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儿 休得胡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舒县,亦称舒城县,古为郡舒,后又分立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国,自秦汉设立郡县制以来,便取古龙舒县为名,本朝汝南名士应劭有言:“龙舒县,即郡舒之邑”,便是此意。
战国时舒县属楚国,秦时隶属九江郡,至汉时,前汉高祖四年置舒县,五年别置龙舒县,属庐江郡。后高祖七年,封高祖刘邦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领舒、龙舒二县,立国十三年,于高后元年有罪,削为关内侯,除国,县收归中央。
后汉永平元年四月癸卯,本朝明帝封楚王刘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领舒县、龙舒县,龙舒县改龙舒侯国,其名以古群舒之一舒龙国为名。“龙舒侯国”也是自实行封国以来,第一个带“龙”字的封国。至今,改侯国为龙舒县,以舒县为庐江郡治所,可见这舒县之历史悠久。
入了城后,策马缓行,伏泉满眼所望,尽皆疮痍之景色,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战乱一开,尤其是围城、守城这类的战争,对于那些陷入战火之中的城池而言,无异相当于一次彻底的重建。
从城门口开始,到城中房屋,多数都是空空荡荡,就差拆为平地了,伏泉询问才知,原来这些都是庐江太守陆康因守城的滚木礌石不足,下令各部就地拆除靠近城门的民居作为守城之用。无论房屋属于当地地方大族或者贫苦百姓的,只要靠近城门,都在陆康的强硬压制下,全部拆除。
当然,仔细想想,这时候敢为了一己之私反对拆除房屋的人,除了用脑子抽了犯傻之外,也没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释了。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有人不好好支持汉军各种需求,那么等到叛军破城,他们只能去后悔了,终究叛军可是要抢夺他们的一切的。
率领大军走至城中街道,便见前方有数十人前来迎接,除了少许穿着衣甲的兵卒以外,多数都是穿着郡署衣服的文吏。而他们当先一人,却是一个穿着儒士衣服的中年人,却是适才在南门呼唤汉军,告诉伏泉等人东、西、北三门都被城内守军用巨石等物严密封堵,只有南门未被封的中年人。
“吴郡陆儁见过君侯!”双方甫一对视,那中年人便率先行礼,即使这中年人身上染有不少血迹,显得脏乱,但是这一番礼仪周到无比,旁人一看便知其人出身不凡。
对方行礼,伏泉自然不会失礼,又加上他那气度让伏泉生疑,想到一事,伏泉连忙下马,还礼道:“琅琊伏流川见过足下,足下姓陆,又出身吴郡,不知与陆庐江是何关系?”若是旁人,伏泉断不需要下马如此大礼还礼,但想到这人可能有陆康有所关系,伏泉还是小心对待,以免落了个乌龙。
“陆庐江乃家严也。”
果然,随着对面中年人这句话后,伏泉心中稍安,幸好没闹出乌龙,连忙再次行礼道:“见过大兄!”
庐江太守陆康与伏泉世伯臧洪之间甚有渊源,而以伏泉和臧洪之间的同乡过人交情,伏泉自然要对陆家人礼遇相待,这是汉代世家豪族之间最基本的礼仪。当然,这也是后世汉族人最应该有的礼仪,不是相处久的就该礼遇,即使陌生人之间也该有这种礼节,可是后世却是逐渐少了甚至变了质了,真是颇为令人唏嘘。
“君侯言重!”
陆儁听伏泉言语自然明白他为何如此称呼,并未反驳,而是依旧以礼回复。当然,他可没傻到真的在伏泉喊了他一声“大兄”后,就去喊伏泉贤弟,两家之间虽然拐着弯有不小渊源,但他如果真的称呼人家贤弟,显然就有些高攀不太适合了。毕竟,陆儁年过中年,在仕途依旧没有太多进步,而伏泉年纪轻轻,却已经是大汉的一郡太守,掌管巴郡沃土,更是凭着战功得封列候,这可不是他陆儁能比的。
加之,伏泉的家族背景也是深厚无比,可不是他陆儁所在的吴郡陆氏可以高攀的,陆儁可不会觉得仅凭两家之间的拐弯交情,就能让陆氏高攀伏泉所属的纵横两汉的琅琊伏氏。
看着面前伏泉的年轻,想到他自步入仕途以来,所立的功劳,陆儁不由惭愧,暗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想自己蹉跎半生,竟然还不如面前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真是说出去丢死人了,虽然伏泉能有这么好的仕途,和他背后的势力立挺有关,但也不能否认伏泉的出色功绩,毕竟,不说其他,就是伏泉这“戾龙”的名号,不就是因为他的战功从而天下皆知的吗?
