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仓古道议古今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月初,伏泉带着百余人走在米仓山旁小道上,这小道因山得名,名为米仓道。
米仓道北端,这里险居岩侧,陡临深渊,看似险峻异常,但早有前人所雕刻的青石台阶一层一层供他们行走,倒也只是比平常道路稍难走许多而已。唯一让伏泉觉得不好的是这山里的米仓道有些太绕了,往往可以直线穿过的路,偏偏要多走好多弯路,实在麻烦不已。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古人受限于生产技术的影响,明显做不到后世那样遇山凿山,遇水劈水的建路能力,他们能做的只有避开翻越巍峨大山,采取“沿溪河成路,岭横越垭,陡峻盘旋,险绝而栈”的方法建造山路,所以才会这么绕。
青石台阶上那斑驳的青苔,一段一段述说着前人建立此道的血汗,令人不住感慨先人不易,为了生存披荆斩棘,方才能有后人享得这山间小道。先秦时候,巴人开辟了这条古道通行,到了秦汉,这条古道不断修葺,经历一代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今日这米仓古道的规模。
不然,没有这条道路,也不知这崎岖山路,又会让多少人丧命于此,魂落山林。
伏泉他们一行从汉昌县而来,此刻将要往西南的阆中县而去,那里是伏泉这次巡视巴郡在板楯蛮乱时,被蛮人攻破的九县的最后一站。
兵戈一起,战乱难安,百姓陷入苦海,田野荒废,各县粮食种子都紧缺,粮食是为了百姓填饱肚子而不至饿死,种子则是为了来年的农事生产不至于荒废。
好在蛮乱时,那些板楯蛮也有所顾忌,知道这些汉人百姓不会和他们同伙,反叛汉朝,也害怕做的出格遭到汉朝打击报复,所以只是劫掠了粮食种子,只留给那些汉人少量的食物,既为了让百姓饿不死,也是为了不让这些百姓有力气反抗。
不然若是那些板楯蛮人毫无顾忌,流贼一般毁坏百姓一切,裹挟那些百姓从贼,那便恢复便十分困难了。此时这九县虽然因乱损失严重,但也只是今年的农事损失而已,随着益州富裕的几郡、以及朝廷赏赐的钱粮到位,这九县也在慢慢恢复生机。
当然了,朝廷赏赐的钱是郡府自己的,而益州其他几郡所运来的钱粮可是相当于和其他几郡借的,等巴郡府库充盈是要还的,毕竟巴郡可不是穷郡,往年还要接济益州南部郡县。
“真蜀地要道也,今日方知太祖高皇帝屯兵得汉,据米仓为粮道,所为何也。若无此道,何以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哉?”伏泉观望着这饱含历史的苍凉古道,不由感叹说道,瑟瑟山风出来,凭多了几分悲凉的寒意。
身旁一刚及而立的青年听了伏泉言语,赞同笑道:“明公所言极是,若无此道,纵太祖高皇帝依淮阴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略定三秦,控扼关中,无米仓转运巴蜀之粮,事难成也。”
伏泉点头赞同道:“是也,太祖高皇帝入三秦,淮阴侯之计,米仓道之粮,缺一不可。”
的确,若是没有这米仓道为刘邦出蜀转运粮食,他得关中,定三秦还真不容易。自古入蜀出川,大军出征都非常困难,毕竟蜀道难行,即使人安稳过了蜀道,可后勤却不一定。后勤不能及时运输,其他不说,没有粮食,一支军队,十成战力就要废了三成,当然如果以战养战倒不是不可以,不过以刘邦为了得到关中民心,从而“约法三章”,他敢如秦末起义那样以战养战,攻一城劫掠一城吗?
当然了,也不是说不走这条古道运粮食不可,阆中县旁还有一条金牛道,也可以从蜀地出川入关中,不过它南起城都,过广汉、绵竹、梓潼,越大、小剑山,经葭萌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的全长约二千余里的路程,在蜀地绕了一大圈,明显比米仓道过汉中后直入关中要远得多了,扣除路上要运输粮食的民夫兵卒所食粮食,也不知最后能运入关中的粮食还能剩下多少?
