚会,电视上看上来就是主席语录,我们的伟大坚强,敌人的丑恶嘴脸,片头旁白都是严肃庄重的,配曲是激烈激昂的。
而现场,开场节目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伟大性宣讲,反正整个晚会就是酷酷的,庄重的,带有强烈民族情绪的,就是不能笑,连相声都是声色俱戾的,就像朝鲜现在的街头广告哪样。
79年,央视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导演邓小军大胆的以茶话会的形式录制了晚会,并加入了交谊舞,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翻江倒海的行为,差点因为这个被上面某些高级领导开除。
而83年的春晚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刘小庆从香港5元港币一件买的两件衣服,春晚结束后立刻被模仿出来,和她自己在现场梳的发型一起风靡大江南北,被称为“晓庆衫”“晓庆头”。
83春晚另一个伟大意义在于,它开辟了直播互动晚会的先河,而且大胆的丢掉了政治内容,以欢快,欢笑,轻松愉快为主题,直接融进了当时刚从严酷的政治运动中走出来的劳苦大众的心灵,说它改变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一点都不夸张。
话说,83年央视台长叫王枫,辽东营口人,是个风趣的老人,他说之所以83年大胆的同意黄一贺和邓小军的直播要求,是因为当时没钱,要知道当时一个录像头就是三万美元,能省一个是一个啊。
那时候春晚不像后来有总导演制,那时候是双导演,两个人一边大,有事商量着来,拍桌子争吵是家常便饭,结果就是节目真心好看。
就是现在把83、84、86一直到90年的春晚放出来,也比近五年的好看。
这里为啥没有85年呢?因为85年的春晚就是个大坑。
当时国内已经开始尝试着与欧美接轨,外面的信息大量的进来,当时欧美的大型晚会都是在大型场馆举行,数万人欢腾一堂。
而因为83、84连续两年的成功,春晚有了自己的成熟的团队,85年的时候,黄大导演的心就大了,想搞一场世纪晚会,超越欧美同行。
于是,85年的春晚地点就定在了京城工人体育馆。
然后就悲剧了,人有了,心够大,设备技术跟不上,连对讲机都没有的春晚团队开始了挣扎,当时全是机械道具,就一个灯光,吊在离地面几十米的顶上,想换个灯光得全人工上去,你连个对讲机都没有,怎么即时传达?
结果就是拖拖拉拉,六个小时了还没演完。
更坑的是当时是大年三十啊,直播啊,竟然特么场馆内没有取暖,半夜的时候零下三十度啊。
所有场内人员捂着军大衣在那抖,好些演员直接冻哭,摄像师抖的镜头都掌不稳,有兴趣的朋友上网看一下视频,镜头从开场半小时以后就开始抖,马三立老爷子冻得那样,看的都可怜。
张兴明舔了一下嘴唇,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这样,我问你答,咱们快点,你也忙,好不好?”
黄大导呼吸还没平缓过来呢,闷闷的嗯了一声,他从84年就开始琢磨着请中央领导来参加晚会,这就是他的死穴,突然间听说这么多领导在关心他的晚会,差点直接当机。
张兴明说:“晚会节目我就不说了,相信你也心里有数,我只问三个问题。一,场地?会场定在哪里?二,场地的安全措施。三,场地的取暖情况,黄导,请你说说吧。”
黄一贺做了一个深呼吸,说:“晚会定在首都工人体育馆内举行,安全方面,我们可以加强,这个肯定没什么问题。取暖这事吧,说实话,暂时我也不清楚,原来一直没重视这事,室内场馆,人又多,肯定也冷不到哪去,节目总共就四个多小时。”
张兴明心里说冷不到哪去?四个多小时?做为唯一一次央视郑重向广大电视观众道歉的晚会,你是不知道你这次有多坑啊,人哪,心太大了也不好。
说:“现在场馆已经开始布置了吗?”
那时候还没有装修这个词,就叫布置。
黄导说:“还没,早呢,2月2号三十,计划是12月底进行场地布置。”
张兴明说:“取暖问题怎么解决?”
黄导抽了两下鼻子,说:“要不,我向上面申请一下行吧?说实话资金有点紧张,场地布置啥的,演出费用,场地费用,加起来预算不太够,其实也是因为这个才没重视取暖这回事。”
张兴明说:“资金来源主要是哪块?”
黄导说:“部里拨了些,局里台里各拨了一些,首钢给了点,缺钱哪,现在化缘不像以前了,一听是央视,多少都给点,支持兄弟单位建设嘛。现在不行了,化缘的部门太多,像街道,派出所,地区小门诊,监控站检查站,电台电视台,民政下面的一些部门,团委下面的一些部门,全都盯着呢,要么就是一家分点,要么就是一家也没有,唉,一提这个,我腿肚子都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