伏泉看着面前陆儁有些走神的神情,为官日久,也是能猜出陆儁的心思,不过并未想太多,终究自己来于后世,比他知道的多而已。而且,就算自己家族厉害又如何,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不会没落?
想想看,虽然此刻的吴郡陆氏,还不是后来两晋的江左门阀,“吴中四姓”之一,但谁又能想到后来在陆康死后,吴郡陆氏几乎宗族断绝,依旧能挺下来,最终在东吴、两晋壮大,之后迁徙分散各地,甚至唐宋都有陆氏后人杰出之人辈出。而反观琅琊伏氏,自曹阿瞒诛杀伏氏一族后,宗亲尽灭,唯有旁支在后世短暂发热,纵横两汉、名人辈出的伏氏就此消亡,两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世事难料。
两人又是一段闲聊,陆儁将身后庐江郡署诸位文吏介绍给伏泉认识,却唯独不见陆康,伏泉便问道:“陆庐江何在?世伯在此,小侄自当拜见才是。”
“家严守城时,与贼力战,不幸右臂为贼所伤,流血颇多,如今却在郡署休养,未能往迎君侯,望君侯见谅。”
“大兄说笑耳,自古岂有晚辈笑长辈之理?今世伯中伤休养,不如大兄为先,带流川拜见世伯,可乎?”
“正有此愿。”
稍后,伏泉便请庐江郡署的文吏带路,先带自己麾下的兵卒前去城内兵营休整,自与黄穰大战后,城内兵力损失太多,自然兵营空旷,正好给伏泉的军队休整。而伏泉是要去拜见陆康的,自然也不能带所有的兵马去,而且他麾下兵卒没伤的经过大战之后需要休息,有伤的需要诊治,自然不能随他前往。
一路南行,路上见到不少百姓,他们之中多为老弱妇孺,青壮很少,而且观他们模样,都是人人披麻戴孝,显然,这场守城战里家中亲人死伤不少。
“周瑜小儿,休得胡言!”
刚到郡署官舍附近,突然前方传来一声大喊,让得伏泉一惊,暗道不会这么巧吧?
舒县,亦称舒城县,古为郡舒,后又分立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国,自秦汉设立郡县制以来,便取古龙舒县为名,本朝汝南名士应劭有言:“龙舒县,即郡舒之邑”,便是此意。
战国时舒县属楚国,秦时隶属九江郡,至汉时,前汉高祖四年置舒县,五年别置龙舒县,属庐江郡。后高祖七年,封高祖刘邦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领舒、龙舒二县,立国十三年,于高后元年有罪,削为关内侯,除国,县收归中央。
后汉永平元年四月癸卯,本朝明帝封楚王刘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领舒县、龙舒县,龙舒县改龙舒侯国,其名以古群舒之一舒龙国为名。“龙舒侯国”也是自实行封国以来,第一个带“龙”字的封国。至今,改侯国为龙舒县,以舒县为庐江郡治所,可见这舒县之历史悠久。
入了城后,策马缓行,伏泉满眼所望,尽皆疮痍之景色,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战乱一开,尤其是围城、守城这类的战争,对于那些陷入战火之中的城池而言,无异相当于一次彻底的重建。
从城门口开始,到城中房屋,多数都是空空荡荡,就差拆为平地了,伏泉询问才知,原来这些都是庐江太守陆康因守城的滚木礌石不足,下令各部就地拆除靠近城门的民居作为守城之用。无论房屋属于当地地方大族或者贫苦百姓的,只要靠近城门,都在陆康的强硬压制下,全部拆除。
当然,仔细想想,这时候敢为了一己之私反对拆除房屋的人,除了用脑子抽了犯傻之外,也没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释了。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有人不好好支持汉军各种需求,那么等到叛军破城,他们只能去后悔了,终究叛军可是要抢夺他们的一切的。
率领大军走至城中街道,便见前方有数十人前来迎接,除了少许穿着衣甲的兵卒以外,多数都是穿着郡署衣服的文吏。而他们当先一人,却是一个穿着儒士衣服的中年人,却是适才在南门呼唤汉军,告诉伏泉等人东、西、北三门都被城内守军用巨石等物严密封堵,只有南门未被封的中年人。
“吴郡陆儁见过君侯!”双方甫一对视,那中年人便率先行礼,即使这中年人身上染有不少血迹,显得脏乱,但是这一番礼仪周到无比,旁人一看便知其人出身不凡。
对方行礼,伏泉自然不会失礼,又加上他那气度让伏泉生疑,想到一事,伏泉连忙下马,还礼道:“琅琊伏流川见过足下,足下姓陆,又出身吴郡,不知与陆庐江是何关系?”若是旁人,伏泉断不需要下马如此大礼还礼,但想到这人可能有陆康有所关系,伏泉还是小心对待,以免落了个乌龙。
“陆庐江乃家严也。”
果然,随着对面中年人这句话后,伏泉心中稍安,幸好没闹出乌龙,连忙再次行礼道:“见过大兄!”