那青年随后又叹道:“可惜‘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大汉初兴,亦是淮阴侯命丧夷族之时。不知淮阴侯当日可曾后悔于这米仓道中,应文终侯所诺,复返汉营,否则其遁归西楚,亦不会因此身死而族灭。”
“子敕慎言,自古‘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此事终涉太祖,切勿多言,”伏泉不想再讨论这有些犯忌讳的话题,一言绝了身边这青年的话题。
毕竟这事情涉及到汉代开国皇帝,虽然大汉不禁私言,但像伏泉这样的地方太守若被传出私下议论刘邦,终归是不好,说不得被人弹劾一个大不敬之罪。而且更何况刘邦说到底还是伏泉的外亲祖辈,这事情传扬出去,说不得他还得被人弹劾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头,那可真是飞来横祸了。
“宓孟浪,请明公勿怪!”那青年估计也反应过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连忙赔罪道。
伏泉知他初入仕途,还未明白官场规则,并未怪罪,招呼众人继续前行。山路漫漫,不知不觉便远远看到一座小城轮廓,倒让一路走来的众人凭白多了力气,毕竟他们走得久了,也非常劳累,急需找一地方休息。
“昔汉祖(刘邦)不用韩信,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米仓山),故立庙貌(淮阴侯庙)。”摘选自《太平广记》
刘邦为汉中王,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此名为得汉城。
摘选自《蜀中名胜》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摘选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摘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摘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十月初,伏泉带着百余人走在米仓山旁小道上,这小道因山得名,名为米仓道。
米仓道北端,这里险居岩侧,陡临深渊,看似险峻异常,但早有前人所雕刻的青石台阶一层一层供他们行走,倒也只是比平常道路稍难走许多而已。唯一让伏泉觉得不好的是这山里的米仓道有些太绕了,往往可以直线穿过的路,偏偏要多走好多弯路,实在麻烦不已。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古人受限于生产技术的影响,明显做不到后世那样遇山凿山,遇水劈水的建路能力,他们能做的只有避开翻越巍峨大山,采取“沿溪河成路,岭横越垭,陡峻盘旋,险绝而栈”的方法建造山路,所以才会这么绕。
青石台阶上那斑驳的青苔,一段一段述说着前人建立此道的血汗,令人不住感慨先人不易,为了生存披荆斩棘,方才能有后人享得这山间小道。先秦时候,巴人开辟了这条古道通行,到了秦汉,这条古道不断修葺,经历一代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今日这米仓古道的规模。
不然,没有这条道路,也不知这崎岖山路,又会让多少人丧命于此,魂落山林。
伏泉他们一行从汉昌县而来,此刻将要往西南的阆中县而去,那里是伏泉这次巡视巴郡在板楯蛮乱时,被蛮人攻破的九县的最后一站。
兵戈一起,战乱难安,百姓陷入苦海,田野荒废,各县粮食种子都紧缺,粮食是为了百姓填饱肚子而不至饿死,种子则是为了来年的农事生产不至于荒废。
好在蛮乱时,那些板楯蛮也有所顾忌,知道这些汉人百姓不会和他们同伙,反叛汉朝,也害怕做的出格遭到汉朝打击报复,所以只是劫掠了粮食种子,只留给那些汉人少量的食物,既为了让百姓饿不死,也是为了不让这些百姓有力气反抗。
不然若是那些板楯蛮人毫无顾忌,流贼一般毁坏百姓一切,裹挟那些百姓从贼,那便恢复便十分困难了。此时这九县虽然因乱损失严重,但也只是今年的农事损失而已,随着益州富裕的几郡、以及朝廷赏赐的钱粮到位,这九县也在慢慢恢复生机。
当然了,朝廷赏赐的钱是郡府自己的,而益州其他几郡所运来的钱粮可是相当于和其他几郡借的,等巴郡府库充盈是要还的,毕竟巴郡可不是穷郡,往年还要接济益州南部郡县。
“真蜀地要道也,今日方知太祖高皇帝屯兵得汉,据米仓为粮道,所为何也。若无此道,何以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哉?”伏泉观望着这饱含历史的苍凉古道,不由感叹说道,瑟瑟山风出来,凭多了几分悲凉的寒意。
身旁一刚及而立的青年听了伏泉言语,赞同笑道:“明公所言极是,若无此道,纵太祖高皇帝依淮阴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略定三秦,控扼关中,无米仓转运巴蜀之粮,事难成也。”
伏泉点头赞同道:“是也,太祖高皇帝入三秦,淮阴侯之计,米仓道之粮,缺一不可。”
的确,若是没有这米仓道为刘邦出蜀转运粮食,他得关中,定三秦还真不容易。自古入蜀出川,大军出征都非常困难,毕竟蜀道难行,即使人安稳过了蜀道,可后勤却不一定。后勤不能及时运输,其他不说,没有粮食,一支军队,十成战力就要废了三成,当然如果以战养战倒不是不可以,不过以刘邦为了得到关中民心,从而“约法三章”,他敢如秦末起义那样以战养战,攻一城劫掠一城吗?
当然了,也不是说不走这条古道运粮食不可,阆中县旁还有一条金牛道,也可以从蜀地出川入关中,不过它南起城都,过广汉、绵竹、梓潼,越大、小剑山,经葭萌而出川,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的全长约二千余里的路程,在蜀地绕了一大圈,明显比米仓道过汉中后直入关中要远得多了,扣除路上要运输粮食的民夫兵卒所食粮食,也不知最后能运入关中的粮食还能剩下多少?
那青年随后又叹道:“可惜‘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大汉初兴,亦是淮阴侯命丧夷族之时。不知淮阴侯当日可曾后悔于这米仓道中,应文终侯所诺,复返汉营,否则其遁归西楚,亦不会因此身死而族灭。”
“子敕慎言,自古‘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此事终涉太祖,切勿多言,”伏泉不想再讨论这有些犯忌讳的话题,一言绝了身边这青年的话题。
毕竟这事情涉及到汉代开国皇帝,虽然大汉不禁私言,但像伏泉这样的地方太守若被传出私下议论刘邦,终归是不好,说不得被人弹劾一个大不敬之罪。而且更何况刘邦说到底还是伏泉的外亲祖辈,这事情传扬出去,说不得他还得被人弹劾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头,那可真是飞来横祸了。
“宓孟浪,请明公勿怪!”那青年估计也反应过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连忙赔罪道。
伏泉知他初入仕途,还未明白官场规则,并未怪罪,招呼众人继续前行。山路漫漫,不知不觉便远远看到一座小城轮廓,倒让一路走来的众人凭白多了力气,毕竟他们走得久了,也非常劳累,急需找一地方休息。
“昔汉祖(刘邦)不用韩信,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米仓山),故立庙貌(淮阴侯庙)。”摘选自《太平广记》
刘邦为汉中王,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汉高帝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此名为得汉城。
摘选自《蜀中名胜》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摘选自《韩非子·内储说左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摘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摘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