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江东生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朝廷处理刘悝一事,结果不公,伏泉后来亦未想通,直到主动结交贾诩,听其所言才知这其中牵连。
王甫三人本该都被处死,然袁赦毕竟为袁氏族人,汝南袁氏靠袁赦与皇帝亲近,从而显贵,怎会轻易让其死去。更何况此事多由王甫主导而为,曹节、袁赦只不过为其附庸,袁氏必会力保。三公九卿未言杀袁赦,想必也是因袁氏之故,而袁家家资颇多,刘宏喜财,能保袁赦肯定出钱甚多,而且刘宏需要宦官对付外朝,若是因此事极大削弱宦官,使得外朝势大,危及皇权,于他不利,是以他才下令赦免袁赦。
十二月初,天气寒意逼人,太学学舍中,贾诩负手来回踱着步子,口中吟唱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此句出自《诗经·国风·豳风》,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贾君在乎?”
门外传来呼唤,未几,便见一苍头小仆跑来,贾诩识得此人,便道:“汝此来有何事乎?”
苍头行礼道:“我家郎君让吾送此信来交予贾君。”
言罢,苍头显然得了吩咐,将信放在学舍案几上,不打招呼便出门而去,生怕贾诩不收此信。
贾诩还未有所察觉,那苍头已没了踪影,不由苦笑,这伏流川又有何事?自从那次太学一见,此人果如其言,时常与自己约见,他本是低调之人,在知道其外戚身份,经常婉拒,未想这人却使出无赖手段,几次于太学中堵住自己后便强拉前去聚会,是以久而久之与其竟然熟悉起来。
拿起案几上信纸,打开一看,贾诩哑然失笑,盖因上面只有五字,“百味坊,速来。”思来想后他还是决定应约,反正已经和伏泉关系洗也洗不清了,现在有不错的饭局傻子才不去呢?更何况百味坊的舞伎姿色上等,舞姿亦是绝佳,为何不去?
百味坊里,伏泉正与一及冠青年畅饮,刘悝一家离京回封国后,他便一直于太学读书,打听太学名人,择选良人结交,因其怒杀曹节之弟曹破石,倒也让原本刻意疏远他的太学生们对他印象有所改观,闲时入宫觐见皇帝,期间也被皇后宋氏叫去见过几次。
此刻他身边青年名曰王朗,面目俊秀,身材修长,典型的一个偏偏郎君。其少时便拜师杨赐,乃是伏泉同乡,初来太学入学不久,是他近日结识的好友。
没错,王朗便是演义里的魏之开国三公,被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污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撞马而死的老贼无能之辈。
当然伏泉并不认同,与王朗相谈,才知其人品行不凡,学识渊博,特别是经学一道,他感觉王朗比自己那书呆子伯父伏完还要厉害许多。想想看堂堂一代之伟人,竟因一部连篇厚黑,虚改历史的小说,为后世天下笑,何其冤枉,何其无辜。
两人聊得兴起,突然聊到王朗本名,伏泉奇道:“王兄本名竟叫王严?”
“然也。”
“为何改乎?”
“不可说也。”
任伏泉如何询问,这心结识的狡猾好友就是不说,让他恨的牙痒不已,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拿起酒杯痛饮一杯,以解闷气。
小楼的门被打开,未久便见一身白衣的贾诩走来,说道:“流川下次约吾,若是再这般临时喊吾,诩以后必不来也。”
伏泉还击道:“若是提前,汝定会找借口托词,不如随叫随到反而好也。”
“汝……”贾诩语塞,他的确是这意思,不过其看到王朗,立即转移话题道:“流川今番约了他人,何不引见?”