庐江太守陆康与伏泉世伯臧洪之间甚有渊源,而以伏泉和臧洪之间的同乡过人交情,伏泉自然要对陆家人礼遇相待,这是汉代世家豪族之间最基本的礼仪。当然,这也是后世汉族人最应该有的礼仪,不是相处久的就该礼遇,即使陌生人之间也该有这种礼节,可是后世却是逐渐少了甚至变了质了,真是颇为令人唏嘘。
“君侯言重!”
陆儁听伏泉言语自然明白他为何如此称呼,并未反驳,而是依旧以礼回复。当然,他可没傻到真的在伏泉喊了他一声“大兄”后,就去喊伏泉贤弟,两家之间虽然拐着弯有不小渊源,但他如果真的称呼人家贤弟,显然就有些高攀不太适合了。毕竟,陆儁年过中年,在仕途依旧没有太多进步,而伏泉年纪轻轻,却已经是大汉的一郡太守,掌管巴郡沃土,更是凭着战功得封列候,这可不是他陆儁能比的。
加之,伏泉的家族背景也是深厚无比,可不是他陆儁所在的吴郡陆氏可以高攀的,陆儁可不会觉得仅凭两家之间的拐弯交情,就能让陆氏高攀伏泉所属的纵横两汉的琅琊伏氏。
看着面前伏泉的年轻,想到他自步入仕途以来,所立的功劳,陆儁不由惭愧,暗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想自己蹉跎半生,竟然还不如面前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真是说出去丢死人了,虽然伏泉能有这么好的仕途,和他背后的势力立挺有关,但也不能否认伏泉的出色功绩,毕竟,不说其他,就是伏泉这“戾龙”的名号,不就是因为他的战功从而天下皆知的吗?
伏泉看着面前陆儁有些走神的神情,为官日久,也是能猜出陆儁的心思,不过并未想太多,终究自己来于后世,比他知道的多而已。而且,就算自己家族厉害又如何,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不会没落?
想想看,虽然此刻的吴郡陆氏,还不是后来两晋的江左门阀,“吴中四姓”之一,但谁又能想到后来在陆康死后,吴郡陆氏几乎宗族断绝,依旧能挺下来,最终在东吴、两晋壮大,之后迁徙分散各地,甚至唐宋都有陆氏后人杰出之人辈出。而反观琅琊伏氏,自曹阿瞒诛杀伏氏一族后,宗亲尽灭,唯有旁支在后世短暂发热,纵横两汉、名人辈出的伏氏就此消亡,两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世事难料。
两人又是一段闲聊,陆儁将身后庐江郡署诸位文吏介绍给伏泉认识,却唯独不见陆康,伏泉便问道:“陆庐江何在?世伯在此,小侄自当拜见才是。”
“家严守城时,与贼力战,不幸右臂为贼所伤,流血颇多,如今却在郡署休养,未能往迎君侯,望君侯见谅。”
“大兄说笑耳,自古岂有晚辈笑长辈之理?今世伯中伤休养,不如大兄为先,带流川拜见世伯,可乎?”
“正有此愿。”
稍后,伏泉便请庐江郡署的文吏带路,先带自己麾下的兵卒前去城内兵营休整,自与黄穰大战后,城内兵力损失太多,自然兵营空旷,正好给伏泉的军队休整。而伏泉是要去拜见陆康的,自然也不能带所有的兵马去,而且他麾下兵卒没伤的经过大战之后需要休息,有伤的需要诊治,自然不能随他前往。
一路南行,路上见到不少百姓,他们之中多为老弱妇孺,青壮很少,而且观他们模样,都是人人披麻戴孝,显然,这场守城战里家中亲人死伤不少。
“周瑜小儿,休得胡言!”
刚到郡署官舍附近,突然前方传来一声大喊,让得伏泉一惊,暗道不会这么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