“诚所愿也”,随即伏泉起身对王朗道:“王兄,此乃贾文和,其人大智若妖,有惊天动地之才,余是废了好大一番力气才与其结识。”贾诩听后脸色难看,他本性低调,怎会让人如此宣传自己,无奈这些时日交往,已经习惯伏泉这般形容自己,因此只能干笑不已。
王朗随即道:“东海王景兴,见过贾君。”言罢,则细细打量贾诩,似乎想要知道伏泉为何如此评价他,只是看其样貌,似乎只有眼神有种妖智外,并无特别之处。
“武威贾文和见过王君。”言语懒散,似乎不以为意。
伏泉适时道:“文和可知,景兴师从帝师杨公,于经学一道乃吾徐州青年士子之冠冕。”
贾诩眼神一震,狭长眼眸不易察觉的打量了王朗一眼,然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伏泉,把伏泉看得发麻,感觉自己早被其看透一样。
三人落座,伏泉喊来舞伎助兴,酒宴越加热闹纷呈,皆有大醉方休之势。
期间,三人随意畅聊,好不热闹,突然王朗说道:“朝廷不宁,灾祸甚多,边境不安,今许贼妖言蛊惑百姓,割据造反,妄自称大,真乃国家不幸。”
伏泉二人皆是一愣,心知其所言乃是江东叛乱。自羌乱平息后,天灾不算,除了鲜卑檀石槐时不时的会寇边以外,大汉算是难得的安稳了几年,但十日前,会稽人许昭在句章起兵,自称大将军,同时立他的父亲许生为越王,已经攻破城邑数座,又煽动附近诸县,聚众有好几万人,江东为之震动。
消息传到雒阳,皇帝刘宏紧急召开了朝会。百官议政,以江东叛乱之事为主,结果当然便是出兵平叛。人选也有了,诏令迁吴郡太守臧旻,拜扬州刺史,统帅州郡兵马平叛。
贾诩道:“景兴切勿伤感,江东乱事小患也,朝廷必可收复。”
“希如是也,若能早日除贼,解百姓之苦,吾便知足也。”王朗语气真挚,不似作伪,看来心中真为百姓着想。
“早日?恐难也,诩料此乱一年半载难以平定。”
“为何?”
“贼众虽皆乃乌合之众,但吾闻许贼蛊惑人心多年,其必有忠心敢死之人,加之从贼者多为无地失地流民,多为卖妻儿子女,甚至自身,官军前来,有活路乎?无,既无,其唯死战耳。贼人若死守坚城,官军能速克乎?”
王朗大呼:“这……别无他法乎?”
“倒也非无速平之法。”
“何法?”
“此法易耳,使民有地,从贼者若知有活路,不需拼命,必竞相离贼也。”
对于朝廷处理刘悝一事,结果不公,伏泉后来亦未想通,直到主动结交贾诩,听其所言才知这其中牵连。
王甫三人本该都被处死,然袁赦毕竟为袁氏族人,汝南袁氏靠袁赦与皇帝亲近,从而显贵,怎会轻易让其死去。更何况此事多由王甫主导而为,曹节、袁赦只不过为其附庸,袁氏必会力保。三公九卿未言杀袁赦,想必也是因袁氏之故,而袁家家资颇多,刘宏喜财,能保袁赦肯定出钱甚多,而且刘宏需要宦官对付外朝,若是因此事极大削弱宦官,使得外朝势大,危及皇权,于他不利,是以他才下令赦免袁赦。
十二月初,天气寒意逼人,太学学舍中,贾诩负手来回踱着步子,口中吟唱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此句出自《诗经·国风·豳风》,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贾君在乎?”
门外传来呼唤,未几,便见一苍头小仆跑来,贾诩识得此人,便道:“汝此来有何事乎?”
苍头行礼道:“我家郎君让吾送此信来交予贾君。”
言罢,苍头显然得了吩咐,将信放在学舍案几上,不打招呼便出门而去,生怕贾诩不收此信。
贾诩还未有所察觉,那苍头已没了踪影,不由苦笑,这伏流川又有何事?自从那次太学一见,此人果如其言,时常与自己约见,他本是低调之人,在知道其外戚身份,经常婉拒,未想这人却使出无赖手段,几次于太学中堵住自己后便强拉前去聚会,是以久而久之与其竟然熟悉起来。
拿起案几上信纸,打开一看,贾诩哑然失笑,盖因上面只有五字,“百味坊,速来。”思来想后他还是决定应约,反正已经和伏泉关系洗也洗不清了,现在有不错的饭局傻子才不去呢?更何况百味坊的舞伎姿色上等,舞姿亦是绝佳,为何不去?
百味坊里,伏泉正与一及冠青年畅饮,刘悝一家离京回封国后,他便一直于太学读书,打听太学名人,择选良人结交,因其怒杀曹节之弟曹破石,倒也让原本刻意疏远他的太学生们对他印象有所改观,闲时入宫觐见皇帝,期间也被皇后宋氏叫去见过几次。
此刻他身边青年名曰王朗,面目俊秀,身材修长,典型的一个偏偏郎君。其少时便拜师杨赐,乃是伏泉同乡,初来太学入学不久,是他近日结识的好友。
没错,王朗便是演义里的魏之开国三公,被罗贯中借诸葛亮之口污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撞马而死的老贼无能之辈。
当然伏泉并不认同,与王朗相谈,才知其人品行不凡,学识渊博,特别是经学一道,他感觉王朗比自己那书呆子伯父伏完还要厉害许多。想想看堂堂一代之伟人,竟因一部连篇厚黑,虚改历史的小说,为后世天下笑,何其冤枉,何其无辜。
两人聊得兴起,突然聊到王朗本名,伏泉奇道:“王兄本名竟叫王严?”
“然也。”
“为何改乎?”
“不可说也。”
任伏泉如何询问,这心结识的狡猾好友就是不说,让他恨的牙痒不已,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拿起酒杯痛饮一杯,以解闷气。
小楼的门被打开,未久便见一身白衣的贾诩走来,说道:“流川下次约吾,若是再这般临时喊吾,诩以后必不来也。”
伏泉还击道:“若是提前,汝定会找借口托词,不如随叫随到反而好也。”
“汝……”贾诩语塞,他的确是这意思,不过其看到王朗,立即转移话题道:“流川今番约了他人,何不引见?”
“诚所愿也”,随即伏泉起身对王朗道:“王兄,此乃贾文和,其人大智若妖,有惊天动地之才,余是废了好大一番力气才与其结识。”贾诩听后脸色难看,他本性低调,怎会让人如此宣传自己,无奈这些时日交往,已经习惯伏泉这般形容自己,因此只能干笑不已。
王朗随即道:“东海王景兴,见过贾君。”言罢,则细细打量贾诩,似乎想要知道伏泉为何如此评价他,只是看其样貌,似乎只有眼神有种妖智外,并无特别之处。
“武威贾文和见过王君。”言语懒散,似乎不以为意。
伏泉适时道:“文和可知,景兴师从帝师杨公,于经学一道乃吾徐州青年士子之冠冕。”
贾诩眼神一震,狭长眼眸不易察觉的打量了王朗一眼,然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伏泉,把伏泉看得发麻,感觉自己早被其看透一样。
三人落座,伏泉喊来舞伎助兴,酒宴越加热闹纷呈,皆有大醉方休之势。
期间,三人随意畅聊,好不热闹,突然王朗说道:“朝廷不宁,灾祸甚多,边境不安,今许贼妖言蛊惑百姓,割据造反,妄自称大,真乃国家不幸。”
伏泉二人皆是一愣,心知其所言乃是江东叛乱。自羌乱平息后,天灾不算,除了鲜卑檀石槐时不时的会寇边以外,大汉算是难得的安稳了几年,但十日前,会稽人许昭在句章起兵,自称大将军,同时立他的父亲许生为越王,已经攻破城邑数座,又煽动附近诸县,聚众有好几万人,江东为之震动。
消息传到雒阳,皇帝刘宏紧急召开了朝会。百官议政,以江东叛乱之事为主,结果当然便是出兵平叛。人选也有了,诏令迁吴郡太守臧旻,拜扬州刺史,统帅州郡兵马平叛。
贾诩道:“景兴切勿伤感,江东乱事小患也,朝廷必可收复。”
“希如是也,若能早日除贼,解百姓之苦,吾便知足也。”王朗语气真挚,不似作伪,看来心中真为百姓着想。
“早日?恐难也,诩料此乱一年半载难以平定。”
“为何?”
“贼众虽皆乃乌合之众,但吾闻许贼蛊惑人心多年,其必有忠心敢死之人,加之从贼者多为无地失地流民,多为卖妻儿子女,甚至自身,官军前来,有活路乎?无,既无,其唯死战耳。贼人若死守坚城,官军能速克乎?”
王朗大呼:“这……别无他法乎?”
“倒也非无速平之法。”
“何法?”
“此法易耳,使民有地,从贼者若知有活路,不需拼命,必竞相离贼也。”